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壎怎麼吹響?
自做的竹壎為什麼吹不出音?
開孔位置是很有講究的 還有出氣口 最關鍵就是這兩個
竹壎如何製作,就是竹子做的壎,吹的樂器,哪位朋友幫忙提一下供數據
(節選)
竹壎製作
作者:陳正生
竹壎,作為一件新型樂器,筆者一見就對它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並撰《竹壎》一文刊載於《中國樂器信息》2000年4月號。本人對竹壎感興趣的原因,不僅是它那特異的音色和低沉的音區,能在民族樂隊中發揮別種樂器不能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竹壎對管樂器音樂聲學的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做用。這一點,本人將撰文《"開管"、"閉管"的分類法欠妥》進行分析。本文只討論竹壎製作如何完善的問題。 竹壎是蘇北農民樂手周壽榮所發明的。周壽榮給筆者的信,談及了他對竹壎製作的完善和規範化問題所做的努力。筆者認為,周壽榮發明竹壎所用的是"超常思維",而今卻想用尋常思維方式來規範竹壎的製作,顯然難以達到目的。 竹壎的音色似壎,這是所有聞其聲之人的共識。它比陶壎容易掌握,音區是目前能吹奏旋律的管樂器中最低的,音域也比陶壎寬,與我們的民族樂器有很好的親和力,穿透力也比較強。因此,它必將在民族樂隊中起一定的作用。關於竹壎的音高,D調的比曲笛低八度,大G調的則比洞簫低八度最低音可比洞簫低十一度,而大G調竹壎長度僅75釐米! 周壽榮發明竹壎,的確功不可沒。但是對於這樣一件新型樂器,要能在現代民族樂隊中付諸實際應用還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周壽榮所發明製作的竹壎存在著幾個問題:1、音欠準,音律不全,不便於轉調,不能用於合奏之中。2、音色雖然似壎,卻很難吹奏大二度以上的圓滑的氣滑音,因此也就缺少壎所特有的表現力和韻味。 要使竹壎能付諸實際應用,就得要有人制作;所製成品就需要力求克服上述之不足。本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究,也算取得了點滴經驗,說明如下,希望能引起愛好者的興趣。 本人對周壽榮所發明的竹壎作了如下改動;是否算改進且不談,但改動確是事實。 一、製作方面 竹壎原先的頭子與管身是插接的,現改為平接。平接時不僅頭子與管身的接觸面大而可以粘得更牢靠,更由於粘接部分平滑而有利於發聲,胴體也相對增大而有利於共鳴。 二、將原先與洞簫相同的半圓形吹口,更改為稍寬略淺的"V"形。這一改動的優點在於,不僅使低音更為厚實,而且可以利用吹奏的俯仰吹出圓滑的大二度以上的氣滑音。這樣,陶壎能吹出的效果,竹壎都可以奏出來。 三、運用本人對"管口校正"研究的心得,根據"叉口"原理,使竹壎一組七個音孔能方便地奏全十二律(即十二個半音),以方便轉調。 四、將底孔開合的筒音調成小三度。這樣,當底孔裝上鍵後,可以使竹壎的音域向下增擴四至五度。 五、將原先所設計的十二度超吹音更改為十一度。十二度超吹由於缺少升do,會給轉調帶來困難,製成十一度後由於有了升do,音律完全了,轉調時音律就不是缺乏。 竹壎的音區低,這是它的優勢所在。就以大G調竹壎來說,陶壎若做成這一音調不僅難吹,而且音量也明顯太小。周壽榮原先製作的竹壎就有膜孔,並取名"陰陽笛"。大G調竹壎,貼上膜,音色很象低音篳篥,蒙上膜孔,音色則是低音壎,只是低音壎的音調沒這麼低。 這兒順便提一下,周壽榮所發明的竹壎是申請了專利的。筆者在這兒也提一下,本人此處所討論的竹壎是完全符合周壽榮所發明之竹壎的"實用新型"條件的。為此,筆者以為,若按照此處所介紹的方法制作,該不會侵犯周壽榮之專利權的。當然筆者也曾設計過"分孔型全律八孔笛"、"鍵孔簫笛"和"二胡音位指板",但都比較實際地不考慮申請專利。 為了能滿足個別有興趣製作竹壎者的意願,今將筆者製作......
竹壎是不是吹管樂器
是
竹笛、簫、尺八、巴烏、葫蘆絲、嗩吶、管子、笙、蘆笙、排簫 、口笛、陶壎、竹壎、喉管、和平管、嗶僳(篳篥)、侗笛、唎咧、陶笛、豎笛、豆笛、葉笛好像都是
採納哦
我記得好像有種樂器是八孔的橫著吹的。是竹壎嗎? 10分
橫吹笛子豎吹簫,有圖樣會更好,畢竟比較冷門的樂器也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