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做校本研修?
淺談教師如何進行校本研修
李昌相單位:山陽縣城區一中 郵編:726400 學校要教出好的學生,就要有好的教師。教師要成為好教師,就要從專業發展和提高綜合素質入手,通過校本研修的方式,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這樣才能育好人、教好書,促進學校的發展。教師如何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更新校本研修理念是基礎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會指導什麼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教師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質量靠一流的教師隊伍去實現,一流的教師靠不斷磨練去成長。我認為優秀教師的成長需要經歷三個不同階段,即從角色適應到經驗積累,再到專業成熟。校本研修就是要回歸學校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本體功能,通過校本研修,引領教師走出從角色適應到經驗積累階段,實現到第三階段的跨越,成為專業成熟的優秀教師,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課堂高效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校本研修中,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領、快速入軌。對新調入單位的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儘快熟悉學校環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適應,能站穩講臺,帶好班級。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多動腦筋,提出自己對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見,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積累屬於自己的帶班、上課經驗,成為研究型教師。第三步是專業引領、提升水平。教師要積極參加“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各類專業培訓活動,通過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將自己的專業從經驗總結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學科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成為獨具特色的學科教師。校本研修的形式應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即可,教師可按照安排外出參加校外各類學習培訓,也可在校內觀看名師專家講座,參加學科課堂教學研討、做課題研究、自主研修讀書等活動,在研修活動中,從學科原創教學走向關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學科教學高地,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在學科教學中形成一定影響。成為教學風格鮮明,教學效果顯著,教學成績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學生、家長喜愛的優秀教師。促進課堂優質高效是關鍵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為主,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課堂效率來體現。因此,校本研修教師要聚焦課堂,狠抓課堂教學研究,以課堂高效和提高質量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教師要積極參加講研討課、彙報課、優質課和示範課等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一要加強課前管理。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四個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研究學法。研究教材就是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從細節上解讀教材。研究學生就是熟悉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實際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分類情況。研究教法就是通過聽、看別人的課堂教學方法,取它山之石運用到適合自己的教學之中。研究學法就是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採用不同的適合自身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搞一刀切、齊步走,追求各盡所能、異步前進。二要加強課堂研究。課堂教學教師要以“精講精練、章節過關、主動樂學、優質高效”為主要目標,採取“三段五環節”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三段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為:“三段”,即自主學習階段、集體研討階段、合作完善階段。具體為:自主學習階段重在引導幫助學生進行嘗試性探究學習,教師要設計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感受探究愉悅,培養學生養成質疑提問的習慣。集體研討階段主要是引導探究問題,要做到引導和牽扶,突出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習慣、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識的培養,進行合作釋疑,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基......
怎樣做好校本研修
湛世安 校本研修是以學校教師為對象而開展的研訓活動、學校組織研訓的實施,應包括內容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及方式的確定。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解決本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更好更快的發展搭建平臺,從而促進學校教學和教師團隊更好、更快地發展。如何促進校本研修呢? 首先,我們利用當前“信息技術”的優勢,按學年組或教研組形成研修團隊,進行網上備課,學校每週在網站上發佈一個研討專題,全體教師回貼參與,網絡如今已成為全校教師提升理論與實踐的媒介。開展了“草根式”校本研修,“話題——學習——實踐——反思——研討——再實踐”。學校根據教師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研討主題,要求教師自學相關理論、進行教學實踐與反思,這種校本研修讓教師們有話可說,使校本培訓真正“活”起來。以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為著力點,把“課堂教學怎樣煥發生命活力”為研修重點,通過案例分析、教學感悟,將教師的學習收穫形成文集,讓教師通過校本研修培養自己的心智。 其次,我們還採用了“異組同組交互式協作備課”把不同年級但相同內容組合進行研修,通過低高年段銜接達到教師的交流與溝通,使教師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把集體的智慧演繹成個人課堂教學方法。同時,我們成立了“青年教師讀書聯盟”,把青年教師組織起來,通過個人研讀——群體交流——專題講座——課例研討等形式組織聯盟成員開展研修活動。 另外,我們還開展以“我們的楷模”為依託積極開展校本研修,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搭建平臺,同時利用開展了“研讀名篇名著,打造書香校園”的讀書活動。在學校中相繼開展了“讓經典走進校園,讓讀書成為習慣”、“沐浴書香 品味人生 創建書香校園”、“小故事大智慧”的讀書交流活動,教師們除了閱讀推薦的必讀書籍外,還從自身需求自選書目,在讀書彙報會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讀書,提升了教師的人文素養,讀書,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校本研修崇尚的是團體合作,反對個人英雄主義。教師機體的組織如教研組、備課組都負有督促教師學習的職責,培養教師成長的職責。教研組、備課組要充分挖掘組內骨幹力量,讓他們發揮出帶頭作用。
淺談怎樣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摘要: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和要求,如教師的教學質量觀、學生觀、學習觀等。學校和教師們已迫切感到自身和新課程的要求仍相距甚遠。同時,信息時代的到來,“終身學習”、“學習化社會”等概念深入人心,教師不可避免地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越來越充分認識到不能僅僅依靠職前教育,而更為重要的是貫徹教師整個教學生涯的繼續教育。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驗與推廣,校本培訓在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改進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諸方面,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本文從校本研修入手談了怎樣有效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跟上課改步伐,加速實現專業發展。關鍵詞: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其無與倫比的創新性、發展性喚醒了致力於教育事業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廣大教師將面對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學情境的挑戰。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在社會轉型、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的時代,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不但是學校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更是學校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是學生潛能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可是,教師的專業發展的現狀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樂觀。尤其是民族貧困地區,由於條件的限制,教師外出的學習機會十分有限,學習的渠道不暢,終身學習觀念未形成,從而導致教師學科水平不高,教育觀念陳舊,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幫助教師切實領悟新課程的深刻內涵,採取有效的研修策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就成了新課程改革工程中最現實、最關鍵的一個環節。1、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校本教學研究的理論基點是,學校是真正發生教育的地方,教學研究只有基於學校真實的教學問題,才有直接的意義。1.1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校本研修強調學校是研修的基地,意味著研修的重心要置於具體的學校教學情境中,研修的問題是從學校教學實踐中歸納和彙集的,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要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許多教學問題,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教學情境去抽象地談論,是容易做到的。但卻意義不大。比如,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三級課程管理政策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不僅要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有權力和責任開發適合本校特點的校本課程,這就會出現與以往任何進修都很不相同的教學情境,再加上各個學校的情況差異很大,對於具體的學校而言,解決所謂“面上”的教學問題顯得並不那麼“真實”了,總有一種隔離感,並不能對學校的教學實踐產生直接的影響。像校本課程如何開發,綜合實踐活動如何開展,大班額背景下如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類的問題,只有置於學校的具體教學情境中才可能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1.2教師是研修的主體。校本研修強調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認為教學研究不能只是少數專職研究人員的專利,還應該是所有教師的權力責任。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以研究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從事教學工作,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學校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師為主體所從事的教學研究不同於以倡導“思想觀念”和“理論流派”為已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的應該是“問題解決”式的行動研究,是自覺和主動地致力於探索和解決自身教學實際中的教學問題,從而達到改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1.3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研修的直接目的。校本研修,無論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機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身......
小學校本研修需要做什麼
校本研修計劃
一、校本研修的指導思想
校本研修是立足學校教學實際,以學校發展、學生髮展、教師發展為本,以學科組為單位,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中心,注重教育理論學習,以以合作交流為渠道,針對學校實際、教學實際、個人實際,促進廣大教師在實踐中學習,提高英語學科成績。在反思中成長,在研究中提高,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益,營造濃厚的校本研修文化,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二、校本研修的目標
1、堅持以校為本,加強英語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努力建設一支專業知識紮實、有特長、有現代教育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手段、有創新精神的高質量師資隊伍。
2、積極探索聽力教學模式。
3、進一步宣傳和確立校本研修的新理念。加快教師的角色轉變。樹立新型的師生觀、科學教學觀、終身的學習觀、和諧的職業觀。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由單純的教學執行者轉變為文化知識的優選者、教學的研究者;由教人者轉變為學習者;由說教者轉變為生活示範者。
4、做好現有課題的研究工作,著手規劃下一輪課題研究。
三、校本研修的保障及措施
校本教研要著眼於課堂教學,以集體備課活動為重要載體。堅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集中教學智慧,形成學科教學資源庫,實現整體優化,促進共同提高。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將努力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適用的校本研修之路。校本教研的主要是學校大力支持,保障研修。採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
學校成立監督小組,組織教研,提供所需的聽力設備。
1、自我反思
教師在研究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中,應加強教學反思及對自己教育行為的反思,重視案例的積累。為了使教師養成學習與反思的習慣我認為應該:A、每期撰寫一篇教育敘事、教學經驗總結;B、每月完成一篇經課後反思重新調整的教學設計;C、強化完成每節課的教學反思;D、每期完成一篇自己滿意的典型案例;E、認真作好讀後反思。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了一體,使教師逐漸成長。
2、同伴互助
倡導教師對教學中的問題、反思、案例及時交流。在校本研修活動時間裡共同研討、集思廣益,探討解決辦法,發揮同伴互助作用,實現經驗共享。充分利用集體教研時間,開展同組同伴互助。每次活動各組、各教研協作區要選取有代表性的反思、案例、困惑、示範課、研究課、優秀課或集體備課中涉及問題作為研討內容,要指定中心發言人,大家集思廣益,平等交流,求異求新,互相啟發,實現經驗共享。
3、專業引領
學校業務指導小組採取業務指導。學校組織聽課、評課、參加研討,評價案例、反思,幫助指導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引領作用。
四、研修活動安排
八月:1、校本培訓;2、組織教師參加遠程教育; 3、加強課例和案例的研修;4、收集班級工作小結、個人研修小結。
九月:1、教研組研修計劃中,制定個人研修計劃;
2、校本教材編寫計劃;3、配合校本教材編寫,組織各年級測試研討會;6、落實課題組工作;7、組織評選優秀“教學設計”“教學案例”。
十月:1、檢查組研修工作落實情況;2、組織教師交流學習;3、全面展開研修評議活動。
十一月:1、檢查研修工作落實情況;2、研修組舉行示範課教學評議學習活動;3、組織教師撰寫心得體會。
十二月:1、全面開展評價活動;2、研修組學期小結;3、寒假備課佈置;4、讀書筆記及反思日記收集彙總。...
教師如何進行校本教研
一、發掘問題,確定研究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面臨一些問題情境,一般而言,教師面臨的問題有些是追問“為什麼”的理論問題或價值問題,有些是追問“如何做”的實際問題或操作問題。新課程校本教研中,教師更應關注的是“如何做”的問題。譬如,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等等。教師要與同行一起討論,查閱有關資料,充分弄清前人對這些問題相關研究領域的最前沿成果、研究方法和被關注的程度,確定研究的價值、意義和目的,從中遴選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與自己研究能力相適應的一個或幾個問題作為研究對象。二、提出設想,制訂研究方案。研究對象確定以後,成立研究小組,樹立“問題即課題”的新理念,組織研究成員集體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在思想和物質等方面進行充分準備,使研究工作具有計劃性、科學性和規範性。研究方案的內容一般包括課題的提出、假設的陳述及變量、研究目標、研究方法與步驟、檢測結果、保障條件等六個方面。為此需要作以下幾項工作:1.大膽設想,總體規劃,分解任務。根據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則,結合現有的教研條件,一要大膽提出理論假設,明確研究思路;二要進行總體規劃,確定研究方法、研究進度和成果體現形式;三要把整個課題研究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若干個階段,分期分批、分層次、有計劃地完成任務;四要提出課題的具體名稱,課題名稱要突出主題、簡明扼要、一目瞭然,讓人一看就明白所要研究的問題。3.確定工作步驟及研究進度。其目的是把分解的小問題更加具體化、定量化,以保證研究工作按時完成,一般按下列步驟完成整個研究工作:第一步:×年×月至×年×月,組織有關的研究人員,深入到教育實踐中,以問卷調查、座談討論等形式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瞭解廣大教師和學生對本問題的認識、態度等情況,制訂研究方案。第二步:×年×月至×年×月,組織實驗教師按研究方案開展行動研究,並及時進行統計歸類、分析總結,形成書面材料。第三步:×年×月至×年×月,在實踐中驗證推廣。第四步:×年×月至×年×月,彙編並出版成果集。第五步:×年×月至×年×月,進行結題論證、推廣、升級。4.確定研究方法。以課題的研究目的、內容以及研究對象的性質和特點為依據,確定切實可行、易於操作的研究方法。必要時可綜合採用多種方法,常採用的方法有:實驗研究法、調查討論法、觀察發現法、試驗推廣法、比較改進法、統計歸納法等。三、開展研究,積累相關資料。研究方案確定以後,組織實驗教師按照研究方案開始操作,其主要任務是收集和整理資料。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做好“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新課程校本教研重視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的作用。教師要養成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研究融為一體。教師通過自身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來改進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技巧、教學行為,增長知識。教師要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提高課程實施的能力和水平。2.要加強“同伴互助”。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在......
求問如何注重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在當前教育改革中,,已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我認為,只有把教育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把教學研修的任務落實到教師,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就是所說的注重校本。1、從課堂教學切入,推進校本研修(研修與課堂的關係)聚焦課改,聚焦課堂,聚焦教師,既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學質量的內核所在。因為,課堂不僅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校本研修的主戰場。堅持從教師當前面臨的教育教學問題出發,始終抓課堂、學科和班級管理的研修重點,從教師現有經驗和方法入手,以教師參與為主要方式,以解決問題,改變教師教育理念,教學經驗和方法為目標,逐步推進校本研修。2、以“自我反思”,喚醒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研修與反思的關係)從教師的專業發展角度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構成了校本研修的過程,其中個人反思對教師成長尤為重要。什麼時候反思:可以課前反思,針對未來教學,包括講授內容的難度、材料的呈現方式、學生的現有水平、學習動機和興趣的瞭解與激發、教育技術的運用。課中反思,是對教學過程本身的反思。反思內容包括教學呈現的順序、難易程度、學生的接受狀況、課堂管理、教學技能的運用、師生互動時間安排等。對過去教學的課後反思,是對教學經驗和教學結果的反思,反思內容包括對學生的表現和發展進行評估、對教學的成敗進行分析。怎麼反思?把反思滲透到備、教、批、輔、改中去。課前反思是否做到了備教材,備學生,對所設計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是否適應本班的學生,反思設計的教學過程是否優化等。課中我反思在教學中,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即時進行調整。學生為什麼不能回答問題,是我的引導不夠,還是學生沒有理解透徹;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是學生對此沒有興趣,還是因為我過於嚴肅。上完課後,我反思這節課上,有什麼成功之處,有什麼需改進的地方;批改完作業,我反思學生的作業有哪些優良不足之處;在輔導學生時,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面向了全體學生;在評價學生時,我反思自己的評價是否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等等。3、利用案例資源,提供有價值的借鑑(研修與案例研究的關係)在教師成長髮展過程中,需要借鑑的課堂教學案例,從中直接獲得教學經驗,為自己專業水平和執教能力的提升找到簡捷而有效的途徑。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重點問題、難點知識、偶發事件、典型事例的處理過程和解決方法的敘述。它不僅記錄教學行為,還講述教學智慧;不僅描寫教學情節,還展示教學思想。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就是一個生動而真實的故事,總能讓人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諦,總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案例研究就是通過一系列引人入勝的行動故事,向大家提供具體的背景、人物、場合、事件和後果,引發觀眾的反思。在形式上,案例可以是學生學習的有趣故事,也可以是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突發事件或困惑的記錄,還可以是師生交往中的曲折經歷。一個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類典型事件,蘊含著深刻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有利於促使教師的分析與反思。案例還包括每個教師的成長經歷和教育教學實踐中成功的事例。4、以課題研究為載體,豐富校本研修內涵(研修與課題的關係)一線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教師進行課題科研的基本步驟和要點: (1)確定研究課 (2)明確研究目標 (3)紮根教學實踐 首先,要積累與思考,做有心人。——寫科研日記。其次,要合作研究。第三,要讀書學習。第四,寫反思隨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和自身......
教師怎樣進行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了在學生眼前點燃一個知識的火花,教師本身就要吸取一個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脫離那永遠發光的知識和人類智慧的太陽。” (教師應當成為學習化社會中的終身學習者) ——蘇霍姆林斯基 所以,今天我能和各位共同學習和探討,感到十分的榮幸和高興。希望今天我們都有收穫。 話題與教師專業發展有關。 “一個國家的教育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主要取決誰是國家的教師以及他們能夠和樂於幹什麼。”(國家的發展取決於教師的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 羅沙.瑪麗亞.託雷斯 說到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們應該知道,從教師教育的歷史實踐和當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趨勢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點正從群體轉向個體;教師個體的專業化也從強調教師個體的被動專業化轉向強調教師個體的主動專業化。 有人認為,教師應該從做“教書匠”轉向做“教育家”。於是,教育科研便開始盛行。學校搞,要求每個教師也搞;市級的,縣級的,校級的,到處都是(最好是整個市級或縣級的,這樣才算有點檔次);然而,有多少個課題真正研究成功了呢?大家自問。其實,搞教育科研並無過錯。而且,教師要實現專業化,除掌握必要的學科內容和教學技能之外,還必須擁有一種“擴展的專業特性”,即教師必須成為研究者。也就是,我們就是應該去研究。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成功不多呢?關鍵是我們自身出了問題。我曾經歷過兩個課題。 一、甩掉教育科研的帽子,真實地走進校本教研。 1、講述親身經歷,走出教育科研的誤區。 兩個課題: (1)《小學生語文學習科學評價方法研究》(我和我的教研組長們從研讀《課標》到從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五大領域細化各學段目標,從研究課堂教學到改進評價方法,做了近三年的工作,最後得出“評價有法,評無定法”。何謂“科學”?這樣一個結論,使我和我的教師們以無法揭題而宣告研究結束。) (2)《城鄉結合部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法研究》(這個課題則只有一個《課題界定》放在資料堆裡,動都未動一下。)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兩個課題就會發現它存在的問題。一是過大,二是沒有基礎,三是我們的研究能力根本達不到那個水平。實際上,在較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教育科研走進了兩個誤區: 誤區1、承擔的課題級別越高越好,承擔的課題越多越好;(功利性) (學校不是正規的科研機構,選題過大,不能宏觀把握整個科研過程。) 誤區2、選題過於專業。 (教師的研究水平與研究內容相差太遠而無法完成。)那麼,什麼樣的研究才是我們教師所需要的研究呢? 2、尋求自我發展之路,走進校本教研。 杜威講過,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建設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專業發展只能是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通過學習、研究、修煉等自我實踐和學校群體的各種社會性相互作用,由自己去建構。因為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的是教師個體的“內在改變”。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如……而校本教研的著眼點正是要讓教師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通過學校教育實踐去建構一種合理的、整體優化的專業素質。(實踐也證明,只有校本教研——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出示課題《教師怎樣做校本教研》 二、 什麼是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涵義校本教研是一個基於學校,圍繞學校實際,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問題,最終提高廣大教師專業素質的循環往復的過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中心開展的研究活動。其本質上是行動研究。其基本涵義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和“通過教學”來完成。 “為了教學”,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於驗證某個教學理論,而在於“改進”、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學效率,......
如何讓教師研修活動更加適合每一個層次的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
一、現狀與分析:
新課程背景下,校本研修作為一種能充分利用校內的一切教育教學資源,促進本校一批普通教師向學者型教師、教育專家型教師轉化的有效教師培訓方式。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校本研修已經成為了新時期教育內涵發展的核心要素。然而,當前校本研修工作的現狀又是如何的呢?校本研修真正在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嗎?為此,我們對我校教師作了一次專題調查,在問卷和訪談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對我校校本研修活動的現狀形成了如下的認識:
1.多數教師歡迎集體研修活動,歡迎有專家指導,但還是認為隨時交流比常規教研活動更有效。
我們對教師所認為的“有效教研活動”的形式開展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2%的教師認為集體研討更有效,96.6%的教師認為“有專家指導的研討更有效”。我們又對全校不同教齡教師的問卷結果作差別的顯著性分析,發現差別並不明顯,也就是說不同教齡的教師對上述結論均有很高的認同度。
然而,對於當前的常規集體教研活動,老師們的滿意程度似乎並不理想(見圖1):有27.6%的教師認為“很有收穫”,39.7%的老師認為較有收穫,25.9%的老師認為“略有收穫”,有6.8%的教師認為“令人失望”。與此同時,全體教師一致認為,目前“同事之間的隨時交流”要比“教研組的常規活動”更有效。
圖1你參加集體教研活動的滿意程度
老師們為什麼會對集體教研活動既歡迎又覺得不滿意呢?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主要問題又在哪裡呢?
2.“缺乏主題性和針對性”是當前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突出問題。
為了試圖測評出教師心目中什麼是“當前校本教研活動中的突出問題”,我們事先對教師進行了訪談,根據訪談結果歸納出了五方面的選擇支:a、任務佈置多,深入研討少,b、活動針對性差, c、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d、活動缺乏主題性, e理論學習離教學實踐差距較遠。要求教師選擇認為突出的兩個被選選項。結果如下:(圖2)
說明:
a、任務佈置多,深入研討少;
b、活動針對性差;
c、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
d、活動缺乏主題性;
e、理論學習離教學實踐差距較遠。
圖2 當前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突出問題
統計結果顯示:缺乏主題性和針對性是教師心目當中校本教研的突出問題。在與一位教師交流訪談過程中,他就尖銳地指出:“學校的教師培訓、教研活動、課題研究各走各的路,研究歸研究、活動歸活動、培訓歸培訓,缺乏有效地整合。不僅無法起到預期的效果,還給教師增加了沉重的工作負擔。”看來,現在的學校教研組尚未成為群眾性、合作研究的共同體,校本研修與教師的發展需求脫離,這一切與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3.“問題意識差,交流合作少”,校本教研活動的過程有待進一步改變。
當問起我們學校的教研活動的問題時,一位市級名優教師說了這樣一段話:公開課研討活動是較為主要的教研活動形式,但相當一部分活動研討的力度不夠,沒有開展實質性的討論,教師點評只是泛泛空談,空洞乏理,更多的教師是由於教師沒有深入的思考,無法觸摸問題的本質。還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專業水平還未達到一定的高度,不敢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將自己遊離於活動之外,造成教研活動依然以骨幹教師為主,其他教師偶爾參與的現狀。這樣的研修活動自然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因此,怎樣激發教師的內在需求,提高教師參與研修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解決教師缺乏公開自我、傾聽迴應、駁斥爭論的習慣和能力,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關注和解決。
面對傳統研修模式與教師專業發展要求的衝突,面對學校發展對高層次教師的迫切需要,面對不同層次教師專業成長的不同需求,我們提出一種教師能夠主動參與進行的,能促進教師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