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義務教育?
中國義務教育開始於哪一年
1986年4月我國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這是我國首次把唬費的義務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也就是說適齡的“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9年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法的制定標誌著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雖只有18條,但“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從此成為法定義務。
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06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經過兩年的過渡,中國已與2008年秋季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名副其實的義務教育。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國家的教育方針?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為實現該時期的基本路線和基本任務,對教育工作所提出的總的指導方針。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方針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要內容:
1.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我國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2.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整個教育事業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並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和方法上有不斷的新的發展。這是教育方針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3.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標準。“德”不僅僅是品德,還同時包括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智”也不僅僅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還包括養成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體”同樣不僅僅講體格、體能和體質,還包括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娛樂身心、培養高尚情操等。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促進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總的培養目標。
中國哪一年開始施行義務教育
1986年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該法於同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一項教育法,標誌著中國已確立了義務教育制度。2006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
我國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1986 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並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同年7月1日施行。這是建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教育立法,標誌中國已確立了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叮國務院於1986年9月轉發國家教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勞動人事部《關於實施〈義務教育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指出 ,義務教育起始入學年齡為 6週歲 。喪失學習能力的兒童免予入學,因疾病或特殊原因,可延緩入學。各地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為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法定學習年限。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費,有條件的地區可免收雜費。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要求在1990年左右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中等發展程度的地區要求在1990年左右普及初等義務教育,1995 年左右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不發達地區爭取在20世紀末大體普及初等義務教育。
我國實行的是( )年義務教育,即從什麼到什麼
我國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自小學一年級(共六年)至初中三年級(初中畢業,計三年)。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對中國的義務教育的現狀怎麼理解?
中國教育改革實施多年來,中國的教育情況到底如何呢?筆者走訪了幾個省市近百所學校,以及與全國其他多個省市的教育工作者的聯繫中,發現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現將存在的普遍現象總結列舉如下:
學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亂收費
國務院已經明令禁止不再向農村中小學生收取書本費,課桌費等費用,而學校則巧立名目實施亂收費,有的學校將練習冊,英語磁帶等學生必備的教輔資料在開學初收取費用,但不告知學生家長,到了學期過半或學期將要結束時,再將這些項目重新向學生收取,造成重複收費。
有的學校在剛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課桌凳費用,並且不開具任何的票據,班主任將學生的姓名記錄下來交給學校領導就行了,在收費時承諾學生在離校時可以將課桌凳帶走,或者按使用情況退還費用,可到了學生畢業時卻隻字不提,造成家長不滿,甚至有的學生在畢業時,明知向學校要錢無門,索性將課桌凳砸爛,以洩憤,造成公物損壞現象嚴重。
二、教研經費投入不足
國家這幾年在義務教育階段投入了大量的義務保障經費,但是一些學校將這批義務保障經費私自挪用,用來美化校園,添置一些並不實用的教學教學設備、辦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線教師身上的教育教研經費卻少的可憐。有的學校一學期也見不到上一節公開課,有的學校的教師甚至幾年沒有聽一節課,至於教育教研,更是無從談起。
有的學校的教學設備嚴重老化,在許多小學,科學實驗課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課上,找不到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即使有的學校有,也是緊鎖於實驗室、圖書室,甚至連實驗室的管理員也不能很快將它們找出來,有的學校雖然教學設備添置了,但大多一買了之,一把鎖就將先進的教學設備與一線的教師隔絕,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學校管理不到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有的學校的校長,經驗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規,沒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學經驗到了學校就被用老壺裝了進去,不能滿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學校校長家長作風太濃,引起教師的不滿,教育教學情緒不高,甚至有抵觸情緒,形成矛盾,這樣的學校,留不住好的教師,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低下,留不住學生,造成學區內的學生擇校。
有的學校的領導拉幫結派,明爭暗鬥,有些事情沒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內耗,不利於教育的良性發展。
教 師 篇
一、工資待遇低,無心教學。
教師的工資待遇低,使得許多教師不能專心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雖然這些年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但是工資待遇相對而言卻很低,尤其對於年輕教師。他們面臨的壓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業又是一個“論資排輩”嚴重的行業。年輕教師的工作量大,任務重,而待遇卻相對老教師來說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了,社會應酬也相對增多了,而當今的消費水平對於年輕教師來說壓力過大。拿一個三十幾歲的教師來說,他們的工資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開支,一個月所剩無幾,再除去人情往來,社會應酬,房貸等,更是拙襟見肘,再看看與自己同齡的人,要麼在生意場上是如魚得水,要麼在機關單位迎來送往,好不風光,就連在工廠裡的工人,他們有時也不能比。所以他們大多搞一些第二職業,無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往往年輕人最能接受,年輕教師的此種心態大大減緩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使得許多教育教學的好經驗得不到推廣利用。
二、工作壓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地強調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
中國義務教育是幾年制的?
我國教育公平問題的現狀及其原因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努力把實現教育機會均等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之一,其成效主要有五點:一是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體系,並一開始就實行一元化課程體制,廢除了西方至今仍藕斷絲連的雙軌制,為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奠定了基礎;二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目標的提出並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這在中國追求教育機會均等的歷程中無疑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三是我國政府在掃盲問題上表現出的決心和努力;四是我國高等教育長期實行的高考制度、免費教育和人民助學金制度都曾是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政府堅持教育機會均等所採取的重大步驟;五是近幾年國家對西部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重大舉措,將對於逐步削弱教育的地區、民族、性別諸差別起到積極的作用。
然而,時至今日,我國在教育公平上卻依然存在許許多多讓人備感沉重的問題:在我們的國家,在我們共有的一片天空下,當有的地區已經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有的地區還遠遠沒有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當有的校園置於歐美國家也讓人歎為觀止時,有的學校即使擺在非洲也讓人感到寒磣;當有的中學出現了教職工私車群時,有的地方教職工卻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當城裡的孩子可以自由享用投影儀、彩電、電腦、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時,鄉村的孩子或許就立在寒風中、破舊的危房裡接受著殘缺的啟蒙教育……
……
而唯一讓人覺得稍感安慰的是,這些教育中的種種不公平現象已經引起了我國政府和廣大人們的關注和行動。
正所謂治病先要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通過分析,本文認為我國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現為現實性的不公平和制度性的不公平兩種。現實性的不公平主要是由於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人口眾多、貧富懸殊、階層分化、國民素質整體不高、存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殘餘思想等因素造成,這一問題的解決必然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我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和社會文明進步逐步加以解決。而制度性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我國教育資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規則不公、社會和教育體制不健全不合理及其導致的教育腐敗等因素造成,這種不公平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性質上屬於( )
國民教育
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與其他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相比,義務教育有其自己的特徵:
1.國家強制性。即國家頒佈法律、命令保證義務教育法律制度的實行,任何阻礙或者破壞義務教育實施的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普及性。即全體適齡兒童、青少年,除依法律、法規規定辦理緩學或免學手續的以外,都必須入學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3.公共性。義務教育事業是由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的全民受益的公共事業,國家代表社會對義務教育的實施進行統一的部署和監督管理。
4.國家依法強制適齡兒童、青少年必須接受的一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這一階段的教育為適齡兒童、少年將來繼續受教育及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及文化知識的基礎。
5.免費性。即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費用。我國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只收取一定數額的雜費,這實際上免除了接受義務教育學生的大部分費用。
義務教育需要多少年?為什麼有的地方小學畢業就是接受了義務教育,有些地方要初中畢業?
一個國家實施義務教育的年限長短和在全國範圍內實現義務教育的時間長短,大體上由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教育基礎決定,此外,還受到勞動用工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制約。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為九年,這一規定符合我國的國情,是適當的。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學制的實際情況是以“六三制”(即小學六年制,中學三年制)為主,多種學制並存。其中還有少數地區實行八年制的義務教育,即小學五年制,中學三年制,但這些地區目前也正在抓緊實現由八年制向九年制的過渡。從我國學制狀況看來,九年制或八年制的義務教育包括了初等義務教育和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兩個階段。適齡兒童、少年按規定在義務教育學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義務教育學習,即可達到初中畢業的文化程度。
義務教育法在規定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同時又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本地區義務教育的實施步驟。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基本國情。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分階段、有步驟地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尚未達到義務教育法規定要求,不具備直接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條件的部分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按小學和初中的學制階段劃分,分步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首先實施第一階段的初等義務教育,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小學階段的教育;在實施初等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開始實施第二階段的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對於經濟、文化、教育基礎較好的大中城市或沿海發達的地區的農村,初等教育早已經普及,並已達到義務教育法規定的要求的,可直接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因此才會有的地方小學畢業就是完成了義務教育,而有的地方需要初中畢業才是完成了義務教育。
我國義務教育的特點是?
1.義務教育的國家強制性
義務教育的國家強制性,是義務教育最本質的特徵。它指義務教育依照法律的規定,由國家強制力保證推行和實施。義務教育不僅是受教育者的權利,而且是國家應盡的義務。國家要依法保障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這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伴之以系統、完善的立法、執法和監督體系,依靠國家法律的強制力予以保證。在我國,只有義務教育和掃盲教育能夠強迫一定的教育對象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併為法律所規定和允許,其他任何教育制度都沒有這種權力。義務教育的國家強制性還表現在任何違反義務教育法律規定,阻礙或破壞義務教育實施的行為,都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受到強制性處罰或制裁。
2.義務教育的公共性
義務教育是一種社會公共事業,屬於國民教育的範疇。它是面向本地區、本民族全體國民的教育,不應成為某一階級、政黨或宗教派別的工具而被壟斷。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公共性。這種公共性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育與宗教分離,使學校教育成為世俗性的公共事業;二是義務教育由國家設立或批准的學校來實施,體現了國民的意志;三是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和教師具有公共和公務性質,其工作對國家負責,對國民負責;四是國家對實施義務教育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而不是放任自流。我們強調全社會尊師重教,維護中小學教師的合法權益,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義務教育的公共性。
3.義務教育的免費性
義務教育的免費性是指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除全部或者大部分的就學費用。這是世界各國實施義務教育的一個共同特點。當然,義務教育從免除部分費用到免除全部費用,要從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我國《義務教育法》第十條規定:“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可根據有關規定適當收取雜費,而所收的雜費相對國家社會對義務教育的投入來說,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免收學費,實際上已經免除了接受義務教育學生的大部分費用,體現了義務教育免費性的特徵。義務教育的免費性還表現在,對那些貧困的學生不僅免收學費,而且《義務教育法》還規定:“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
4.義務教育的基礎性
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意味著,根據法律規定,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必須完成規定年限的教育,並接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態度等方面的教育。這不僅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且是現代社會對每一個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一定年限的義務基礎教育。義務教育的基礎性表現在義務教育是一種全民性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普及教育是人人有書讀,義務教育是人人必須要讀書。面向少數人的英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人只有受到一定年限的基礎教育,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義務教育的基礎性還表現在,這種教育是素質教穿,不是應試教育。《義務教育法》第二條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這一規定,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根本宗旨。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應試教育顯然與之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