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動辛亥革命?
為什麼孫中山要發動辛亥革命運動?
改變中國的現狀,希望是中國走上一條振興之路
辛亥革命基本上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為什麼
辛亥革命基本只是靠追求民族獨立的革命黨人和部分新軍打響的,在這期間,辛亥革命的領導者並沒有發動群眾,在社會各界形成相應的革命合力。原因如下:一,(書面)資產階級的侷限性,看不到人民群眾的力量;二,辛亥革命之前並沒有相應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啟蒙運動來宣傳和教育人民群眾(前期的新文化運動就是為了彌補這一點)。
孫中山為什麼開展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辛亥革命為什麼首先在武昌爆發?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一直致力於在華南發動起義,但辛亥革命卻首先在武昌爆發,然後成燎原之勢。究其原因,從全局而言,武昌起義是全國革命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具體到湖北和武昌,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這是革命黨人對其革命實踐反思的結果。從1907年到1911年,孫中山多次領導在華南發動起義,但均遭失敗,如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尤其是黃花崗起義失敗,“犧牲了一大批革命黨的精英,一度使少數革命領導人心灰意詛”(耿雲志:《收回利權運動、立憲運動與辛亥革命》)。其後,革命黨人對華南戰略作了認真總結、反思,思考新的起義地點。宋教仁、陳其美等在上海成立了同盟會中部總會,策動在長江流域發動起義。湖北的各種優勢條件,使革命黨人最終選定了武昌。
二、這是由湖北的經濟條件決定的。根據《天津條約》,1862年漢口開埠通商,逐漸成為內地出口貿易的最大口岸。尤其在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之後,興辦了一大批近代工業企業,如:湖北槍炮廠,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兵工廠,在國內軍工企業中設備最好;漢陽鐵廠,是中國第一家近代鋼鐵企業,規模在亞洲首屈一指。經濟的這些變化,一方面能為革命軍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一方面也引起了社會思潮等方面的變化。
三、是由當時湖北的社會政治條件決定的。為適應近代軍用、民用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張之洞僅在武昌,從1890年到1907年就先後辦了28所新式學堂,派遣三批留學生赴日學習,湖北的教育改革處於全國前列。這些新式人才,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思想,傾向革命。他們成立革命團體,如科學補習所、日知會、共進會等;創辦革命報刊,如《湖北學生界》(後改名《漢聲》)、《國民報》、《大江報》等,揭露社會黑暗面,大力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鼓吹革命,為發動革命作了思想準備。
四、武昌的地理優勢為革命黨人所青睞。武昌城無關隘、要塞作屏障,易於攻取,太平軍曾三克武昌可為例證。另外,武昌位居長江中游,水陸交通發達,有“九省通衢”之稱,一旦革命成功,可利用其地理的中樞地位,發揮強大的輻射作用,影響全國。武昌起義前,黃興曾說:“以武昌為中樞,湘、粵為後勁,寧、皖、陝、蜀亦同時響應以牽制之,大事不難一舉而定也。“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治頃刻土崩瓦解,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五、當時武漢的力量對比有利於革命。武漢處於內地,開埠較晚,相比於沿海城市上海、廣州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軍事力量相對較弱。湖北革命黨人長期在新軍中做宣傳、發動和組織工作,使本來用於維護清朝統治的新軍演化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湖北新軍參加革命團體的人員佔其總數的1/3,革命力量比較集中,比較強大,這一有利形勢是當時其它地方所不具備的。另外,武漢是當時國內第二大城市,也是清朝反動統治的一箇中心,革命派與反革命的矛盾十分尖銳。所有這些有利因素同外部的四川保路運動結合在一起,加速了武昌起義的爆發
辛亥革命為什麼在南方新軍中發動成功
同樣是新軍,反清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北方,而單單在南方新軍中進行?
“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這句話用來解釋新軍反清革命為什麼發生在南方,還是頗能說明問題的。中國近代南方比北方早開放了20年,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得早,資本主義經濟關係比北方發達,特別是西方新思想、新事物的傳播要比北方廣泛普遍得多。甲午戰爭後,南方的救國之路走的是維新變法、反清革命,北方走的則是“扶清滅洋”,中國南北方不同的救國之路,很值得我們細細思考其中的道理。
此外應該看到,新軍待遇本來就高,中高級軍官待遇優厚,是改革的獲利者,他們雖然不滿專制統治,但也不想自己冒險率先走上造反的危險之途,把舊秩序完全打亂了重來,大多是想通過穩妥的方式也就是通過改革的方式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方面南方新軍高級軍官也不例外,像黎元洪那樣的洋務學堂出身、多次到日本見習考察的旅長(協統)級軍官,後來答應起義士兵出來主持大計,不也是槍口威逼下的不得已之舉嗎?至於革命高潮時期一些新軍將領包括政府要員順水推舟,策動地方獨立,就另當別論了。否則,辛亥革命勝利後就不會有各地割據混戰的局面。這樣看來,辛亥武昌起義成功後很快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也就不足為怪了。
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時國家局勢怎樣
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前兩點就是局勢
1,民族危機:列強以華治華,加緊資本輸出,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各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腐朽的清朝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徵暴斂,促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
2,政治統治: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反動賣國的本質日益暴露,促進了人民覺醒。
3,經濟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
4,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並登上了歷史舞臺。資產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願望 。
5,思想基礎: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傳播,震撼著中國思想界,並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到來。與民主思潮廣泛傳播的同時,國內外出現許多革命團體。影響較大的有興中會、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和光復會。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
辛亥革命基本上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為什麼
原因如下:
一,(書面)資產階級的侷限性,看不到人民群眾的力量;
二,辛亥革命之前並沒有相應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啟蒙運動來宣傳和教育人民群眾(前期的新文化運動就是為了彌補這一點)。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沒有發動群眾?
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群是新軍士兵和會黨成員(有人認為那是黑社會)。這些人使用武器較為熟練。包括南昌起義時的部隊也是我黨掌控的原國民黨部隊。在熱武器時代,從新兵到老兵是需要時間的。發動群眾?那有用嗎,除了讓群眾去堵槍口還有什麼別的用處?
辛亥革命是誰發動的
baike.baidu.com/view/28947.htm
這裡有詳細的解答。
希望可以幫到你!
辛亥革命基本上沒有發動人民群眾, 為什麼??
辛亥革命實質是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質還是權力和財產集中在少部分的手中,他們考慮的是發動群眾後群眾來分一杯羹怎麼辦,所以,他們頭腦中還是有嚴重的封建等級觀念的,就是要欺壓群眾,因此,發動群眾成了他們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