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一頓飯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4

從燒尾宴來看一看,唐朝的美食有多豐富

與後面的宋明相比,唐朝雖然還不是市民社會,但人們已經初步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了,特徵之一就是唐朝貴族和士人嗜吃,按照《酉陽雜俎》本條所記載,當時的流行美食如下:

今衣冠家名食,有蕭家餛飩,漉去湯肥,可以瀹茗;庾家棕子,白瑩如玉;韓約能作櫻桃畢羅,其色不變,又能造冷胡突鱠、醴魚臆、連蒸詐草獐皮索餅;將軍曲良翰,能為驢鬃駝峰炙。

也就是說,當時長安著名的美食有:

A.蕭家的餛飩。後人推測餛飩從餃子中獨立出來,單獨成為一道美食,是隋唐時代的事,但例證不多。而本條記載是極好的證明。長安蕭家的餛飩,味道鮮美,湯汁肥而不膩,去掉湯汁,可以煮茶。

B.庾家的粽子,白瑩如玉,估計是江米小棗的。

C.韓約做的“櫻桃畢羅”(畢羅由西域傳入,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帶餡的燒餅),熟後櫻桃顏色不改變。這裡多說兩句。韓約是誰?唐朝中期最著名的政變“甘露之變”的關鍵人物。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冬,被宦官仇士良欺凌而忍無可忍的皇帝唐文宗李昂,欲聯絡宰相李訓、王涯、舒元與以及左金吾將軍韓約等人誅殺仇士良,計劃是:叫韓約謊稱金吾院內的石榴樹上突降甘露,請仇士良等諸宦官去參觀,乘機將其撲殺。本來計劃挺好的,幾位宰相也參加了。但是,由於韓約見到仇士良後太過緊張,在大冬天汗流不斷,導致仇士良懷疑,隨後迅速撤離並劫持了皇帝,率神策軍反撲,導致皇帝和大臣的這次計劃徹底失敗,隨後宦官仇士良將參與事變的宰相和相關大臣全部誅殺,長安朝士以及家屬上千人死難。當然,韓約也沒跑了。可以說,“甘露之變”是唐朝歷史乃至中國古代史上最令人惋惜和扼腕的事變。直接導致事變失敗的人物,就是見了宦官緊張得哆嗦的左金吾將軍韓約!別看這韓將軍心理素質差,但做起美食來可有一套,除了善做“櫻桃畢羅”外,他還能做冷胡突鱠(帶有魚肉的片湯)、醴魚臆(甜味魚胸)、連蒸詐草獐皮索餅(一種獐肉餅)。服了。

D.將軍曲良翰善於烤驢鬃駝峰。烤駝峰也是從西域傳來的,由此可見當時唐朝的很多美味都帶有胡人色彩。在烤前,將駝峰切成薄片,加以各種香辣作料,熟後味道鮮美。

唐朝人愛吃,跟在士人階層流行“燒尾宴”有一定關係。唐時,朝廷官員如得到皇帝提拔,就要宴請皇帝;當然,如果科考進士及第,也要宴請親朋好友。這種飯局被稱作“燒尾宴”。因為按照唐朝人的理解:得到提拔或中進士,相當於鯉魚跳龍門,按照當時流行的說法:“魚跳過龍門後,天上會有火焰將其尾巴燒掉,使之改變新顏。”在整個唐朝,最著名的一次“燒尾宴”出現在唐中宗景龍三年即公元709年。當時,官員韋巨源得到提升,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他在長安宴請了皇帝唐中宗,在那次宴會上一共出現了上百道菜,現在流傳下來的有:金乳酥、水晶龍鳳糕、金銀夾花平截、長生粥、見風消、貴粉紅、御黃王母飯、玉露團、八方寒食餅……

據說,當時中宗皇帝吃完後,回宮兩天沒吃飯,對韋巨源家的佳餚念念不忘,還有提拔韋巨源的意思

補充: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繁盛時期,也是我國菜餚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點是:菜餚的烹飪方法明顯增多,製法更精,品種相當豐富,風味多種多樣,產生出大量的名菜佳餚。

這一時期的菜餚分高、中、低三個檔次,高檔為宮廷宴用菜,中檔為一般官吏日用菜,低檔為市民用菜。高檔菜有韋巨源燒尾宴食單所列的58種菜餚,以及唐玄宗時奸相李林甫家所用“甘露羹”、唐懿宗同昌公主所食“消靈炙”、唐玄宗請安祿山所食“野豬”、唐玄宗時虢國夫人家廚鄧連所制“靈沙”、武則天寵臣張易之嗜好的“鵝鴨炙”、安祿山向唐玄宗所獻“鹿尾醬”、唐文宗時宦官仇士良家所用“赤明香”、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同食的“駝蹄羹”、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所用“李公羹”等。

中檔菜......

歷史上皇帝都是很講究吃的嗎?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可見,一般的黎民百姓把“食”視作天大的頭等大事。然而,以“真龍天子”自居的皇帝們,雖然飲食無憂,卻也把吃作為非常重要的事,尤其對所吃菜的鐘情,使他們達到“天下第一美食家”的無冕之王的境地。一部中國烹飪史,處處閃動著皇帝們(包括皇太后、皇后)的身影,這在世界烹飪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一、講究精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之食,理應是“國品”之列,既好中選優,又優中選特。而皇帝們自己對美味佳餚的重視程度,也是到了極致的地步。既有數不盡的山珍海味,又有天底下的稀世珍品供他們品嚐,可以說彙集了五湖四海之精,融合了天地萬物之華。有時,皇帝所食之物多為極品。長江的鰣魚,渤海的大蝦,東北的熊掌、飛龍鳥、猴頭菇,海南的燕窩,南海的魚翅,山東的鮑魚、海蔘等作為貢品,紛紛出現在皇帝的御食案桌。另外,只要皇帝需要,鹿筋、豹胎、駝峰、犀尾、猩脣、獅乳、虎睪等無奇不有,應有盡有。

皇帝們食用之精緻,歷史上多有記載,就以周代的“八珍”到明清時的“八珍”為例,儘管內容幾經變化,但反映歷朝皇帝們對吃的講究“始終不渝”,即追求精緻、精美、精華。由於每個皇帝的性情不同、口味的差異、對各種菜的喜好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講究精緻的基礎上,皇帝的嗜好也就精彩紛呈。商周的紂王喜食“煮熊掌”:漢高祖劉邦愛用“炙鹿肚”;東晉元帝司馬睿貪噬“項臠”;隋煬帝楊廣鍾愛“鱸魚鱠”、“鏤金龍鳳蟹”;唐玄宗李隆基痴迷於“駝蹄羹”、“烤鹿肉”:明朱元璋喜歡“清蒸鰣魚”;神宗朱翊均不忘“筍雞脯”、“炙蛤蜊”;崇禎樂享“燕窩羹”;清康熙珍愛“清蒸細鱗魚”:乾隆偏愛“炊雞”、“八寶雞羹”;清西太后慈禧更鐘情於“冰糖燕窩”……可見,皇帝們對吃如此津津樂道,如此講究精緻,當然是為了滿足生活上的享受,也與他們延年益壽、長命百歲的需求不無關係。

二、講究奢華

從總體上說,中國皇帝對吃的喜好千差萬別,但追求奢華的不在少數。《周禮·天官·膳夫》曰:“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入物,醬用百二十甕。”這一傳統一直延續了數千年。皇帝吃一頓飯,所享用的美昧佳餚,少則幾十品,多的達上百、上千品。如宋代皇帝,常常“膳百品”、“半夜傳餐,即須千數。”(《西臺集》卷一六《丞相文簡公行狀》)乾隆時代對宮廷飲饌也有定製:皇帝進膳須108品。其奢華程度可見一斑。

皇帝有時免不了還要和群臣一起歡宴,以顯示“君臣同樂”、“天下太平”。隋朝的“桃花宴”,唐朝的“曲江宴”、“燒尾宴”,清朝的“滿漢全席”,無不規模宏大,豪華超群,更以窮奢極欲著稱於世。即使是內憂外患的宋朝,皇帝對吃也是奢華無度。據史載,政和2年(公元1112年)宋徽宗在太清樓宴請蔡京等9位大臣,宴席上山珍海味堆積如山。歡宴之後,蔡京曾作這樣的記述:“以此加爵,致四方美味。螺蛤蝦鱖白、南海瓊枝、東陵玉蕊與海物惟錯。”

皇帝還時常離開紫禁城到外巡幸,各地官僚為了討得寵信,自然要爭先奉獻盛宴,以滿足皇帝的奢欲。比如宋高宗一次臨幸清河,郡王張俊貢進御筵,奢華之極令人瞠目結舌。計有:繡花高釘、瓜仙乾果子、縷金香藥、雕花蜜煎、臘脯、時鮮果子等80~90種;另外下酒之菜有: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奶房簦、羊舌籤、萌芽肚舷、肫掌籤、鴛鴦炸肚、沙魚膾、螃蟹釀棖、鮮蝦蹄子膾、南炒鱔、穌魚假蛤蜊、豬肚假江瑤、潤雞、潤兔、螎蛑籤、姜酸生螺、煨牡蠣、蓮花鴨籤、三脆羹、血粉羹、水母膾、沙魚炒鱟鵝肫掌湯齏等上百......

吃過餛燉不能吃什麼水果類

吃餛燉與吃水果不矛盾,沒有禁忌。

相關問題答案
唐朝皇帝一頓飯吃什麼?
搬新家第一頓飯吃什麼?
清朝皇帝的名子是什麼?
清朝皇帝的龍輦是什麼樣子的?哪裡有的買,有圖片最好。 ?
唐朝皇帝有哪幾個?
唐朝皇帝怎麼稱呼自己?
唐朝皇帝姓什麼?
唐朝皇帝哪個最厲害?
第一次約會吃飯吃什麼?
一個人晚飯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