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謬論什麼意思?
關於邏輯謬誤的問題
1、所謂“過度簡單化”就是:把本來是由複雜原因造成的事物發展的結果,簡單地歸於某一單一的原因;與此相反的是“過度詮釋”,即:把本來簡單事情,解釋的過於複雜。
2、所謂“浮泛空論”是指:沒有實際內容、只表現為一些口號式的、務虛不務實的泛泛而談;
3、所謂“巡迴論證”,應該叫做“循環論證”。
4、所謂“虛假兩分法”就是指:某一觀點表面看來好像是“一分為二”看法,但實際上不是。
什麼是邏輯悖論
邏輯悖論是:耽特納德·羅素提出的理髮師悖論
伯特納德·羅素提出這個悖論,為的是把他發現的關於集合的一個著名悖論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來。某些集合看起來是它自己的元素。例如,所有不是蘋果的東西的集合、它本身就不是蘋果,所以它必然是此集合自身的元素。現在來考慮一個由一切不是它本身的元素的集合組成的集合。這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元素嗎?無論你作何回都感覺是自相矛盾。
邏輯謬論問題
LZ!!你提的問題太難回答!你認為a是和題目犯一樣錯誤!那你說的潛在的答案就是D了!分析:lz說題目犯的錯誤是由p推q推出非p推非q的錯誤,A的原意“如果你不是,為什麼這麼多同學認為你是小偷”逆命題“因為這麼多同學認為你是小偷,所俯你就是小偷”逆否命題“如果這麼多同學能證明你不是小偷,那你就不是”D原意“既然你不能證明你不是,那麼你肯定就是當年幫助過我的人”逆命題“如果你不是當年幫助過我的人,那你就證明你是(幫助過我的人)”逆否命題“如果你是當年幫助過我的人,那你就證明你不是(幫助過我的人)”歸上所訴,證明D是錯誤的!!(花了我不少時間來推論!不過lz你這種題名在哪裡找的!有時做一下也不錯的)
常見的「邏輯謬誤」有哪些,「怎樣論證」才有說服力
如果從辯論的角度回答你的問題的話,邏輯謬誤主要是“偷換概念”,我個人偏激的觀點來看,在辯論中如果不偷換概念的話,就不需要辯論啦。其實辯論比賽就是看誰偷換的好,偷換的妙。
至於如何論證才有說服力,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從對方的結論出發,通過各種方法推導出與對方假設相反的矛盾情況。以其人之道還制於其人之身,讓對方自相矛盾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邏輯謬誤的形式邏輯謬誤
形式邏輯謬誤是指不依據形式邏輯推理規則進行推理、演繹、論證而導致的邏輯謬誤: 典型形式: “如果A那麼B;非A;故非B。”例:“如果是鳥類,那麼終將死亡;人不是鳥類;故人不會死亡。” 這是對直言三段論的誤用。直言三段論的正確形式應該是:“如果A那麼B;A;故B。” 典型形式: “如果A那麼B;B;故A;”例:“如果是油條,那麼是好吃的;麵包是好吃的;因此麵包是油條。”這同樣是對直言三段論的誤用。 典型形式: “A或B或C;非A;故B。”這是對選言三段論的誤用。選言三段論的形式:“A或B;非A;故B。”,級聯起來則是這種形式:“P1或P2或P3……或Pn;非P2且非P3……且非Pn;故P1。”用福爾摩斯的話說則:“當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還剩一個時,它就是真相,不管它看起來有多麼的不可能。”之所以將這種謬誤叫做假兩難推理,這是由於詭辯者常常以這類形式表述:“支持中國或支持美國;你不支持中國;故你支持美國。”詭辯者在表述上刻意將“中立”這個選項隱去,造成選言三段論的假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傾向於將假兩難推理歸入非形式邏輯謬誤。
邏輯謬誤的非形式邏輯謬誤
非形式邏輯謬誤,實質上就是前提錯誤謬誤。這是指依據錯誤的前提進行推理、演繹、論證而導致的邏輯謬誤,比如不承認客觀世界獨立於意識存在。對於一個推論而言,必然有其前提以及推論形式。而在人類的一般思考中,往往前提不甚明朗,便會由於一些錯誤的前提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錯誤的前提:斷定一件事物是正確的,只需因為它未被證明是錯誤;或斷定一件事物是錯誤的,只需因為它未被證明是正確。比如很多陰謀論者的邏輯是這樣的:你不能證偽我的理論,故我的理論就是正確的,宗教理論即是一個典型例子。 又稱“預期理由”、“乞辭魔術”。這是用假設去證明假設的邏輯謬誤。在這裡錯誤的前提便是假設本身。典型形式:“如果P那麼Q,如果Q那麼R,如果R那麼P;假設P;故P。”例:“《XX》說神是存在的;由於《XX》是神的話語,故《XX》肯定不會錯;所以神是存在的。”當然,詭辯者使用循環論證的時候,會繞一個大圈子,使得看起來毫無破綻。提到循環論證,就順便提一下循環定義。一個真實的例子,以前(似乎是十九世紀)學界對千克的定義是“於標準大氣壓時,一升的水的質量”,而對標準大氣壓的定義是101325 Pa,而對壓強單位Pa的定義是“牛頓每平方米” (N/(m^2)),而對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是“使質量一千克的物體產生一米每秒平方的加速度的力” (kg·m/(s^2)) ,這樣就造成了循環定義。後來,為了避免循環定義,千克改成使用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去定義。 錯誤的前提是“可能性”等於“必然性”或者放大某些相關因素,不會導致結果的變化。使用滑坡謬誤的詭辯者,往往使用很長的一串級聯在一起的推理。而這些推理中,很多都只是概率性的(甚至會是小到可以忽略的概率),而詭辯者故意說成是必然性的,於是可以從一件事最終“推理”出幾乎毫無聯繫的結果。例:“如果你買日本貨,日本公司就會盈利;如果日本公司盈利,那麼日本公司就會發展壯大;如果日本公司發展壯大,那日本國力就會成為世界第一;如果日本國力成為世界第一,那麼日本就會侵略中國。如果你買日本貨,你就是在幫助日本侵略中國。”各種“上綱上線”也往往是在使用滑坡謬誤。 錯誤的前提是:個體具有的某種性質,就是包含該個體的群體具有的普遍性質。例:“一個荷蘭人是騙子,所以全部的荷蘭人都是騙子。”例:“我的理論中有一條是正確的,所以我所有的理論都是正確的。” 又稱以全概偏,這是一種在分析統計資料時常犯的錯誤。錯誤的前提在於該謬誤認為從群體具有的普遍性質,可以推出該群體中的任何個體必然具備該性質。例:“沙特人普遍很富有,故每一個沙特人都很富有。”例:“美國的人均收入比中國高,故任何一個美國人的收入都比任何一箇中國人高。” 類比適合用在闡述、說明以及猜想之中。正確的前提是具有某種說得通的“共性”的兩種事物,在需要論證的層面具有共性。一般而言,人們認為只有對於在需要論證的層面共性不是“足夠大”的兩種事物,或者是共性處於需要論證的層面之外的兩種事物,進行類比論證,才屬於無效論證例:“狗和人都是哺乳動物,吃人肉是違背道德的,所以吃狗肉是違背道德的。”(人與狗的共性是在生物學上,而非人類道德上。)事實上,從嚴謹的邏輯角度而言,所謂足夠大的共性實際上無法衡量,所得出的結果,從邏輯上也不具有必然性,既然不具有必然性,也就失去了邏輯與論證的基本意義。從邏輯上而言,只有當兩者完全相等時,才能進行類似於類比論證的推論,從其前提而言,這一論證便是毫無意義的了。 又稱“樂隊花車”,它是一種利用從眾效應進行論證的邏輯謬誤。說白了訴諸公眾只是一種說服手段,而非論證手段,真理與支持數量無關。典型形式,也......
這屬於哪一種邏輯謬誤
丐題嘛(begging the question),是指在證明論題的努力中,卻又假定了所要尋求證明的論題。
三國演義裡有哪些邏輯上的謬誤
關羽是路痴的問題,過五關斬六將完全是走錯路了,演義裡的問題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