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教研組活動?
如何開展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顧名思義,就是搞好教學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活動形式。長期堅持搞教研活動,有利於及時地傳遞新的教學信息,推廣教學經驗,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這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那些形式新,效益高的教研活動,更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
如何才能搞好我們的教研活動呢?
一、轉變觀念,實現三大轉變
1、改變“口頭重視,實際忽視”的狀況
在一些學校,領導口頭上說:“要把教研工作擺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發揮教育研究的積極作用”,“教育要改革,教研要先行”等等,但實際上不能給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一些學校只顧追求升學率,而把教研活動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要想真正把教研工作搞上去,領導必須明確教研與教改、教學的關係,帶頭參與,自覺遵守、依靠教研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徹底改變“口頭重視,實際忽視”的現狀。
2、改變教研是教研員和教研組長等少數人的事的狀況
確立教師全面參與教研工作的觀念,走出“教學研究是少數人的事,一般教師高不可攀”的認知誤區。教師中蘊藏著巨大的替能,開發教師潛能的重要途徑是支持、鼓勵和組織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研究工作,通過對他們進行理論培訓、業務指導等方法把教師扶上馬,多送幾程後再放手,引導他們在教學實踐中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超越自我。
3、改變“教好課,就可以了,沒必要搞教研活動”的狀況
教研活動是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活動。它體現了集體智慧,是對個人研究的補充,因此它有助於我們個人素質的提高,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上好課。
二、怎樣組織教研組活動。
教研活動的組織一般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確立主題。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立足於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探索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因此,要事先根據形勢以及教師實際確立中心議題,最好每次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並圍繞中心議題擬好專題稿。第二,準備研究課。為了讓參與活動的教師真正有所獲,每次活動最好都圍繞中心議題落實一個具體教學內容,組織者要與承擔課的教師一起備課——試教——修改教案——再進行公開教學,以引起參與者深入思考一些問題。第三,展開討論。組織者與參與者評課(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幾位中心發言人)。討論時,提倡各抒已見,暢所欲言。第四,綜合總結。組織者全面總結每次活動,並向教師們介紹一些最新的教改動態,提出具體的教育教學建議。這四個步驟經過理論——實踐——理性認識的環節和科學完整的過程,使教研活動真正落實,有利於廣大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組活動有哪些形式?
(一)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不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勢必會被新的教育教學形勢所淘汰。教研組組長在活動中應創設學習氛圍,開展如講座、研討、培訓、自學等形式的學習。並要求教研組全體成員勤作筆錄,勤寫心得,結合教研教學實際,適時運用,使所學知識和技能有效遷移。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更新觀念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二)公開課教學
公開課教學活動是學校教研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抓公開課教學,一是為了促使教師深入備課,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二是為了促使教師間互研互學,增強教研,教改意識;三是為了鼓勵教師勇於參與教改,勤於探索、銳意進取。公開課的教學要體現層次性,教學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上示範課或研討課,使他們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示範作用。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首先要保證是優質課,同時再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他們在教學上日趨成熟。公開課教學還要與說課相結合,可採取先說課後上課的形式,用課堂教學來驗證說課的理論與設想;也可採取先上課後說課的形式,通過說課找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此外,還要組織好評課......
如何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首先,我們要明確教研活動的特點和目的。教研活動最主要的特點和目的,就是要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也就是說,教研活動的課題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實,應想教育教學之所想,急教育教學之所急。否則,教研活動就是瞎研究、空研究。其次,要做教研活動的有心人。學校豐富的研究機會、獨特的研究情景、鮮活的研究問題、最佳的研究位置,為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提供了優越的研究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要時時留心周圍的一切,要自覺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本著“教什麼、研究什麼”的原則,緊密結合本職教學工作去開展教研活動,使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再次,要找準教研活動的“突破口”。 當前,在中學中有一種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即大家都嚷著搞教研,大家也好像都在搞教研(如聽課),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的教師不知道怎樣去搞教研,特別是對一些教改實驗、專題研究更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找準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顯得至關重要。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作為課題開展研究。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起“問題就是課題”的意識,善於把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經過“設計”轉化為一個又一個富有個性特色的教研活動課題,再通過攻克一個又一個研究課題,來解決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這種研究,最易達到同步推進教育教學教研工作、穩步提高教育教學教研質量的目的。第二,要使教研活動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服務。首先,我們要正視教研活動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意義。如今已不是一個只要有知識或文憑就能當教師,靠經驗和“汗水”就能當好教師的時代,而是一個要求教師必須儘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的時代。這就要求廣大教師無可選擇地要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這種能力,除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教書育人的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動的能力。一個教師如果缺乏教研活動能力,那就意味著缺少創新精神和工作潛能,就意味著很難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其次,我們要懂得一些進行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師片面地把教研活動理解為聽課、評課和寫文章,這是一種很狹義的看法。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師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就應學會如何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動很強調集體研究,教師就要學會如何參加集體研究,如何在集體研究的氛圍中學會將大家的智慧集於自己一身。再比如,要進行課題研究,教師就必須學會如何選題、如何控制實驗過程、如何結題等等。一句話,就是教師絕不能只憑個人意志、只憑自我感覺、只憑工作習慣或只憑幾分熱情去搞教研活動,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動。再次,我們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工作品位和職業形象。由於教研活動是在本校展開的,是針對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這種實用性的研究,很容易顯性形成教師實用性的教學教研素質和後發優勢,以幫助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很多名師就是通過教研活動造就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教師必須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教研活動來重塑自己的職業形象,教師有機會通過教研活動來形成一種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教師應善於在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業。第三,要上好每節課,著眼小問題。教學實踐是開展教學研究的平臺和土壤。許多科研課題往往來自教學中的一得,許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師也多得益於教學實際的鍛鍊。事實上,對於一個普通老師來說,上好一節課,就是......
如何正確開展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顧名思義,就是搞好教學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活動形式。長期堅持搞教研活動,有利於及時地傳遞新的教學信息,推廣教學經驗,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這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那些形式新,效益高的教研活動,更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
如何才能搞好我們的教研活動呢?
一、轉變觀念,實現三大轉變
1、改變“口頭重視,實際忽視”的狀況
在一些學校,領導口頭上說:“要把教研工作擺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發揮教育研究的積極作用”,“教育要改革,教研要先行”等等,但實際上不能給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一些學校只顧追求升學率,而把教研活動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要想真正把教研工作搞上去,領導必須明確教研與教改、教學的關係,帶頭參與,自覺遵守、依靠教研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徹底改變“口頭重視,實際忽視”的現狀。
2、改變教研是教研員和教研組長等少數人的事的狀況
確立教師全面參與教研工作的觀念,走出“教學研究是少數人的事,一般教師高不可攀”的認知誤區。教師中蘊藏著巨大的替能,開發教師潛能的重要途徑是支持、鼓勵和組織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研究工作,通過對他們進行理論培訓、業務指導等方法把教師扶上馬,多送幾程後再放手,引導他們在教學實踐中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超越自我。
3、改變“教好課,就可以了,沒必要搞教研活動”的狀況
教研活動是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活動。它體現了集體智慧,是對個人研究的補充,因此它有助於我們個人素質的提高,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上好課。
二、怎樣組織教研組活動。
教研活動的組織一般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確立主題。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立足於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探索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因此,要事先根據形勢以及教師實際確立中心議題,最好每次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並圍繞中心議題擬好專題稿。第二,準備研究課。為了讓參與活動的教師真正有所獲,每次活動最好都圍繞中心議題落實一個具體教學內容,組織者要與承擔課的教師一起備課——試教——修改教案——再進行公開教學,以引起參與者深入思考一些問題。第三,展開討論。組織者與參與者評課(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幾位中心發言人)。討論時,提倡各抒已見,暢所欲言。第四,綜合總結。組織者全面總結每次活動,並向教師們介紹一些最新的教改動態,提出具體的教育教學建議。這四個步驟經過理論——實踐——理性認識的環節和科學完整的過程,使教研活動真正落實,有利於廣大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組活動有哪些形式?
(一)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不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勢必會被新的教育教學形勢所淘汰。教研組組長在活動中應創設學習氛圍,開展如講座、研討、培訓、自學等形式的學習。並要求教研組全體成員勤作筆錄,勤寫心得,結合教研教學實際,適時運用,使所學知識和技能有效遷移。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更新觀念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二)公開課教學
公開課教學活動是學校教研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抓公開課教學,一是為了促使教師深入備課,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二是為了促使教師間互研互學,增強教研,教改意識;三是為了鼓勵教師勇於參與教改,勤於探索、銳意進取。公開課的教學要體現層次性,教學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上示範課或研討課,使他們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示範作用。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首先要保證是優質課,同時再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他們在教學上日趨成熟。公開課教學還要與說課相結合,可採取先說課後上課的形式,用課堂教學來驗證說課的理論與設想;也可採取先上課後說課的形式,通過說課找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教師如何進行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有:
1.教案作業檢查。
2.公開課聽課、評課。
3.集體備課。
4.學生作文競賽、百科知識競賽、英語單詞競賽、數學競賽等等。
5.開學時要做好計劃,組織老師們制定好本期活動,把各種活動的時間及主持人一併安排出來,製成《2009年上學期**學校教研活動安排表》發給老師們,這樣老師們心中有數,哪周有什麼活動清清楚楚,也能早做準備,你呢,由於事先早已安排好了,所以每週的教研活動你只要督促老師們完成就是了。
怎樣搞好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的開展要有基本的活動流程
1.教研活動流程:
問題、設計、行動、反思
2.教研活動的策劃:
確定活動主題、目標、具體內容
確定活動的形式
預設活動出現的問題
對各個環節調控的策略
教研有效性的檢驗
案列欣賞: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方案【文章來自網絡】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園本教研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發展,推動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家已意識到園本教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了科研興園、科研興教的理念,寓研於教、寓教於研,努力尋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在實際的工作中如何針對這一特點,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使教科研源於教學、高於教學、指導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我園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的內容。
二、活動目標:
探索適合本園的教研活動的形式與方法,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成長。
三、活動對象:幼兒園全體教師。
四、活動內容:
小班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以課題組提出的尊敬父母、 團結友愛、熱愛集體、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
中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開發具有特色的活動課程,讓幼兒瞭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加深對祖國五千年文化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讓幼兒接受優秀文學薰陶,提高幼兒審美能力,豐富知識啟迪智慧、發展潛能。
大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以開展古詩詞教學為切入點,讓幼兒從詩詞中體會韻味,品味詩詞的無窮意境,從而體會中華名族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五、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準備階段:二月份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以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由教研組長組織學習有關如何開展教研活動的理論文章。
3、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與研究,對進行分析和研討,通過交流討論達成共識。
(二)實施階段:三-至六月份
大班組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本活動採取分階段、分主題的辦法逐步落實。
第一階段:摸索開展階段(以誦讀為主):
1、摸索出有效的誦讀方式與方法,為今後更深入地開展活動奠基。
2、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對國學經典誦讀產生興趣。
3、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有韻律的誦讀古詩。
4、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古詩,激發幼兒對古詩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性情。5、利用部分時間,採用教師範讀、優生領讀、幼兒齊讀、
幼兒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堅持天天吟誦。
第二階段:鞏固提高階段(以班級教學為主)
1、各班結合幼兒實際情況選擇內容進行教學,運用畫、唱、演等多種形式學習古詩。
2、採取一人一課的方式教學古詩,在一起觀摩交流,共同討論最佳方案,力求教學形式多樣性,靈活性,科學性,更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易於接受。
第三階段:活動展示階段(以集中表演為主):
開展豐富多彩的古詩詞活動,。進行真實的情感教育。組織和指導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幼兒最喜歡各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幼兒的才藝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們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以鞏固幼兒學習的成果 。
如採用古詩新唱、情景表演等方式讓古詩詞更具新意,讓所有幼兒參與其中,充分感受古詩詞的美妙意境。
通過活動的開展,把古詩文融入幼兒心中,讓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經意間給幼兒以影響,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如何開展以觀摩課為形式的教研活動
強化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髮展,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的必由之路。以我校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為例,談談如何有效地開展校內教研活動。 一、正確認識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必須以學校發展為本”,強調從學校實際出發,圍繞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通過解決現實問題為學校發展服務;第二層含義是:“必須以教師發展為本”,確立教師在教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教研的主人,通過教研來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第三層含義是:“必須以學生髮展為本”,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解決學生髮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首先要明確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研究人員是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他們構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體關係,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力量。 二、學校開展校本教研的做法 校本教研強調以問題研究為核心,增強教研的目的性、減少隨意性,根據學校具體情況確定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方式。(一)發現問題 領導通過聽課、觀摩課例、研討交流或者是教師在自我反思中發現教育教學存在的困惑和問題,教學領導與教研組的教師們進行交流,選擇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校本教研的主題進行研究。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活動發現問題:1、教研組聽評課中發現問題 領導在聽課時,通過觀察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及時與學生和教師交流,在聽課和交流中發現教研專題,有的放矢地開展教研活動。因此,學校各教研組每學期都應該開展教學研討課,組織本組教師進行聽課、評課,從聽評課中發現問題。如:我校就組織這樣的教研活動,選擇某位教師上課後,集體備課時,全組教師共同來備這節課,聽課時全組教師共同參與,課後馬上評課。評課時,先由授課教師談本課的設計意圖、要實現的目標、自己有哪些收穫和體會,再由本組教師進行評析,在評課的過程中針對課堂教學存在的困惑提出問題,作為校本教研的主題。如我們在聽評課中發現了“各學科在分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只注意分組的形式,而不注重效果”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就組織各教研組圍繞“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自主學習”,展開研討交流活動,使教研活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2、課例觀摩中提出問題 教師所有的學習活動、學習內容最終的著眼點還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上,因此要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也應該經常組織教師進行課例觀摩活動。可以把外出學習帶回來的光盤選擇有代表性的放給教師觀看,全體教師共同去感受。也可以因地制宜,選擇身邊教師的課例進行觀摩研究,把學校教師上公開課、評優課或教研課的全過程實錄下來,放給教師們看,並進行研討。在聽評課中把發現的問題作為校本教研的專題進行研究。如:在我校在聽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搭石》一課後,老師們發現在四年級的課堂上還利用一定時間進行書寫指導,有必要嗎?於是,我們就以“四年級還需不需要進行書寫指導”為專題進行了研究。3、研討交流中提出問題 專題研討是一種可以自由發言的討論會,不強求統一的結論,旨在開闊思路,引導思考,加深教師對某一問題的認識,尋求更多的教學策略。如我校曾以“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為主題舉行專題研討,在研討中,教師們圍繞著“探究式學習”展開了研討,通過交流,教師們加深了對探究這一學習方式的認識,同時還形成許多教學策略與方案,便可用於指導教學實踐。同時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探究式學習作為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學習方式是否也同樣適用於語文等人文學科的學習?”、“......
如何組織有效的教研活動
如何有效地進行教研組活動
學校教研組原本以研究教材教法、改進學科教學為目的,在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近年來,中小學教研組活動忽視學科教學的基本性質與任務,僅僅停留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通識理念的講解上,中小學教科研活動越來越強調以課題為核心,按專門化的科研之路展開,在課題設計、開題論證、中期檢查與結題鑑定上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而對教師的日常備課、上課、作業設計、個別輔導中的創造性勞動很少關注,考試命題被視為“應試教育”的代名詞,很少納入正規的教科研活動的視野;等等。
學校教研組聚焦於學科教學知識,開展備課研討活動,應當關注哪些問題?
1.深入研究課程標準與教科書。教師要認真學習並深入理解課標理念與學科教學要點,更要進一步關注教科書是如何呈現課程標準的,包括具體的呈現內容與方式,要進行不同教科書呈現內容與方式的比較研究。在教學中,既要走進文本,走進教材,又要超越已有的教材,開發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課程,這應當是學科教研組進行備課研討活動的重要話題。
2.教學內容的深度闡釋。對教材的鑽研絕不能止於把握它與課標的關聯,還要進一步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詮釋蘊含在文字、符號、圖表中的意義。衡量教師對特定教學內容的鑽研是否達到一定的深度,有幾個重要指標:一是能否把握特定教學內容在橫向與縱向上的結構關聯,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及其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二是能否舉出日常生活中的恰當的事例對概念、原理、定律的實質作說明。
3.分析教學任務。側重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陳述學生應當學什麼,做什麼,達到什麼樣的學習結果,並揭示教學目標規定的學生要形成的能力或傾向的構成成分及層次關係。反覆提問並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要達到這一目標,完成這一學習任務,需要預先獲得哪些必備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必須經歷哪幾個階段?關鍵環節是什麼?可能出現哪些問題?會引起怎樣的誤解?
4.學習內容的呈現。主要有3類:一是講授教學。教師將現成的知識、經驗、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並作必要的舉例、闡釋、板書,學生主要通過聆聽、觀察、記錄進行接受式學習,整個交往過程主要是由教師直接控制的。二是對話教學。問題引導,雙向互動,和而不同,師生在教學交往中平等參與,共同活動。在對話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計相當重要,而教師在對話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三是活動教學。將學生的學習視為一定情境下的任務驅動、全身心參與的自主性活動過程。教師作為輔助者,提供必要的諮詢、幫助;學生成了互動的主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教學交往的內容、進程與方式。
5.課堂教學的組織。包括為學生主動參與和深度參與提供機會;引導學生合作,關注學習共同體的形成;關注學生的差異,作分層教學與個別輔導;對學生獨特感悟與個性化理解的尊重;建立學生導向的課堂教學秩序;等等。
6.學生的練習、測驗與評價。這涉及對課標中關於不同學習要求的準確理解把握,圍繞不同層級的學習要求設計相應的練習與測驗題目,對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進行準確的觀察、記錄與診斷分析,並據此設計後續的教學活動.
怎樣搞好語文教研組活動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穫: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儘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裡,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徵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穫:其一,學生的收穫。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