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價值是什麼?
什麼是普世價值
?民主、自由、平等、博愛、和平、正義、人權、法治、科學皆屬之。它是舉世公認的、符合人類整體利益的道德規範,是最高層面的道德範疇。 普世價值的具有普世性,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人類本性所具有;二是現代文明所必需。全世界的人,無論什麼國家、民族、宗教、階級等,全都屬於人類。人類是動物界中最高等的物種。既然來自同一物種,就必然有該物種的共同特性。 普世價值體現了人的基本權利,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存需要。中國傳統的政治、道德觀念中,有‘以民為本’一說,但這種民本思想,只是體現了某些明智的君主,認識到要穩定其統治地位,必須對黎民百姓有所體恤和倚重。它並不承認民權是人的天賦權利,不是任何人所恩賜的。這種觀念延續到當代,仍有人要求人民高唱: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孃親不如領袖親,等等。完全把本末倒置了。在歷史上,儒家推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剝奪了民眾的知情權。可惜,時至21世紀,這種公然違背法律、道德準則的行為,在某些當權者中,依然照行不悖。
中國不能拒絕擔當普世價值,這是大國的世界歷史責任。有關中國是否需要普世價值的論爭,本身就有問題。當今時代,有誰會說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法制、人權,都是壞東西?既然是普遍好的或善的東西,誰又能拒絕呢?恐怕爭論在起點上就有誤解,這種誤解不僅是對對方的,也是對自己的。中國需要普世價值,這裡只有是,沒有非,是不容也不用爭辯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誰的普世價值?那些拒絕普世價值的人,實際上反對的不是普世價值,而是普世價值的話語主體——西方;而認同普世價值的人,有時候也分不清自己是認同普世價值還是認同普世價值的特定表述主體——西方。
有關普世價值的論爭,問題不在普世價值本身,而在普世價值的話語權。西方現代文化最偉大的功績,就是為西方建構起普世價值的話語權。這種話語權的塑造包括一個三段論證:首先,自由存在於人的天性,具有絕對價值的意義,構成普世價值的前提;其次,自由是在西方歷史中生長的,西方文明是自由的文明,自由是西方的價值;最後,西方對自由擁有文化主權,自由是普世的價值,西方自然擁有普世價值的話語權。西方在現代化歷史上自覺地構建普世價值,意義不僅是追求實現普世價值,還有謀取普世價值的主體權利。從古希臘希波戰爭到當代反恐,西方所有的暴力都是受自由主導的普世價值話語保護的。
西方現代自覺構建普世價值的方式,造成世界現代化或全球化歷史中的一種文化幻覺或文化錯覺。後發現代化國家,總是不知不覺把普世價值等同於西方的普世價值話語權。他們對普世價值的態度,取決於他們對西方的態度;或者因為認同西方而認同普世價值;或者因為反抗西方而拒絕西方的普世價值,進而否定普世價值本身。這兩種選擇,無一不使自身落入後殖民主義文化霸權的陷阱。
認同西方的普世價值是危險的。認同西方的普世價值同時也認同了西方普世價值的話語權,喪失“思想主權”,使自身淪陷於後殖民主義的文化矇昧中,這樣不但談不上對世界歷史負責,甚至談不上對中國歷史負責;拒絕西方的普世價值進而否定普世價值本身更危險。在思想競爭的世界歷史中,陷自身文化於地方知識與地方價值,將普世價值的話語權拱手相讓,無異於為西方文化霸權“臥底”。
任何一個有世界歷史擔當的民族或國家,都應該具有自覺的普世價值使命。抗議西方普世價值話語權的唯一方式是:構建中國立場的普世價值,這是大國崛起義不容辭的文化責任。否則,突然吃飽了志滿意得的“崛起”,只落得爆發戶的淺薄。中國文化為什麼不能建構普世價值呢?是沒有這種能力、還是沒有這種權利,或者根本沒有這種意願?
首先是意願問題。中華文化包含著強烈博大的普世價值關懷,天......
普世價值是什麼意思?請解釋的通俗一點啊!
簡單的說就是適合全人類的價值觀,好比生命的權利。目前人類的共同價值觀主要就是尊重生命、自由、民主、法琺、人權等。
精忠報國是好;但是容易走上狹義的民族主義,所以過分強調愛國主義本身就是一種愚昧、專制集權的表現。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wtp=wk
西方的普世價值具體是什麼含義?
本義
普世一詞源於希臘文oikoumene,意為“整個有人居住的世界”。中文裡的“普世價值”在拉丁文中對應Oecumenical value和Universal value。
1) “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譯,這個詞來源於希臘文,除“普遍”之義外,還含有“根”的意味,是一個富含價值意義的詞。中世紀以來被基督教會用來自稱“普世教會“,該組織興起於19~20世紀間,其目的是為了協調世界各地基督教內部各派別的關係,形成統一的傳教活動,該運動鼓吹教會的普世性,主張“教會一家”,終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及各大宗教的對立,提倡相互間的對話,建設“以自由、和平、正義為基礎”的“大社會”。
2)Universal value是一個哲學或心理學上的概念,是指人類對自身價值的最基本的評判標準。包括人的需求(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能否滿足,人類最基本的社會道德、人的價值觀等等。因此,Universal Value更好的翻譯應當是“普適價值”。
3)中國討論:中國普遍討論的“普世價值”的“普世”二字,應該是對Oecumenical的解讀,源於基督教。“普世價值”也應翻譯成Oecumenical value。而大家經常提及的Universal Value,翻譯成“普適價值”較為妥當。“普世價值”一詞在中國受到關注,則源於2008年5月23日《南方週末》刊登的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個新中國》,該文並無具體作者,署名“南方週末編輯部”,其中提到“國家正以這樣切實的行動,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兌現自己對於普世價值的承諾。”並由此引發了對“普世價值”一詞含義的爭論。
4)維基釋義:值得一提的是,在維基百科上,中文的“普世價值”這一詞條創建於2006年8月16日,從內容上是對應英文Universal Value詞條(直到現在,維基百科的“普世價值”也是對應Universal Value,並無Oecumenical value一詞),但自2008年6月27日開始,該詞條突然被頻繁修改,逐步增加了人權、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對遊行集會的態度、政治評價標準、對東方文化中“相對普世價值”的批判等內容。至2010年,該詞條的解釋又逐漸歸結於對自由主義思想的一種解讀,在政治學與法學上僅以一種“思考”存在,同時聲稱自由主義思想家Isaiah Berlin(賽亞.柏林)曾對該詞進行過解釋,但未提供原文,也未提供任何有效鏈接。
引申義
1)代詞
在哲學和社會學上,普世價值是一些數量有限的,所有人都應認同的觀念的集合,一般內容包括:
天賦人權: “人”的位階在“國家”之上;“人”才是國家存在之目的,而非“人”是為了國家而存在。因此,國家有義務捍衛人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如生存的權利、免於恐懼的權利、生育的權利、知的權利、免於匱乏的權利、思想的自由、表達的自由、集會遊行的自由。這是國家存在的目的。若做不到的政府,人民得以隨時更換或推翻。
2)爭論
例:如果民主自由等觀念是普世價值,那麼中國早就應該是贊成並實踐了的,怎麼會“自外於”這種價值觀念呢? 根據討論普世價值的立場不同,普世價值可以分為“客觀主義與相對主義”兩個不同的類別。
客觀主義
客觀主義認為,普世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人類共同價值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們必須認識、接受和實踐這種價值觀,而不能隨心所欲地挑挑揀揀,對客觀普世價值的拒斥和反對,是一種落後和不開化的表現。
相對主義
相對主義則認為,人類沒有絕對的普世價值,所謂普世價值也是相對的,每個民族和文明都有自己的普世價值觀念。堅持價值觀念的相對性和多樣化,本身就是普......
普世價值的主要內容
人類應追求長遠和短期兼顧的安全、進步、快樂、自由、民主、法治、公正、人權、合法地新建和發展黨派團體和宗教組織、合法適度地方自治、高效率和效果、節約、環境保護、適度博愛和互助、合作、善良、仁慈、寬容、和平、講信用、對話講邏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德),防止不顧他人和整體利益的極端自私行為。西方社會學者試圖用普世價值觀保持人類各宗教、組織、國家、地區、意識形態、政治黨派之間在道德底線上的統一,以提前避免人類過度分裂、鬥爭。
中國人的普世價值是什麼?
提問本身是病句,無法回答。
美國的普世價值具體指什麼?
普世價值原本和美國沒有任何關係,梗神棍漢斯·昆提出的一種思想,即只有讓全世界的人都信基督教,才可能實現世界持久和平。
後來羅馬教廷召開第二次世界宗教議會,試圖與世界各大宗教的頭子討論出一個普遍存在於各個宗教中的核心價值觀。說白了就是各大神棍一起討論,想給“好人壞人”下一個不論古今,不論國別,不論階級,不論立場的通用定義。這就是普世價值觀。
至於普世價值不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兩條。
一方面,現實就是高喊著普世價值美國人打著普世價值的旗號,肆意侵略別國,讓普世價值觀成為了這些野心家的工具和幫凶。
而從唯物史觀也早已對道德做了客觀的解釋,即道德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階級,都會有不同,不存在一種在任何情況下普遍適用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