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做馬氏體?
馬氏體轉變是一類非擴散型的固態相變,其轉變產物(馬氏體)通常為亞穩相。馬氏體名稱是源自鋼中加熱至奧氏體(Y固溶體)後快速淬火所形成的高硬度的針片狀組織,為紀念冶金學家Martens而命名。馬氏體轉變的主要特點是無擴散過程,原子協同作小範圍位移,以類似於孿生的切變方式形成亞穩態的新相(馬氏體),新舊相化學成分不變並具有共格關係。目前已得知,不僅在鋼中,在其他一些合金系,以及純金屬和陶瓷材料中都可有馬氏體轉變,故其含義已是廣泛了。
什麼叫做馬氏體?
馬氏體(martensite)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馬氏體(M)是碳溶於α-Fe的過飽和的固溶體,是奧氏體通過無擴散型相閥轉變成的亞穩定相。其比容大於
奧氏體,馬氏體,下貝氏體分別是什麼意思
奧氏體
奧氏體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較大,在727℃時溶碳為ωc= 0.77%,1148℃時可溶碳2.11%.奧氏體是在大於727℃高溫下才能穩定存在的組織.奧氏體塑性好,是絕大多數鋼種在高溫下進行壓力加工時所要求的組織.奧氏體是沒有磁性的.
馬氏體分級淬火
是將奧氏體化工件先浸入溫度稍高或稍低於鋼的馬氏體點的液態介質(鹽浴或鹼浴)中,保持適當的時間,待鋼件的內、外層都達到介質溫度後取出空冷,以獲得馬氏體組織的淬火工藝,也稱分級淬火.分級淬火由於在分級溫度停留到工件內外溫度一致後空冷,所以能有效地減少相變應力和熱應力,減少淬火變形和開裂傾向.分級淬火適用於對於變形要求高的合金鋼和高合金鋼工件,也可用於截面尺寸不大、形狀複雜地碳素鋼工件.
下貝氏體
當過冷奧氏體的溫度下降到350至230℃範圍時,所形成的產物叫下貝氏體。碳含量低時,下貝氏體形成溫度有可能高於350℃。
什麼叫馬氏體不鏽鋼?作用是什麼?
馬氏體不鏽鋼
標準的馬氏體不鏽鋼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和440C型,這些鋼材的耐腐蝕性來自“鉻”,其範圍是從11.5至18%,鉻含量愈高的鋼材需碳含量愈高,以確保在熱處理期間馬氏體的形成,上述三種440型不鏽鋼很少被考慮做為需要焊接的應用,且440穿成份的熔填金屬不易取得。
馬氏體不鏽鋼能在退火、硬化和硬化與回火的狀態下焊接,無論鋼材的原先狀態如何,經過焊接後都會在鄰近焊道處產生一硬化的馬氏體區,熱影響區的硬度主要是取決於母材金屬的碳含量,當硬度增加時,則韌性減少,且此區域變成較易產生龜裂、預熱和控制層間溫度,是避免龜裂的最有效方法,為得最佳的性質,需焊後熱處理。
馬氏體不鏽鋼是一類可以通過熱處理(淬火、回火)對其性能進行調整的不鏽鋼,通俗地講,是一類可硬化的不鏽鋼。這種特性決定了這類鋼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在平衡相圖中必須有奧氏體相區存在,在該區域溫度範圍內進行長時間加熱,使碳化物固溶到鋼中之後,進行淬火形成馬氏體,也就是化學成分必須控制在γ或γ+α相區,二是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蝕和氧化的鈍化膜,鉻含量必須在10.5%以上。按合金元素的差別,可分為馬氏體鉻不鏽鋼和馬氏體鉻鎳不鏽鋼。
馬氏體不鏽鋼具備高強度和耐蝕性,可以用來製造機器零件如蒸汽渦輪的葉片(1Cr13)、蒸汽裝備的軸和拉桿(2Cr13),以及在腐蝕介質中工作的零件如活門、螺栓等(4Cr13)。碳含量較高的鋼號(4Cr13、9Cr18)則適用於製造醫療器械、餐刀、測量用具、彈簧等。
馬氏體不鏽鋼與調製鋼一樣,可以使用淬火、回火及退火處理。其力學性質與調製鋼也相似:當硬度升高時,抗拉強度及屈服強度升高,而伸長率、截面收縮率及衝擊功則隨著降低。
馬氏體不鏽鋼的耐蝕性主要取決於鉻含量,而鋼中的碳由於與鉻形成穩定的碳化鉻,又間接的影響了鋼的耐蝕性。因此在13%Cr鋼中,碳含量越低,則耐蝕性越高。而在1Cr13、2Cr13、3Cr13及4Cr13四種鋼中,其耐蝕性與強度的順序恰好相反。
什麼是馬氏體?
馬氏體概念
馬氏體(martensite)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
馬氏體(M)是碳溶於α-Fe的過飽和的固溶體,是奧氏體通過無擴散型相變轉變成的亞穩定相。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58.htm
什麼是馬氏體?
馬氏體是一種常見的金屬材料的金相組織結構,它由奧氏體轉變而來,特點是硬度高,強度高,比容大,衝擊韌性低。常用碳鋼的淬火,就是將材料中部分金相結構變成馬氏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