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11-22

愛國主義教育的電影觀後感100字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鐘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鑑,珍愛和平。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鬥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脣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蔔,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髒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髒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瞭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電視演完了,爸爸和媽媽津津有味地談論《上甘嶺》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可是我這個平時愛鬧的人,卻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

關於愛國主義片的影評

昨天有幸第一時間看了馮小剛的新片《集結號》,看完後只有四個字的評價:非常震撼!

1997年,那是一個冬天,有一位導演在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劃出了一個特殊的檔期,專拍賀歲片,第一部名叫《甲方乙方》,從那以後,每到歲末,他就要和喜愛他的觀眾“不見不散”,沒想到十年下來,還“沒完沒了”了。漸漸的,觀眾把他當成了“大腕”,把看他的賀歲片看作是去赴一場“夜宴”,但這個導演不滿足,他總是渴望突破,期待轉型,如果說那頓《夜宴》讓人吃完之後難免有“一聲嘆息”的感覺,那麼,這次吹響的《集結號》,則徹底圓了他的大片之夢。

《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為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了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於是身為連長的穀子地(由張涵予扮演)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了,從此穀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為“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看《集結號》前半部的時候,我腦子裡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奧利弗-斯通的《生於7月4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的一些經典畫面:激烈的巷戰、濃郁的兄弟情、身殘志堅的老兵――看到最後30分鐘,我徹底繳械投降了,這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抒寫人性之美、歌頌浩然正氣的大片,既與宣揚美國主旋律的好萊塢大片分道揚鑣,也與馮小剛過去嘻笑怒罵的市井小品漸行漸遠了――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早期的《南征北戰》、《紅日》、到前些年的《大決戰》、《大進軍》,全都集中表現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可是,我們卻看不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不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不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看不到個體在戰爭中的作用和位置,《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一個老兵——一個戰鬥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了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了,47個弟兄,他們也是人,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穀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我覺得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為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可惜從二十年前的“高粱地”之後,銀幕上的中國男人再也沒有如此高亢昂揚了。

感謝馮小剛,讓我們重新正視戰爭中個人的價值,也讓我們重拾對銀幕上中國男人的信心。感謝張涵予,塑造了一個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銀幕硬漢,在“花樣美男”“窩囊萎男”橫行銀屏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剛強,一種堅毅,一種責任,一種緬懷。很慶幸,在那悠遠綿長的集結號裡我們感受到了,在穀子地那堅如磐石的背影中我們也同樣深切地感受到了――

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 800字

愛國主義電影青春之歌觀後感 青春,是一朵嬌豔的花,永不凋謝;青春,是熾熱的驕陽,永掛天邊;青春,是一首壯烈的讚歌,永遠迴旋於心房。 《青春之歌》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了一場歷史大風暴,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我們作為熱血青年,更加應該把握青春,學會成長。 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的,任何人都回避不了這個事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長起來的,它需要我們的勇氣。現在的青年學生,不少人害怕長大,不想長大。只是一味地玩世不恭,遇到什麼事情都找父母,求朋友,而自己就根本什麼都不去想怕辛苦,怕麻煩,怕失敗,怕承擔,怕勞累,怕責任……他們習慣了讓別人安排好一切,走被別人設計的人生,迷迷糊糊,並自以為順理成章、盲目地一路走下去。林道靜雖然有著悲慘的命運,但他卻一直與命運作鬥爭,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沒有將林道靜擊倒。面對後母對她的刻薄;官僚特務一次次的苦苦相逼;餘敬唐的欺詐;愛人餘永澤的懦弱、自私、迂腐和專制,他並沒有委曲求全,為保生命過安逸、舒適的生活。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她的剛毅和那一顆勇於面對生活中不幸的心。 成長,確實需要勇氣,需要承擔,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之一,是不可逃避的,就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吧!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迷失,迷惘,但是從中會得到教訓、教育,林道靜正是這樣,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要在我們青春時期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增長知識的同時多累積生活閱歷。學著去面對,學著在逆境中生存,學著在困境中磨練心志,逐漸成熟。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那是我們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取來的,他們用鮮血譜寫新的歷史,他們用鮮血澆灌大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勇於扛上歷史的重任,把自己的生命與祖國母親的關懷下茁壯地成長起來的精神。 林道靜那充滿坎坷、充滿荊棘的,但又豐富多彩的人生隨著她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成熟,這也是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寫照。我們青年一代要勇於成長,善於成長,牢記革命精神!

相關問題答案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關於愛國主義電影?
愛國主義電影影評?
最新愛國主義電影?
愛國主義電影?
怎麼寫電影觀後感?
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
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愛國主義教育標語?
北京愛國主義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