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評論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文學評論怎麼寫?

文學評論的寫作大致有四個步驟:閱讀——定題——評論——寫作。

(一)閱讀閱讀對於文學評論來說,是佔有材料、調查研究的過程。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1.閱讀範圍。從文學評論的寫作要求看,閱讀既要做到點面結合,又要做到深淺結合。

所謂點面結合的“點”,是指作品。所謂“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在這裡,作品的閱讀是最重要的,這是獲得評論權的最重要的依據。只有閱讀作品,才能使自己對評論的對象瞭如指掌,評論時說到點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所謂深淺結合,是指作品的閱讀要深一點,鑽得透一點,深到能產生真知灼見為止。為了深,就要多讀幾遍。恩格斯為了對拉薩爾的《弗蘭茨·馮·濟金根》一劇本進行評論,先後將作品至少讀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薩爾》中說:“為了有一個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態度’”,為了“在讀了之後提出詳細的評價、明確的意見”,所以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我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如,列寧為了對小說《怎麼辦》進行評論,在一個夏天把這部小說讀了五遍,“每一次都在這個作品裡發現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動的思想。”(《列寧論文學藝術》第897頁)毛澤東也說過,《紅樓夢》要讀五遍,不讀五遍就沒有發言權。

這說明,浮光掠影、晴蜓點水式的閱讀是不行的。對於被評論的對象,一定要研究得透徹一些,對作品象對人一樣,要知心、知音。對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閱讀不妨淺一點,瀏覽一遍,有一個直覺印象即可,否則,不能保證“點”的深。2.閱讀方法。一般採取“總體——部分——總體”的步驟。一、總體,就是從頭至尾通讀。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二、部分,是要對重要部分仔細地讀,分析研究,加深印象,發現特色(或發現問題),初步形成觀點。三、總體,是要獲得完整的本質的認識,對作品的傾向和藝術性作出自己的判斷。在閱讀過程中,要及時做好摘記工作。有一種“評點法”的評論,就是一手拿筆,一邊閱讀,一邊評點的。如金聖嘆評點《水滸》、《三國演義》。還要通過閱讀培養複述節錄作品內容的能力。這是因為評論中常要概述作品內容,以作評論的依據。

(二)定題所謂定題,就是在讀書、蒐集材料的基礎上,選擇並確定評論的題旨(中心)。定題也稱為“選題”。

初學寫作文學評論的人在定題時常犯以下幾種毛病:第一種,為評而評,無的放矢。評論者隨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未經過認真思考,就去評論。第二種,貪大求全,面面俱到。一開始就寫《論×××的小說創作》這樣大的題目,往往無從下筆而流於一般、平庸、膚淺。第三種,缺乏新意,老生常談,步別人的後塵,拾人牙慧。應該怎樣定題呢?首先要選準作品。應該選擇什麼人的哪一篇作品,這是有標準的。標準就是:

(1)作品的價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權衡一下,問問自己:這作品有沒有價值?值不值得評?俄國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假使你要做一個徹底的人,那麼就應該特別注意作品的價值,而不必拘泥於你以前覺得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還是壞。”(《談批評中的坦率精神》)這說明:文學評論要評的是文學作品,作品本身的價值才是我們確定評論與否的重要依據。所謂作品的價值,指的是它的美學價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的水平應是很高的,或比較高的;另外,是某一種作品代表著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或者就是壞作品。這兩類作品都是值得評論的。因為,評論好的,可提高讀者的審美水平,使讀者獲得美的享受,也可使作者認識到自己的特色,向好的方面發展,提高一步;評論壞的,可以防微杜漸,給作者敲警鐘,使讀者也能認識假、惡、醜。

(2)現實的需要。現實的需要指的是......

文學評論要怎麼寫呀?

文學評論包括詩歌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影視評論等。《我的父親母親》是電影。電影是集編劇,導演、演員、攝影、 文學評論

音樂、美工、剪輯、服裝、道具、化妝、燈光、特技等於一身的一種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影視評論既可對諸多方面做綜合評論,亦可對某一方面做重點評論。

文學評論與一般的思想評論是不同的。思想評論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和人們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種種思想問題,目的是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認識,分清是非;它可以通過各種各樣,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論證,只要緊扣你所要闡明的觀點就行。   文學評論的對象是文學作品(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繪畫、影視等);評論的目的是通過對其思想內容,創作風格,藝術特點等方面議論、評價,提高閱讀,鑑賞水平,評論時當然可以旁徵博引,引用各種材料論證,但這旁徵博引的各種材料,應是與文學作品有關的,而文學評論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來自所評文學作品本身。

另外文學評論與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當然從某一角度講,文學評論首先要基於對作品的分析,沒有分析何來評論;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對作品的評價。但之間仍是有區別的,分析作品側重是談作品“是這樣”;而評論側重是談作品“為什麼是這樣”,“這樣好不好”。   文學評論必須對作品有總的評價,並且對你這個評價有一定論證過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對作品要有總評價。

另外在寫文學評論時,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樣會用原材料擠掉你的論述;評論點要集中,鮮明。評論角度不要過大,比如你寫“評《紅樓夢》”如此宏大的古典鉅著,你從何處下手評?很難寫,如果你把它縮為“評《紅樓夢》中人物的對話”,進而再縮小角度為“評《紅樓夢》鳳辣子的語言特徵”就容易下筆了。   觀點要鮮明,要用確鑿的材料的闡析去支持觀點,引證的材料首先要來自作品本身,當然還可旁徵博引,材料分析和觀點要始終保持一致。對讀者不太瞭解的作品,評論前要對其有關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文學評論寫作該怎麼寫

文學評論又叫“文藝評論”,既是指運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對各種文學現象進行探討、體會、評價的科學研究活動,又是指反映這種研究成果的一種文章樣式。其任務在於揭示藝術現象中的審美價值和思想意義,探討藝術創作的方法和規律,以提高文藝創作的水平;還要幫助讀者正確理解作品,培養和提高讀者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

文學評論的寫作大致有三步:閱讀——選題——寫作。

一、閱讀

閱讀對於文學評論來說,是佔有材料、調查研究的過程。就寫作要求看,閱讀要做到兩個結合,即“點面結合”和“深淺結合”。

“點面結合”的“點”指的是要評論的作品,“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方面。

“深淺結合”之“深”是針對所評論的作品而言的,應該對作品反覆、深入地閱讀,力求讀深讀透,務求掌握它的精神和實質。因為只有仔細閱讀作品,才能使自己對評論的對象瞭如指掌,不可作蜻蜓點水式的閱讀。對作品的閱讀要深一點,直到能夠產生真知灼見為止。為了深,就要多讀幾遍。比如列寧為了對小說《怎麼辦》進行評論,在一個夏天把這部小說讀了五遍,“每一次都在這個作品裡發現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動的思想。”(《列寧論文學藝術》)而對於作家生平和其它作品材料的閱讀不妨“淺”一點,瀏覽一遍有一個直覺印象即可。

二、選題

評論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社會責任感,這就是“選題”。評論的範圍可以是某個作家的全部作品,也可以是某一部或一篇作品,也可以只選某一問題或某一文藝現象或某種藝術手法來評。初寫評論選題不宜太大,可根據作品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來評論,要抓住特點,寫出新意。但關鍵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專長,也就是要選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來評,要具備一雙慧眼,培養“眼力”,有兩點要做到:一是選取。選取作品有意義之點來評。魯迅說:“選取有意義之點,指示出來,使那意義格外分明、擴大,那是正確的批評家的任務。”在開始時可以選取一些名篇,自己確定一個具體的範圍,選取一些有意義之點,比如評價魯迅的小說《祝福》,確定一個範圍:評論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這樣既可以從總的方面——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典型,成功在哪裡等方面來選取;也可以從局部的方面——魯迅怎樣刻畫祥林嫂的眼睛、語言、性格等方面來選取。二是甄別。主要從三方面鍛鍊自己的甄別能力:一,作品中什麼是應選取的有意義之點,什麼是要捨棄的無意義之點;二、什麼是自己對於作品的真知灼見,什麼是舊調重彈;三,哪些是自己評論時能夠駕馭的,哪些是偏大偏難自己力所不及的。

三、寫作

文學評論屬於議論文。它具有議論文的一般特點,但是由於它是對文學作品發表的評論,所以又不同於其它的議論文,要有點文學色彩。

1、要有正確而鮮明的觀點。我們對一篇文學作品發表議論,總要有個基本看法:是好還是壞?是大體上過得去,還是基本上不行而尚有可取之處?這個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這個論點必須是正確、鮮明的。

2、要有準確、充分而有說服力的論據。要對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藝術描寫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的具體的分析,從而引用能夠說明自己論點的材料來充當論據,這些論據一定要準確可靠。

3、要運用科學的符合邏輯推理的論證方法。是用歸納法,還是用演繹法,或者是類比法,應深思熟慮。

4、文學觀念在不斷更新,因此文學評論的理論和術語也要不斷更新,為此就要努力學習文學理論知識、美學知識、語言學和修辭學知識,使得評論的語言既有文學性,又有形象性。

推薦你看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評論》,是文學評論的一個合集...

文學作品怎麼分析?

親,我也是漢語言文學的呢。其實分析作品你必須先熟悉作者、作者的文學觀點,作品的創作背景、主旨、內容、人物等等,脫稿確實不容易,但是並非不可能。至於存在主義、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等,你必須先弄懂那些是什麼,有什麼重要特徵,這是你課下需要去下功夫查資料的。其實有時候這些理論不需要特意去強調,你研究作品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發現,只是你缺少概念,所以你只能用淺白的話語描述而不能用精闢深奧的理論為佐。

下次再上去分析作品,課前做好功夫,先分析作品屬於哪個流派,然後分析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思想,略講一下內容,最好多分析人物形象,最後分析一下創作特點。

打個比方,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這種文學流派產生的背景是在十九世紀時,一方面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深入人心,文學接納了科學觀念,產生了“真實、寫實”的原則,另一方面是工業文明導致貧富差距加劇,宗教衰微導致道德失範,社會矛盾加劇。而批判現實主義的歷程從繪畫領域開始,最開始是庫爾貝的寫實主義(這裡可以說一下畫家提出寫實主義的過程,是一個小故事),然後是批判現實主義,而批判現實主義發展到了極致便產生了以左拉為代表的自然主義。接下來分析這種流派的創作原則與特點、相關的文藝理論,恩格斯就曾經說過“現實主義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這時候可以分析一下這句話中的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而批判現實主義顯然是繼承現實主義傳統而產生,再引到你需要講的代表作家作品。比如司湯達,簡介一下司湯達的生平與成長經歷,司湯達作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他曾經寫過一本文學評論集《拉辛與莎士比亞》,在這本評論集中司湯達表現了自己的文論觀和文學主張,在講的時候可以引入。再從作者本身思想與生平聯繫到其作品《紅與黑》,簡介內容,重點分析人物,從社會、他人、自身等各個方面,你可以分析人物性格的成因,引發聽你做評論的同學對社會、人性等等方面的思考。而且一般鉅著都會有一些名人為其作注或者作評,你完全可以大膽引用細緻分析。最後分析司湯達的創作特點。甚至還可以結束時提出一個思考問題留給老師或者同學。講課並不是講就可以的,需要運用一些語調、動作、語句、問題等等吸引人的注意和思考才算成功。

實在無法脫稿也沒什麼,畢竟老師也無法做到不看教案,但是照著念就是不同的概念了,這個必須杜絕。你必須對你要講的東西有充分的瞭解,即使只是偶爾看稿你也能流暢地講下去,這樣,即使你講的並不深入也沒新意,老師也不會過多為難。首先自己得自信起來,全程照著稿子念是一種不自信的行為,在印象上就落了下乘。

最好你準備的講稿中有至少一個賞光點,這個賞光點可以是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借鑑的,最好是你經過思考後提出的問題,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因為這給老師一種你在學習也願意學習更在努力學習的感覺,這是很重要的。

希望滿意,因為我們下週才開始學習20世紀的文學,所以只能就近給你舉一個十九世紀的例子了。真心希望能有所幫助,歡迎追問。

文學小說的評論怎麼寫,什麼結構?急求答案

文學評論的寫作大致有四個步驟:閱讀——定題——評論——寫作

評論多數評論是基於以下五個問題:

1.這部作品說些什麼?

2.這部作品意味著什麼?

3.這部作品是如何表達的?

4.這部作品表達得好不好?

5.這部作品值得創作嗎?

求文學評論的範文

《聽聽那冷雨》賞析

中國當代散文欣賞之一

【原文欣賞】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即使在夢裡,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著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裡風裡,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以臺北悽悽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裡來的。不過那一塊地是久違了,25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水,千傘萬傘。25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捲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裡,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這樣想時,嚴寒裡竟有一點溫暖的感覺了。這樣想時,他希望這些狹長的巷子永遠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門街到廈門街,而是金門到廈門。他是廈門人,至少是廣義的廈門人,二十年來,不住在廈門,住在廈門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過說到廣義,他同樣也是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再過半個月就是清明。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搖過去又搖過來。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那裡面是中國嗎?那裡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特意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裡呢?

在報紙的頭條標題裡嗎?還是香港的謠言裡?還是傅聰的黑鍵白鍵馬思聰的跳弓撥絃?還是安東尼奧尼的鏡底勒馬洲的望中?還是呢,故宮博物院的壁頭和玻璃櫥內,京戲的鑼鼓聲中太白和東坡的韻裡?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禮堂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麼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雲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氣空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林雨後特有的淡淡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的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囈,那腥氣。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山居了兩年。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乾旱。天,藍似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地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飄雲牽霧。一來高,二來幹,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裡“蕩胸生層雲”,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境,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落基山嶺之勝,在石,在雪。那些奇巖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里的風看。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

怎麼寫文學評論和賞析文章?

微型文學評論以評價短小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為主,而且只要求選其一點來寫,因而讀懂作品、確定選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選點要準,即能透視作品的主要意義或能表現作品的主要寫法。選點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筆力不從心而流於空泛。

其次,行文時筆墨要集中,語言要簡潔。我們知道,對作品的評價是論點,對作品的具體分析則是用論據論證論點。如果筆墨分散,語言拖沓,勢必無法用極其有限的篇幅比較深入地評析作品,論證論點。

第三,結構要明快。對作品的評價最好在開頭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證明,形成總分結構。如果有必要加上總結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總分總結構,但不可勉強,以免畫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學評論味,儘量用形象化的語言評價和分析作品,把觀點滲透到富有魅力、給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時恰到好處地使用一些文學評論的術語,增濃文學評論味。

這裡要特別強調一點,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反過來內容也需要依靠形式來表現。所以,評價作品的藝術特色時,萬不可棄思想內容而不顧,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時,也可以適當提及表現手法。當然,它們的側重點決不相同。

怎樣寫文學評論

1、對於文學作品進行評論

對作家作品的評論:

一是,從思想內容方面進行評論;

二是,從藝術特色方面進行評析;

三是,從對作家的創作進行全面或專門的評析。

2、對文學評論的要求:

無論評什麼,怎樣評,都必須對所評論的對象,有深入的瞭解和準確的把握,這是寫好文學評論的關鍵。

文學文本賞析怎麼寫

朋友,看來你也是和我一樣學習中文的了,我們先來了解下文學文本的概念和特點,以防偏題。簡單的說,就是把別人的作品做一個賞析。

文學文本

是指構成文學這種語言藝術品的具體語言系統,是傳達人生體驗的特定語言系統,包括詩、小說、散文和劇本等形態。把一般的文學接受或文學鑑賞活動細化和深化,就是文學文本的解讀活動,這是一個對文本的反映實現的過程,這是一個對文本加以改變,豐富的過程。

文學文本特點

文學文本除了有一般文本的共同性外,還具有自身的特點:

1、文學文本總是指一種實際的語言系統。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語言結構,而是指特定個體或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對語言的具體運用。這裡的“個體”主要指具體的個人如作家,而“群體”則主要針對某些文本的集體作者而言,如遠古口頭文學、史詩的作者往往是一個群體,當代城鄉民謠也總是出自群體之口。

2、文學文本要通過傳達人生體驗而表達相對完整的意義。它通過語言而呈現體驗,但這種呈現的目的是表達某種相對完整的意義,或者說有足夠的信息能讓讀者體驗到一種相對完整的意義。如果其意義不完整,則不能稱做文學文本。

3、文學文本有待於讀者閱讀和接受。如果它僅僅停留於作者頭腦裡,而無法由任何一位讀者讀到並感受到,則只是一種不確定心理過程,不足以成為文學文本。總之,文學文本是有待讀者閱讀的包含完整意義的實際語言系統。

文學文本賞析抓這幾個方面:一、對作品意境的領悟;二、對作品形象的把握;三、對作品主題的挖掘;四、對於作品內容和形式及其關係的認識;五、對於生活真實和藝術真產的區別;六、對於作品風格和流派的辨識。

等等…… 說多了,還容易混淆,就按觸面幾個點來寫,應該能給你帶來幫助的!

合作愉快哦!作業一次過關!加油!!!!

小說文學評論怎麼寫

發一個範文給你,你參考一下吧!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談《潘虎》的結構藝術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的這句詩,指的是大自然的景色美不勝收,忽而“山重水複”,忽而“柳暗花明”,把人們帶進一個美麗無比的自然天地。如果這句詩可以借用來形容文藝作品的結構的話,那麼《潘虎》的結構正好可以與這種自然美景相媲美。在這個作品中,作者以其高超的技藝為我們安排了一個個極為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產生在我們頭腦裡的是一個個令人費解的疑團,作用在我們心理上的是一串串扣人心絃的懸念。它把我們帶進一個神奇的境地,置身於此而流連忘返。其中雖然沒有“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的美景,卻有著峰迴路轉、引人入勝的意味。其對讀者的吸引力絕不亞於陸游詩中所描寫的大自然的美景。

作品一開頭,在簡單交代了“我”的身份及經歷後,便出現了一系列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明身份的農民跟蹤“我們”;他們的隊長叫“我們”去談談;去了後是對“我們”進行不明不白的一頓吊打;當“我”亮出共產黨員的牌子時,得到的是更嚴厲的斥責,他們的隊長還威脅說要請“我們”“直架”;直到“我”說出自己是有組織的,並說出保人潘紹桃時,他們對“我們”的態度才稍微好了一點,給“我們”鬆綁,請“我們”吃飯;但吃過飯後又將“我們”綁了起來,拉著“我們”往深山老林裡鑽;住宿時還派人監視“我們”,還問“我”“還有什麼話要說”……驚心動魄的場面一個接著一個。伴隨著這驚心動魄的場面的一個個出現,讀者心中的疑團也一個個產生:不明身份的農民為什麼要跟蹤“我們”?他們的隊長請“我們”去幹什麼?他們是怎樣的一幫子人?他們要把“我們”怎麼樣?……舊的疑問消除了,新的疑問又產生了。一個個疑團接踵而至。同時,由於讀者對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關注以及決心搞清這些疑問的心理作用,伴隨著這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和一個個急待解決的疑問的出現,讀者的心裡必然會一陣陣緊張,由此產生一連串的懸念:擔心著“我們”會不會碰上土匪,擔心著“我們”會不會被殺害……正是由於這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一個個令人費解的疑團以及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懸念,緊緊地抓住了讀者,所以它即使沒有“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的景色,卻能牢牢地吸引住讀者,從而下定了不搞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的決心,在作者人為的神奇世界裡盡情遨遊,覓奇探勝。使這篇作品具有了藝術的魅力。

當然,作品的成功是與作者在結構這個作品時所下的功夫分不開的。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這個作品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而且要了解作者在結構這個作品時採用了哪些藝術的手法。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首先,在結構這個作品時,作者採用了層層設疑、層層剖析的手法。作品在所述事件的開端部分,寫了一個不明身份的農民在跟蹤“我們”,他們的隊長還請“我們”去談談。我們素不相識,他們邀“我們”上山是什麼意圖呢?這是第一層設疑;他們的隊長自稱他們是紅軍游擊隊,為什麼不懂紅軍游擊隊的聯絡暗號呢?為什麼對被迫為土豪推車的貧苦農民不寄予同情,反而加以刁難和責打呢?這是第二層設疑;潘虎身為游擊隊的隊長,為什麼態度那麼粗暴,蠻不講理?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這是第三層設疑;他們既然知道了“我們”的身份,為什麼還要綁著牽著“我們”往深山裡鑽呢?他們到底安的什麼心?這是第四層設疑……

如果作者只是羅列這麼一個個疑點,而不對此進行剖析的話,那麼讀者就會如墜煙霧,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樣,即使把疑點設得再多也是徒然。作者貴在不僅是層層設疑,而且是層層剖析。即使讀者感到不可思議,又使讀者感到原來如此。如作品寫到“我們”被“請”上山......

相關問題答案
文學作品評論怎麼寫?
作品評價怎麼寫?
大學新聞評論怎麼寫?
新聞作品評介怎麼寫?
文章評論怎麼寫?
大學生作業評價怎麼寫?
論文的缺點評價怎麼寫?
小學生新聞評論怎麼寫?
論文工作記錄本怎麼寫?
文獻綜述結論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