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勝利的原因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12-25

簡述長征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直接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導致紅軍損失慘重

根本原因:博古等人執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

意義:

一 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二 紅軍衝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最後到達陝北不足三萬人。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保存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它們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

三 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基本特徵: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中國也在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屈辱中開啟了現代化之門。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現代化的起點。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漸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並最終贏得民族解放的歷史。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是世界走向中國、中國被迫走向世界的歷史,也是中國艱難走向現代化的歷史。近代中國歷史,是中國社會發生大變動的歷史,無論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國內生活到國際關係,變化的廣度和深度,都是過去所有王朝無法比擬的。這段歷史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雖然短暫,卻是中國從傳統農業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時期。

兩對主要矛盾:反侵略和求民主構成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主題。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鬥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國。

歷史任務及其關係: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論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與寶貴經驗的論文

紅軍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紅軍長征的勝利,意義是多方面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

首先,它宣告了國民黨圍追堵截紅軍的破產,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主張,並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鼓舞了廣大的革命人民。

毛澤東在談到紅一方面軍長征的意義時曾形象地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佈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紅一方面軍的長征是如此,紅二、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的長征也是如此。的確如毛澤東所說,長征是一篇宣言書。為了消滅長征中的紅軍,蔣介石調集了中央軍、粵軍、湘軍、桂軍、黔軍、滇軍、川軍、東北軍、西北軍、馬家軍及少數民族中反動土司、頭人的部隊,千方百計地進行圍追堵截,企圖將各路紅軍逐次殲滅。紅軍在數萬裡轉戰中雖然受到很大的損失,但終於衝破國民黨軍隊的一次次圍追堵截,勝利地在陝甘地區大會師。它以鐵的事實向全世界宣告,紅軍不愧是英雄好漢,而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徹底破產。

長征又是宣傳隊,是一次最廣泛、最有效的宣傳。紅軍長征所經過的地區,大部分是偏遠的西南、西北地區,那裡的大部分群眾,從來沒有見過共產黨,沒有見過紅軍。通過長征,他們不僅見到了共產黨,見到了紅軍,還了解了他們的方針、政策和主張,從而使共產黨和紅軍的影響擴大到了廣大的西南、西北地區。斯諾在著名的《西行漫記》一書中就說:“紅軍經過的省份有二億多人民。在戰鬥的間隙,他們每佔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重‘徵’富人,解放許多‘奴隸’(其中有些參加了紅軍),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沒收‘賣國賊’(官僚、地主、稅吏)的財產,把他們的財物分配給窮人。現在有千百萬的農民看到了紅軍,聽到了他們講話,不再感到害怕了。紅軍解釋了土地革命的目的,他們的抗日政策。”他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大規模的轉移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迴宣傳。”

不僅如此,紅軍長征的英雄事蹟還傳到了國民黨統治的其他地區,鼓舞了這些地方廣大人民群眾的鬥志。幽谷所寫的《紅軍二萬五千裡西行記》全面介紹了紅一方面軍長征的經過。此文在上海《逸經》雜誌發表後,使國民黨統治區的許多人瞭解了紅軍。那些在國民黨統治區堅持鬥爭甚至被關進監獄的革命者,在得知紅軍長征的消息後,更深受鼓舞。著名文學家魯迅和茅盾在得知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的消息後,立即寫信祝賀說:“英勇的紅軍將領和士兵們,你們的勇敢的鬥爭,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全國民眾期待你們更大的勝利,全國民眾正在努力奮鬥,為你們的後盾,為你們的聲援!你們的每一步前進,將遇到極熱烈的歡迎與擁護。”他們的這些話,代表了國民黨統治區革命人民的共同的心聲。

長征還是播種機,在沿途播下了......

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和寶貴經驗2000字論文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輾轉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3]

長征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的航船終於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為代表的一批黨的領袖人物,

“長征”屬於世界,長征精神: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情景一:1934年10月16日傍晚,中央紅軍開始了長征。這時,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著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

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方才意識到,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鋼鐵洪流是不可阻擋的……

長征的歷程

紅軍的戰略轉移:

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分別出發,中共中央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悲壯的長征。

1935年5月中央紅軍佔領冕寧縣城後,朱總司令簽發的中國工農紅軍佈告中的幾句話。“長征”一詞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出現。

會師: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同陝北紅軍會師於陝西吳起鎮;

1936年,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936.10月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三大主力會師,偉大的長征宣告結束。長征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為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做好了準備。

紅軍將士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他們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餘次戰鬥,

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

總行程2.5萬餘里。

紅軍先後跨越了近百條江河,征服了約40座名山險峰,

其中包括20餘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皚皚雪山,穿過了被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紅軍在長征途中,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計殲滅和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紅軍也付出了兵力損失達四分之三的重大犧牲。

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倖存下了3萬,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為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抓住事物最本質、最核心的要素,制定出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定,而博古、李德等人生吞活剝馬列主義個別詞句,不顧現實鬥爭客觀實......

紅軍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2500-3000字 議論文 50分

這麼多字,可以找我

長征勝利80週年為主題寫一篇論文

論文其實沒有你想的這麼難寫,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以理和事實服人。駁論性畢業論文是指通過反駁別人的論點來樹立自己的論點和主張。我有參考。來取。

紅軍長征感想論文 10分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近日,重讀毛澤東詩詞中關於長征的幾首詩,讀罷,掩卷遐思,不覺蕩氣迴腸,思緒萬千,感慨良多。在重溫和思考“長征精神”的同時,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民族精神。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而沒有中斷過的民族。為什麼中華民族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一種民族精神的支撐。

“一般來說,民族精神就是一個民族所普遍表現山來的精神活力和個性特徵,普遍尊奉的有利於社會進步和民族團結的社會信念、價值追求和道德風尚。”一個民族需要有一種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愛國主義、團結統一、開拓進取、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奮發圖強等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猶如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一樣。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民族精神作支撐的民族,就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沒有民族精神作支撐的國家,就難以發展進步;一個沒有民族精神作支撐的政黨,就難以興旺發達。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脈相承,到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近期的防風救災,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一個民族不屈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靈魂深處強大的凝聚力。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可謂振聾發聵,旨義精遠。

從本質上說,長征意味著把活路堵死,把死路留下。國民黨反動派調集千軍萬馬對紅軍圍追堵截,然而,紅軍不但沒有被困死,沒有被剿滅,反而在“死亡地帶”轟轟烈烈地走出了二萬五千裡,就像歷史有意在試驗:將生存條件降到最低限度、將敵對勢力四面聚合,以其難以想象的嚴酷,考驗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的生存發展能力,考驗其意志、毅力、勇敢和智慧,考驗其對國家民族的忠貞、對理想、信念的堅定,然而,正是在這種嚴酷的考驗中,展示出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堅定信念和大無畏的民族精神。

共產黨人和紅軍所遇到的超越生命極限的困難與艱險、他們對國家對民族的理想與信念、堅定與忠實、無私與無畏、善良與友情等民旅精神的崇高意識、及其流血犧牲所創造的人類奇蹟與輝煌這些所有歷史史實都展現在人們面前,讓後人從中汲取再生與自強的力量。 可以說,長征是另一座不朽的民族精神的長城。

撫今追昔,20世紀末終於奔馳在快車道上的當代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重溫長征時代那血與火的崢嶸歲月,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喚起昨日那披荊斬棘,歷險彌堅,頑強不屈,創造一切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與大無畏民族精神的驅動與支撐。

長征論文

是什麼樣的論文??以下均為網絡論文,參考資料太多,恕我不寫

1.三大主力紅軍長征之所以能夠實現勝利會師,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實現了全黨全軍和沿途各族人民的革命大閉結。長征中,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國革命的大局出發,高舉團結的大旗,正確地制定了各項方針、政策,克服了‘左”傾宗派主義,粉碎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圖謀,使紅軍上下之間、官兵之間、軍民之間、各路紅軍之間,實現了革命的大團結。在同優勢敵軍和惡劣自然環境的殊死搏鬥中,各路紅軍相互支援,密切配合。在困難和危急的關頭,紅軍廣大指戰員總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困難和死的威脅留給自己,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團結戰鬥的光輝篇章。我國西部地區是多民族聚居區。紅軍在長征中尤為重視軍民團結和民族團結,所到之處,堅持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從而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實現了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奪職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今天,西部地區的各民族人民同全國(除臺灣之外)各族人民一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已經翻身解放,成為國家主人,並正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的團結而進行著不懈地鬥爭,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世界並不太平,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仍在不停地進行破壞和搗亂,這對於西部地區的大開發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弘揚紅軍會師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從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這是勝利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民族振興的基木保證。

第四,要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這是奪取西部地區大開發勝利的巨大動力

當年紅軍長征,物資及其匱乏,甚至連生存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行軍和作戰十分緊張,鬥爭和生活及其艱苦,所過之地又多系偏僻山區,經濟文化落後,民族隔閡很深,紅軍衣食無著,槍彈不濟,兵員匱乏,藥物奇缺,處境極其艱險。但是,紅軍廣大指戰員保持和發揚了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終於實現了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為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肩負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堅使命,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天,西部地區同紅軍長征時期的情況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而團結奮鬥。但是,目前西部地區同內地,特別是同沿海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要實現黨中央確定的西部大開發的宏偉戰略目標,任重道遠,必須大力弘揚紅軍長征會師精神,不畏艱難、團結奮鬥、銳意改革,開拓進取,進行新的偉大長征。

毛主席曾告誡我們:“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後要抓緊,一直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江澤民同志也多次指出:“過去幹革命需要艱苦奮鬥。今天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樣要靠艱苦奮鬥。”那種認為現在物質條件改善了,不再需要艱苦奮鬥的想法是完全不對的。我們黨現在所處的環境和肩負的任務與紅軍長征和革命戰爭時期不同,現在主要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我們面臨的任務十分艱鉅,特別是西部地區......

近代史論文關於建黨95週年和長征勝利80週年的1500到2000字 100分

文段在內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聯繫(思想感情)來答

在結構上:總分總

文段在開頭:總起全文

文段在中間:承上啟下

文段在結尾:總結全文或照應主題或首尾呼應。

記敘文的閱讀,要明確有關的知識點,把握其文體特徵。

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複雜的記敘文。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敘事的記敘文;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相關問題答案
長征勝利的原因論文?
長征取得勝利的原因?
抗戰勝利的原因分析?
抗日勝利的原因?
分析王翦勝利的原因?
辛亥革命勝利的原因?
國民革命勝利的原因?
人民解放軍勝利的原因?
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勝利的原因 ?
人口老齡化的原因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