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主義名詞解釋?

General 更新 2024-11-14

什麼是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就是把目標定在未來,用未來的目標、未來的標準、未來的準則、未來的方式去思考、判斷並指導生活與實踐的觀點。

未來主義是與現實主義有明顯差異的。

她們可以突破現實,不顧及現實的約束和羈絆,為未來為理想而努力。

名詞解釋

1徐黃體異 五代、兩宋時期(公元907--公元1279年)是花鳥畫發展的輝煌時期,畫家眾多,創作繁榮。五代的花鳥畫,主要集中在西蜀和南唐兩個朝代。唐代由於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南移,花鳥畫在唐代晚期得到發展。主要形成了兩大流派:一種是以西蜀皇帝畫院畫家黃筌為代表;另一種是以南方南唐徐熙為代表。黃筌是成都人,從17歲進入皇家畫院就一直沒有再回到民間,是典型的御用畫家。他發展了勾勒彩暈的畫法,成為工筆畫的先驅。南唐的徐熙,出生在中國南方貴族家庭,但他本人卻是一個不願做官的人,由於他不在宮廷畫院內部,因而擺脫了學院派作風的約束,追求以質樸手法表現大自然中的山花野竹、水鳥塘魚等通俗題材,藝術處理上以用墨為主,暈染比較多。這種注重用墨的畫法,對後來畫壇影響很大,特別是到了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沈周、陳白陽、徐青藤等人,繼承發展了水墨寫意花鳥畫。 中國後代的花鳥畫基本是建立在這兩大傳統繪畫風格上的。

2南北宗論 中國畫史上文人畫家與職業畫家兩大不同的風格體系。為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一書中提出。他認為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傒、趙伯駒、趙伯驌以至馬(遠)夏(圭)輩。南宗則王摩詰(王維)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他將唐至元代的繪畫發展,按畫家的身份、畫法、風格分為兩大派別,認為南宗是文人之畫,而北宗是行家畫,崇南貶北,提倡文人畫的南宗,貶抑行家畫的北宗。在南北宗論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處,標準不一,對同屬南宗的文人畫家的評價亦有褒貶等等,反映了理論上的混亂。與董其昌同時的陳繼儒、莫是龍、沈顥等人亦倡導或贊成南北宗論,他們彼此呼應,對明末及清代的繪畫發展產生了影響。

3有意味的形式 由英國藝術家克來夫.貝爾在他的《藝術》一書中提出,“在各個不同的作品中,線條色彩以某種特殊方式組成某種形式或形式的關係,激發我們的審美感情。這種線、色的關係和組合、這些審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視之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藝術的共同本質。”“意味”是指那種不同與對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種特殊的、神祕的、不可名狀的審美情感,“形式”是藝術的核心,是藝術品內的各個部分和質素構成的一種純粹的關係,意味與形式存則俱存,亡則俱亡。

4蘇珊·桑塔格 蘇珊·桑塔格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60年前後,她開始活躍於紐約文壇,1963年,她出版首部小說《恩人》,贏得著名哲學家漢娜·阿倫特的激賞。1966年,桑塔格把在《黨派評論》上發表的一系列論文結集出版,名為《反對闡釋》,令她名噪一時,該書迅速成為當代經典。1977年,桑塔格的《論攝影》榮獲國家書評人評論組首獎。在從事評論之餘,她同時進行小說創作,1992年出版的第三部長篇小說《火山情人》,進入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是桑塔格最雅俗共賞的一部作品。而2000年面世的小說《在美國》,更為她贏得該年度的全美圖書獎。2000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獎,並獲得2003年度德國圖書大獎--德國書業和平獎。

5形而上畫派 緊隨著未來主義,意大利畫家契裡柯同卡拉共同創立和發展了形而上畫派。同是1910年前後的美術運動,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傾向,與未來主義不同的是,未來主義歌頌機器文明社會的科技成就和進步,而形而上派著力表現西方社會的病態而對科技進步持懷疑態度。如同它的名字,這個畫派深受叔本華和尼采唯心主義的影響,但其中帶有更多的弗洛伊德思想的影響,事實上他們比後來的超現實主......

流派的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是發端於20世紀的藝術思潮。未來主義的濫觴最早出現於1907年,意大利作曲家弗魯奇奧·布索尼的著作《新音樂審美概論》被看作未來主義的雛形。未來主義思潮主要產生和發展於意大利一國,卻也對其他國家產生了影響,俄羅斯尤為明顯。未來主義藝術家們的創作興趣涵蓋了所有的藝術樣式,包括繪畫、雕塑、詩歌、戲劇、音樂,甚至延伸到烹飪領域。意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裡內蒂最早於1909年發表《未來主義者宣言》一文,宣揚他的藝術觀點。宣言最先在米蘭發表,之後刊載於法國的《費加羅報》上。馬裡內蒂總結了未來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包括對陳舊思想的憎惡,尤其是對陳舊的政治與藝術傳統的憎惡。馬裡內蒂和他的追隨者們表達了對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熱喜愛。汽車、飛機、工業化的城鎮等等在未來主義者的眼中充滿魅力,因為這些象徵著人類依靠技術的進步征服了自然。馬裡內蒂這種狂熱的藝術觀點立刻征服了那些米蘭的畫家們。波丘尼、卡拉和魯索羅等人在視覺藝術領域發揚了馬裡內蒂的未來主義觀念。魯索羅同時還是一位作曲家,他將未來主義元素引入了音樂領域。畫家巴拉和塞韋里尼於1910年結識了馬裡內蒂。這些人構成了第一批未來主義藝術家。畫家和雕塑家翁貝特·波丘尼(1882-1916)於1910年發表了《未來主義繪畫宣言》。在宣言中,他聲稱:我們將竭盡全力的和那些過時的、盲信的、被罪惡的博物館所鼓舞著的舊信仰做鬥爭。我們要反抗陳腐過時的傳統繪畫、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時光流逝中骯髒和腐朽的事物。我們要有勇於反抗一切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年輕的、嶄新的,伴隨著對不公的甚至罪惡的舊生活的毀滅。未來主義者們將沉溺於昔日時光的行為戲稱為“過去主義”,將這類人稱為“過去主義者”。他們有時甚至對這些所謂的“過去主義者”們進行身體上的攻擊。這些“過去主義者”包括那些對未來主義的畫展或演出沒有興趣的人們。未來主義者對現代戰爭大加頌揚,認為戰爭是藝術最終極的形式。一些未來主義者們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倖存者,懷有深刻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些經歷使得他們未來主義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未來主義對20世紀其他文藝思潮產生了影響,包括藝術裝飾、漩渦主義畫派、構成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從20年代開始衰落,如今已經基本絕跡,很多未來主義藝術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然而,未來主義所倡導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主義對年輕、速度、力量和技術的偏愛在很多現代電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體現。馬裡內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隨者。比如,他的“人體金屬化”的藝術主張在日本電影導演冢本晉也的影片中有所體現。未來主義對網絡化的現代社會也產生了影響,所謂的“計算機朋克”就是在未來主義的影響下出現的。

什麼叫未來主義運動

未來主義運動: 現代文藝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廣泛流行於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傳佈於弗洲各國。以尼采、柏格森哲學為根據認為未來的藝術應具有"現代感覺"並主張表現藝術家進行創作時的所謂"心境的併發性"。未來主義者們將沉溺於昔日時光的行為戲稱為“過去主義”,將這類人稱為“過去主義者”。他們有時甚至對這些所謂的“過去主義者”們進行身體上的攻擊。這些“過去主義者”包括那些對未來主義的畫展或演出沒有興趣的人們。未來主義者對現代戰爭大加頌揚,認為戰爭是藝術最終極的形式。一些未來主義者們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倖存者,懷有深刻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些經歷使得他們未來主義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

新月派名詞解釋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現代派詩歌

30年代在中國產生的現代派詩歌普遍受到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啟發和影響。同時又承接了李金髮為代表的20年代中國象徵詩派的某些藝術追求。30年代中國現代派詩歌特別追求詩歌創作在總體上所產生的朦朧的美,追求以奇特觀念的聯絡和繁複的意象來結構詩的內涵。現代派詩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態的心靈,詠歎著濁世的哀音,表達著對社會的不滿和抗爭,也流露出對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悵。戴望舒是30年代“現代派詩歌代表”。

京派小說

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學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繼續留在京、津地區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個自由的作家群,當時也稱“北方作家”派。“京派”並沒有正式的組織,只是一種名稱的沿用。“京派”作家創作的小說被稱為“京派小說”。京派小說文風淳樸,貼近底層人民的生活,在現實主義的創作中融入浪漫主義的、表現主觀個性的多種藝術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從文、廢名、蘆焚等。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蕭蕭》、《長河》等是其中較為出色的作品。

周作人(1885~1967)

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原名魁壽。字星杓,後改名槐壽,奎緩,自號啟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又取名作人,筆名仲密、藥堂、周遐壽等。1885年1月生於浙江紹興,魯迅二弟。1903年進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海軍管理,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讀海軍技術,後改學外國語。此間與羽太信子結婚。1911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辛亥革命後,任浙江省軍政府教育司視學、紹興縣教育會會長、省立五中教員。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

“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表了《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論文章,並從事散文、新詩創作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他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後,周作人作為《語絲》週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寫了大量散文,風格平和沖淡,清雋幽雅。在他的影響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廢名等作家在內的散文創作流派,一個被阿英稱......

名詞解釋

和絃是樂理上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定音程關係的一組聲音。將三個和三個以上的音,按三度疊置的關係,在縱向上加以結合,就成為和絃。通常有三和絃(三個音的和絃)、七和絃(工個音的和絃)、十三和絃等概念,但並沒有什麼32和絃、40和絃乃至64和絃的說法!所以,嚴格地說,“和絃鈴聲”是商業上的概念,並不符合樂理。不過,在音頻器材的工業設計方面,和絃也叫複音,指的是多個音源同時發音。如一首絃樂是四重奏的話,至少需要十六個音源才有可能完美地表現出來;八重奏就得三十二個音源,也就是說多和絃手機是可以模擬出多重奏的演奏效果的,所以,講“和絃鈴聲”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和絃鈴聲遠比叮叮咚咚的單音鈴聲好聽,它的聲音更加飽滿、圓潤,在聽覺上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詠歎調是一個聲部或幾個聲部的歌曲,現專指獨唱曲。詠歎調(aria)的詞義就是“曲調”,它是在十七世紀末,隨著歌劇的迅速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宣敘調的平淡,希望有更富於感情色彩的表現形式而產生的。因此從誕生之初,它就在各方面與宣敘調形成對比,其特徵是富於歌唱性(脫離了語言音調)、長於抒發感情(而不是敘述情節)、有講究的伴奏(宣敘調則有時幾乎沒有伴奏或只有簡單的陪襯和絃)和特定的曲式(多為三段式;宣敘調的結構則十分鬆散)。此外,詠歎調的篇幅較大,形式完整,作曲家們英雄有用武之地,還經常給演員留出自由馳騁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表現高難的演唱技巧。因此,幾乎所有著名的歌劇作品,主角的詠歎調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當時,對宣敘調感到乏味的聽眾非常喜愛詠歎調,以致到18世紀 詠歎調完全統治了歌劇。到了現代,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如在瓦格納的後期歌劇中,不論宣敘調還是詠歎調,都不像前人的歌劇那樣拘泥形式、嚴格區分;他將兩者融會貫通,成為聲樂線條,按戲劇情景的需要自由運用。瓦格納以來的歌劇趨向於大量使用宣敘調,只有極短的經過句用詠歎調格式;同時,樂隊部分則起到主題延續和展開的作用。 詠歎調(Aria)既抒情調.這是一種配有伴奏的一個聲部或幾個聲部以優美的旋律表現出演唱者感情的獨唱曲,它可以是歌劇,輕歌劇,神劇,受難曲或清唱劇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獨立的音樂會詠歎調.詠歎調有許多通用的類型,是為發揮歌唱者的才能並使作品具有對比而設計的

浪漫主義樂派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產生在十九世紀初。 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藝術表現形式也較以前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浪漫主義思潮與風格的形成與發展。浪漫主義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所不同的是,它承襲古典樂派作曲家的傳統,在此基礎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強調音樂要與詩歌、戲劇、繪畫等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相結合,提倡一種綜合藝術;提倡標題音樂;強調個人主觀感覺的表現,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作品富於幻想性,描寫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為大自然很平靜,沒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視戲劇,研究民族、民間的音樂文學,從中吸取營養,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是繼承古典樂派,但內容上卻有很大的差異,誇張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別多。在音樂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樂均衡完整的形式結構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單樂章題材的器樂曲繁多,主要是器樂小品,如即興曲、夜曲、練習曲、敘事曲、幻想曲、前奏曲、無詞曲以及各種舞曲——瑪祖卡、圓舞曲、波爾卡等。在眾多的器樂小品中,鋼琴小品居多。聲樂的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藝術歌曲,並將諸多的聲樂小品串聯起來形成套曲,如舒柏特《美麗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樂派創新的藝術題材。和聲是表現浪漫主義色彩......

推薦幾個未來主義作品

未來派畫家表現的是「速度」和「進行」 ,現代生活的「動盪」的感覺。此運動是由詩人馬利涅蒂( Marinetti, 1876-1944 )和畫家巴拉( Balla, 1871-1958 )所領導的。 在繪畫上,他們的形象是重複的,重疊的、模仿影片的方式,以表現運動中的概念。 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還有賽弗里尼( Severini, 1883-1966 )和波爵奧尼( Boccioni,1882-1916) 。

巴拉(Balla·Giacomo)(1871~1958)意大利畫家。1871年7月24日生於都靈,1958年3月1日卒於羅馬。曾參與簽署1910年4月11日的《未來主義繪畫技法宣言》。作品的特點是用色和形為基礎的抽象符號,表現運動、速度和力量。代表作為《拴著皮帶的狗》、《雨燕的飛行》、《悲觀與樂觀》等。翁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的《城市的興起》; 吉諾·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的《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

立體未來派是俄國未來派的主體,由莫斯科的希列亞派詩人組成。他們在1913年發表立體未來主義宣言《給社會趣味一記耳光》,宣稱:"要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等從現代輪船上丟下水去!"其主要成員有布爾柳克、赫列勃尼科夫、馬雅可夫斯基、卡門斯基、克魯切內赫等。主要作品有《死氣沉沉的月亮》、《瓶塞》、《牝馬奶》等。其中馬雅可夫斯基的名篇《穿褲子的雲》充滿戰鬥精神,對資產階級的愛情、藝術、制度和宗教表示憤怒和抗議,號召進行反抗,預言了革命的即將到來,此外,未來主義中還有一個叫"離心機"的支派,主要成員是阿克謝諾夫、鮑布洛夫、帕斯捷爾納克、阿謝耶夫等。未來派的理論家是布爾柳克、蒲寧、庫什涅爾。以馬雅可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立體未來派除了在破壞傳統文化、歌頌運動、速力和標新立異、提倡使用擬聲詞、數學記號、音樂記號、取消標點、隨意造詞等材料組織形式上與意大利未來主義有共通之處外,在創作內容和政治傾向上具有根本分歧。他們對資產階級和黑暗現實表現出強烈的反叛情緒;大聲疾呼"詩決不在沙龍中,決不在死的殿堂裡,也不是資產階級閒情逸致的消遣品。它不得不集合在廣場和街頭,因為它必須在勇敢的行動中才能尖銳的呈現。"

---------在中國知網可以搜到相關學術研究 希望可以幫到你哈

相關問題答案
未來主義名詞解釋?
達達主義名詞解釋?
現實主義文學名詞解釋?
語法意義的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危機的含義?
意識流小說名詞解釋?
什麼是抽樣名詞解釋?
語素名詞解釋是什麼?
原癌基因名詞解釋?
生物多樣性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