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形式嚴峻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第一、動力人口供大於求。我國實際勞動力供給量愈來愈大,形成若干相互疊加、相互衝突的迅速增大的就業壓力。這主要是因為:(1)新增勞動年齡人口進入高峰期,達到每年1000萬人的水平。“十五”期間,我國新生勞動力供給總量升至峰值,達到4650萬人。(2)我國城鎮新增勞動力超過540萬人,實現就業比率十分低下。(3)城鎮登記失業、下崗失業和其他失業人員越來越多,已達1900萬人,即使按再就業率30%計算,這些實際失業人員可能就業的只有540萬-570萬人。(4)大批量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每年新增人數在800萬-1000萬人。“十一五”期間,估計每年還要新增500萬-600萬人,轉移農業剩餘勞動力的任務十分艱鉅。(5)高等學校連年擴招後,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供求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大學生就業不求開始出現一些新的問題。

第二、產業結構不夠協調。我國目前的經濟總量雖然已居世界第六位,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就業結構落後,需要較高文化水平勞動力的第二、第三產業不夠發達,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佔65%(美國達75.6%),很多發展中國家已經達到60%以上,而我國第三產業勞動力就業比重僅在30%左右。

在許多國家,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人員最多的產業,我國不僅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比例低,而且從業人員結構也不盡合理,尤其在新興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很少。目前,我國從事金融、保險、審計、會計、社會福利、社區服務、信息諮詢、中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的人員,只佔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67%。一些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新興服務業,尤其是社區服務業,如北歐一些國家在社區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已佔全部從業人員的40%以上。因此,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將會有效地緩解我國城鎮的就

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速度加快,帶動了對高人力資本存量的高校畢業生的強勁需求。但由於畢業生供給增速超過經濟增速,市場消化超量供給的人才需要時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顯示,2007年全國近500萬高校畢業生中,至今仍然有100萬沒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明年預計將突破600萬人。與經濟增速的放緩相反,逐年增加的大學生人數,給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增加了許多就業壓力。 目前大學生不僅就業難,而且還沒有擇業的空間,這與我國人才結構有關。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用人單位的需求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基於“職位分析下的任職資格模型”,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價格機制選用合適的人才。

為什麼我國就業形勢如此嚴峻

以下為熱心網友提供的幫助與觀點: 為什麼我們的就業形勢如此嚴峻,雖然我國人口就業持續高峰期到了;但我國國有不力卻是主要原因。因為從理論上講,國有企業是全民所有制的企業;它的原則首先是滿足就業,而不是企業自己的效益。可我們的國有企業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改革以來,不僅不能成為中國人就業的主渠道;反而自己還下崗了幾千萬。 再看我們的民營企業,相當多的是因為政策或權力投機而成功的;因而企業家的素質很差,整天還在幻想‘一夜暴富’;所以他們的就業也是朝不保夕。而我們的臺資企業,的確解決了不少人就業;但他們依然是從商人的利益考慮,政策優惠與廉價勞動力才是他們的目標。比較正規的西方企業,我們引進的比例又太少了;形成不了就業的途徑。 相反,我們原來就業的鄉鎮企業與城市街道企業的全面消失;使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結果臺資與民營企業竟然是農民工的主渠道;現在就連國有企業也都大量使用農民工,你說城市的就業能不困難嗎。 1994年,我為一家鋼鐵企業制訂發展規劃;提出了將後勤、學校、醫院、商業等與地方資源整合成新的集團,而把鋼鐵生產過程進行輻射聯營;形成擴大再生產的規模經營。按我的規劃,該企業不僅不下崗;還可新增八萬人就業,並能保持15%的年新增就業。結果領導說我是與中央下崗政策唱對臺戲,否認了我的建議與規劃;下崗了四萬人,這些年沒有進就業的人。可近兩年,政府又對該企業提整合教學、醫院等問題;這是我的觀念超前嗎,不是;是我定位國有企業就要以就業為需要。不能解決就業,你國有企業壟斷存在有意義嗎;這是一個政策導向問題。 我們的就業市場也有問題,一方面用國家的財產組織招聘會;另一方面卻又要收取應聘人員的費用,所以他就希望你永遠都找不到工作;那樣你就是他的永遠資源。我曾給勞動廳和人事廳提意見,要求他們組織的招聘會完全免費;這樣他才會以安置為第一原則,因為你不能就業,則是他的成本負擔;現在你一輩子不就業,他都沒有責任和壓力。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的人才交流中心層出不窮;因為就業嚴峻,他們才有效益。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的政府不去發展鄉鎮企業;因為它能夠解決農民工的就地消化問題。同樣我們城市裡街道,現在也不去發展街道工廠;都是樂意搞社區建設補貼發放,這些沒有責任又有權力的事;就業卻真的沒有人管了。 中國的就業難嗎,其實根本不難;只是大家都去搞政績,卻忽視了就業。我曾想為我的家鄉組建鄉鎮企業加工生態農副產品和農業生態園生產基地,可地方政府說他們的政績是引資;不願意搞他們自己出錢的事,結果這個能安排五千人就業的規劃流產了。 中國人的就業為什麼這麼難?因為我們的社會還很安定團結,所以沒有人把它作為問題來解決;自然就業就難了。更重要的是,現在有不少人卻傍上了這棵發財樹;就業愈難,他們的收入就會愈高。 更多招聘信息請進入教育城就業網

當前就業形式嚴峻,政府壓力大,你怎麼看

從2002年開始,高校畢業人數每年以60-70萬增加,2002年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280萬,2005年338萬,2006年達到413萬。正是高校擴招使畢業人數激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業壓力。於是一些人產生了質疑,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是由於高校擴招造成的。

其實大學生就業難,不僅僅是就業人數增加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擴招的並不是需要的人才。就業難並非單純的供大於求,更重要的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而且由於擴招過於迅速,教育資源緊缺,使教育質量下降。據調查,30%的學生反映,在校學習的知識離市場需求較遠;30%的學生認為所學知識陳舊,與社會相脫節。於是又出現了大學生能力低下的問題。社會的質疑,學生的迷茫,無疑又給就業難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當然,對於造成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要用發展的眼光從多角度來看。除了當前高校盲目擴招和教育體制的問題外,還有其它重要原因:

首先,“十五”期間是我國勞動力增長,供給的高峰時期,同時也是就業崗位比較緊張的時期,大學生就業高峰與全社會就業高峰重疊。在高校擴招政策實施的同時,國家還開始了國有企業的大規模改革,幾千萬的下崗工人需要再就業,加上大量湧入城市中的農民工也需要就業。於是,大學生,下崗職工,農民工的三重就業共同出現,給大學生的就業增加了相當的困難。

其次,大學生自身擇業觀念所致。就業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大學生的期望值太高,自身定位不準,理想與現實脫節,存在“精英”意識。大學畢業生過多地追求高待遇,高福利,希望能留在大城市,有體面的工作,而缺少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腳踏實地的去做工作。

再次,現行用人制度的不完善和用人單位的盲目設置障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所在。基層和西部地區需要大學生擔任公務員和教師,但大學生去工作,戶口和檔案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動就會遇到制度性障礙。還有,現在的招聘會,多的是經驗障礙,動輒兩三年工作經驗,這就把剛畢業的學生拒之門外了。加上地域差異,性別歧視等不公平的人為因素也阻礙了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總之,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多方面,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就業問題的產生有其歷史性和現實性。出現問題,我們不應該抓住是誰的過錯而緊緊不放,我們需要找出問題根本,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大學生成功就業的對策

面對如此緊迫的就業壓力,我們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全面的應對對策。

(一)根本:要求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轉變觀念,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首先,大學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書本知識,還要注重對自己各種能力的培養。養成團結協作,吃苦耐勞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其次,要轉變擇業觀念。改變 “人往高處走”的傳統觀念,放下架子,低姿態走入社會,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崗位。第三,樹立動態的就業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個人很難再在一個單位工作一輩子,這就要求大學生改變“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先生存,後發展”的就業觀,克服不切實際的想法,實現擇機就業,靈活就業,彈性就業。

(二)改革:進行教育體制改革,對學校專業進行調整,特別是課選設置和教學內容調整

對於高校擴招,要進行政策性改革。相關部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指導政策,實現擴招有計劃,有側重,有方向。擴招層次不應停留在本科階段,還要相應的擴大研究生階段的招生。

對於大中專院校來講,要進行本校的專業調整,適應市場經濟的發......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不要看官方給出的分析和數字,而是看自己親友、同學的就業情況,聽親友、同學講他親友、同學的就業情況...,聽多了,看多了,思考過了,你就知道現在國家的就業到底是怎麼一個形勢了

我國當前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不容樂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

(1)國家:把擴大就業放在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大力發展經濟,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2分)(2)個人:提高個人自身素質,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破除舊思想、舊習慣,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如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4分) 略

我國目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哪些

毫無疑問,這些事件不僅影響到總體就業狀況,也必然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然而,對於大學生就業而言,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還是“結構性的”。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給超量、區域選擇偏好、就業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決就業能力不足問題將是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根本所在。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特別是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帶動了對高人力資本存量的高校畢業生的強勁需求,從而促動了高等教育迅速發展。我國從業人口中具有各類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僅佔5%,而工業發達國家則為25%-30%,因此,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尋找工作。勞動力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逐步消化大學畢業生在短期內的超量供給。

但是,必須說明的是,不能僅僅以大學生暫時的就業困難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嚴格地說,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僅促進了教育公平,改進了個人職業發展潛力,還從整體上促進了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提升。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從而對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市場需求是一個不利因素。

雖然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計劃而產生大量需求,但由於欠發達地區所能支付的價格(工資收入、發展機會、流動性等)不足以補償大學生的人力資本,因此,按照勞動力市場機制,無法實現供求結合。在我國,由於人才流動的單向性特點導致的流動成本過高進一步惡化了欠發達地區的有效需求不足。儘管國家也採取了“西部志願者計劃”等政策措施,但是無論從需求量擴大還是人力資本補償來說,都難以有效改變這種狀況。

與此相反,由於大城市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對大學生就業的吸引力很大,而且這些中心大都居於高端的產業結構而對大學生有著強勁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顯性的指標限制與隱性的行政限制)與對中小或非正規部門的需求抑制(戶口、社會保障、流動等),導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人為分割,其結果要麼是直接人為地降低了用人單位的有效需求,要麼是“促進”靈活就業,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成本與風險。

在能力結構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並不是基於職業路徑的需要進行建構與培養,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用人單位的需求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基於“職位分析下的任職資格模型”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價格機制選用合適的人才。例如,IBM中國區對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有:第一個方面是服務意識,能不能從客戶的角度去出發,去想問題;第二個方面是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方面是溝通的能力;第四個方面是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職業操守和商業道德。

然而,大學生並不能很好地滿足“任職資格模型”。對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取決於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他們使用和配置這些資產的方式與向用人單位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個人環境與勞動力市場環境)。由於大學生是作為一個“產品”在一個高等教育系統中被製造出來的,因此就業能力不足主要是與大學聯繫在一起的。這既與傳統上相對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有關,也與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聯繫。

長期以來,......

我國當前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不容樂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

政冶制度。

中國已持續多年貨幣增發以至超發,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已持續多年在15%以上,在2009年更加衝高至近30%。從任何角度、標準分析都是不可持續的,也直接或間接促成樓市泡沫。國產的貨幣增發,與美版及歐版的QE貨幣寬鬆不同,美歐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債去增發,中國則主要是半指令式透過內地銀行批出大量貸款,如2009年4萬億刺激措施就令內地銀行重手批出...有權有勢的人終生都在用一種方式偷盜,卻無人管!

當代大學生應當如何對待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式

一、 要找準定位,調整好心態。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認清就業形勢,正視就業現狀,轉變就業觀念,調適就業心態,切忌好高騖遠,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放低薪酬要求,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提前做好步入社會的準備,“深挖洞、廣積糧”,多充實、提升競爭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著學習的心態去適應社會,從基礎做起,不要眼光過高。凡事做到“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只有認清就業形勢,正視就業現狀,方能做到心中有數、處驚不亂。對於我們這中缺少社會經驗的我們來說更要做到這點,特別是在個人形象、氣質、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強,這是招聘單位說看重的,當然學習成績固然重要

二、審清情勢,確定就業範圍

應屆畢業生需要對應聘的部門進行分析,規避掉那些在企業經營壓力下容易被裁減的部門。比如在新經濟形勢下,公關廣告、品牌推廣等不能直接產生利潤的部門,預算是最先被截流的。求職者,儘可能地選擇公司核心或者有潛力的部門就職,企業在擴張期和鼎盛期才考慮到的職位可能會被縮減,與其四面碰壁,不如尋找一個大的入職空間。在篩選應聘地區上,從以往的經驗看來,這種經濟震盪會突出表現在經濟發達或者發展迅速的地區,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固然機會多,但變動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潛力的二級城市

也許有更好更穩定的就業機會。”

三、 增強大學生自身素質

“既是危機,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在浙財院東方學院金融學會負責人潘金磊看來,危機才是鍛鍊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好機會。我們可以通過在危機意識中瞭解現狀,慢慢摸索,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投資意識和風險意識。而應屆畢業生李凱華體會最深的是,只有在熊市裡證券公司才會迫切需求優秀的專業人才。早在大三時,就有一家證券公司準備與他簽約,如今這樣的橄欖枝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日前舉辦的一場懇談會上,與會的20餘家金融單位對那些上手快、一線操作能力強兼具較好的營銷意識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大學畢業生,依然“求賢若渴”。

“金融危機的爆發也給考生和家長提了個醒,讀大學、選專業不能‘一窩蜂’。”省教育考試院相關專家如是說。近年來證券市場的紅火,催生了一大批盲目報考財經類院校和專業的學生。報考的人多,畢業的人就多,如果金融危機的影響持續存在,那麼他們找工作難也就不奇怪了。這時,反倒是一些所謂的“冷門”專業能順利就業。因此在這位專家看來,只有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選好專業,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大學畢業生才會在面臨金融危機等困境時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四、 變壓力為動力,降低期望值

大學生要客觀認識到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應該變壓力為動力,只有正視就業壓力我們才會迫使自己積極行動起來,產生求勝的心理和行動。適當降低期望值,還要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要放低姿態,要懂得從基層做起,吃苦耐勞,這樣的態度更能獲得就業機會,要打破傳統的事事求穩,事事就順的思想,樹立新的市場競爭觀念,有些學生對專業的前景不切實際,只注重經濟意識和區域觀念,講究金錢第一、環境條件第一,不願到待遇差、條件差的地方,結果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而錯過一些良好的就業機會。

五、另謀出路、繼續深造

當然自主創業,考研及公務員也是就業的一途徑,但是這畢竟是少數。 路何去何從,都得靠自己把握,要有不怕失敗的精神,某網站最近對成功就業的調查,發現有48.9%的人成功祕籍是不斷面試,積累面試經驗,以量取勝;還有21.6%的被訪者是因所學專業搶手而成功;而名牌效應和關係效應比以往有明顯降低,只佔8......

現在就業形勢為什麼越來越嚴峻

我來回答你吧,我從事人才行業多年,面對過很多大學生求職,特別能瞭解求職者求職難的問題。現在就業競爭形式非常激烈,想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不容易,學歷是塊敲門磚,可小磚也能敲破門,企業招聘注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學歷.那麼首先你得對自己有一個合適的定位,就是你的求職方向和你的期望值(指的是你的工資要求、培養升職機會、福利待遇等),然後注意應聘技巧,初試很重要,只有讓初試時別人對你感興趣你才有複試的機會,這個時間是給你發揮的,你需要最大的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千萬不要緊張,你需要樂觀的面對,企業喜歡自信的人;當然後面可能有更嚴格的考驗等著你,如果說初試是看錶象,那麼複試、面試或筆試就是考你的真才實料了.如果你還年輕一點要多學習,多積累經驗,對你以後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祝你成功!

相關問題答案
就業形式嚴峻的原因?
官員搞形式主義的原因?
就業形式是指什麼?
就業形式怎麼填?
就業形式是什麼意思?
企業法人終止的原因?
製造業員工流失的原因?
銀行業問題存在的原因?
工業革命產生的原因?
形成酸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