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怎麼保護自己?
蝸牛的自我保護方式
一場大雨後,我在我家的院子裡撿了只小蝸牛。
突然,一不小心我的手指碰了一下蝸牛的觸角,它的觸角迅速縮了回去。我想這是怎麼回事啊?於是,我把蝸牛放到樹葉上帶回來了家。
我把它放在桌子上,觀察它的一舉一動。一開始它趴在樹葉上一動不動,過了許久,它才慢慢地伸出來,觸角也慢慢地伸出來,左顧右盼地看來看去,好像是在尋找什麼。
我輕輕的吹了口氣,它的觸角迅速縮進頭裡。
哈哈,真好玩。經過反覆試它的觸角,我發現,蝸牛的觸角無論碰到什麼東西,它的觸角都會立即縮進去,但是,我不知道它的觸角會縮進去。
為了弄明白,我上網去查詢相關資料才知道,它的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在長觸角頂端一個小黑點,那是蝸牛的眼睛,是用來感覺外界環境的器官。蝸牛的觸角好像盲人的柺杖,是用來觸摸著行路的。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如果用觸角接觸到了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方向。但是,他真正縮回去的原因,是為了自我保護。
我終於弄明白了蝸牛的觸角縮回去的原因。
蝸牛是怎麼保護自己的?寫在哪裡?
蝸牛這麼小,它是否很弱小?有什麼自我保護的辦法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去書上和網上查閱資料。書上說:在冬眠或夏眠的時候,或到了高溫乾旱的季節,蝸牛便會把身體蜷縮在殼裡,分泌出一種薄膜將殼口封住,以保持裡面的溼度,待外界環境適宜時再破膜而出。只要遇到水,蝸牛就又會醒過來。甚至連做成標本的蝸牛,也能靠著粘液封口的殼幾年不死。1846年3月25日,有一英國人從埃及帶回兩隻蝸牛,把其粘在固定板上,放進標本室收藏。到1850年3月15日拿出來研究時,發現其中一隻殼處有新近形成的粘液膜。研究人員非常奇怪,便把它從板上取下,放進溫水盆裡。不一會兒,它的驅體便從殼中鑽出來,第二天開始進食菜葉,一個月後即完全恢復健康。這隻蝸牛,在長達四年中,既無食料,又無飲水,居然能活下來,可見其生命力之強。
怎麼去證實這個結論呢?剛好我們全家國慶節要出去旅遊好幾天,我想看看我養的蝸牛在沒有吃的、沒有水的情況下,是否能夠活下來呢?國慶旅遊3天后回來,我馬上到陽臺上去看我的蝸牛。一瞧,咦?盒子裡乾燥的土壤上只有幾個乾枯的蝸牛殼在那裡,爸爸以為蝸牛都死了,便把蝸牛都扔進了垃圾筒。我看到後馬上尖叫起來:“爸爸!你把我的蝸牛扔到垃圾筒幹什麼?”“它們不是都死了嗎?只留下殼了。”爸爸不解地問。於是,我讓爸爸看看蝸牛的殼口,是否在殼口結了一層不透明的白色薄膜?爸爸一看,蝸牛殼口真的結了一層不透明的白色薄膜。我問爸爸:“你知道蝸牛想幹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嗎?”於是我就把我從書上學來的知識告訴爸爸。爸爸聽了恍然大悟,連忙把蝸牛從垃圾筒裡撿出來,給它們澆了點水,還給了它們幾片蘋果。不一會兒,蝸牛們又生龍活虎了,並玩起了疊羅漢,真可愛!“表演”結束了,蝸牛們立刻忙開了,伸長身子,這邊咬幾口,那邊咬幾口,開始吃蘋果。
原來蝸牛生命力真的好強呢!通過這個實驗和觀察,我明白了蝸牛是怎麼自我保護的,更進一步的瞭解了蝸牛。
問題:蝸牛靠什麼保護自己 文章在上
殼
蝸牛用什麼來保護自己
蝸牛殼…
你有什麼好辦法保護蝸牛
用樂果殺蟲劑,到農資店裡有。
作文,蝸牛保護自己有自己的殼
我發現了蝸牛的祕密夏天的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進院子,擺弄著爺爺的“寶貝花草”。忽然,看到一隻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麼它走過的地方總是留下長長的一條線?”“它的鼻子、眼睛、腳各在哪裡?”一連串的問號便在我的腦中浮現。我跑進屋,問正在看報的媽媽。媽媽對我說:“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祕密,為什麼不自己去實驗實驗呢?”“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於是,我決定去試驗一番。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採取“各種食品”來測試蝸牛。我捉來5只蝸牛,把它們分別編上號,再拿幾片白菜葉,饅頭和小蚊子放到它們的面前。它們大概都餓了吧,各自爬向自己喜愛的食物。奇怪的是,每隻蝸牛都選了白菜葉子,嚼了起來。不一會兒,白菜葉便被它們吃完了。這可以證明,蝸牛是大害蟲!接著,我又進行了第二個實驗:“蝸牛爬行為什麼總會留下長長的一條線?”我首先把它蝸牛抓到高處,等到它的頭伸出殼時,摸它的大盤。可是我的手還沒碰到它,它就縮回去了,心想:你可真是“膽小鬼”!我弄了幾次,都沒成功。這時,我有點洩氣了,但是,我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於是,我鼓起勇氣來,忽然一個法在我腦海中閃過。“咦,對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我用一塊尖石小心翼翼地敲破蝸牛殼,抽出那塊肉,用手摸了摸它的大盤。只見下面粘糊糊的,隱約還有小粒的東西。這是什麼?經過查閱書本,我找到了答案。原來那時蝸牛的腳,那些粘糊糊的就是蝸牛的排洩物,它有助於蝸牛的爬行。然後,我又進行了第三個試驗。我把一片白菜葉子放到一隻蝸牛面前,只見它爬到白菜葉前,伸出較長的觸角碰了碰,這才放心地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我想:到底哪一對觸角是眼睛,哪一對觸角是鼻子呢?我又取出了一片葉子和一片跟葉子差不多大小的白菜葉,分別放在另一隻蝸牛的面前。這下,蝸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場了,只見它爬到樹葉前,用較短的觸角碰了碰,又爬到白菜葉前用較短的觸角碰了碰,便大口地吃起白菜葉來。這下,我又發現一個祕密:蝸牛較長的觸角有眼的作用,較短的觸角有鼻子的作用。通過這一連串的實驗,
蝸牛軟體受傷害,為了保護自己搞了個殼,你怎麼看?
那鼻涕蟲怎麼辦?(知道什麼是鼻涕蟲嗎》?蛞蝓,又稱水蜒蚰,自己查)保護自己不是說有殼就行的了。這樣只會使你變得更笨重。我認為麼,這樣不行的話還是改變自己好了。(生物進化,但是蝸牛太低等了)
蝸牛的生活習慣
蝸牛的生活習性
2006-3-6 閱讀次數:6954次
蝸牛對溼度的感覺 蝸牛雖然是陸地上生活的貝類,但是它們大多喜歡陰溼的環境,而且對空氣的溼度威覺非常敏銳。空氣溼潤可以影響蝸牛皮膚、肌肉的伸展。在潮溼的夜晚,尤其是下雨以後,是蝸牛最活動的時候。
有很多蝸牛在下雨以前就出現,當我們看到樹上、葉上或草地上有蝸牛大量出現的時候,就可以斷定天快要下雨了。有人把蝸牛看作晴雨表是有一定道理的。試驗證明,蝸牛不但在露天的空氣中對溼度的感覺極為敏銳,就是把它放在室內,罩在玻璃罩裡,它對溼度也同樣有極靈敏的威覺。有些特別習慣在潮溼地方生活的種類,如果把它放在乾燥的環境中,還會自己找到適合於它生活的環境。
此外,蝸牛還有許多“特殊本能”。
達爾文曾經記下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人告訴他,在一個很荒蕪的沒有充足食料的小花園裡發現了兩個蝸牛,其中一個生了病,行動比較困難,這時其中強壯的一個便即刻離開它的同伴,很快地越過高牆到另一個食物很豐富的花園裡去了。不久它從另一個花園回到了同伴的身邊,並且即刻同它的同伴一同到那個有豐富食物的花園裡去了。從這個記載或許可以說明它是有一種特殊的本能吧!
蝸牛每天都能回到自己原來隱藏的地方。有人曾經作過這樣的觀察:在一個石板下面發現了7個蝸牛,便用自顏色給它們做上了記號。在晚上10點左右,有3個不見了。到第二天早晨看時,發現它們又都回到了石板的下面。第二天晚上1O點,又有5個已外出,其中的2個在附近的小草叢上找到。到第二天早上,7個蝸牛中的6個又都安全地回到了石板的下面。
蝸牛的這種回家的習性,有時候表現得特別突出。例如有種蝸牛很討厭煤焦的氣味,它會繞過煤焦場去找食物。在吃完食物以後,還會從原路回到它原來居住的地方。雖然在有食物的地方它能夠很方便地找到更適合的新居,它也要再繞過它所討厭的煤焦堆爬回來。
蝸牛的生活力很強,對冷、熱、乾旱以及飢餓的忍耐能力都很強。在很冷的時候,蝸牛的活動停止,心臟跳動也很慢,進入冬眠期。一般在秋天以後,天氣逐漸變冶,植物性的食料減少,蝸牛便爬到石下、古牆的洞穴、樹洞、石縫或鑽到地下隱居起來。達時它的身體完全縮到貝殼裡面,用足分泌一種白色的膜把殼口堵起來,這樣它就可以安然地度過冬天了。有時很多蝸牛聚集在一起冬眠。
在很熱的地區,蝸牛便夏眠來越過夏季。很多種蝸牛對熱的抵抗力很強,例如在非洲,有些地方非常熱,甚至於植物都很少,但是有蝸牛生活著。為了保護自己,使自己對強光、強熱有很大的抵抗力,蝸牛有兩種適應的方式:一種是使貝殼的顏色變白,這同我們在夏季穿白衣服是一個道理,因為白色的東西對光線和熱吸收得較少;另一種是加厚貝殼,使光和熱不容易侵到裡面去。
蝸牛在完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也可以生活很久。例如,1846年3月25日,科學家從埃及採了兩個蝸牛,回到英國的一個博物館,把它們粘在固定板上,存放在標本室裡。但是到1850年3月15日,把它們取出來研究的時候,發現其中的一個在殼口有新形成的粘液膜。科學家感到很奇怪,於是把它從板上取下來,放在溫水裡,不久它的身體便從貝殼裡鑽了出來。到第二天還吃了些白菜葉子,到1—2個月以後便已恢復了從板上取下時受的損傷。將近4年的時間,它既得不到食料,也得不到水分,但是卻能很好的活著。還有很多例子也都說明蝸牛在這種情況下能生活4—6年之久。這真是一件驚人的事,恐怕除了某些昆蟲以外,其他動物就很少有這種能力了。...
動物用哪些方法來保護自己至少三種
變色龍是改變身體的顏色已達到迷惑敵人的視覺,保護自己,壁虎素有斷尾護身的,你該知道的,還有的是黃鼠狼散發異味護體,烏賊緊要關頭放出墨色液體,一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