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幾個孩子?

General 更新 2024-11-12

李世民有幾個兒子

李世民有14個兒子。按慣例,立太子以長,餘為王,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礎,可是非嫡長子立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長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兒子總是處於一種極為特殊的地位。而結果呢,這些天潢貴胄絕大多數不成器,下場也很可悲:其中3個被殺,3個自殺,3個早夭。1個被“幽閉”,兩個被廢為“庶人”——這等於被開除出李家戶籍——爾後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雖得善終,卻平庸無能;第9子李治,就是後來的高宗,雖貴為天子,卻把大權拱手交給武則天。後來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殺戮,不能不說是高宗的昏聵所致。這樣一算,李世民這14個兒子,竟是不肖子居多。

《舊唐書》的作者談及太宗諸子,感嘆道:“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李世民的繼承者,只有這14個“候選人”,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也就於此可見了。

唐太宗的大兒子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

承乾秉性聰明,8歲即封為皇太子。不想成年後喜好聲色,漫遊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確有野心,心懷奪嫡之計。

於是雙方各樹朋黨,想下毒手。後來,承乾甚至想謀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獄後廢為庶人,徙往黔州,兩年後死在那裡。李泰也被“幽閉”起來,35歲就死了。

唐太宗有鑑於此,曾下了一道詔書:“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新唐書·太宗諸子》)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第3子吳王李恪,是隋煬帝女兒陰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肖己,欲立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對。長孫無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個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後來,無忌輔立李治後,就藉口“謀反案”殺李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

第5子李 ,先封楚王。他整天與小流氓鬼混,尤其愛好打獵。長史屢諫不聽。太宗怪長史輔導無方,換了敢於犯顏直諫的權萬紀任長史。貞觀十七年,李派刺客殺了權萬紀,發動叛亂。結果李 事敗亦被殺。

第6子李 是個浪蕩公子,被廢為庶人,死於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惲,縱情享樂,使州縣不堪其勞。肅宗上元元年自殺。第8子越王李貞,“頗涉文史,兼有吏幹”,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後來反武(則天)失敗,服毒自盡。

第10子紀王李慎,雖然聰明好學,可惜是個懦弱無能的膽小鬼。李貞勸其反武,他不肯“同謀”——可武則天還是殺了他。

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與庶人串通謀反,貶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殺。這顯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認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總計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於非命”!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是李世民之過?是保傅失教之錯?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宮中親自盤馬彎弓教育諸子,頗有不忘傳統的味兒。可見是重視教育子女的。他還親自為太子擇飽學如於志寧、孔穎達等人為師,但一切措施都無濟於事。他為此深感苦惱。 在頒佈殺李 詔時,他承認自己沒有管好兒子,“上慚皇天,下愧后土,嘆惋之甚,知復何雲”,禁不住“為之灑泣”,算是嚐到了這些苦果的味道。...

李世民有幾個兒子,分別叫什麼名字?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個兒子:

皇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

楚王李寬(母不詳,早薨)

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文武兼備,唐太宗一度考慮立李恪為太子,但遭長孫無忌反對。唐高宗即位後,長孫無忌為專權,對李恪和其同母弟李愔展開迫害,兩人被控謀逆,雙雙被害)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

齊王李佑(母陰妃,後廢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煬帝女楊妃)

蔣王李惲(母王氏)

越王李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

紀王李慎(母韋妃)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趙王李福(母楊妃)

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楊氏)

李世民有幾個兒子?分別是誰?

李世民有14個兒子。按慣例,立太子以長,餘為王,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礎,可是非嫡長子立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長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兒子總是處於一種極為特殊的地位。而結果呢,這些天潢貴胄絕大多數不成器,下場也很可悲:其中3個被殺,3個自殺,3個早夭。1個被“幽閉”,兩個被廢為“庶人”——這等於被開除出李家戶籍——爾後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雖得善終,卻平庸無能;第9子李治,就是後來的高宗,雖貴為天子,卻把大權拱手交給武則天。後來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殺戮,不能不說是高宗的昏聵所致。這樣一算,李世民這14個兒子,竟是不肖子居多。

《舊唐書》的作者談及太宗諸子,感嘆道:“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李世民的繼承者,只有這14個“候選人”,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也就於此可見了。

唐太宗的大兒子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

承乾秉性聰明,8歲即封為皇太子。不想成年後喜好聲色,漫遊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確有野心,心懷奪嫡之計。

於是雙方各樹朋黨,想下毒手。後來,承乾甚至想謀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獄後廢為庶人,徙往黔州,兩年後死在那裡。李泰也被“幽閉”起來,35歲就死了。

唐太宗有鑑於此,曾下了一道詔書:“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新唐書·太宗諸子》)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第3子吳王李恪,是隋煬帝女兒陰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肖己,欲立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對。長孫無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個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後來,無忌輔立李治後,就藉口“謀反案”殺李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伐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

第5子李 ,先封楚王。他整天與小流氓鬼混,尤其愛好打獵。長史屢諫不聽。太宗怪長史輔導無方,換了敢於犯顏直諫的權萬紀任長史。貞觀十七年,李派刺客殺了權萬紀,發動叛亂。結果李 事敗亦被殺。

第6子李 是個浪蕩公子,被廢為庶人,死於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惲,縱情享樂,使州縣不堪其勞。肅宗上元元年自殺。第8子越王李貞,“頗涉文史,兼有吏幹”,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後來反武(則天)失敗,服毒自盡。

第10子紀王李慎,雖然聰明好學,可惜是個懦弱無能的膽小鬼。李貞勸其反武,他不肯“同謀”——可武則天還是殺了他。

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與庶人串通謀反,貶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殺。這顯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認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總計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於非命”!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是李世民之過?是保傅失教之錯?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宮中親自盤馬彎弓教育諸子,頗有不忘傳統的味兒。可見是重視教育子女的。他還親自為太子擇飽學如於志寧、孔穎達等人為師,但一切措施都無濟於事。他為此深感苦惱。 在頒佈殺李 詔時,他承認自己沒有管好兒子,“上慚皇天,下愧后土,嘆惋之甚,知復何雲”,禁不住“為之灑泣”,算是嚐到了這些苦果的味道。...

李世民有幾個兒女?

唐太宗的兒子

唐太宗在封建帝王中很有作為,卻拿自己的兒子們沒有辦法。他為他們操心勞神、灑淚頓足,甚至下過殺子詔,史家記下這類宮廷軼聞,我們不妨利用它來認識一下封建社會。

李世民有14個兒子。按慣例,立太子以長,餘為王,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礎,可是非嫡長子立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長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兒子總是處於一種極為特殊的地位。而結果呢,這些天潢貴胄絕大多數不成器,下場也很可悲:其中3個被殺,3個自殺,3個早夭。1個被“幽閉”,兩個被廢為“庶人”——這等於被開除出李家戶籍——爾後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雖得善終,卻平庸無能;第9子李治,就是後來的高宗,雖貴為天子,卻把大權拱手交給武則天。後來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殺戮,不能不說是高宗的昏聵所致。這樣一算,李世民這14個兒子,竟是不肖子居多。

《舊唐書》的作者談及太宗諸子,感嘆道:“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李世民的繼承者,只有這14個“候選人”,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也就於此可見了。

唐太宗的大兒子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

承乾秉性聰明,8歲即封為皇太子。不想成年後喜好聲色,漫遊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確有野心,心懷奪嫡之計。

於是雙方各樹朋黨,想下毒手。後來,承乾甚至想謀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獄後廢為庶人,徙往黔州,兩年後死在那裡。李泰也被“幽閉”起來,35歲就死了。

唐太宗有鑑於此,曾下了一道詔書:“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新唐書·太宗諸子》)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第3子吳王李恪,是隋煬帝女兒陰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肖己,欲立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對。長孫無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個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後來,無忌輔立李治後,就藉口“謀反案”殺李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

第5子李 ,先封楚王。他整天與小流氓鬼混,尤其愛好打獵。長史屢諫不聽。太宗怪長史輔導無方,換了敢於犯顏直諫的權萬紀任長史。貞觀十七年,李派刺客殺了權萬紀,發動叛亂。結果李 事敗亦被殺。

第6子李 是個浪蕩公子,被廢為庶人,死於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惲,縱情享樂,使州縣不堪其勞。肅宗上元元年自殺。第8子越王李貞,“頗涉文史,兼有吏幹”,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後來反武(則天)失敗,服毒自盡。

第10子紀王李慎,雖然聰明好學,可惜是個懦弱無能的膽小鬼。李貞勸其反武,他不肯“同謀”——可武則天還是殺了他。

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與庶人串通謀反,貶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殺。這顯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認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總計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於非命”!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是李世民之過?是保傅失教之錯?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宮中親自盤馬彎弓教育諸子,頗有不忘傳統的味兒。可見是重視教育子女的。他還親自為太子擇飽盯如於志寧、孔穎達等人為師,但一切措施都無濟於事。他為此深感苦惱。 在頒佈殺李 詔時,他承認自己沒有管好兒子,“上慚皇天,下愧后土,嘆惋之甚,知復何雲”,禁不住“為之灑泣”,算是嚐到了這些苦果的味道。

李世民當然認識不到,導致他的兒子們一個個腐化墮落的滅亡之咎,蓋在於腐朽的封建制度。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儘管規......

李世民幾個子女

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一共35人,子14,女21 屬嫡出的7人,皆為長孫皇后一人所生(三子四女)。

皇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

楚王李寬(母不詳,早薨)

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

齊王李佑(母陰妃,後廢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煬帝女楊妃)

蔣王李惲(母王氏)

越王李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

紀王李慎(母韋妃)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趙王李福(母楊妃)

曹王李明(母楊氏)。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長樂公主(母長孫皇后)

豫章公主

比景公主

普安公主

東陽公主(母長孫皇后)

臨川公主(母韋貴妃)

清河公主李敬

蘭陵公主李淑

晉安公主

安康公主

新興公主

城陽公主

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晉陽公主李明達(母長孫皇后)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

李世民有幾個老婆,有幾個女兒和幾個兒子

唐太宗的妻子只有一個,就是長孫皇后,除此之外都是小妾,包括生前冊封與死後追贈的共有如下幾位:韋貴妃、楊淑妃、陰德妃、燕德妃、鄭賢妃、楊妃、徐惠。

唐因隋制,正一品四夫人的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先看韋貴妃,根據出土墓誌的記載,韋氏名珪,字澤,於武德年間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不過墓誌銘上雖然稱韋珪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選秦王府,然而事實上韋珪並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

隋朝末年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後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犯家屬,按律被充入宮中為宮婢。李淵在長安即位後李世民進封秦王,韋氏作為宮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李淵登基後雖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與釋放掖庭宮人是兩回事,韋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間被放出宮回到家中,所以墓誌上說韋氏是以良家受選,很明顯就是粉飾之語。至於某些網文裡廣為流傳的,秦王李世民在路邊對韋氏一見鍾情的這種毫無史實根據的說法,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更有一些不靠譜的網文信口開河,認為在長孫皇后過世後,唐太宗的後宮是由韋貴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實上是,即使身為貴妃,若沒有皇帝的授意同樣沒有權利掌管後宮。例如唐高祖的萬貴妃,《舊唐書·李智雲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母曰萬貴妃,性恭順,特蒙高祖親禮。宮中之事,皆諮稟之,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萬貴妃能夠對後宮諸事有“諮稟”的資格,是“特蒙高祖親禮”的,若沒有唐高祖的特許,萬氏即使身為貴妃也沒有權利掌管後宮。再看唐憲宗的郭貴妃,“群臣三請立郭貴妃為皇后,唐憲宗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後廷多嬖豔,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郭氏雖然只封了個貴妃,但卻是唐憲宗未登基前娶的結髮妻子,只因唐憲宗怕自己的風流獵豔被限制,從而不肯將其立為皇后。若身為貴妃便能理所應當地掌管後宮,那唐憲宗又何必再多此一舉。

何況能夠執掌後宮對於宮妃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即使是多位嬪妃共同管理後宮,史書也同樣會記載下來。陳後主的張貴妃統攝後宮,隋文帝宣華夫人、容華夫人共同代掌後宮的事情在史書中記載得清清楚楚,劉浚的列傳也特意花了一番筆墨記載著其母潘淑妃(劉宋時淑妃僅為正二品九嬪,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後宮一事。

不僅史書上會記上一筆,就連墓誌銘這種沒事也要誇兩句有事更要誇了再誇的東西上,也絕對會大書特書一番,甚至哪怕韋貴妃並沒有代管後宮這麼大的權限,只是有些參與權,她的墓誌上也不可能隻字不提。比如朱元璋的寵妃孫貴妃只不過是輔佐馬皇后治理後宮,此事不僅見載於《明太祖實錄》,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中亦有記載,宋濂在撰寫孫貴妃的墓誌時更沒有放過這一莫大榮耀:“成穆貴妃孫氏……佐皇后以理,內治宮壼肅雍,上下鹹無怨者。”而韋貴妃的墓誌早已出土,志文中對她多有浮誇溢美之詞,但對所謂的代管後宮一事卻絕口不提,可見韋貴妃代掌後宮一事,實屬現代人的想當然耳。

韋貴妃不僅本人無寵,就連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韋貴妃作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親本可以獲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都不曾得到過郡君的封號。直到韋貴妃因母親的逝世而表現得異常悲痛,“哀號荼毒,毀瘠弗已”,唐太宗這才象徵性地追贈了韋貴妃之父韋圓成一個徐州都督的官銜,韋貴妃之母仍舊沒能得封郡君。而韋圓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開府儀同三司、陳州等二州刺史、鄖國公,唐太宗追封的徐州都督遠遠比不上韋圓成生前的地位,可見唐太宗的追封不過是敷衍之舉而已。

不僅如此,韋貴妃所生育的臨川公主與紀王李慎論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樣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較差的。臨川公主直到18歲才被冊封為......

李世民,有幾個女兒

李世民共有21位女兒: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蕭銳,銳卒,更嫁姜簡。生年不詳。陪葬昭陵。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詳。墓葬不詳。

南平公主:母不明,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嶺南,更嫁劉玄意。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竇逵,逵死,又嫁王大禮。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長樂公主李麗質:母長孫皇后,下嫁長孫衝。生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薨於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八月十日,享年23歲。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母宮中下嬪,下嫁唐義識。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生年不詳,薨於永徽四年二月。墓葬不詳。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東陽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臨川公主:表字“孟姜”,母韋貴妃,下嫁周道務。生於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於永淳初年(公元682年),享年58歲。陪葬昭陵。

清河公主:名“敬”,表字“德賢”,母不明,下嫁程懷亮。生於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於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享年41歲。陪葬昭陵。

蘭陵公主:名“淑”,表字“麗貞”,母不明,下嫁竇懷悊。生年不詳,病逝於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八月。陪葬昭陵。

晉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安康公主:母不明,下嫁獨孤謀。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新興公主:母不明,下嫁長孫曦。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杜荷,又嫁薛瓘。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高陽公主:母不明,下嫁房遺愛。生年不詳,薨於永徽四年二月。墓葬不詳。

金山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詳。墓葬不詳。

晉陽公主:表字“明達”,母長孫皇后,未及下嫁。生卒年不詳,薨年十二。墓葬不詳。

常山公主:母不明,生卒年不詳。沒有下嫁。墓葬不詳。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初嫁長孫詮,後嫁韋正矩。生年不詳,薨於龍朔三年。陪葬昭陵。

李世民幾個兒子,在位幾年啊

1、太子李承乾( 母長孫皇后,太宗皇子中最為彪悍聰穎者,深得寵愛,因嫉妒同母弟李泰受寵而懷疑太宗改立,於貞觀十七年謀反被廢。按律謀反是死罪,因太宗不捨賜死,最後按通事舍人來濟的處理方法,使李承乾活了下來,來濟也因此得到看重)

2、楚王李寬(母后宮,過繼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逝。貞觀初追封,無後,國除。

3、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

4、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皇子中最為博學者,最受寵愛者,受寵事件舉不勝舉,也因此而萌生野心,爭奪皇位被貶後,太宗依然十分掛念他,後進封為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於鄖鄉縣,時年33歲)

5、齊王李佑(母陰妃,後廢為庶人)

6、蜀王李愔(母隋煬帝女楊妃)

7、蔣王李惲(母王氏)

8、越王李貞(母燕妃)

9、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皇后去世後,與妹妹晉陽公主一起被太宗帶在身邊親自撫養長大,深得父親寵愛,太宗出去遊玩經常帶在身邊,立為太子後,應該出居東宮,因太宗不捨硬把他留在宮中,十天半月才回東宮一趟,被褚遂良、劉洎諫不可過於私愛)

李治在位34年

10、紀王李慎(母韋妃)

11、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12、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13、趙王李福(母楊妃)

14、曹王李明(母楊氏)

李世民幾個兒子女兒

14子,21女。

子:李承乾、李寬、李恪、李泰、李祐、李愔、李惲、李貞、李治、李慎、李囂、李簡、李福、李明

女:襄城公主、汝南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 長樂公主、豫章公主、巴陵公主、普安公主、東陽公主、臨川公主、清河公主、蘭陵公主、晉安公主、安康公主、新興公主、城陽公主、高陽公主、金山公主、晉陽公主、常山公主、新城公主

請問李世民有多少個子女?都叫什麼?

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太宗皇子中最為彪悍聰穎者,因謀反被廢)

楚王李寬(母不詳,早薨)李寬,過繼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逝。貞觀初追封,無後,國除。

吳王李恪(母隋煬帝之女楊妃)有文武才,唐高宗時期被冤殺。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太宗皇子中最為博學者,最受寵愛者,因爭皇位被貶,高宗年間備受尊崇)(619年―652年)字惠褒,武德二年(619年)生,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為宜都王,貞觀二年(628年)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少善屬文,工書法:《唐書本傳》、《書斷》,太宗以李泰好士愛文學,特令就府別置文學館,任自引召學士。李泰撰括地誌,詔令付祕閣。貞觀十七年(643年),因與皇太子李承乾爭奪皇位的繼承權而被貶,後改封為順陽郡王,徙往均州鄖鄉縣。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進封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於鄖鄉縣,時年33歲。

齊王李佑(母陰妃,後廢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煬帝女楊妃,李恪同母弟,李世民稱其不如禽獸。李恪被害,徙居巴州。)

蔣王李惲(母王氏)

越王李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皇子中唯一被太宗親自撫養長大者)

紀王李慎(母韋妃)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趙王李福(母楊妃)

曹王李明(母楊氏)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長樂公主 李麗質(母長孫皇后,出嫁時因太宗要給的嫁妝倍於長公主而被魏徵諫)

豫章公主(長孫皇后養女)

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 巴陵公主(?—653年),下嫁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與房遺愛謀反,被唐高宗賜死。顯慶中追贈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

東陽公主

臨川公主(母韋貴妃)

清河公主 李敬

蘭陵公主 李淑

晉安公主

安康公主(關於安康公主,唐史只有一句話:“安康公主,下嫁獨孤謀。”)

新興公主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后)

高陽公主(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晉陽公主 李明達(母長孫皇后,公主中唯一被太宗親自撫養長大者,為太宗最為喜愛的女兒,多受眾臣喜愛,早薨,有其母風)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初封衡山公主)

相關問題答案
李世民幾個孩子?
李淵有幾個孩子?
李承乾有幾個孩子?
李治幾個孩子?
劉濤結過幾次婚有幾個孩子 劉濤個前夫李瑋珉為什麼 ?
在中國生幾個孩子合適?
黎明有幾個孩子圖片?
手相看哪裡生幾個孩子?
馬化騰有幾個孩子?
伊能靜家有幾個孩子?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