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越陳越好嗎?
為什麼艾葉越陳越好
藥用艾葉沒有這個要求。
但是鍼灸法用的艾葉就有這個要求,針乃用針刺穴道,灸就是用艾葉燃燒,或是烤燙以後用來薰或燙穴道。然到底為什麼越陳越好(一般認為不發黴都可以),覺得跟艾葉的燃燒反應後的生成有很大關係。所以古人很講究,即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所以,我推斷是如此。
艾灸用的艾草是不是越陳越好?應該是幾年的?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一般的艾草三年的足夠用來做溫灸了,市面上也有五年骸。
並非越陳越好,五年以上太久的艾草的藥性也少了。
艾灸用的艾草是不是越陳越好?應該是幾年的?
5年陳的艾草做成的艾絨艾條藥效最好,一般市場上很難買到,因為儲存艾草要佔倉庫和漫長的時間,商人多不願儲存。建議你艾灸時可以選用民間純手工的艾草製品。價格貴,但藥效很好。
艾條是越陳越好嗎?
艾葉和艾條不是越陳越好,陳年艾葉和艾條也要有陳的限度,不是10年8年都好。記得我在非典時期賣的艾條,現在還有呢,那天拿出來看看,已經沒有多少艾草的芳香了。我們都知道藥物有保質期,那麼艾葉也是中藥的一種,也有保質期的。只不過現在很多商家把艾葉說的越長越好是一種噱頭。我覺得三年的陳艾已經是極限了。如果放的更久,就沒有艾草的味道和藥效了。如果您多買艾條,放置2-3年我覺得還是可以使用的,如果放的太久,就不好說了。可以說,我家的艾葉最低是置放一年以上的。因為是廠家買了很多陳年艾葉保存著,以備加工使用,這是給我加工艾條的起碼要求。我家的我也只能說,您可以放置3年左右,如果放置太長時間,也許會失去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功能。我說的話,僅僅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艾葉越久越好麼
新採來的好,涼到能做艾絨為止
做完後在兩以下
即藥效高,味感好
十年之疾,求三年之艾,是說艾葉放的越陳越好嗎?
不是這樣的
說的是患病(失眠類疾病)10年,要用艾炙(古代艾草燒煙燻手的療法)治療三年才會好
陳年艾條好還是新的艾條好
有的人經常問,艾葉和艾條是不是越陳越好?是不是年份久的艾條艾灸效果比較好呢?艾浴通艾灸學院告訴您,並不是越陳的艾條效果越好。
選擇艾條,合適年份的最好,陳年艾葉和艾條也要有陳的限度,不是10年8年都好,有些放了七八年的艾條拿出來聞一聞,已經沒有多少艾草的芳香了,那麼藥效肯定也沒有三四年的艾條好了。我們都知道藥物有保質期,那麼艾葉也是中藥的一種,也有保質期的。
只不過現在很多商家把艾葉說的越長越好是一種噱頭。一般來說,三年的陳艾已經是極限了。如果放的更久,就沒有艾草的味道和藥效了。
如果您多買艾條,放置2-3年還是可以使用的,如果放的太久再使用,不僅沒有好的效果,相反還有可能產生不好的效果。
艾條不夠純會傷經絡,不夠陳會傷肌膚。傷肌膚就是容易被燙傷,因為新艾的火力是很猛的,灸起來容易導致人體上火,而新艾的顏色是墨綠色的,有很濃的艾草腥味。但陳到一年的艾草是完全已經變黃了,不滲雜任何的綠色,只是草的味道還是有挺濃的,灸起來火力要旺一些,煙大,有些嗆鼻,艾灰是偏灰暗色。而陳了二年的艾條是艾草味淡,帶有點點清香,比一年陳的顏色更偏淡黃,灰比一年陳的要明亮一些。而如果是陳到三年的艾條,煙小色白,灰也是白色,顏色是非常淡的黃,這時候艾草的味道是基本沒有了。而三年的艾條已經是非常的溫和,適合夏天和容易上火的人灸,這樣灸起來溫和不易上火,猶如冬日暖陽,溫而不燥。如果是體寒重加上是冬天用三年陳的艾條施灸的朋友,做隔姜灸的時候,溫和到感覺不到溫度。這個時候,三年陳的艾條就不合適他了,需要換成二年陳,或者陳一年半的艾條來懸灸才能保證其溫度。
選擇艾條,不要盲目更風,盲目的追求年份,並不是越陳的艾條藥效越好,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年份的艾條,堅持艾灸,從而達到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葉尖越多質量越好嗎?為什麼?
艾葉,主要是葉子,越陳年頭多的越好,常有五年陳艾之說。在老家鄉下還有端午節那天採摘的艾蒿為最好之說法。
艾草代表什麼?俗話又說什麼了?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藥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乾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溼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溼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