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唱晚圖中有什麼?
漁舟唱晚圖中有什麼
樂曲開頭舒緩典雅,描繪夕陽斜照碧波的畫面;接著音調逐層遞降,反覆變化,採用五聲音階迴旋環繞技法,表現漁翁唱晚的情趣。接下來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遞升遞降的的旋律多次反覆演奏,並且逐漸加快,音樂跌宕起伏,表現了流水的層湧迴盪,漁船隨波漸遠的情景,是一首蘊含詩情畫意的優秀樂曲。
《漁舟唱晚》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面對這樣的圖景,作者表現出怎樣的情感?
《漁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古箏曲。一般以為,此曲是婁樹華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近來又有研究表明,此曲非婁樹華首創,而是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本世紀三十年代金灼南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婁樹華又以金譜為藍本,作了較大發展並增加了樂曲的後半部分,此版本於是迅速流傳全國。
現作為CCTV《天氣預報》主題曲
十三億人最熟悉的音樂,三十年不變的背景音樂,這就是CCTV央視天氣預報背景音樂——《漁舟唱晚》,它也許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
本曲由同名箏曲《漁舟唱晚》改編而來,是當年在上海頗有名氣的電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據同名民族樂曲改編演奏的。她原來是上海樂團的獨奏演員,是從“小熒星”藝術團畢業的,在藝術上頗有成就,曾與上海輕音樂樂團合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曲子,如:《幸福的傣鄉》等等。音樂界的屠巴海經常與她合作。這首曲子完成後,浦琪璋便退出樂界。1984年,中央電視臺從浦琦璋改編演奏的《漁舟唱晚》中選取了其中1分43秒至2分48秒這一段做了無縫連接,從此這首名曲改編曲就成了陪伴了我們20年的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背景音樂,受到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喜愛。當年浦琪璋用“雅馬哈”三排鍵盤的音樂會電子琴改編演奏這首曲子時,也沒有想到此曲會成為黃金時段節目的黃金背景音樂,更想不到它會影響到那麼多國人。[1]
2創作背景編輯
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句。樂曲描繪
漁舟唱晚
了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畫面。樂曲開始,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出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畫面。接著,以音樂的主題為材料逐層遞降,音樂活潑而富有情趣。當它再次變化反覆時,採用五聲音階的迴旋,環繞一段優美的旋律層層下落,此旋律不但風格性很強,且十分優美動聽,確有“唱晚”之趣。最後先遞升後遞降的旋律接合成一個循環圈,並加以多次反覆,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現了心情喜悅的漁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隨波逐流,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這首富於詩情畫意的箏曲曾被改編為高胡、古箏二重奏及小提琴獨奏曲。
有關樂曲的由來,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一種認為是30年代中期古箏家婁樹華根據明、清時期的古曲《歸去來》加以改編而成的,另一說法是山東古箏家金灼南早年將家鄉的民間傳統曲《雙板》等樂曲改編而成的。現廣為流傳的婁本前半部分與金本同,後半部分為婁本所獨有。
3音樂賞析編輯
《漁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喜悅歡樂情景,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讚美和熱愛。樂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樂句與樂句基本上是上下對答的“對仗式”結構,給人結構規整之感;樂曲的後半部分(第二、三段),則運用遞升、遞降的旋律和漸次發展的速度、力度變化,表現了百舟競歸的熱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慢板。這是一段悠揚如歌、平穩流暢的抒情性樂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樂展示了優美的湖光山色——漸漸西沉的夕陽,緩緩移動的帆影,輕輕歌唱的漁民……給人以“唱晚”之意,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對景色的讚賞。
第二段,音樂速度加快。這段旋律從前一段音樂發展而來,從全曲來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進入第二段出現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暫離調,轉入下屬調,造成對比和變化。這段音樂形象地表現了漁夫蕩槳歸舟、乘風波浪前進的歡樂情緒。
第三段,......
漁舟唱晚是什麼意思?
“漁舟唱晚”出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裡:“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中的“漁舟唱晚”四個字,詩句形象地表現了古代的江南水鄉在夕陽西下的晚景中,漁舟紛紛歸航,江面歌聲四起的動人畫面
著名的古箏曲漁舟唱晚描述了哪一種情景
《漁舟唱晚》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優美的古箏曲,樂曲運用繪景寫意手法,具有鮮明的中國山水畫的風格,整首曲子旋律悠揚流暢,風格淡雅清新,音韻古樸典雅,意境深遠綿長。樂曲開頭舒緩典雅,描繪夕陽斜照碧波的畫面;接著音調逐層遞降,反覆變化,採用五聲音階迴旋環繞技法,表現漁翁唱晚的情趣。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遞升遞降的的旋律多次反覆演奏,並且逐漸加快,音樂跌宕起伏,表現了流水的層湧迴盪,漁船隨波漸遠的情景,一曲過後,宛如一幅美麗的潑墨山水圖畫從音樂聲中繪出。此曲慢板舒緩纏綿,如歌似唱,優美抒情,活畫出一幅夕陽西下,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水上美景;快板急聚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飛舟,可畫出一幅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捕魚的動感十足的圖畫。樂曲的高潮過後,更是別有洞天,含蓄輕柔的結尾,把人們帶到深遠的意境之中 . . . . . .
漁舟唱晚中唱晚是什麼意思
漁舟唱晚:傍晚漁船傳出歌聲。為什麼是“唱晚”而不說“晚唱”呢?
《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是一個駢句,對仗極為工整。出於對仗的需要,主語部分的結構有變化。分析一下:
“漁舟唱晚”與“雁陣驚寒”相對,意思是“傍晚傳出歌聲的漁船”與“寒氣驚飛的大雁”。這個意思完全可以說成:晚唱漁舟、寒驚雁陣。可是,晚唱漁舟和寒驚雁陣都是偏正結構,中心詞分別是漁舟、雁陣。然而,漁舟不能做“響窮彭蠡之濱”的主語;雁陣同樣不能做“聲斷衡陽之浦”的主語。只有“漁舟唱響晚歸的歌聲”才可以“響徹水濱”;“大雁受驚於寒冷發出的哀鳴”才可以“聲斷江浦”。
在古代駢文和詩詞中,往往有這樣調整句式的情況。比如杜甫的“香稻啄餘鸚鵡粒”,實際上是“鸚鵡啄餘香稻粒”。
如何作漁舟唱晚動圖
如果只做動態水面那麼你下載Nature Illusion Studio 這個軟件,下載安裝後,一學便會,可以製作湖面瀑布等眾多水面動態效果圖;如果你要做動態人物圖,美圖秀秀的摳圖換背景功能製作多張圖片(不如意的地方結合C貳Dsee進行修改),最後用U5進行圖片組合。每張圖片之間的差異越小,其效果越佳,就像膠片電影一樣。
需要多個軟件有點懵是吧?告訴你,這幾款軟件是最簡單實用的了,你只需下載安裝後分別略加練習,就能做出滿意的圖片了,快去試試吧!
關於古箏《漁舟唱晚》中的花指~
不用很準確的找花指的音,就從下往上劃到你下一個要彈得音
古箏四級曲目漁舟唱晚中的左右是什麼意思
能截圖嗎?是左右手的意思吧。
關於古箏《漁舟唱晚》中的花指
所謂花指其實就是刮奏,此指法不佔拍,3~4個音,用於銜接下一個音或小節。刮奏具體位置根據你下一個音的位置大體確定,比如第一小節的花指用於銜接第二小節的la(倍低音),那麼你的大體位置就應該在低音音域或倍低音音域。總的來說花指只要悅耳,銜接自然,起到了很好的修飾作用就可以。樓主加油!
花指教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0NjY2MDYw.html
漁舟唱晚教程:v.youku.com/v_show/id_XMTk0Mjk0MzI0.html
原創 絕非粘貼複製
聽漁舟唱晚你想象到了什麼
《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樂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優美景象。這首樂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箏獨奏曲。
《漁舟唱晚》由中國北派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先生於1938年以古曲《歸去來》為素材,依據十三絃古箏的特點發展而成,並引用唐詩人王勃《騰王閣序》中「漁舟唱晚,窮響彭蠡之濱」句首的四個字「漁舟唱晚」為標題。樂曲採用五聲音階迴旋環繞技法,以歌唱性的優美旋律形象地描繪了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喜悅蕩槳歸舟的歡樂情景。近年來,有人認為此曲系山東金灼南根據《雙板》及其變體《流水激石》、《二環套月》改編的,婁樹華只是在金譜基礎上作了較大發展,增加了樂曲的後半部份。兩種說法尚未定論。
全曲大致可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用舒緩典雅的慢板奏出悠揚如歌的旋律,並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裝飾技巧,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湖光山色,夕陽西下,漁船還在移動,漁人載歌而歸,同時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對景色的讚賞。
第二部份,音樂節奏加快,情緒趨於熱烈,起旋律是從第一段八度跳進的音調中發展而來。富有韻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樂曲情調活潑,跌宕起伏,猶如水波盪漾,漁民們搖著槳,駕舟歸來的情景。這裡,「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暫離調,轉入下屬調性,形成對比和變化,形象地表現了漁夫蕩槳歸舟、乘風破浪前進的歡樂情緒。
第三部份是快板,在旋律的進行中,運用了一連串的音型模進和變奏手法,形象地刻畫了蕩槳聲、搖櫓聲和浪花飛濺聲。隨著音樂的發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斷加強,加之突出運用了古箏特有的各種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現出漁舟近岸、漁歌飛揚的熱烈情景,同時使全曲歡騰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樂曲在高潮處突然切住,隨後尾聲緩緩流出,其音調是第二部份一個樂句的緊縮,下行音型的模進逐漸引向互止,曲調出人意料地結束在宮音上,使人感覺江面上夜色籠罩,一片寧靜,耐人尋味。
《漁舟唱晚》作為一首蘊含詩情畫意的優秀箏曲,還被分別改編為高胡、古箏二重奏及小提琴獨奏曲。
《漁舟唱晚》是根據中國民樂曲改編的箏獨奏曲。有說是婁樹華(1907-- 1952)根據古曲《歸去來》改編而成,有說是金灼南(1882年—1976年)根據山東傳統箏曲改編而成。題意的來歷《辭海》上說是由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的一句引申而來。《滕王閣序》中有“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一句。彭蠡是古時大湖的名稱,即今天的鄱陽湖。古時,長江流過鄱陽湖之後,分三道入海,所以又稱以後的長江為“三江”。這句的意思是:漁船上的漁夫在傍晚歌唱,聲響達到鄱陽湖最遠處。現在我們在理解《漁舟唱晚》樂曲時,就不能僅僅理解為漁夫唱晚。
江南水鄉,河流縱橫交錯;大小湖泊,星羅棋佈;海岸長長,海域寬廣,水邊的漁民日出駕舟出航,日暮滿載而歸。 紅紅的太陽由東向西跨越了整個天際,漸漸向西邊的水平面靠攏,人間生機勃勃的景象給它帶來欣慰,舒心的微笑使它的臉變得通紅。它親切而溫和地注視著水面、注視著岸邊。飛出的餘輝映紅了西邊的天際,遼闊無邊的水面明鏡似地映照出天空的紅霞。水天一色,通紅光豔,萬頃碧波,波光閃爍。看啊,一群水鳥在紅色的水天之間飛舞、盤旋,陣陣呼叫響徹著整個海域、天際 ……
出航的漁民看見太陽微笑發出的霞光,駕著滿載的漁船返航了。晚風歡送著歸航的漁船,一個勁兒地鼓起漁船上張起的船帆。水面上泛起層層波浪,波浪一起一伏地馱著漁船向岸邊歸去。看,寬闊的水面上數不清的漁船錯落有致,它們隨著起伏的波浪一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