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空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25

佛教所說十八空義指什麼?

十八空義解釋

何以要學空觀?行者修四念處以空法,皆應觀無常、苦、空、無我。因眾生身中多著淨顛倒,受中多著樂顛倒,心中多著常顛倒,法中多著我顛倒。經雲世間眾生有四顛倒,不淨中有淨顛倒,苦中有樂顛倒,無常中有常顛倒,無我中有我顛倒,行者為破四顛倒故當修空觀。

《大般若經》雲:「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住(1)內空、(2)外空、(3)內外空、(4)空空、(5)大空、(6)第一義空、(7)有為空、(8)無為空、(9)畢竟空、(10)無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自相空、(14)諸法空(一切法空)、(15)不可得空、(16)無法空、(17)有法空、(18)無法有法空,當學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曰:「諸法無量空隨法故則亦無量,何以但說十八。若略說應一空,所謂一切法空。若廣說隨一一法空,所謂眼空色空等甚多,何以但說十八空。」答曰:「若略說則事不周,若廣說則事繁。譬如服藥,少則病不除,多則增其患,應病投藥令不增減則能愈病。空亦如是,若佛但說一空,則不能破種種邪見及諸煩惱。若隨種種邪見說空,空則過多,人愛著空相墮在斷滅。說十八空正得其中。複次,若說十若說十五俱亦有疑此非問也。複次,善惡之法皆有定數,若四念處、四正勤、三十七品、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五眾、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三毒、三結、四流、五蓋等,諸法如是各有定數。以十八種法中破著,故說有十八空。」

《大智度論》問曰:「般若波羅蜜空,十八空為異為一?若異者,離十八空,以何為般若空。又如佛說,何等是般若波羅蜜,所謂色空、受想行識空,乃至一切種智空。若不異者,云何言欲住十八空,當學般若波羅蜜?」答曰:「有因緣故言異,有因緣故言一。異者,般若波羅蜜名諸法實相,滅一切觀法,十八空則十八種觀令諸法空。菩薩學是諸法實相,能生十八種空,是名異。一者,十八空是空無所有相,般若波羅蜜亦空無所有相,十八空是舍離相,般若波羅蜜一切法中亦舍離相。是十八空不著相,般若波羅蜜亦不著相,以是故學般若波羅蜜則是學十八空。不異,故般若波羅蜜有二分,有小有大。欲得大者先當學小方便門,欲得大智慧當學十八空,住是小智慧方便門能得十八空。何者是方便門,所謂般若波羅蜜經讀誦,正憶念思惟如說修行。譬如人慾得種種好寶當入大海,若人慾得內空等三昧智慧寶,當入般若波羅蜜大海。」

(1)、內空者內法,內法空。內法者,所謂內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無我、無我所、無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行者修四念處十二種觀,所謂初觀內身三十六種不淨充滿,九孔常流甚可厭患,淨相不可得。淨相不可得,故名內空。《分別功德論》索比丘樂空者,此比丘入屋解內空,出屋解外空。內空喻識,外空喻身。入屋達識空,出屋解身空。已了內外空,諸法亦如是。此比丘聞說空教戢在心懷,入屋見空即達身識。餘比丘者,結盡然後達空,空心難獲,貴其先得故稱第一。

(2)、外空者外法,外法空。外法者,所謂外六入色聲香味觸法,色空者無我、無我所、無色法,聲、香、味、觸、法亦如是。行者既知內身不淨,觀外所著亦復如是,俱實不淨。愚夫狂惑為淫慾覆心故謂之為淨,觀所著色亦如我身淨相不可得,是為外空。

(3)、內外空者內外法,內外法空。內外法者,所謂內外十二入(六根入六塵者),十二入中無我、無我所,無內外法。行者若觀己身不淨或謂外色為淨,若觀外不淨或謂己身為淨。今俱觀內外我身不淨外亦如是,外身不淨我亦如是,一等無異淨不可得,是名內外空。內外法無有自性,和合生故,是內外法亦不在和合因緣中,若因緣中無者,餘處亦無。內外法因緣亦無,因果無故內外法空。

(4)、空空者,以空破內空、......

畢竟空,勝義有什麼意思?

畢竟空,是說佛說的空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空的概念,不能用凡人的意思心去思維這個空的意思。正所謂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是最徹底,最究竟的空。勝義就是說他的意義不是一般的意義,是殊勝的,超越意識形態的究竟義。

心經裡面的空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

空 是萬物最究竟的本質。誰證悟空性那麼誰就不會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了。 而且自然會產生對一切眾生的悲心。

什麼是佛家所說的空?

諸法因緣起,緣起故無我,無我故空。空不是“無”,而是“無自性”的意思。說“色是空”,不是說“色不存在”,而是說“色無自性”。

自性的含意,其實就含在“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這三項特性中,而這三項特性,正是宗教哲學上“我”的意涵。所以,無我即是無自性,無自性即是無我。以空來表示無自性,空即是無我。空的意涵,是表示緣起生出的一切法,都是非實在的、非常住的、非獨存的。

緣起性空,即有即空。諸法是當體即空的,而不是離開“有”另去別處有一個“空”!這個空是不依賴觀察者的——無論能否看見,只要是非實在的、非常住的、非獨存的,都是空的。所以“一切法空”,因為諸法因緣起,並沒有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法存在。故而,“空”也是空的。

緣起故而性空,這就是“色即是空”;性空方能緣起,這就是“空即是色”。緣起與性空不二;色與空不二。

理解這一點,再來看你舉的“桌子——能量”的例子,就會覺得你所說似是而非。竊以為要小心,莫落到了“但能空於彼而不能空於此”的“彼彼空”見解中去。

佛教的空指什麼

空與‘有’相對。音譯為舜若。意譯空無、空虛、空寂、空淨、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無自體、實體、我 等,此一思想即稱空。亦即謂事物之虛幻不實,或理體之空寂明淨。自佛陀時代開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經系統之根本思想。

空可大別為人空與法空兩者。人空,意謂人類自己無其實體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則謂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緣而產生,故亦無實體存在。天台大師智顗與嘉祥大師吉藏皆以小乘佛教所說之空,系觀察分析一切事物而入空,故稱析空觀。相對於此,大乘佛教則針對小乘佛教之析空觀而另立體空觀,即觀一切存在事物的理法之當體即是空之法。

又小乘僅見‘空’,而不見‘不空’,故被稱為‘但空’。大乘則不僅見及一切存在悉為空,且兼及不空之一面,故稱‘不但空’、‘中道空’。蓋作一切法皆空之觀者,稱為空觀。空非虛無(偏空),觀空就是發現真實之價值,故真空就是妙有。反之,將‘空’視為虛無,則稱為惡取空。茲列舉諸家所作空之分類如下:

(一)二空:(1)依中論卷四觀邪見品及成唯識論卷一等說,分為人空與法空。人空,意謂在有情個體之中無實我之存在,故人空又稱我空、眾生空、生空、人無我等。法空,意謂由因緣所生之一切法無實體之存在,故又稱法無我。小乘說人空而不說法空,大乘則主張人法二空(又作人法二無我、我法二空)。(2)依成實論卷十身見品之說,分為析空與體空。析空,意 謂將存在之事物分析至最後不可得時,則為空。體空,則意謂一切存在之本身即是空,故不須分析,當體即空。小乘與成實宗主張析空,大乘則主張體空。(3)依三論玄義之說,分為但空與不但空。但空,意謂僅偏於空而不知空之真義與妙有之境。不但空,意謂了知空之真義與承認妙有之境的中道空,此乃自觀一切法無自性而獲得之空。

(二)三空:(1)依辯中邊論卷中及顯揚聖教論卷十五等,法相宗認為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中之每一性均有空義,故謂之三空。即凡夫所妄執之境為遍計所執性,該性本來空無,此即‘無性空’。而由因緣所生之法即依他起性,與遍計所執性不同而非完全‘無’,然亦非如眾生妄情所認為之‘有’,此即‘異性空’。至於真如為圓成實性,系由觀人、法二空所顯之自性,此為‘自性空’。(2)依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一之說,指人空、法空、俱空(人、法二空)等三空。

(三)四空:大集經卷五十四及大品般若經卷五等所說,指法法相空(法相空)、無法無法相空(無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自法相空)與他法他法相空(他法相空)等四空。

(四)六空:(1)內空,謂眼、耳等六內處(六根)為空,又作受者空、能食空。(2)外空,謂色、聲等六外處(六境)皆空,又作所受空、所食空。(3)內外空,又作身空、自身空。(4)空空,謂所觀之空亦是空,故又稱能照空。(5)大空,十丁世界為空,又作身所住處空。(6)第一義空,在諸法之外,無有所謂實相之自性,亦作勝義空、真實空、真境空。語出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六。

(五)七空:(1)相空,謂諸法之自相與共相均空,又作自相空。(2)性自性空,謂諸法之自性即空,又作自性空。(3)行空,謂五蘊遠離我及我所,而由因緣所生。(4)無行空,謂五蘊之中未曾有涅盤,又作不行空。(5)一切法離言說空,謂一切法無法以言語形容而為空。(6)第一義聖智大空,由果位聖智所見之第一義空。(7)彼彼空,謂你我彼此互為空,一般所說的‘無’即相當於此空,為淺義之空。語出四卷本楞伽經卷一。

(六)十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散壞空、本性空、無際空、勝義空、空空等十種。其中,有為空,謂有為法即空。無為空,謂無為法即涅盤為空。散壞空,謂因緣......

佛語中的"空"是什麼???

這個要說清楚不大可能

只能簡單講一下佛語中所說的“空”是什麼意思

至於是個怎樣的境界和如何去空那隻能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另:內容比較多希望你能耐心看完

空可大別為人空與法空兩者。人空,意謂人類自己無其實體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則謂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緣而產生,故亦無實體存在。天台大師智顗與嘉祥大師吉藏皆以小乘佛教所說之空,系觀察分析一切事物而入空,故稱析空觀。相對於此,大乘佛教則針對小乘佛教之析空觀而另立體空觀,即觀一切存在事物的理法之當體即是空之法。

又小乘僅見‘空’,而不見‘不空’,故被稱為‘但空’。大乘則不僅見及一切存在悉為空,且兼及不空之一面,故稱‘不但空’、‘中道空’。蓋作一切法皆空之觀者,稱為空觀。空非虛無(偏空),觀空就是發現真實之價值,故真空就是妙有。反之,將‘空’視為虛無,則稱為惡取空。茲列舉諸家所作空之分類如下:

(一)二空:(1)依中論卷四觀邪見品及成唯識論卷一等說,分為人空與法空。人空,意謂在有情個體之中無實我之存在,故人空又稱我空、眾生空、生空、人無我等。法空,意謂由因緣所生之一切法無實體之存在,故又稱法無我。小乘說人空而不說法空,大乘則主張人法二空(又作人法二無我、我法二空)。(2)依成實論卷十身見品之說,分為析空與體空。析空,意 謂將存在之事物分析至最後不可得時,則為空。體空,則意謂一切存在之本身即是空,故不須分析,當體即空。小乘與成實宗主張析空,大乘則主張體空。(3)依三論玄義之說,分為但空與不但空。但空,意謂僅偏於空而不知空之真義與妙有之境。不但空,意謂了知空之真義與承認妙有之境的中道空,此乃自觀一切法無自性而獲得之空。

(二)三空:(1)依辯中邊論卷中及顯揚聖教論卷十五等,法相宗認為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中之每一性均有空義,故謂之三空。即凡夫所妄執之境為遍計所執性,該性本來空無,此即‘無性空’。而由因緣所生之法即依他起性,與遍計所執性不同而非完全‘無’,然亦非如眾生妄情所認為之‘有’,此即‘異性空’。至於真如為圓成實性,系由觀人、法二空所顯之自性,此為‘自性空’。(2)依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一之說,指人空、法空、俱空(人、法二空)等三空。

(三)四空:大集經卷五十四及大品般若經卷五等所說,指法法相空(法相空)、無法無法相空(無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自法相空)與他法他法相空(他法相空)等四空。

(四)六空:(1)內空,謂眼、耳等六內處(六根)為空,又作受者空、能食空。(2)外空,謂色、聲等六外處(六境)皆空,又作所受空、所食空。(3)內外空,又作身空、自身空。(4)空空,謂所觀之空亦是空,故又稱能照空。(5)大空,十方世界為空,又作身所住處空。(6)第一義空,在諸法之外,無有所謂實相之自性,亦作勝義空、真實空、真境空。語出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六。

(五)七空:(1)相空,謂諸法之自相與共相均空,又作自相空。(2)性自性空,謂諸法之自性即空,又作自性空。(3)行空,謂五蘊遠離我及我所,而由因緣所生。(4)無行空,謂五蘊之中未曾有涅槃,又作不行空。(5)一切法離言說空,謂一切法無法以言語形容而為空。(6)第一義聖智大空,由果位聖智所見之第一義空。(7)彼彼空,謂你我彼此互為空,一般所說的‘無’即相當於此空,為淺義之空。語出四卷本楞伽經卷一。

(六)十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散壞空、本性空、無際空、勝義空、空空等十種。其中,有為空,謂有為法即空。無為空,謂無為法即涅槃為空。散壞空,謂因緣假和合之物,終將離散與破壞,又作散空。本性空,謂自性為空,......

空談仁義是什麼意思

空談仁義: 假仁假義說大話,空談。

只知道說,就是一傳話機,自己不懂得如何去做去學。

在不好聽點、直接點,就是隻會說人,自己屁都不會。現在這樣的人多了去了。

人無情則空,無義則虛,空虛之仕,枉為人矣什麼意思

意思

人沒有感情則很空虛

沒有義氣則空虛

空虛的人做官

則枉為人

股票裡 調空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意義?

是跳空吧,指股票第二天高開高走或低開低走形成的缺口。

云為何為第一義空經

第一義空,佛學大辭典,對輿小乘涅槃而云大乘至極之涅槃為第一義空。

小乘之涅槃者偏眞但空也,大乘之涅槃者空亦空,為中道實相之空,故名第一義空。

三藏法數四十六曰: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涅槃之法,空無有相,是第一義空。

涅槃經二十七曰:佛性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智度論三十一曰:能使諸法是想空,名為第一義空。

觀佛三昧經曰: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

相關問題答案
義空是什麼意思?
空虛反義詞是什麼意思?
冷靜反義詞是什麼意思?
僥倖近義詞是什麼意思?
慚愧近義詞是什麼意思?
美空是什麼意思?
黃金做空是什麼意思?
意願近義詞是什麼意思?
沙文主義豬是什麼意思?
勤奮近義詞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