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麼看待婚姻?
佛教怎麼看夫妻
每個人與周圍熟知的人不外乎四種因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旁人不必說,這夫妻關係是很近的,因緣也是很深的。但夫妻雙方有什麼因緣相會,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了。
佛教是不允許出家人有夫妻的,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不然還叫什麼出家??但佛陀沒有說過在家人不允許結婚生子,只是在工作生活之餘學習參修佛法,這是在家弟子。
不問夫妻間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原諒和珍惜對方,畢竟緣分難得。如果是來報怨、討債的,那也是宿世因緣中首先自己做的不夠,要以大海般的胸懷去包容對方,當然也要勸導對方。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夫妻不合的是來幫助對方成就的,這就是逆境修行。
阿彌陀佛。
婚姻不好佛教怎麼處理
婚姻不好有多種原因,表面看來是性格不合或其它什麼原因,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人這一生所有親朋眷屬統統算在內,不離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四種因緣,所謂無緣不相會,有因緣才會共生一處。夫妻這種關係是大因緣,在這種關係背後還有諸多微細因果。我覺得婚姻不好是一種生活態度問題。就佛法來說,與你共信佛教的自然最好,若是不信則為增上緣,勸你精進的。完全可以說對方是菩薩了。
所以改變一下心態吧。畢竟若是分離開你是不能保證下一個會比這一個好。在婚姻不好的情況下,要著重奉持淫戒,不可亂來。
阿彌陀佛!
佛對性和婚姻怎麼看
美女確實有氣質,醜女確實惹人厭,殊不知人間所有的這些痛苦煩惱正是由這些好與壞,美與醜,對與錯的造作概念分別而造成的,佛並沒有否定過任何事物,只是認識到世間一切皆無常,勸人不要執著而已,再美的人,也逃不過歲月的剝蝕,等到衰老來臨之時,那些“美麗”的人反倒為此而比那些所謂的不美的人獲得更多的痛苦,所以又有什麼可惜呢?人再美,也不過是一張人皮裹著腥血臭肉,以及內臟糞尿的結合體,何況對於美根本沒有確定的定義,你眼中的女神般的美人在另一個人眼裡或許卻是醜女東施,五年前你的審美觀與今天也不一定相同。
佛陀勸說人放下,但眾生冥頑不化,佛陀也無能為力,人世間的所謂愛情究竟有那麼美好嗎?不過是肉慾披上一個華麗的外衣罷了,愛情給情侶之間帶來了什麼?發展的初期自然甜蜜恩愛,時間久了,終究給人帶來的痛苦遠大於快樂,因為愛情的初衷就是個人的慾望以及佔有慾雜糅而成。
佛教如何看待婚姻?
因緣具足,南無阿彌陀佛
佛家到底怎看待婚姻,為了什麼而結婚?
請百度大德開示:《淨空法師講婚姻》《淨空法師談愛情婚姻》《淨空法師對結婚的開示》,講的比較詳細,這裡摘錄一點點。
淨空老法師:
--所以,結婚,你看我們中國祖先造的這個字,所以我很反對簡體字,簡體字是把中國文字破壞掉了,中國文字是智能的文字,叫你看這個字你就開智慧了。你看結婚,吉是很吉祥,旁邊亂七八糟給你繞,繞了多少層。婚是什麼?見到女人頭就昏了。所以,頭腦清醒不會幹這個事情,這是糊塗事情,不會幹的。你看中國祖先造字,就叫你看到這個字叫你覺悟,你不要昏,不要被這個纏繞了。
今天兒女結婚,最好提醒當事人,你們結婚的目的何在? 如果是為了兩個人相愛,這個婚姻是非常脆弱的。為什麼呢?到哪一天不愛就完了。他的婚姻壽命也就死亡了。這是最危險的。今天社會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就是結婚的目的錯了。至少結婚的目的是有共同的願望、共同的志願、共同的生活目標,這樣它才能維持長久,這必須要考慮到的,所謂是志同道合。雙方的興趣相同、志願相同,在社會上願意從事某一種行業,有這樣相同的志趣,維持這個婚姻就會久一點。這是在現實狀況之下,講道義,說不上了,道義現在沒人懂啊。 所以希望這個小孩婚姻美滿,必須提醒他不能夠純粹為感情。要為前途,要為事業真正找到志同道合、互相幫助,這樣的結合,比較上好一點。
所以,要以一生這個生活目標,為思考的第一個重要的標準,不能夠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會痛苦。因為感情變化太大了,一個人早晚情緒都不一樣,哪保得了明天是什麼樣的心態!所以說變化太大,靠不住。
真正永遠不變的愛是誰?佛與大菩薩,他們不會變的,他不叫愛,換個名稱叫慈悲;換句話說,慈悲是理性的愛,是永遠不變的愛。世間人講愛就是迷惑顛倒的慈悲,慈悲跟愛是一個意思,同樣一個意思,一個是從感情裡面生的,一個是從理性裡面生的,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
----●古禮婚配是為人倫:
“愛慾榮華”,“愛”是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愛情,這個事情麻煩,慾望!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對於這些事情非常透徹、非常清楚,一點不迷惑,不像西方人。西方人對於愛慾榮華真是迷惑顛倒,我們中國人不迷惑不顛倒,中國人對這個事情早就提出警告了。你們看看古禮,古時候婚配是不是為了愛情?不是的,是為人倫,這個題目就正大光明。為人倫,為傳宗接代、為家族幸福為這個。
婚這個字很有智慧,教你男女結合要記住不要昏,不要搞得昏頭昏腦,見了女人就昏了就完了,這個字的用意在此地。所以我從前在臺北有一個老同修,他到臺中認識一個女朋友,大概談到婚嫁的事情,他寫了封信來問我,他說結婚好不好?我就寫了一張明信片,寫了一個婚字,寫了大字回了他,他就不結婚了。
我也沒有叫他結婚,也沒有勸他不結婚,就教他把這個字好好的看一看,其實他也搞錯了,這都是偏在兩邊不知道中道。中道是結合之後不昏,這就對了。婚了是錯了,不結婚也錯了,昏了就是凡夫,不昏是小乘不是菩薩,菩薩是結而不昏這就對了。所以他沒有完全懂得我的意思,現在差不多也是五十多歲還沒有結婚。
所以中國的文字不得了,真正智能,是真實的智慧。這是會意,要體會字的意思。所以這是要記住的,“愛慾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這個樂是從外面來的刺激,不是真樂,真正的樂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大乘無量壽經大意02-22-08
)
●找對象,一定要找見和同解的:
前兩週我在亨斯維爾,有一位同修來問我,他說他想結婚,問我應該找什麼樣的對象。我就告訴他,我說:你要找對象,一定要找見和同解,六和敬裡面的,必須跟自......
佛法如何看待離婚
關於離婚的問題,在佛典之中,也不容易找到明確的根據。不過,佛法主張婚姻的美滿及婚姻的責任,既然結為夫婦,禮成之後,就應該相親相愛,互相尊敬,安守本分,恪盡責任。佛法是嚴禁邪淫(私通)的,綜觀天下之婚姻破裂,多數是由於夫婦之間的不能互守貞節,喜新厭舊,見異思遷,不善寬容,隔膜漸增,最終離棄的。也就是說,真正達到離婚這一步的,多數是因為有了婚外性行為,而不能彼此相容。如果夫妻之間都能夠堅持邪淫(私通)一戒,那麼婚姻是不容易破裂的。即使破裂了的婚姻,佛法也主張破鏡重圓,而不是常人所理解的覆水難收。其原因在於,夫妻是緣,子女是債,珍惜緣分、不賴債務的本身,也是一個人修煉寬容、忍耐、看破、放下的功課。一家人都不能互相理解、寬容,那麼,就更談不上利益眾生了。即使離婚後再和其他人結合成家,也必定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礎之上,佛說自私是惡,因此,這樣的結合必定是惡緣,以惡為因,又怎能指望結出善果呢?所以,佛陀雖不許比丘弟子們介入婚嫁的事件,但仍許可比丘們“若男女先已通,而後離別,還和合”(四分律卷三)。男女的離婚,對於彼此的心理,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尤其對於兒女的撫育,更要負起道德上的責任,讓無辜的孩子生活在父母離婚的陰影裡,其罪大焉。根據這一論點而言,也可以說,佛法是反對離婚的。所以,民間有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這個說法未必正確,但至少反映了世人對婚姻的看重,廟拆了可以重建,婚姻破裂了,人心逆變,骨肉分離,再合起來就難了!何況,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隨著婚姻的破裂,家庭也隨之破碎,這就好比人的身體,如果破碎的細胞多了,身體就會得病,甚至癌變,因此,離婚對於構建和諧社會來講,也是需要特別慎重而不宜提倡的。不過,佛經中也沒有說離婚是犯戒的行為。所以,萬一由於感情的衝突,趣味的不投,乃至是出於虐待等重大理由,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是可以離婚的,這樣的婚姻應該是雙方的緣分確實已經到了盡頭;但如果是為了滿足情慾的理由而離婚,那是不道德的,也不是佛法所許可的,故也是罪惡的。因為,夫妻的離異,最倒楣的是他們無辜的兒女,若為情慾而不顧子女,何其自私啊!按照中國的古俗,男子喪妻可以再娶,稱為續絃,以為那是道德的;如果女子喪夫,則唯有守寡終身才是值得表揚的美德,這種“貞操”的觀念,實在是由於重男輕女的習尚而來。在印度,並不如此,以印度教的科多馬法典而言,主張丈夫他往六年而仍不得其音訊者,妻即可與其他男子通。佛經中的俗人出家時,必先舍其妻子,任妻自由,所以,失去丈夫的女子改嫁,在佛法是允許的,也是道德的。
佛法怎麼看待父母不贊成的婚姻
緣分不對何必要那麼忙???父母不贊成你以為生米成熟飯他就會同意了???就如同很喜歡樹上的樹枝就把他剪下來……放在家裡……沒兩天就枯萎了……談戀愛千萬不要有複雜關係(即使有也要放下追究過去沒有意義)……戀愛本來就是不穩定的為什麼要盲目???結婚了才用考慮很多……關係兩家和下一代的問題……戀愛只是個人的事情…… 萬法都是緣生……緣本身都不是真實的……隨時都在變化……假如你要問佛法的話就一定要懂得放下……自己都克服不了自己根本別想學佛……只要你能等……緣慢慢會成熟……不是你自己變就是父母變或是對方變……假如父母改變的這點時間都不能等……那你跟他根本沒必要結婚……假如他對你改變了那你們也沒必要結婚……反正就是三方面的態度就是一種緣分……大家都是凡夫不是佛菩薩……都會變的你不用擔心……好自為之…… 當然拉所謂的等不是等你的父母改變……而一直執著你的所謂好朋友……一切緣經過你的時候你就可以慢慢看……好好的看他的變化……善緣惡緣都要用觀照不要去選擇……他慢慢會變成你想要的……你自然會找到你想要的……包括自我……
佛學如何看待愛情,婚姻?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會成為夫妻,除了愛情,也需要緣份。在世間尋尋覓覓,怎麼會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緣天已註定?不僅眾生迷惑,連學佛人也一樣迷惑。
以佛教的觀點,愛情本質上是‘願力’和‘業力’的結合。所謂‘願力’,是主動積極的力量,源自內心的‘意願’;所謂‘業力’是被動不自主的力量,也是源自內心,但卻是‘不願’。兩者力量會促使愛情的發生。(當然世間角度,會有各種理由,如溫柔體貼,美麗大方,善解人意,家境富裕等)。
就‘願力’來說,如一對夫妻感情本來很恩愛,更希望來生續為夫妻,故在佛前發願,希望來生再為夫妻,甚至生生世世都為夫妻,永不分離,這種願力,將來時機成熟後就會發生(不管人變成什麼模樣)。或者今生相愛至深,因戰亂或家庭反對,以致今生無緣的男女情人,兩人相互約定,希望下輩子再來成為夫妻。因為彼此都惦記這個約定,故在輪迴中兩人再次相遇,會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甚至很快便決定共渡一生。
另外一種情況,因受到對方的恩惠,無以回報,如生病被救活,或者幫忙償還債務,或者救回爹孃至親,故願意來生做牛做馬回報,所以因為感恩報恩的心願,來生可能成為妻子侍候,心甘情願,毫無怨言,這種‘願力’經過多生多世之後,仍會發生。
就‘業力’來說,如一個人欠下鉅債,無以償還,雖然今生至死都沒有還清債務(有些人還故意拒還),然後就有一股力量,在未來世發生作用。如果是成為夫妻的情況,先生(太太)便有一種無奈,為何太太(先生)老是折磨他呢?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只有痛苦往肚吞,承受這樣壓力,兩個就成了怨偶。
又如果在過去生本來為夫妻,先生曾遺棄太太(如另結新歡,或惡意遺棄,或出家隱居)造成太太的怨懟,於是業力的牽引下,今生他便可能遭另一半的遺棄(或者被折磨,以了宿債),這種‘業力’,不管天涯海角,時空轉變,不管變成什麼樣子,還是會發生。
由於願力和業力的相互作用,加上兩個的習性、家庭、教育、觀念等不同,並且還和其他人的牽扯,交錯複雜。構成了時間的愛情。
佛教談好的婚姻是怎麼來的
佛子們到淨土到其他世界快活去了,你還在這個垃圾世界找垃圾一樣的老婆吧。
四十二章經說得很清楚,成道者是必須斷淫的,又想得神通,又想分心要女人,哪有這種好事?
賢者舍利弗白世尊曰:“菩薩之法,必當有父母、妻子、親厚、知友耶?”
佛告舍利弗:“若有菩薩,必當有父母,不應有妻子,或初發意淨修梵行成為童真,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或有菩薩,以漚和拘舍羅習於五欲,然後舍家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佛教如何看待婚姻
這就要看你自己內心深處到底怎麼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