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衛星之父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12-27

我國的“衛星子父”是誰

我國的“衛星子父”——孫家棟 1月11日上午,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榮獲此項殊榮。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三巨頭之一,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他的傳奇人生與中國航天發展中的多個 “第一”密切相連。 孫家棟,1929年4月出生,遼寧省瓦房佔市人。195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於前蘇聯儒可夫斯基空軍軍工程學院飛機設計專業,獲金質“斯大林獎章”。歷任國防部五院一分院設計部研究室主任,總體設計部副主任。1967年調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任總體設計部技術負責人。1978年起歷任七機部五院副院長、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部副部長,航空航天部副部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主任。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國家航天局特別顧問、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1985年獲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孫家棟是我國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為我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創建和發展我國人造衛星總體技術、衛星航天工程管理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他擔任多顆人造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和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的總體設計,領導衛星研製和發射的技術管理工作,在解決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上發揮了指導和決策作用,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第五個發射一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他擔任三個我國第二代應用衛星航天工程總設計師,領導東方線三號通信廣播衛星航天工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航天工程、中巴資源衛星航天工程的研製工作,負責三個工程大系統的總體設計、技術決策和技術協調,主持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三個衛星航天工程均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實現了又一次跨越發展。 他是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開創者之一,提任我國北斗衛星導航工程總設計師,作了多項重要決策,主持解決多項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自主建立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他是我國月球探測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分三個階段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國月球探測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路線圖。他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提出了工程研製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工程目標和工程總體方案,對工程各大系統的技術途徑作出重要決策,主持解決了多項關係技術問題。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成功發射,在一年工作壽命內實現了全部工程目標與科學目標,並實現可控撞月。我國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獲得圓滿成功。 孫家棟院士50年來將全部心血傾注於中國航天事業,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的輝煌。他曾擔任我國第一代多個首發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主持研製了7顆衛星;他擔任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統總統計師,領導研製了20顆衛星,共計27顆衛星,約佔我國成功發射衛星總數的三分之一,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現任北斗衛星導航工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繼續活躍在我國航天技術的前沿領域。他為人正直,顧全大局,善於綜合,敢於決策。他十分重視人才培養,通過航天工程實踐,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業績受到我國航天界廣大科技人員的敬佩和讚譽。

中國之父是誰

中國農業發明之父程魁,超級小麥之父,人蔘果娃之父,水果月餅之父,瓶中寶之父。中國農業四大發明家。

中國航天之父是誰?

錢學森先生。他從少年時代起,就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後到美國留學,學習研究空氣動力學,與老師一起提出了“卡門-錢學森公式”,並創立了工程控制論。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要求回國參加建設,受到美國政府的無理阻撓和迫害,五年後終於回到祖國。他曾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技術領導等職務,參加近程、中程,遠程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製、發射的領導工作,作出了傑出貢獻。他曾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

中國還有什麼之父,什麼之母?

中國原子之父:錢三強

中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錢學森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國激光照排之父:王選

中國環保之父:曲格平

中國3G之父:李世鶴

中國博客之父:方興東

中國石油之父:孫健初

中國海帶之父:曾呈奎

閃盤之父:鄧國順

中國的氫彈之父/中子彈之父:于敏

中國鑽探之父:劉廣志

中國營銷之父:劉永炬

中國民法之父:佟柔

中國汽車業之父:饒斌

中國併購之父:王唬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

中國流行音樂之父:黎錦暉

中國交響樂之父:李德倫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中國Internet之父:錢天白

中國搖滾之父:崔健

中國兒科之父:諸福棠

中國人造石油之父:趙宗燠

中國紅軍之父:朱德

中國楊樹之父:陳章水

中國酒店業之父:盧鴻炳

中國蘋果之父:李善祥

中國炮兵之父:朱瑞

中國人造骨頭之父是誰

孫家棟家中陳列櫃最顯眼處,擺著兩尊衛星模型:東方紅一號和嫦娥一號。中國航天史上有三座里程碑:人造地球衛星上天、神舟載人、嫦娥探月。東方紅一號和嫦娥一號代表其中的兩座。它們的設計者就是孫家棟。

經歷中國航天器的從無到有,再到高端發展,如今81歲高齡的他依然堅守一線,擔任探月工程高級技術顧問和北斗導航工程總設計師。難怪有人說,他的傳奇人生本身就是一部中國航天史。

還有人把“中國衛星之父”的美名送給他。在我國自主研製發射的100餘顆衛星中,由他擔任技術總設計、總負責的就有近40顆,其中包括很多個第一: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第一顆通信衛星、第一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第一顆資源探測衛星、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第一顆探月衛星……

你從中國的衛星之父身上學習到了什麼

沒有

中國之父

中國之父——孫中山

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國鐵道之父——詹天佑  中國橋樑之父——茅以升

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

“中國導彈之父”是誰?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10月衝破種種阻力回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

一、生平簡介

錢學森(1911~)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二、科學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控制論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⑤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複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

中國的核武器之父是誰?

1.錢三強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祕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 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臺迴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釺化學放射生物學、放射性同位素製備、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後開展起來。在蘇聯政府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後,一方面迅速選調一批優秀核科技專家去二機部,直接負責原子彈研製中各個環節的攻堅任務,一方面會同中國科學院有關領導人,組織聯合攻關。使許多關鍵技術得到及時解決,為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重要貢獻。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組織中子物理理論與實驗兩個研究組開展氫彈的預研工作,為氫彈研製作了理論準備,促成了中國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僅兩年零八個月,就研製成了氫彈。

2.錢驥 (1917-1983) 江蘇省金壇縣人,1917年生,男,中共黨員,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 194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師範學院。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衛星設計院業務負責人。1968年以後,歷任七機部第五研究院衛星總體設計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宇航學會理事,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1983年逝世。 我國空間技術的開拓者之一。領導衛星總體、結構、天線、環境模擬理論研究。負責與組織小型熱真空環境模擬試驗設備、中小型離心機、振動臺設備的研製。負責領導探空火箭頭部空間物理探測儀器、跟蹤定位和數據處理設備的研製,獲得豐富的試驗資料。參與制定星際航行發展規劃,提出多項有關開展人造衛星研製的新技術預研課題,為我國空間技術早期的發展做了很多開拓性工作。1965年提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設想》的報告。組織編寫《我國衛星系列發展規劃綱要設想》,組織並提出預研課題,為人造衛星研製打下了初步的技術基礎。負責組建衛星總體設計機構,是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方案的總體負責人。同時為回收型衛星的研製做了大量技術和組織領導工作。196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3.姚桐斌 (1922-1968) 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黨員,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 194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工業冶金繫留學,1951年獲博士學位,1954年赴聯邦德國亞亨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國後,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長。1968年逝世。 作為我國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藝專家和技術領路人,對現代冶金學有關金屬和合金粘性、流動性的研究卓有成績。1962年組織制定了國防部五院材料工藝的研究方向,並按“材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組織材料工藝的預先研究。在此前後的4年中,他除向國內各兄弟單位提出大量研究課題外,在所內開展的研究課題500多項。領導和指導錳基釺料合金的研製和釺焊工藝研究課題,研製成國產一號及二號錳基釺料,並以釺焊結......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的衛星之父是誰?
打中國的日本天皇是誰?
中國的末代皇帝是誰?
中國的幼兒園之父是誰?
中國科技發明之父是誰?
長城是中國的象徵之一?
英國的計算機之父是誰?
中國地質之父是誰?
中國氫彈之父是誰?
中國的最高學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