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12-15

管仲的主要改革措施有哪些?

管仲為齊相後,根據當時形勢,對齊國進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行政方面:劃分和整頓行政區劃和機構,把國都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共二十一個鄉。十五個士鄉是齊國的主要兵源。齊桓公自己管理五個鄉,上卿國子和高子各管五個鄉。把國政分為三個部門,制訂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業立三族,商業立三鄉,川澤業立三虞,山林業立三衡。郊外三十家為一邑,每邑設一司官。十邑為一卒,每卒設一卒師。十卒為一鄉,每鄉設一鄉師。三鄉為一縣,每縣設一縣師。十縣為一屬,每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屬大夫把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彙報,督察其功過。於是全國形成統一的整體。 軍隊方面,管仲強調寓兵於農,規定國都中五家為一軌,每軌設一軌互。十軌為一里,每裡設裡有司。四里為一連,每連設一連長。十連為一鄉,每鄉設一鄉良人,主管鄉的軍令。戰時組成軍隊,每戶出一人,一軌五人,五人為一伍,由軌長帶領。一里五十人,’五十人為一小戍,由裡有司帶領。一連二百人,二百人為一卒,由連長帶領。一鄉二千人,二千人為一旅,由鄉良人帶領。五鄉一萬人,立一元帥,一萬人為一軍,由五鄉元帥率領。齊桓公、國子、高於三人就是元帥。這樣把保甲制和軍隊組織緊密結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獵來訓練軍隊,於是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同時又規定全國百姓不準隨意遷徙。人們之間團結居住,做到夜間作戰,只要聽到聲音就辨別出是敵我;白天作戰,只要看見容貌,大家就能認識。 為了解決軍隊的武器,規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來贖罪。犯重罪,可用甲與車戟贖罪。犯輕罪,可以用值與車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銅鐵贖罪。這樣可補充軍隊的裝備不足。 在經濟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稅收政策,就是根據土地的好壞不同,來徵收多少不等的賦稅。這樣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又提倡發展經濟,積財通貨,設“輕重九府”,觀察年景豐歉,人民的需求,來收散糧食和物品。又規定國家鑄造錢幣,發展漁業、鹽業,鼓勵與境外的貿易,齊國經濟開始繁榮起來。 由於管仲推行改革,齊國出現了民足國富、社會安定的繁榮局面,齊桓公對管仲說:“現在咱們國富民強,可以會盟諸侯了吧?”管仲諫阻道:“當今諸侯,強於齊者甚眾,南有荊楚,西有秦晉,然而他們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稱霸。周王室雖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東遷以來,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號召,海內諸侯必然望風歸附。” 管仲說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天子的共同領袖的地位;聯合各諸侯國,共同抵禦戎、狄等部族對中原的侵擾。攘夷於外,必須尊王。尊王成為當時一面正義旗幟。

戰國時管仲採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行政改革

管仲整頓行政管理系統,“叄其國而伍其鄙”。所謂“叄其國”,就是將國劃分為21鄉,士居15鄉,工居3鄉,商居3鄉,分設3官管理。所謂“伍其鄙”,就是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分為5屬,設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屬下有縣、鄉、卒、邑4級,分別設立縣帥、鄉帥、卒帥、司官管理。整頓行政系統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農、工、商各就其業,從而使部落的殘餘影響被徹底革除,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並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政治主張

管仲博通三墳五典,淹貫古今,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經濟學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者”。他注重經濟和農業,反對空談主義,開創職業技能教育。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唯物論中“物質決定意識”的觀念和《管子》的思想頗為接近。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管仲改革的實質,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對外,管仲最早提出“華夷之辨”與“尊王攘夷”的民族主義思想。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後來孔子感嘆說:“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外交主張

管仲輔佐齊桓公創立霸業,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他處的時代正是列國並峙,互相征戰不休。當時在黃河下游比較活躍的大國有齊、魯、鄭、宋、衛;小國有邢、遂、譚、紀、杞。大國又分兩派,一派是鄭、齊、魯,一派是宋、衛。小國也附屬在各個大國一邊。兩派的力量以鄭、齊、魯為強。由於鄭國發生內亂,漸漸中衰,齊國慢慢強大,逐漸成了各國的霸主。

此時,邊境的各族也都發展起來。北方的狄人開始南下,成為中原各國的嚴重威脅。西方的戎人也開始東進,戎國經常侵犯魯國和曹國,北戎又侵犯鄭國,山戎又進攻燕國,伊洛之戎又進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蠻人也躍躍欲試,想要北上。邊境民族內侵,與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開的。在春秋之初周王還有些威信,自從魯桓公五年(前707年)周鄭緒葛之戰,周桓王的肩被鄭祝聃射中,王師大敗。此後周王室就一蹶不振。齊襄公四年(前694年)周王室發生內亂,莊王殺了周公黑肩。

兵制改革

其原則是“作內政而寄軍令”,其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其內容為: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 的是士鄉十五。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 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見 《國語·齊語》)。

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鬥體制,亦為後來大規模的戰爭作了準備。

經濟政策

管仲相齊的經濟政策是“遂滋民,與無財”(《國語·齊語》),他的辦法乃是“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史記·齊太公世家》)。或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史 記·平準書》),以至“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史記·管晏列......

管中主要改革措施有哪些一匡天下指的是什麼?

管仲改革:

1.改革內政,發展生產。

2.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制。

3.以“尊王鑲夷”為號召,擴充邊界。

一匡天下,成語,作謂語、定語,匡:匡正,改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統治所及的地方,即整個中國。糾正混亂局勢,使天下安定下來。

管仲改革的主要內容

內容:“相地而衰徵”,就是把田地按土質好壞,產量多少分為若干等級,按等級高低,徵取數量不等的實物稅,從而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客觀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這些實際上都是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內政而寓軍令”,就是把居民的組織和軍隊的編制統一起來;士農工商分居,職業世代相傳,保證了社會生產,也避免人們因謀職業而使社會動盪不安。

管仲的變法,雖然使齊國迅速發展,國力強盛,外交策略也相當成功,恩威並用,各國諸侯都尊重齊國,使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但整體而言,這些改革主要是針對經濟基礎方面的,沒有觸及到上層建築(政治制度),舊的的世卿世祿制仍然發揮作用,改革具有不徹底性。 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隸主階級

商鞅的變法,由於得到秦孝公的有力支持,在秦國進行了大的改革,從此法家思想就一直成了佔統治地位的思想,但是嚴酷的刑法,特別是商鞅開創的“焚書禁遊說”的高壓政策,對我國古代文化也是一種摧殘,雖然後來商鞅被殺,但變法的結果已經在秦國生根發芽,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711873.html?wtp=tt

相關問題答案
管仲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成本改善措施有哪些?
牆體的加固措施有哪些?
限制出口的措施有哪些?
預防麻疹的措施有哪些?
鼓勵進口的措施有哪些?
避免遺忘的措施有哪些?
環保的措施有哪些?
關愛員工的措施有哪些?
混凝土離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