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真實存在嗎?

General 更新 2024-06-29

泰坦尼克號是不是有真實的事發存在?

這個是真的,1912年的事件。今年真好是沉船100週年紀念日。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兩小時四十分鐘後,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戶迄今為止最為人所知的一次海難。電影《泰坦尼克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的故事拍攝的。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704236.htm

泰坦尼克號是否真的存在?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發,途經法國 瑟堡-奧克特維爾(Cherbourg-Octeville)以及愛爾蘭 昆士敦(Queenstown),計劃中的目的地為美國紐約(New York),開始了這艘“夢幻客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約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兩小時四十分鐘後,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沉沒,由於只有20艘救生艇,152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電影《泰坦尼克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海難而改編。

泰坦尼克號是真實的嗎?

是真實的

泰坦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英文RMS Titanic),臺灣和香港稱為鐵達尼號,20世紀初英國製造的一艘在當時世界最大的豪華客輪,在當時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但卻在1912年4月15日從南安普頓至紐約的處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美國電影《泰坦尼克》就是根據這一真實的故事拍攝的。

“泰坦尼克號”共耗資7500萬英鎊,噸位46328噸,長882.9英尺,寬92.5英尺,從龍骨到四個大煙囪的頂端有175英尺,高相當於11層樓。是當時一流的超豪華巨輪。

2006年5月,最後一名見證事件的女性生還者逝世,終年99歲。目前尚有兩名女生還者仍然存活,但她們在意外時還不到一歲,因此不會對事件有回憶。

建造過程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號開始建造於北愛爾蘭的最大城市貝爾法斯特的哈南德·沃爾夫造船廠。船體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廠建造的奧林匹克級郵船的第2艘船。在當時是最大最有聲望的載人郵船。泰坦尼克號有260米長,28米寬,噸位46329噸(淨重21831噸),排水量達到了規模空前的66000噸!儘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間導致了更大的總噸數(比奧林匹克號多出1600噸)。她的船體還是和她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一模一樣大。船上有899名船員,可以運載3300名乘客。因為她也運送郵件,所以也叫皇家郵汽船泰坦尼克號。同樣碩大無比的4個煙囪中只有3個真正工作。剩下那個是個陪襯,唯一的實際用途是作為主廚房的煙囪。動力系統有三套主機:其中兩套為四汽缸往復式蒸汽機,一套蒸汽輪機,主機功率達到50000馬力,航速23~24節。

但是白星公司的興趣不在追求速度這方面。泰坦尼克號的麵包師比格斯回憶說:“……再不會有象她那樣的船了。我曾經在奧林匹克號、莊嚴號、伊麗莎白王后號……上工作過。它們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錯,就象奧林匹克號一樣,不過豪華得多。比方大餐廳,奧林匹克號甚至連地毯都沒有。泰坦尼克號的地毯則厚得可以沒過膝蓋……再就是傢俱,重得你都擡不動。還有那些護牆板……他們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號卻把全部力量放在營建一個豪華與舒適的空間上……她的確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說出來的是一種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號使得所有建造與設計她的人都受到誘惑。這種誘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後,越來越膾炙人口。用《造船家》雜誌的話說,泰坦尼克號“在許多細節方面模仿了凡爾賽宮……擺滿路易十五風格傢俱的休息室,風格類似法國的小特里亞農宮沙龍,壁爐上的雕刻作品是《凡爾賽宮的狩獵女神》。還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藝術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黃銅裝飾,吊燈和壁畫,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艙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頭取暖設備。泰坦尼克號在當時是無可比擬的奢華。儘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盡全力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服務水平。對頭等艙的乘客,她提供了3臺升降機;作為一種革新,她給二等艙的乘客提供了一臺升降機。經濟艙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樓梯。

她最著名的一個特點就是她豪華的樓梯了。詹姆士·卡梅倫在他的電影中忠實的再現了這個樓梯。

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儘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細節部位並不一樣。在經過奧林匹克號首航的觀察發現,A甲板的人會被水霧淋到,貫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這兩處缺陷都在泰坦尼克號上得到了改進,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裝為頭等艙豪華套房的私人專......

歷史上泰坦尼克號上面的愛情故事是真實存在的嗎

劇情介紹:

為了尋找年在大西洋沉沒的泰坦尼克和船上的珍貴財寶-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尋寶探險家布洛克從沉船上打撈起一個鏽跡斑斑的保險櫃,不料其中只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素描-一位佩戴著鑽石項鍊的年輕女子。這則電視新聞引起了一位百歲老婦人的注意,老人激動不已,隨即乘直升飛機趕到布洛克的打撈船上。原來她名叫羅絲道森,正是畫像上的女子。

看著畫像,往事一幕幕重新浮現在老人的眼前:年4月12日,準備首航的泰坦尼克停泊在港口,碼頭上人山人海,爭相目睹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最豪華的輪船。羅絲,一位美麗漂亮而又不乏氣質的貴族小姐與她的母親及未婚夫-鋼鐵大王之子卡爾霍利一同登上了頭等艙。與此同時,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年輕的流浪畫家傑克道森靠賭博幸運地贏到了三等艙的船票,高喊著“我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他在最後一刻登上了巨輪。泰坦尼克啟航了,早春的大西洋上風和日麗,碧波萬里,傑克和他的夥伴站在船頭眺望前方,高聲歡呼,興奮不已,彷彿此時世界已屬於他們。

羅絲在上層社會的交際圈中生活,早已厭倦了貴族們的無聊談話,感覺自己無異於籠中之鳥,她愁眉不展地來到甲板上眺望遠方,排遣愁情。傑克一看到羅絲,就被她的氣質所深深吸引。夜幕降臨,又一場燈紅酒綠之後,羅絲對未來和婚姻感到萬分無奈;她衝向甲板,試圖跳入大海結束一生。傑克及時發現並且在關鍵時刻以自己的真誠和獨到的幽默說服了羅絲。儘管卡爾很不情願,但為答謝傑克的救妻之恩,他只好邀請傑克到頭等艙裡進餐。卡爾本想借機寒磣傑克一番,沒想到傑克在餐桌前的坦誠之言竟博得滿堂喝彩。傑克和羅絲兩人從此相識並開始瞭解對方,羅絲向傑克吐露心中鬱悶:&uot;我覺得這一生不外如此,就象已經活了一輩子似的。無數的宴會、舞會、遊艇賽、馬球賽,能接觸到的都是思想狹隘、有口無心的人。我感覺就象站在懸崖邊,沒人拉我回來,沒人關心,甚至無人理會。”在傑克的開導和陪伴下,羅絲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快樂,燦爛的笑容終於重新洋溢在她的臉龐。

羅絲的未婚夫卡爾發現了傑克和羅絲的來往之後,心中十分不快,他送給羅絲一條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鍊“海洋之心”,並對她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意圖博得羅絲的歡心。然而在羅絲的眼裡,卡爾只是一個十足的勢利小人,她從心底裡不願嫁給他。可是在母親與未婚夫的壓力之下,羅絲不得不有意迴避傑克的感情,可正因為這樣羅絲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深深的愛上了傑克。

從相知到相愛,雖然只是短短几天時間,羅絲和傑克已經無法分開。在臥室中,羅絲戴上了“海洋之心”,由傑克繪出了那張令她永生難忘的畫像。羅絲決定無視家庭和禮數的壓力在泰坦尼克靠岸後與傑克一起生活,幸福似乎距離這對情侶僅咫尺之遙。

白星航運經理布魯斯伊斯梅為了讓泰坦尼克創造橫跨大西洋的最快紀錄,不顧潛在的冰山威脅暗示船長史密斯提高船速。14日夜晚,海面出奇的平靜,泰坦尼克仍然全速行駛。瞭望臺發現正前方的冰山後立刻通知了駕駛艙和大副,可是慣性極大的輪船已來不及躲避, 船身右側被冰山割裂,六個艙室進水。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將在兩小時內沉沒。而此時船上的救生艇只夠一半乘客使用,船上陷入一片恐慌。

不料,這時傑克卻被霍利以偷竊鑽石之名栽贓陷害,並被關在下層船艙。不明的羅絲隨眾人一起在甲板上等候救生艇,可她終究還是相信傑克是無辜的。羅絲不顧一切回到空無一人的船艙尋找傑克,並在緊要關頭找來救生斧救出他。兩人來到甲板,羅絲在傑克的勸說下上了救生艇。救生艇徐徐放下,羅絲神情恍惚,突然她放棄了也許是最後的逃生機會跳回泰坦尼克,這對情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夢幻之船”泰坦尼克開始緩緩下沉,一幕悲劇開始上演。漆......

泰坦尼克號是個真實的故事嗎?男女主人公也確有其人嗎?能不能講一下這個故事。

“泰坦尼克號”的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泰坦”。泰坦向代表神祕自然力量的宙斯神挑戰,結果失敗,被打入了比十八層地獄還深多少倍的大西洋底。因而有人說,“泰坦尼克號”這個名字不吉利,開始就預示了悲劇結局。

但這艘巨輪和神話中的泰坦不同的是,它沉沒在海底的只是那些鐵板、鉚釘和人的肉體,它的靈魂沒有被征服。或者說,“泰坦尼克號”和1,500多條生命沉下去了,但人的精神,一種不可戰勝的人類文明,仍然存在,而且“永不會沉沒”。

八位音樂家在最後的時刻一直沉著平靜地演奏樂曲,那飛翔的音符,體現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凶惡低頭的人類尊嚴和高貴。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到的:“人,不是生來就可以被打敗的。你可以打敗他的肉體,但征服不了他的靈魂。那些追逐的鯊魚可以把那個老漁夫船上拖著的那條大魚啃噬得只剩下骨頭,但啃噬不掉這個水手不可戰勝的精神,這是人的靈魂和意志熔鑄的火焰,整個大海也無法把它熄滅。”

直到9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還是驚歎,那些“泰坦尼克號”的樂手和船員,在面對即將滅頂的海水,面對洶湧而至的死亡,怎麼能有那麼巨大的勇氣,不奔不逃,堅守職責;怎麼能有那樣高尚的人道情操,把救生艇讓給孩子和婦女,把最後的時刻留給自己。事後的統計,船員有76%遇難,這個死亡比例超過了船上頭等艙、二等艙和三等艙所有房艙的乘客死亡比例。船員在船上,比乘客更有條件逃生,但他們卻把機會給了別人,把無望留給了自己。而且不是一個船員、兩個水手這樣做,而是全部900多名船員、服務員、燒火員以至廚師都是這樣選擇的;這麼大的一個群體,能做到如此這般,今天看來,像那條巨船神祕地沉下去一樣,這種永遠高揚水面的人的精神,簡直是個奇蹟!

據後來的調查,當時只有六號和二號救生艇有船員跳了進去,但馬上被那裡負責的官員發現,叫他們出來,他們沒說什麼,便服從命令回到甲板上。

[ 轉自鐵血社區 bbs.tiexue.net/ ]

《永不沉沒》一書的作者丹尼.阿蘭巴特勒對此感嘆道:“這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這樣的理想:責任比其他的考慮更重要,責任和紀律性是同義詞,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的幾小時中,這種責任和紀律的理想,被證明是難以被侵蝕的最有力量的氣質。”

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消防員法爾曼.卡維爾在感到自己可能離開得早了一點的時候,又回到四號鍋爐室,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鍋爐工困在那裡;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信號員羅恩一直在甲板上發射信號彈,搖動摩斯信號燈,不管它看起來多麼沒有希望;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劃漿員的鍋爐工亨明,把這個機會給了別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後的時刻還在放卸帆布小艇;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報務員菲利普斯和布賴德在報務室堅守到最後一分鐘,船長史密斯告訴他們可以棄船了,他們仍然不走,繼續敲擊鍵盤,敲擊著生命終結的秒數,發送電訊和最後的希望;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總工程師貝爾和全部的工程師一直埋頭苦幹在機房,即使知道他們已沒有時間登上甲板,失去任何逃生的機會;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樂隊領班亨利.哈特利和其他的樂手演奏著輕快的爵士樂和莊嚴的宗教聖歌“上帝和我們同在”,直到海水把他們的生命和歌聲一起帶到大西洋底……

這一切,僅僅用一句“勇敢”是無法全部解釋的。西諺有云:“即使是一個英雄,在絕境中也會變成懦夫。”但“泰坦尼克號”卻把無數普通人變成了英雄!責任意識舉起了人的價值、人的高貴、人的美麗。

當“泰......

泰坦尼克號 rose真正存在嗎

泰坦尼克號男女主角故事為杜撰。但也有類似的真實事件:

據《每日快報》和《太陽報》報道,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虛構的愛情感動無數人。

但鮮為人知的是,當年泰坦尼克號上,曾真的上演一出蕩氣迴腸的“生死戀”:美國紳士愛德華和美女作家海倫在搭乘泰坦尼克號時一見鍾情,1912年4月14日當船撞冰山並沉沒時,海倫登上救生艇,但愛德華卻隨船沉入大海。

93年後,2人永別時的定情物將可能以1.2萬英鎊高價拍賣,令這一真實版《泰坦尼克號》故事終於浮出水面。

——海倫和愛德華的愛情故事上過報紙,後來拍攝電影《泰坦尼克號》消息出來後,海倫女士說當時導演一定看到了報紙上她和愛德華的故事影響拍攝的。

至於有沒有看過報紙並受其影響拍攝;估計只有導演清楚了。

泰坦尼克號的故事是真的嗎

揚子晚報8月21日電 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虛構的愛情故事賺取了無數觀眾的眼淚,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當年泰坦尼克號郵輪上的確上演過一出蕩氣迴腸的“生死戀”。 據報道,這一真實版的“泰坦尼克生死戀”的男女主角分別是當時21歲的英國貴族女僕羅伯塔·梅奧尼和“泰坦尼克號”上一名姓名不詳的年輕船員。1912年4月,羅伯塔跟隨自己的僱主魯絲·羅西斯伯爵夫人,乘坐“泰坦尼克號”一等艙從英國南安普敦前往美國。 當“泰坦尼克號”在大海中航行時,年輕漂亮的羅伯塔和一名年輕的船員一見鍾情,兩人迅速墜入了愛河。 據悉,當“泰坦尼克號”在1912年4月14日深夜撞上冰山沉沒時,羅伯塔和她的船員戀人遭遇了痛苦的生離死別。那名船員在郵輪即將沉沒時做出了一個無私的舉動:他將自己身上唯一一件救生衣脫了下來,穿到了羅伯塔身上,並將羅伯塔護送上了一艘救生艇。當羅伯塔乘坐救生艇從“泰坦尼克號”船舷邊被放下大海時,那名船員將自己身上一枚白星公司的徽章摘了下來,塞進羅伯塔的手中作為紀念物。 羅伯塔和她的僱主羅西斯伯爵夫人後來都被“卡帕西亞號”郵輪所救,並和另外700多名倖存者被安全送達了美國紐約。然而,她的船員戀人的命運卻像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男主角“傑克”一樣,當“泰坦尼克號”裂成兩半徹底沉沒的時候,他也和另外1500名遇難者一樣溺死在了冰冷的北大西洋中。 直到日前,羅伯塔的後人、英國德文郡托特尼斯市47歲女子喬安娜·沃德才在託奎博物館舉辦的一個“泰坦尼克文物展覽會”上,首次向世人披露了這段真實版的“泰坦尼克生死戀”。 喬安娜說:“這個故事是我們家庭歷史的一部分。那位將白星徽章交給羅伯塔的船員,同樣將能拯救他性命的救生衣也給了她。由於泰坦尼克號沉沒後,羅伯塔的故事曾在報紙上刊登過,所以我相信羅伯塔的故事和電影《泰坦尼克號》有某種聯繫。電影導演很可能讀到過她的愛情故事,並從她的宿命愛情故事中獲得了靈感。” 據喬安娜稱,羅伯塔從美國返回英國後,在1919年和約克郡商人康利夫·波林結了婚,她於1963年71歲時在一家英國養老院中去世。羅伯塔一生沒有兒女,喬安娜只是她的侄孫女。

泰坦尼克號的故事是否真實?

電影裡面的沉船過程是相當遵照歷史的~船的構造也是~

還有船員和乘客,多是當年真正存在的任務.

jack和rose的角色是虛構的,但是類似的故事也曾經在TITANIC上發生.

真實故事的男女主角,分別是時年60歲的藝術家愛德華·肯特和53歲的離異女作家兼記者海倫·邱吉爾·康迪。

1912年4月,素不相識的兩人登上從英國南安普敦港出發駛往紐約的“泰坦尼克”號。和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窮小子傑克和富家女露絲相似,愛德華和海倫相遇並一見鍾情,多次在船上的豪華餐廳約會。

4月14日晚11時30分,“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撞擊就發生在我的船艙下部,巨大的衝力使我跌倒在地,艙門也被掀開”。

不久,愛德華找到海倫,要帶著她逃生。由於救生艇數目不夠,海倫和其他女乘客一起登上6號救生艇逃生,愛德華自己留在船上。永別之際,海倫交給愛德華一個銀製小酒瓶和一張她母親的袖珍畫像,作為定情物。“他沉默地拿著我的禮物,站在”泰坦尼克“號的欄杆旁向我揮手告別。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海倫在日記中寫道。

15日凌晨2時25分,愛德華和1500多名其他乘客一起,隨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冰冷大海,而海倫則作為700多名倖存乘客之一,目睹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恐怖過程。

“傾斜的船身慢慢沉沒,燈光一盞接一盞地滑入海水。船尾的空間越來越少,人們安靜地等待著。再也沒有無線電呼救聲,也沒有發射火箭求救。船上的人以超然的勇氣等待死亡,沒有尖叫和悲號,相反,所有人的恐懼和絕望全都化為一聲沉重的呻吟。”

當愛德華的遺體從海中打撈出來後,其家人在他的夾克口袋裡發現了海倫送給他的定情物,並在小酒瓶上發現一行題字“忠誠但不幸”———這行字正是海倫所在的“丘吉爾家族”的座右銘。根據這一線索,愛德華的妹妹夏洛特幾經周折,終於在一年後找到了居住在紐約“第五大道”的海倫,並親手將兩件遺物交給她。

塵封94年後,海倫所寫的這份36頁“沉船日記”日前首次曝光。4月29日,該日記將和海倫贈給愛德華的遺物之一———其母親的畫像共同拍賣。另一件海倫贈給愛德華的遺物———銀酒瓶已在去年10月以3.4萬英鎊高價被拍賣。據拍賣商估算,這兩件物品的價格有望達到2.5萬英鎊。

泰坦尼克號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就只是電影?

這個是真的 歷史上真有這艘船 電影只是這個事實的美好改變 當時船創冰川上的時候都是當時的貴族先跑 中下層的人都沒好

相關問題答案
泰坦尼克號真實存在嗎?
泰坦尼克號如何拍攝的?
如何評價泰坦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為什麼會沉?
花木蘭真實存在嗎?
鬼魂真的存在嗎?
桃花源記真的存在嗎?
陰陽師真的存在嗎?
瑪雅人真的存在嗎?
雙重人格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