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葬在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4-11-04

l劉備的墓在哪裡

劉備墓 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史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死永安宮(在今四川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佔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墓邊古柏森森。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 關於劉備墓所在地的爭議 劉備攻打吳國失敗後,退到了白帝城。於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人們根據史料的記載,認為劉備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因為上述的史料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劉備死後,屍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吳夫人合葬於惠陵(今武侯祠內)。在今天的武侯祠內確實還有劉備墓的建築。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一次植樹時,意外地在劉備墓的封土邊緣挖掘的樹坑中發現了許多蜀漢時期的磚。這從側面證明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惠陵與劉備墓在成都的記載的可靠性。 一種說法認為劉備墓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持這種觀點的人首先駁斥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劉備屍體運回成都的記載。劉備死於農曆的四月,對於四川來說,這是烈日炎炎、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從白帝城(今奉節)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嶇的山路,僅單行也得需要3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麼長的時間把劉備的屍體運到成都,按當時的屍體保護技術,要使屍體不會腐爛是完全不可能的。死在夏天的劉備,他的屍體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爛,也就是說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著臭氣熏天的劉備屍體,經過長達三個 多月的跋涉,把劉備安葬在成都。 基於上述分析,有的專家認為地處牧馬山、彭山腳下的蓮花村才是劉備的葬身之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劉備的“衣冠冢”。牧馬鄉的蓮花村自古就有皇墳的傳說,這裡的皇墳有100多畝,附近的農民說,他們村裡有80%的人家姓劉,且一代傳一代,都說皇墳裡躺著的是劉備。皇墳被周圍9座小山丘環抱著,這9座小山丘被當地人稱為蓮花的9片花瓣,而皇墳正處在中心,被稱為“蓮心”,站在皇墳頂端,9座間距不遠的小山丘盡收眼底。古代風水先生還把這一帶叫做“九龍回頭望”。如此好的風水寶地除蓮花村以外,在我國還有北京的十三陵,這種“九龍回頭望”只有封建時期的帝王才能享用。現在的皇墳上,長滿了各類雜草和茶樹,被村民挖出來的墓磚四處散落,隨處可見。墓頂側,有幾個六、七米的盜洞,這些可能都是盜墓賊“光顧”後的痕跡。沿著洞口往下觀察,全是一層三合土一層黃泥土夯築起來的,靠近皇墳的地方還曾發現一塊數十噸重的灌縣石。這座皇墳總面積達100多畝,全是由石灰、黃泥和這種灌縣石等混合物夯築而成。由於墓建築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墳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螞蟻蚊蟲之類的東西。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哪來那麼多本地沒有的黃泥?那麼巨大的石頭又是怎樣從數百里之外的地方運到蓮花村的?劉備的屍體運到蓮花村就不會腐爛嗎?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劉備死後葬在哪??

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史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死永安宮(在今四川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佔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墓邊古柏森森。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

三國中,劉備墓,張飛墓,關羽墓分別在那

劉關張三人陵寢分別位於四川成都市武侯祠諸葛亮殿之西南側,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里處和四川省閬中古城西街漢桓侯祠內。

漢昭烈皇帝劉備的陵寢(陵墓),甘夫人和吳夫人也先後合葬於此,為夫妻三人合葬墓。惠陵陵寢建築由照壁、山門、神道、寢殿、陵墓等組成。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長180米,為圓形。墓冢四周,圍牆環繞,現存磚牆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所修,上有"漢昭烈皇帝之陵"幾個大字。惠陵距今已有1780多年曆史了,史書記載未有被盜痕跡,至今也沒有被挖掘。

關陵,原稱“大王冢”,位於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里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餘年歷史。

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乃關羽之陵寢,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靈秀湖北”十大旅遊名片之一。

張飛墓,位於四川省閬中古城西街漢桓侯祠內。據《三國志》載,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以張飛為巴西太守,鎮守閬中。關羽被害之後,張飛在閬中準備掛孝伐吳,他命部將範疆、張達在三日內趕製白盔白甲。範、張二人心懷不滿,密謀殺害了張飛。張飛遺體葬於閬中,墓坐北向南,全用黃沙土壘成,隆然高起,宛若一座橢圓形的山丘,墓周全用長方形石條壘成花牆。墓地綠樹成蔭,碧草鋪地,是目前閬中保護最完整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劉備死在哪啊

劉備攻打吳國失敗後,退到了白帝城。於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人們根據史料的記載,認為劉備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因為上述的史料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劉備死後,屍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吳夫人合葬於惠陵(今武侯祠內)。在今天的武侯祠內確實還有劉備墓的建築。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一次植樹時,意外地在劉備墓的封土邊緣挖掘的樹坑中發現了許多蜀漢時期的磚。這從側面證明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惠陵與劉備墓在成都的記載的可靠性。

一種說法認為劉備墓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持這種觀點的人首先駁斥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劉備屍體運回成都的記載。劉備死於農曆的四月,對於四川來說,這是烈日炎炎、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從白帝城(今奉節)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嶇的山路,僅單行也得需要3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麼長的時間把劉備的屍體運到成都,按當時的屍體保護技術,要使屍體不會腐爛是完全不可能的。死在夏天的劉備,他的屍體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爛,也就是說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著臭氣熏天的劉備屍體,經過長達三個

多月的跋涉,把劉備安葬在成都。

基於上述分析,有的專家認為地處牧馬山、彭山腳下的蓮花村才是劉備的葬身之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劉備的“衣冠冢”。牧馬鄉的蓮花村自古就有皇墳的傳說,這裡的皇墳有100多畝,附近的農民說,他們村裡有80%的人家姓劉,且一代傳一代,都說皇墳裡躺著的是劉備。皇墳被周圍9座小山丘環抱著,這9座小山丘被當地人稱為蓮花的9片花瓣,而皇墳正處在中心,被稱為“蓮心”,站在皇墳頂端,9座間距不遠的小山丘盡收眼底。古代風水先生還把這一帶叫做“九龍回頭望”。如此好的風水寶地除蓮花村以外,在我國還有北京的十三陵,這種“九龍回頭望”只有封建時期的帝王才能享用。現在的皇墳上,長滿了各類雜草和茶樹,被村民挖出來的墓磚四處散落,隨處可見。墓頂側,有幾個六、七米的盜洞,這些可能都是盜墓賊“光顧”後的痕跡。沿著洞口往下觀察,全是一層三合土一層黃泥土夯築起來的,靠近皇墳的地方還曾發現一塊數十噸重的灌縣石。這座皇墳總面積達100多畝,全是由石灰、黃泥和這種灌縣石等混合物夯築而成。由於墓建築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墳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螞蟻蚊蟲之類的東西。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哪來那麼多本地沒有的黃泥?那麼巨大的石頭又是怎樣從數百里之外的地方運到蓮花村的?劉備的屍體運到蓮花村就不會腐爛嗎?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劉備死後葬在哪的?

好像至今 還未發現 只有猜測

三國創始人,基業最大的是曹操,壽命還長的是孫權,可是他們的最終歸宿處:漳河畔西門豹詞的曹操墓地,隨之日月春秋逝去而已不可尋;孫權市家蔣度在明知猶在,但自朱元津毀雞鳴寺建孝陵,它被留下來看陵門,此後雖然號稱梅花山的孫陵岡尚存,但當年蔣陵的定偉規模,亦僅是紫金山下一土丘了。和魏、吳兩個創業者相比,基業最小,稱帝也短的蜀漢昭烈帝劉備,死後所葬的惠陵,已經歷長達1700多年,風風雨雨,夕陽漁鼓,至今仍依傍著武侯樹巍然疙立。比起曹保、孫權的最後歸宿,那是幸運得多了,就是從縱向比,也比他前後那兩個曾割據四川稱王立國的公孫述和李雄建死無葬身之地要好些,‘總算有一塊方寸的埋

身之處,有詩為證:“君不見公孫躍馬歸烏有,悍骨知他何處朽。又不見李華建多·珠五點扶古象無蹤跡。誰似君王百代思,鬼神呵護無盡時。”(明劉道開,見《古今圖書集成》第五百九十六捲成都府部)從現有材料,未見有惠陵被髮掘、盜挖的文字記錄。清槽人使(堅威集》說:“嘉靖中,瓷發局先主基,數盜穴塞而人。現兩人張燈對棋,侍衛十餘。盜驚拜謝,一人顧謂日:‘爾欲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藝與工帶數條,命速出。盜出外,o已漆矣,帶乃巨蛇也。視其大已如舊矣。”此說借盜墓者進入惠陵受到懲罰事,比喻劉備不可盜挖,也說明了劉備基從未被盜挖。可是中國歷史幾千年,帝是幾百個,很少沒有皇帝陵墓被盜挖的,那麼劉備惠齡為什麼沒有被盜挖?因此,兩宋時候就有人懷疑,惠陵不是劉備奠基,它只是紀念劉備的衣冠家。劉備的真基只能是在他病死的白帝城(四川奉節)處。此說幾百年來多有流傳。據說,60年代郭沫若路過奉節城進也說過劉備真墓不成都;而是在奉節。

1985年,陳劍提出劉備屍體葬在奉節說。他有三條理由:第一,奉節四月份後天氣炎熱,屍體最易腐爛發臭,要將它送到千里之遙的成都,實在不易;第二,據來元以來典籍和地方誌記載,甘皇后葬於奉節。而據《三國志》,甘皇后是與劉備合葬的,但她卻沒有葬在惠陵,可見劉備也是葬在奉節的;第三,劉備基在奉節,在歷史上多有傳說,近年奉節城裡多處出現人工隧道口,很像墓道,而且其走向均指向府號(現縣人民政府大院)。(《天府新論)1985年第3期)陳劍還說,近年,文物控測隊曾使用超聲波開展物探,發現在大院所在地底深處,埋藏有兩個建築結構,分別為見米到15米長,高5米。有專家認為它很

可能就是劉備和甘夫人的真正墓葬。

但譚良嘯、目一飛不同意此說,他們針對陳劍說作了批駁,認為劉備葬於惠陵,史志言之確鑿。我國早發明屍體防腐術;至於甘皇后葬處,《三國志·先主甘皇后傳》有詳記,“後卒,葬於南郡(湖北江陵),章武二年,追溢皇思夫人,遷葬於蜀,末至而先主姐隕。丞相房上言:……會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甘皇后)神樞以到,又掉它在道,園陵將成,安後有期。……故昭烈皇后(甘皇后)宜與大行皇帝會葬,臣訪太用告宗廟,布四天下,具禮儀別賽。制口可。”按劉備是公元233年(蜀漢章武三年)四月,死於白帝城水安富的。翌月,他的摔富自水安宮護運到成都,八月安葬於惠陵,此處稱“掉它在道,園陵將成”,是指劉備之樞正在由永安運往成都的途中,成都的惠陵正在加速修建中,這份奏章是在白帝城(或正在途中)的丞相諸葛亮給成都的後主劉的,可見劉備和甘皇后確是合葬於惠陵的。譚良嘯等認為,一劉備雖死於奉節白帝城,但確係運回成都安葬。此事陳壽的《三國志》記載甚明,陳壽生長在局地,曾在蜀國為官,豈能將國君的墓地錨記?”(《巴蜀之謎))四川社科院學者沈伯使近日也就筆者詢問,持“劉備惠陵系真墓”說,他提出“最簡單的理由有二:(一)史書明言劉備還......

劉備墓在哪裡

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史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死永安宮(在今四川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佔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墓邊古柏森森。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

關羽死後葬在哪裡?

關羽死後的確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 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這位故鄉河東解州的千古名將,年輕時就急公好義,扶危濟困,因殺死侮辱民女的縣尹而亡命天涯。從此,“桃園三結義”——與劉備、張飛結義起事,“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降漢不降曹”——劉備謀誅曹操不成,兵敗投奔袁紹,被曹操俘虜的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誅顏良,斬文丑”——為報曹操知遇之恩,助曹操解白馬之圍;“過五關斬六將”——得知劉備下落,不畏艱險前去尋找;“火燒赤壁”——關羽率一萬水軍在此戰中立下重大功勳;“水淹七軍”——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活捉于禁,力斬龐德,“威震華夏”;“敗走麥城”——一孫權派人抄關羽後路,關羽兵敗麥城,壯別人世。

關羽的一生,忠肝義膽,誠信磊落;吒叱風雲,橫掃千軍,堪稱英雄人傑,令萬民景仰。

傳說關羽死後,孫權將其首級放入一匣內獻於曹操。曹操開匣觀看,只見關羽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曹操大驚失色,說:“關羽活著可怕,死而復活更可怕。”急忙命人設犧禮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並親自率百官前往拜祭。

關羽顯聖驚嚇曹操,只是後世人的誇張渲染。不過關羽死後的確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三國的趙雲死後葬在哪??

有的,你去搜索下,有個漢順平候墓,就是趙雲墓,不過我不知道這墓是衣冠豕還是什麼,,,

另外,別理樓上的傻逼,在哪瞎bb,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裡明確記載了趙雲的事蹟

劉備墳墓找到了嗎?要最新消息的!

好像至今 還未發現 只有猜測

三國創始人,基業最大的是曹操,壽命還長的是孫權,可是他們的最終歸宿處:漳河畔西門豹詞的曹操墓地,隨之日月春秋逝去而已不可尋;孫權市家蔣度在明知猶在,但自朱元津毀雞鳴寺建孝陵,它被留下來看陵門,此後雖然號稱梅花山的孫陵岡尚存,但當年蔣陵的定偉規模,亦僅是紫金山下一土丘了。和魏、吳兩個創業者相比,基業最小,稱帝也短的蜀漢昭烈帝劉備,死後所葬的惠陵,已經歷長達1700多年,風風雨雨,夕陽漁鼓,至今仍依傍著武侯樹巍然疙立。比起曹保、孫權的最後歸宿,那是幸運得多了,就是從縱向比,也比他前後那兩個曾割據四川稱王立國的公孫述和李雄建死無葬身之地要好些,‘總算有一塊方寸的埋

身之處,有詩為證:“君不見公孫躍馬歸烏有,悍骨知他何處朽。又不見李華建多·珠五點扶古象無蹤跡。誰似君王百代思,鬼神呵護無盡時。”(明劉道開,見《古今圖書集成》第五百九十六捲成都府部)從現有材料,未見有惠陵被髮掘、盜挖的文字記錄。清槽人使(堅威集》說:“嘉靖中,瓷發局先主基,數盜穴塞而人。現兩人張燈對棋,侍衛十餘。盜驚拜謝,一人顧謂日:‘爾欲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藝與工帶數條,命速出。盜出外,o已漆矣,帶乃巨蛇也。視其大已如舊矣。”此說借盜墓者進入惠陵受到懲罰事,比喻劉備不可盜挖,也說明了劉備基從未被盜挖。可是中國歷史幾千年,帝是幾百個,很少沒有皇帝陵墓被盜挖的,那麼劉備惠齡為什麼沒有被盜挖?因此,兩宋時候就有人懷疑,惠陵不是劉備奠基,它只是紀念劉備的衣冠家。劉備的真基只能是在他病死的白帝城(四川奉節)處。此說幾百年來多有流傳。據說,60年代郭沫若路過奉節城進也說過劉備真墓不成都;而是在奉節。

1985年,陳劍提出劉備屍體葬在奉節說。他有三條理由:第一,奉節四月份後天氣炎熱,屍體最易腐爛發臭,要將它送到千里之遙的成都,實在不易;第二,據來元以來典籍和地方誌記載,甘皇后葬於奉節。而據《三國志》,甘皇后是與劉備合葬的,但她卻沒有葬在惠陵,可見劉備也是葬在奉節的;第三,劉備基在奉節,在歷史上多有傳說,近年奉節城裡多處出現人工隧道口,很像墓道,而且其走向均指向府號(現縣人民政府大院)。(《天府新論)1985年第3期)陳劍還說,近年,文物控測隊曾使用超聲波開展物探,發現在大院所在地底深處,埋藏有兩個建築結構,分別為見米到15米長,高5米。有專家認為它很

可能就是劉備和甘夫人的真正墓葬。

劉備死了埋在了哪裡?

劉備攻打吳國失敗後,退到了白帝城。於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人們根據史料的記載,認為劉備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因為上述的史料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劉備死後,屍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吳夫人合葬於惠陵(今武侯祠內)。在今天的武侯祠內確實還有劉備墓的建築。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一次植樹時,意外地在劉備墓的封土邊緣挖掘的樹坑中發現了許多蜀漢時期的磚。這從側面證明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惠陵與劉備墓在成都的記載的可靠性。 一種說法認為劉備墓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持這種觀點的人首先駁斥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劉備屍體運回成都的記載。劉備死於農曆的四月,對於四川來說,這是烈日炎炎、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從白帝城(今奉節)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嶇的山路,僅單行也得需要3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麼長的時間把劉備的屍體運到成都,按當時的屍體保護技術,要使屍體不會腐爛是完全不可能的。死在夏天的劉備,他的屍體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爛,也就是說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著臭氣熏天的劉備屍體,經過長達三個 多月的跋涉,把劉備安葬在成都。 基於上述分析,有的專家認為地處牧馬山、彭山腳下的蓮花村才是劉備的葬身之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劉備的“衣冠冢”。牧馬鄉的蓮花村自古就有皇墳的傳說,這裡的皇墳有100多畝,附近的農民說,他們村裡有80%的人家姓劉,且一代傳一代,都說皇墳裡躺著的是劉備。皇墳被周圍9座小山丘環抱著,這9座小山丘被當地人稱為蓮花的9片花瓣,而皇墳正處在中心,被稱為“蓮心”,站在皇墳頂端,9座間距不遠的小山丘盡收眼底。古代風水先生還把這一帶叫做“九龍回頭望”。如此好的風水寶地除蓮花村以外,在我國還有北京的十三陵,這種“九龍回頭望”只有封建時期的帝王才能享用。現在的皇墳上,長滿了各類雜草和茶樹,被村民挖出來的墓磚四處散落,隨處可見。墓頂側,有幾個六、七米的盜洞,這些可能都是盜墓賊“光顧”後的痕跡。沿著洞口往下觀察,全是一層三合土一層黃泥土夯築起來的,靠近皇墳的地方還曾發現一塊數十噸重的灌縣石。這座皇墳總面積達100多畝,全是由石灰、黃泥和這種灌縣石等混合物夯築而成。由於墓建築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墳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螞蟻蚊蟲之類的東西。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哪來那麼多本地沒有的黃泥?那麼巨大的石頭又是怎樣從數百里之外的地方運到蓮花村的?劉備的屍體運到蓮花村就不會腐爛嗎?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相關問題答案
劉備葬在哪裡?
手機電話備份在哪裡找?
微信備份在哪裡找到?
網站備案在哪裡備案?
手機雲備份在哪裡找?
文件備份在哪裡最好?
蘋果手機備份在哪裡?
小米雲備份在哪裡關閉?
劍三戰階裝備在哪裡換?
魔域裝備在哪裡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