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
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
為什麼互聯網醫療會現在興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因為它解決了兩大問題:
1、單一醫院水平目前不足以保證用戶能得到全面的治療方案,如果將全國醫院中優質的核心資源進行歸類,對一些極端的疑難病症進行全方位尋求診斷和治療,這將是一個極大的變革。當然,醫學上的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不同醫院之間各方面的問題也是不同的,所以未來如何整合好醫療資源提供全球化的醫療資源服務,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巨大動力和方向。
2、新型醫療資源的推廣,移動化醫療帶來的醫療資源的便捷能夠多方位多角度的幫助醫療服務方面的推廣。從這個故事可以發現,用戶在對醫療方法上還是有很多信息不對稱因素在裡面的。
所以,醫療未來連接的包括醫院、病人這兩部分,通過病人和醫院這兩頭進行全力發展。
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其實是偽概念,不存在!醫療的中文解釋是治病、疾病治療,互聯網能做到直接治病嗎?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能說是醫療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醫療相關的手續,比如治病要先掛號、繳費、排隊,這三項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但是治病才是醫療,能把掛號、繳費、排隊叫做醫療嗎?所以醫療互聯網是不存在的,被大家偷換概念!如果說當今互聯網給大家帶來的便捷性就是看病手續的辦理更便捷!這是對患者而言,如果是醫院,那麼就是院內系統的升級改造,提升運轉效率,和數據計劃共享!
如何看待當下的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主要是以一個載體的形式,搭載醫生與患者,幫助建立溝通的橋樑,但是互聯網醫療又有別於傳統互聯網行業,需要醫生用戶群的資質、數量、認可,也需要國家政策的允許,方方面面都在侷限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總體來說是一個好的東西,主要看企業怎麼去做
如何看待互聯網與醫療衛生事業的關係
最基本的就是網上諮詢,網上掛號,個人覺得現在互聯網發展這麼快,互聯網+醫療是有前景的,還能提高醫療事業的客流量呢
如何看待互聯網與當前醫療衛生事業之間的關係
最基本的就是網上諮詢,網上掛號,個人覺得現在互聯網發展這麼快,互聯網+醫療是有前景的,還能提高醫療事業的客流量呢
馬雲說網絡醫療會超過醫生醫療,你怎麼看
我認為是不可能的,看病就得請醫生看
如何看待互聯網+
共享資源和通信的一個平臺吧
如何看待互聯網現在與未來發展
中國人看互聯網,都是互聯網+,將傳統行業掰著手指頭一個一個往上加:從媒體、商貿、餐飲、交通到金融,辦個網站,開發個APP,寫幾行代碼,似乎就是互聯網化了。
前面的幾個行業搞的紅紅火火,似乎沒有互聯網辦不到的事情。然而,還真就有兩塊硬骨頭,一直咬不下來。一個是醫療,一個是教育。這兩個行業,十幾年來,無數創業者前赴後繼,可是始終沒有哪個挖到金礦。
他們為什麼始終無法被拉進互聯網呢?一個核心原因就在於:體驗感的無法取代。
我們看醫生,都是面對面的交流的,望聞問切,獲取症狀的第一手資料。如果脫離了這個環境,單靠文字交流,或者電話交流,信息傳遞的真實感就會大打折扣。教育也是一樣的,脫離了教室的環境,很多學生往往就會出現注意力的不集中,無法長期堅持學習。
單靠文字和小屏幕裡的視頻,能夠和麵對面的體驗競爭嗎?顯然,現有的互聯網技術是力不從心的。
怎麼辦呢?
或許,我們應該打開想象力,過去幾十年的互聯網發展,從來就不是單一的自我生長,而是跟隨著硬件平臺的升級,而在不斷更新的。
我們舉個例子:
撥號上網時代,網速有限,於是出現了文字的門戶和搜索引擎;
寬帶上網時代,在線遊戲、視頻、電商網站就陸續出現了;
智能手機出現,關於交通、餐飲、移動支付的地理位置類互聯網服務就火了;
那麼,接下來最有可能出現的硬件技術革新會是什麼呢?
目前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虛擬現實頭盔、無人機和無人駕駛汽車。
後面那倆我們先不談,單說虛擬現實。在2015年下半年,虛擬現實行業獲得的各種初創投資忽然就火了起來,國內外的巨頭都在扎堆進入。巨頭有錢,玩的是基礎平臺,看起來兩三年之內這個技術就會走向成熟化。
那麼作為小玩家,自然就要開始未雨綢繆了,在這個新的平臺上,我們能幹點什麼呢?
目前媒體上鼓吹的虛擬現實應用,大致都是遊戲、影視,甚至是AV小電影。我不否認這些內容會出現一輪新的發展浪潮,畢竟體驗更佳的遊戲和3D影視,一直都是玩家們孜孜追求的夢想。
但我更想看到的,是除了這些傳統玩法之外的新應用。遊戲和影視,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我們可以通過電視電影院接觸到,可以通過任天堂索尼PS2接觸到,加上互聯網也不過是體驗的場景多了幾個而已。
與上一代硬件平臺相比——
PC互聯網的核心在於多了“互動”,於是最有價值的應用來自搜索、電商和社交網絡;
手機互聯網的核心在於多了“移動”,於是最有價值的應用來自戶外生活服務。
虛擬現實的核心在於什麼呢?毫無疑問,在於逼真的現場感。這正是傳統互聯網技術所一直在等待的革新。
你想想,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下,你和教師、醫生的接觸就如面對面一般,外界的雜亂信息干擾也被排除了,信息傳遞的失真也被下降到最低程度,那麼彼此的信賴感會不會得到大幅的提升呢?另外配合一些像穿戴手環、檢測儀器等的外設輔助下,整個的體驗效果完全可以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除了教育、醫療,還有更多的依賴於現場體驗的服務,也會得到革新。比如房地產行業,過去賣房子的時候都要修建一個樣板間,費時費力。但是在虛擬現實技術下,完全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來建立一個虛擬的樣板間,滿足購房者對未來生活的想象。
當然,以上這些場景,對於虛擬現實來說,我覺得都是小兒科了。
——虛擬現實和無人機的結合,才是我認為互聯網技術創造新世界的最大價值。
現在的無人機,仍然處於小眾玩具的階段,除了拍攝、監測,似乎能做的不多。主要的問題在於哪裡呢?我認為是靈活性的問題。
目前的無人機需要用智能手機來遙控,“智能”的程度還處於比較低級的水平,所以嚴重製約了他的場景適用能力。如果能夠和虛擬現實頭盔結合......
如何看待中國互聯網+時代四大領域
1、互聯網+政務民生
說到政務民生,其實就是政府部門如何利用互聯網來改善民生,目前中國與美國是全球兩個互聯網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
從政務民生的需求角度來對比,由於我國的民生政務基礎在很多方面都還比較薄弱,這就導致我國智慧城市民生需求的呼聲非常強烈,而中國的人口基數龐大,需求市場規模也非常龐大,隨著互聯網的到來,中國的政務民生升級空間非常大。相比中國而言,由於美國很多政務民生基礎設施相對來說比較完善,這就造成美國的智慧城市民生需求反倒沒有那麼強烈。
從政府投入力度來對比,中國100%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9%的地級以上城市,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都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經接近300個。各地政府計劃投入政府建設的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預計未來5年,這一數字將激增到萬億元以上。與中國依靠政府力量為主不同,美國打造智慧城市更多將是依據當地市場的需求,然後主要藉助民眾的力量來做,當然目前中國的智慧城市也正在開始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與企業參與進來,很明顯中國政府對於互聯網+政務民生的投入力度更大。
從政務民生的發展進程來對比,目前全球都在打造智慧城市,不過真正做得不錯的並沒有幾個。美國智慧城市雖然在很多技術上要比我們領先,但是在智慧城市的發展速度上已經比中國慢了好幾個節拍。隨著中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相信未來在智慧城市上中國一定會甩下美國,全球新的科技中心將再次在東方升起。
當然,並不是說中國的互聯網+政務民生就一帆風順,同時我們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首先,由於目前我國的智慧城市事業尚處於一個探索的階段,這就會導致各個政府部門的意見難統一,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調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挑戰最大還來自於目前政府部門的人事變動頻繁,很多工作就會出現因人事變動而無法及時接上的問題。與此同時,目前我國的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也不是非常高,傳統體制上對於智慧城市的推進也將是一大挑戰。
其次,目前我國每個城市的發展程度都不一樣,不同城市的信息化基礎也各不相同,這就導致了智慧城市的建設方案需要因地制宜。比如拿北京和二三線城市來對比,很明顯北京的互聯網信息化程度要比二三線城市高出很多,這是北京的優勢。但是北京的人口眾多,過去在民生服務上都存在相對比較完善的制度,如今打造智慧城市就必須要打破過去的體系,難度無形之中就增加了許多。
其三,在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個是盲目建設問題,很多智慧城市的建設都沒有明確的智慧城市定位和目標,同時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技術應用都存在不足,沒有合理規劃就開始盲目建設;另一個則是網絡安全隱患方面的問題,智慧城市滲透到了市政管理、公關生活以及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創造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網絡安全隱患。
2、互聯網+生活服務
說到互聯網+生活服務,這個應用更多的則是在O2O領域。
中國會出現很多互聯網與消費的結合,而美國卻不一樣,中國人出去吃飯頻率比美國人高,外賣這幾年每天訂單量比美國多很多,我們約定的合作商戶已經超過美國OpenTable,跟傳統行業結合越來越多,產生非常多的消費方法,可能中國走在前邊。
在開始跟互聯網、社交的時候,中國企業還是慢半拍,美國先有模式,中國再去模仿或者本地化落實,更多中國互聯網企業服務本土用戶,美國企業服務全球用戶,現在開始從移動互聯網到O2O,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比美國企業敏銳的細分領域劃分,出現很多的模式,這次互聯網浪潮可能是中國或者東方再次回到技術創新、前沿的浪潮。
不可否認中國已經開始在O2O領域全面反超美國。目前O2O在美國市場正在遇冷,而中國的O2......
如何理解互聯網+的政策要點解讀
一、互聯網在政府心目中的作用與地位明顯提升
統計發現,《政府工作報告》中直接提到“互聯網”的地方有8次,其中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2次)、“以互聯網為載體”、“工業互聯網”、“互聯網企業”和“互聯網金融”(2次)。與2014年報告相比,互聯網的基礎性與重要性地位明顯提升。
我國正處於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的重要階段。互聯網不僅可以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新引擎之一,更加重要的是,它還將改變經濟增長的模式,提高經濟增長與發展的質量。《政府工作報告》對互聯網的關注程度空前,既表達了政府對互聯網的理解程度加深,也表明互聯網在政府心目中已經升級為國家級主導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風來了。
二、互聯網+,著重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改造
報告指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1、“互聯網+工業”,將會是2015年業界發展的重頭戲之一,這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二次轉型,是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與德國的“工業4.0”概念異曲同工。如何做好工業互聯網?工信部部長苗圩希望從“智能製造”和“把互聯網引到工業企業行業中去”兩方面切入。智能製造是工業互聯網的一個主攻方向。預計未來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等會成為發展主流。2013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培育3至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至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機器人方面國產機器人佔到45%左右市場份額。”2014年11月4日,中國首套工業4.0流水線亮相第十六屆中國工業博覽會。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也積極關注這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帶來中國大腦的提案,在兩會中對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充滿期望。全國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則明確建議,把工業互聯網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新引擎,作為支撐智能製造、推動兩化融合的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建議要加快制定智能家居行業標準,激發智能家居的爆發式發展,帶動我國從“製造大國”向“智造大國”轉變。
兩會閉幕不久,2015年3月19日消息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中國製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即將上報國務院,希望通過十年的努力,我國能進入全球製造業第二方陣。可見政府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推動製造業升級,已經排在日程之中。
2、“互聯網+農業”方面,相較於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是以互聯網經濟為導向,以市場機制為聯結,從而實行企業管理信息化、產銷經營網絡化。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建議,應當用互聯網思維做農業,用互聯網做農業市場體系;用互聯網技術提供農村金融、農村科技支持,將中產階級新知農民納入成為中堅力量。
但各個互聯網公司現有移動互聯網產品業務在這方面普遍較為弱勢,若能借此機會找準發力點,未來可想象空間較大。
3、“互聯網+服務業”,是目前發展較為深入的領域。報告中提及的“醫療、養老、住房、交通、教育、旅遊、流通和物流”等行業,業界都有深度參與和成功落地產品。通過連接信息孤島,可以幫助實現公共服務便捷化、社會治理現代化。兩會中,代表委員們圍繞互聯網醫療、互聯網交通、互聯網旅遊、互聯網金融方面也提出很多意見建議。
互聯網與傳統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