持有待售負債是什麼?
待出售流動負債是什麼意思
待售資產和待售負債,其全稱分別是“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及被劃分為持有待售處置組中的資產”項目和“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處置組中的負債”項目。
(1)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的範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不包括金融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資產。
(2)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應當歸類為流動資產;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負債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
(3)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既包括單項資產也包括處置組,處置組是指在一項交易中作為整體通過出售或其他方式一併處置的一組資產以及在該交易中轉讓的與這些資產直接相關的負債。因此,無論是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單項非流動資產還是處置組中的資產,都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部分單獨列報;類似地,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處置組中的與轉讓資產相關的負債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負債部分單獨列報。
涉及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是:
1.確認持有待售資產和持有待售負債。
將正常核算的固定資產劃歸持有待售固定資產時:(1)如果劃分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低於其賬面價值(含商譽),則按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借記“固定資產———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科目,按該項固定資產已提折舊和減值準備,借記“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該項固定資產原價和應隨之轉銷的商譽,貸記“固定資產”、“商譽”科目,按其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2)如果劃分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大於或等於其賬面價值(含商譽),則按其賬面價值,借記“固定資產———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科目,按已提折舊和減值準備,借記“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其原價和應隨之轉銷的商譽,貸記“固定資產”、“商譽”科目。(3)如果轉讓協議約定的轉讓是一個資產組或幾個資產組,而且約定與轉讓資產組相關的負債也一併轉讓並已徵得債權人的同意,比如協議轉讓一個門市或一個獨立車間,則以上分錄中持有待售資產名稱、減值準備、折舊攤銷和轉銷資產項目也應作相應變動。
相關負債隨之轉讓的,還應按協議轉讓但尚未移交的負債,借記有關負債科目,貸記有關負債科目(持有待售的處置組中的負債)。
持有待售固定資產在企業持有期間如果再減值,應當如何進行賬務處理?筆者未見有關規定。既然應按照其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孰低進行計量,再減值應當在賬務上作出反映:或者對其賬面餘額進行再調整,或者為其計提減值準備,本人傾向於第一種處理方法。自然,再減值損失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2.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時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按稅法規定不得在稅前扣除。如果企業經營狀況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應當按照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和預期所得稅率計算的所得稅,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當持有待售固定資產按協議轉讓時,再按原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作相反分錄。
3.轉讓持有待售固定資產按協議約定轉讓時,應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
(1)按照轉讓的待售資產賬面餘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科目;(2)開支處置費用或計提轉讓稅費,應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3)確認處置收入,按收到處置價款,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協議約定隨處置組轉移的負債,借記有關負債科目(持有待售的處置組中的負債),按處置收入總額(含轉出負債),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4)轉讓完畢,將“固定資產清理”科目餘額結清,轉入營業外......
在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資產項目有一個持有待售資產,請問這個是核算哪些內容的?
核算的是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持有待售的無形資產、持有待售的長期股權投資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非流動資產(包括固定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一是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二是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三是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只要是滿足這個條件的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都是在持有待售資產項目中列示的。
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負債應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不得歸類為流動負債,對嗎
非流動負債是指償還期在1年以上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週期以上的負債。與流動負債相比,非流動負債具有償還性較長、金額較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其會計基礎也具有不同於流動負債的特點。[1] 其優點一是可以保持企業原有的股權結構不變和股票價格穩定,二是不影響原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三是舉借可以增加股東的收益,四是非流動負債支付的利息具有抵稅功能。
由於非流動負債的償還期限較長且金額較大,未來的現金流出量(未來支付的利息和本金)與其現值之間的差額較大,因而理論上講,非流動負債宜按其現值入賬,而不宜按其未來應償付金額入賬。[1]
常見的非流動負債主要有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被劃分為持有待售的處置組中的資產是什麼、包括什麼、舉個例子。。。 10分
回答:
你說的應該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包括通常是指企業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金融資產。
比如,企業購入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持有至到期投資等金融資產的,可歸為此類。
持有待售有專用的會計科目麼?
沒有專門的會計科目,比如說持有待售固定資產,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仍在固定資產科目核算,期末仍在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項目體現,沒有單獨的科目。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在報表中如何列示?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號》第六條關於企業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劃分為持有待售,必須同時滿足將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的三個條件,即(1)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2)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3)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主要是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如果企業管理層準備處置該部分非流動資產,應將這部分資產從非流動資產轉出作為流動資產,即將其劃分為持有待售。企業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應停止計提折舊或者攤銷,並採用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銷售費用(即銷售淨價)孰低計量,賬面價值高於銷售淨價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企業簽訂銷售協議準備近期出售的辦公樓,如果同時滿足將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的三個條件,則應在“固定資產”科目下設二級科目“持有待售”來進行核算,並採用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銷售費用(即銷售淨價)孰低計量,停止計提折舊。
為什麼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先簡單的說下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確定的條件,作出決定、簽訂協議、短時內完成。
個人認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已經不是非流動資產了,而是屬於流動資產了,資產負債表流動資產裡有一欄劃分持有待售的資產就是為它準備的,其實從報表上讓人感覺已經不是固定資產了,再次最主要轉讓價格協議的存在,一開始就進行價格與賬面價值的比較並作出調整,所以持有待售即使不折舊也不會影響企業的利潤了。
舉個正常的固定資產處置例子,不考慮稅費:
①假設某固定資產原值1000,半年折舊為100,半年後出售價格為600。
本年折舊分錄: 借 成本費用科目 100 貸 累計折舊 100
借 固定資產清理 900 累計折舊 100 貸 固定資產 1000
借 銀行存款 600 貸 固定資產清理 600 借 固定資產清理300 貸 營業外支出 300
上面分錄我們得出,企業的整體損益=成本費用100+營業外支出300=400
再舉個同樣的例子:
②假設某固定資產原值1000,劃分為持有待售,簽訂協議價格為600半年後轉讓 ,若半年正常折舊為100。
企業劃分持有待售時候,第一步做的就是做調整,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做比較,低於的做減值處理,那麼根據題目我們需要做400的減值損失。那麼賬面價值就是600了,賣出去也是600了,企業的整體損益跟上面一樣也是400。即使折舊,折舊額100,那麼半年後賬面價值為500,賣出600,企業的整體損益跟上面一樣還是400。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為什麼以歷史成本進行後續計量?歷史成本啥意思?
1.持有待售固定資產,本質上還是固定資產,以成本計量,不是以公允價值計量,
2.歷史成本亦稱原始成本。資產在其取得時為它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負債在正常經營活動中為交換而收到的或為償付將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資產一般一開始都是根據取得時的交換價格入賬的,所以資產的原始成本一般指取得成本,就是取得一項資產並使其適合於它的預期用途所支付的交換價格的總額。這項總額或其未攤銷額列示在財務報表中。
下列各項中,可列為持有待售非流動資產的有()
中國準則體系下沒有類似IFRS 5的專門規範持有待售非流動資產的準則。僅在《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號》第六條和《講解2010》第五章關於固定資產處置和終止確認的章節中有簡略提及。中國準則下沒有規定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可在資產負債表上列報為流動資產,一般仍在其原先所在的非流動資產項目中列報。
A是符合題意的,互也可以參照A的處理方式處理其他兩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A C
(關於會計)什麼樣的待售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負債不能放入這四個報表項目中呢?
未計提折舊完畢的,不在計提折舊準備出手,即可進入劃分為持有待售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