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大同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24

大同是什麼意思

“大同”這個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大同這個詞其實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據《呂氏春秋•有始覽》記載: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這和我們當今提倡的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社會與科學共同進步是同樣的道理。或者說,“大同”也是先民對改善生活,對創新世界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大同的另一層意思,實際上也就是“人心和順”。以儒教治國安民的中國,自古以來有無數哲人、先師構築和描繪著這樣的一個理想的社會形態——世界大同。在《禮記•禮運》中,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同的孔子的解釋

大同不等於大一統,當然也不拒絕大一統。就孔子本義來說:“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指人的道德素質高,出門不用關窗戶,家家都相同,這叫大同。孔子的深層意思是說:人人無心作惡,這叫(善的)的大同。之所以人侵犯人,國攻打國,是因為不公。公正之下無有傷害。公正從何而來?來自法律。法律從何而來?來自良心。這就申明瞭信仰的作用是拯救人,道德的作用是塑造人,文化的作用是成就人。人在文化裡大同,在道德里大同,在信仰裡大同。大同就是殊途同歸,就是道並行而不悖。大同是公正的產物 。孔子說“人性本善”,並非不知人性有惡,而是說需要肯定並假設“人性本善”,從而進行“無罪推定”。人人無罪,人人有權幸福,人類的生存權相同、幸福權相同,叫大同。“大同”的字面意思是“大家同”,把話說全了意思就是:“大家共同來做人,大家共同安個家。”有家是福,人豈有罪?我們本此設定,表述大同思想為:“天下大同就是天下大赦”,在《中國人的信仰》書中有彙報。愛是赦免。如果說“人性本惡”,就會衍申出“有罪推定”。孔子指出:操作上要有罪推定,原則上要無罪推定,原則指導操作。孔子始終認為人民無罪,國家也無罪,中國無原罪,中國人不是罪人,這就為我們爭取到了最大的生存空間。坦白說,生命怕清算,事業怕蒸發。做事難,難做事。做人難,做“鬼”更難。有為君子當自愛。暗中一點頭,勝過敲鑼打鼓搞鬥爭。真誠內省的中國人,能夠接受批評,也能夠開展積極的自我批評。批評是為了進步,不是為了扼殺。中國行直道。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中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願與世界真誠交往 。孔子提倡大同,設立了大同的前提就是不需要前提,人人都可以走向大同。暗含“大家無罪”、“大家沒事”的意思,扔下思想包袱,放手去幹。我本無罪,何必贖罪?我本是人,何必問神?達成歷史的和解,才有民族的復興。要說一個“罪”字,就了動亂的口實,國家的禍根。孔子勇敢承擔罵名,維護倫理綱常,提倡“克己”,曉諭我們抑制慾望才有慾望的幸福,放縱慾望就是慾望的墳墓。孔子為中國人的幸福生活著想,為國家的穩定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歷代領導人感謝孔子,因為孔子安定了人心。老百姓感謝孔子,因為孔子讓人感受到了國家的關懷。就在上上下下的溝通中,打通了裡裡外外的障礙。孔子的最大貢獻是傳承了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明,這體現在穩定上。穩定才有文化,安定才有文明。孔子以無保留的智慧,奉獻有保留的人生,人能做到的於此盡矣。孔子不曾負於我,我亦何忍負孔子。故請當世君子,明誠修身,恪守聖訓,以大同為人生目標,國家的命運、人類的命運念茲在茲,必能成就今生之偉業,必能成就今世之偉人。

什麼是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也就是中國的烏托邦思想。“大同”是中國古代對理想社會的一種稱謂,相當於西方的“烏托邦”。這種思想,源遠流長,出自《禮記·禮運》。

概述:

大同思想,源遠流長。《詩經》中的《碩鼠》篇(產生於公元前 611年以前),把貴族剝削者比做一隻害人的大老鼠,並且發出了決心逃離這隻大老鼠的“適彼樂土”、“適彼樂國”、“適彼樂郊”的呼聲。《碩鼠》是迄今保留下來的關於大同空想的最早的材料之一。

春秋末到秦漢之際的大同思想這一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在這樣一個新制度產生的分娩陣痛時期,產生出各種各樣的關於理想社會的設計:農家的“並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國寡民”理想和儒家的“大同”理想,是這一時期大同思想的三種主要類型。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 ,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特點:

1、天下為公(全民公有)的社會制度。

2、選賢與能的管理體制。

3、講信修睦的人際關係。

4、人得其所的社會保障。

5、人人為公的社會道德。

6、各盡其力的勞動態度。

參考:baike.baidu.com/view/802871.htm

言必堯舜是什麼意思

本義是:孟子同他講人性本善的道理,並且必定引述堯舜的言行為證。

這裡的意思就是說說話的時候必定會引用聖人的言行作為論證‘’

大同的翻譯

《大同》譯文

《大同》——《禮記·禮運》為西漢儒家學者所記之戰國、秦漢間儒家的言論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 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 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 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 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 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 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 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譯文】

以前孔子曾參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儀式結束後,出遊到闕上,長嘆的樣子。孔子之彈,大概是嘆魯國吧!子游在旁邊問:“您為何感嘆呢?”孔子說:“(說到)原始社會至善至美的那些準則的實行,跟夏商周三代傑出人物(禹湯文武相比),我趕不上他們,卻也有志於此啊!”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屬於公眾的。選拔道德高尚的人,推舉有才能的人。講求信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它達到和睦。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終,青壯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兒童有使他們成長的條件和措施。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少而無父者、老而無子者,都有供養他們的措施。男人有職份,女人有夫家。財物,人們厭惡它被扔在地上(即厭惡隨便拋棄財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裡。力氣,人們恨它不從自己身上使出來(即都想出力氣),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此奸詐之心都閉塞而不產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出現,因此不必從外面把門關上。是高度太平、團結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經消失不見,天下成為私家的。人們只敬愛自己的父母,只疼愛自己的子女,對待財務和出力都是為了自己:天子諸侯把父子相傳、兄弟相傳作為禮制。城外護城河作為防守設施。禮義作為準則:用禮義擺正君臣的關係,使父子關係純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用禮義來建立制度,來建立戶籍,按照禮義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者(因為當時盜賊並起),按照禮義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詐之心由此產生,戰亂也由此興起。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為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任務,(是按照禮義)從中選拔出來的。這六位傑出人物,在禮義上沒有不認真對待的。以禮義表彰他們(民眾)做對了事,以禮義成全他們講信用的事,揭露他們有過錯的事,把仁愛定為法式,提倡禮讓。以禮義指示人們要遵循固定的規範。如果有不遵循禮義的人伐在位的就會被罷免,老百姓把這(不按“禮”行事)當作禍害。這可以稱為小小的安定。”

大同理想 是什麼

有篇文章運用了孔子的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禮記·禮運》.

孔子的這段話,描繪了一個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沒有爭鬥的和諧社會。這種“天下為公”、“選賢舉能”的社會,是儒家學者津津樂道的理想社會,他們稱之為“大同之世”。

大同社會是人類社會化發展的歷史必然,隨著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社會化發展,相互之間融洽、一體化,使人類社會走向互助、合理、繁榮的新階段。大同社會本於自然社會觀的歷史社會表達,自然社會觀是關於人類、社會、自然統一關係的學說,曾有位西方學者認為現代我們的社會與現代物理學所包含的世界觀並不一致,它沒有反映出我們在自然界所觀察到的協調的相互關係,按此認識則現代物理學與東方文化殊途同歸,都要求一個依法自然系統性及系統關係的協調統一的社會,而要達到這種關係就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結構,我們整個文明能否生存下去也就取決於我們能否進行這種變革,它最終取決於採納東方態度的能力,有體驗統一自然和協調生活的藝術。今天綜觀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我們清醒的認識到只有調整人與自然對立的文明,轉換思維,開創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同文明,這才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文明之路。

大同就是關暢人、自然、社會的和合,人類在這個地球世界已經無可辯駁的成為了主導,沒有必要以征服對立的態度對待這一生存環境,在這一人類的生存環境中,以文明和諧的態度發展我們自身。和諧化是人類社會高級階段的必需,部落社會時人與自然融合、統一的,但更多的是人的生命本能意義,大同社會人類將以人的生命自覺實現人與自然的融洽,因此對於社會秩序的建立,我們需要一個統一的意義,它並非單一或一致的行為模式,這也是不可能的,必然會滋生矛盾、弊病,那麼它應該是一種系統和諧的秩序,建立一個有秩序、有組織地進行創造、發展的社會,體現了大同社會的一個內涵。

大同社會是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只有禮制才能倡導和諧的社會關係並體現這一關係,所以禮制社會才是一個自覺文明和諧的社會。禮制社會一般從倫理上講的社會觀,而倫理便是怎樣的社會關係,至大同社會它是社會基礎並且是一切社會關係文明進步之據,雖然禮運而大同,但作為歷史觀,大同社會的一般社會關係可稱為公營制,但公營制與禮實無矛盾並且一致的,公營制具有禮制的意義。禮制本是人倫,而人倫推廣又何嘗不是人事,歷史社會的人事內涵意義可以不同,而禮制的社會功能一直存在的,自然社會——禮制是一切人類社會的實質內涵,是社會文明進步之本,禮運大同的社會制度稱為公營制,這是歷史社會觀。從社會的起源和人類社會的實質內涵——自然社會看,社會體制終究是禮制,不同的歷史社會表現不同,但發端是一樣的,事實也始終存在著,無論何種社會,這一人倫關係總要有的吧,部落社會顯然如此,國家社會還是如此,國家社會邁向大同社會更要靠禮運大同。由於歷史社會都是具體的,表現不一樣,從其特徵上講,因而有國家社會——所有制,大同社會——公營制,事實也如此,而自然社會——禮制只是從人類社會起源和人類社會的實質內涵上而言,歷史的發展可以不同,歷史的認識可以不同,禮制社會始終存在的。同時從事實考察,禮法一貫交融,互為其根、互為其用,相互缺一不可。禮制法治是一個文明社會之據,它也是一般的社會體制,由此形成的社會化體制或大同社會的公營制是包含具有的,什麼是社會體制?即社會化體制,......

禮運大同篇全文

大道之行也

《禮記》

語文書上的題目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戶。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四代儒家是什麼意思

四代儒家意思就是祖上四代都是讀書人或者信奉孔子的學說,

有點類似於世代儒家。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

大陸儒家現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試圖把西學和國學中的其他學派都排除掉。大陸儒家表現出唯我獨尊、一家獨大的傲慢,這是一種危險的思想傾向。

孔子《大同》譯文?

以前孔子曾參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與:參加),儀式結束後,出遊到闕上(觀:宗廟門外兩旁的高建築物,也叫‘闕’),長嘆的樣子。孔子之彈,大概是嘆魯國吧!子游在旁邊問:“您為何感嘆呢?”孔子說:“(說到原始社會)至善至美的那些準則的實行,跟夏商周三代傑出人物(禹湯文武相比)(與:介詞,連同,跟),我趕不上他們(逮:趕上。之:代詞,指‘大道之行’與‘三代之英’的時代,否定句中作‘逮’的賓語,前置),卻也有志於此啊(焉;指示代詞兼語氣副詞,於此)!”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屬於公眾的。選拔道德高尚的人,推舉有才能的人。講求信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它達到和睦。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終,青壯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兒童有使他們成長的條件和措施。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少而無父者、老而無子者、殘廢患病的人都有供養他們的措施(獨:老而無子的人)。男人有職份(分:職分,職事),女人有夫家(歸:出嫁,這裡指夫家)。財物,人們厭惡它被扔在地上(即厭惡隨便拋棄財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裡。力氣,人們恨它不從自己身上使出來(即都想出力氣)(身:自身),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此奸詐之心都閉塞而不產生(謀:謀慮,這裡指起壞心),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出現(亂:指造反,賊:指殘害人。興、作:同義詞,都是興起、產生的意思),因此不必從外面把門關上。是高度太平、團結的局面(是:指示代詞,指代本段所講的情況。大同:高度民主太平、團結的局面。這是秦漢間儒者根據傳說和想象,虛構出來的原始社會的狀況)。”

“如今大道已經消失不見,天下成為私家的(為家:成為私家的)。人們只敬愛自己的父母,只疼愛自己的子女,對待財務和出力都是為了自己:天子諸侯把父子相傳、兄弟相傳作為禮制(大人:指天子諸侯。世及:父子相傳叫‘世’,兄弟相傳叫‘及’。‘世及’是介詞‘以’的前置賓語。下兩句‘城郭溝池’、‘禮義’同。禮:指禮制,古代的等級制度以及相應的規定)。城外護城河作為防守設施(溝池:指護城河。固:指防守設施或工事)。禮義作為準則(義:古代社會的道德或行為規範。紀:綱紀,準則):用(禮義)擺正君臣的關係,使父子關係純厚(篤:純厚。用作使動,使……純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用(禮義)來建立制度,來建立土地戶籍制度(田裡:指土地戶籍制度。裡:閭里,住處),按照(禮義)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者(賢:形容詞作意動,‘認為……賢’,含有獎許的意思。勇知:用作名詞,勇者、智者。‘知’這一意義後來寫作‘智’。當時盜賊並起,所以需要智勇的人[依孔穎達說]),按照禮義把為自己看作有功(功:名詞用作意動,認為有功,‘為己’是它的賓語)。因此奸詐之心由此產生(謀:謀慮,指壞心),戰亂也由此興起。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為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人物,(是按照禮義)從中選拔出來的。這六位傑出人物,在禮義上沒有不認真對待的(謹:謹慎,認真)。以禮義表彰他們做對了事(著:這裡用作使動,使之顯著,表彰)(其:指百姓),用禮義成全他們講信用的事(考:成全),(用禮來)揭露他們有過錯的事,把仁愛定為法式,提倡禮讓(刑:法式。後來寫作‘型’。責裡用作意動,即‘以為法式’)。用禮義指示人們要遵循固定的規範(示民有常:‘以示民有常’的省略。示:指示。常:不變的,這裡指規定)。如果有不遵循禮義的人(由:依照,遵循),在位的就會被罷免(執:勢力,權利,後來寫作‘勢’),老百姓把這(不按“禮”行事)當作禍害。這可以稱為小小的安定(小康:小安。和‘大同’......

儒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做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儒家學派也只是諸子之一,與其它諸子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係。1. 崇奉 孔子 學說的重要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常關係。   西漢 以後,逐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學派。《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宗師 仲尼 。”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必使理有典刑,辭有風軌,總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九節:“ 孔子 學說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學派總能適合整個封建時代各個時期的統治階級的需要,從 孔子 學說中演繹出各種應時的儒家學說來。”   2. 指讀書人家。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雜事制》:“ 允恭 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監察御史時,分務東臺,無所顧慮。” 宋 羅燁 《醉翁談錄·金陵真氏有詩才》:“ 元祐 中,有 真氏 者,本 金陵 儒家也,美貌又有詩才。”《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家下貧窮,不敢仰攀富戶,但得一樣儒家女兒,可備中饋,延子嗣足矣。” 儒家的思想和主張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為“內聖”與“外王”,即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兩類。隨著學科的細分,主要從以下角度對其進行解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儒學理論   仁 義 禮 智 信   天命 良知 天理 心性 中庸 誠敬   三綱 四端 五常 五倫 七情六慾 八德   忠恕 孝悌 廉恥 名節   格物致知 內聖外王 教化 和諧   大同 道統 聖賢 君子 小人   經權 文質 禮樂   仁政 王道 宗法 井田 儒門人物   中國   堯 舜 禹 商湯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孔子 顏回 子夏 子貢 曾子 子思 孟子 荀子 古代儒學學者   中國   董仲舒 何邵公 文中子   邵康節 周敦頤 張載 二程 朱熹   陸九淵 薛瑄 呂坤 曹端 王陽明 羅欽順   王夫之 顧炎武 黃宗羲   日本   桂庵玄樹 南村梅軒 藤原惺窩   林羅山 木下順庵 新井白石   室鳩巢 雨森芳洲 祇園南海   石田梅巖 山下龍二 加地伸行   朝鮮   王仁 崔致遠 薛聰 白頤正   安珦 禹倬 權簿 李齊賢 李穡   鄭夢周 鄭道傳 權近 李崇仁 吉再   徐敬德 趙光祖 李彥迪 李退溪 李慄谷   越南   朱文安 黎括 阮廌 阮秉謙   黎貴惇 潘廷逢 張定   琉球   程順則 向象賢 蔡溫 儒家經典   《四書》《五經》《十三經》

相關問題答案
倡大同什麼意思?
利見大人什麼意思?
大安什麼意思?
日益擴大是什麼意思?
吃大米什麼意思?
學究天大是什麼意思?
攸同什麼意思?
男孩軍大衣什麼意思?
大吵大鬧什麼意思?
又高又大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