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越南戰爭?
中國為什麼打越戰
一、越南在美國越戰之後自稱世界軍事頂三強國(美國打了八年沒打動,確實值得稱讚一下了),且中越邊境時常產生武裝摩擦(毛主席在的時候據傳聞就有摩擦了,等他不在一段時間之後摩擦就升級了),時常造成我方人員傷亡,典型的挑釁和宣戰。作為前宗主國,不打不行。
二、中國那時正準備改革開放,需要穩定一下內、外界因素,吸引並轉移全世界及本國民眾注意力。
三、通過實戰檢驗軍隊戰鬥力和忠誠度。
綜上所述,打越南,起到了殺雞儆猴,穩定局勢的作用。同時在能力範圍內,維護了國家的顏面。
為什麼會發生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共產黨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為越南共和國(南越)及美國對抗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也是該國至今唯一戰敗的戰爭(雖然美國政府自稱是“光榮的撤退”)。越戰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廷琰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北越政府軍和南越解放軍最終打敗了南越政府軍隊,統一越南。
再說對越自衛反擊戰
中越戰爭,又稱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廣義上是指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衝突),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中國軍隊在短時間內佔領越南北部幾個重要城市,一個月之內便凱旋,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佈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持續逃亡。
在這場戰爭之前,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由於居住在越南的華僑華裔普遍較富裕,在越共發起排華衝擊後他們都喪失了財產,並受到嚴酷的政治壓迫,許多人不得不拋棄財產甚至家人逃亡;越南方面對位於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佈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範圍,出兵佔領了南沙群島部分島嶼,並與中國發生了小規模的邊境衝突。而此前越南(北越時期)曾明確表態承認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攻進越南。
我想現在很少有人談到中越戰爭的原因,可能是在八十年代後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吸引的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那時人們都在想著怎麼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而對邊境慢慢的忽視了.當時中央領導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改革開放上.
越南戰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啊?
中國解放軍1979年2月17日動用二十萬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長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進攻,這就是中越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的傷亡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越南媒體報道說是消滅解放軍三萬多人,中國的《解放軍報》報道則說是傷亡四千人。關於越軍的傷亡,越南方面一直沒有說清楚,解放軍初期則宣傳殲敵七萬。原濟南軍區作家李存葆(小說《高山下的花環》的作者)解開了這個謎團,他查閱的資料顯示,在中越戰爭之中,解放軍傷亡2.7萬,越南傷亡十萬。 李存葆1979年時曾作為戰地記者,隨部隊開赴越南作戰,親眼見證了戰爭的真實情況,後來為創作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得以由軍委副主席葉劍英特許,查閱了許多關於那場戰爭的許多祕密檔案。 李存葆介紹,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傷亡的真實數字應當為2.7萬人,其中陣亡將士為六千多人,負傷戰士為2.1萬多人。而且在六千多陣亡將士裡,有五百多人並沒有死在敵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當時解放軍自己的劣質武器手中。 文化大革命時期,部隊也受到衝擊,兵工廠生產質量下降,武器低劣,結果在戰場上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李存葆說,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他就在尖刀連隊採訪,當時解放軍的手榴彈扔過去不爆炸,衝鋒槍開兩下就卡殼甚至炮彈在炮膛裡就爆炸的事情非常多。許多戰士都因此犧牲了。在受傷戰士中,因自身武器質量問題而負傷的戰士也佔據了相當的比例。 在救護傷員方面,解放軍與以往有不小的改進,隨著戰鬥的進程,大批直升飛機24小時連續工作,將傷員陸續運回國內救治,從而降低了死亡率。 在戰鬥進程裡,初期的死亡率相當高,個別連隊傷亡甚至到達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為尖刀連的部隊,最後一個連回國的一般只有十幾個人,一個班剩下不到一兩個人,這方面固然有越南防禦堅固的原因,但也確實是因為解放軍戰士沒有參戰經驗所致。 關於越軍的傷亡,越南方面一直沒有說清楚。解放軍初期所宣傳的殲敵七萬也有誇大的嫌疑。但越南的含糊其詞也正表明了其傷亡之慘重。對於這個問題,李存葆查閱了1983年時候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檔案,檔案中說殲滅敵人近六萬人,其中擊斃敵人4.2萬多人,擊傷一萬多人,俘虜兩千多人。這個數字主要是解放軍與越南正規軍的交戰結果,包括成建制消滅越南第6師和第13師以及第25師,成建制消滅包括其"英雄團"再內的十三個團。以及重創其316A師等多支部隊,其地方民兵和警察與解放軍的交戰記錄還沒算在內。越南被俘傷兵不治而死的數據也沒算在內。單從戰果統計看,這個數字比較準確。此外,據1979年越南勞動報公佈的平民損失的數據,越南在此次戰爭中損失平民為五萬人,因此可以推算,越南在79年戰爭中的傷亡,絕對在十萬以上。 從這些檔案可以看出,在此次戰爭中,解放軍傷亡2.7萬,越南傷亡十萬。
美國為什麼發動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n Tranh Ch?ng M? C?u N??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很多人也認為它也是冷戰的一部份,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豔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簡稱“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越共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共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豔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豔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實行獨裁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係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步入戰爭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暴動。1960年,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豔政權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印度支那半島的衝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衝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侷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戰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專制與腐敗導致吳庭豔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
美國為什麼打越南!!
提到美國發動的對外戰爭,人們就不能不想起“越戰”。這場戰爭是美國人心中一個永遠的傷痛。然而,製造這個傷痛的正是美國政府。恭
1964年夏天,美國總統約翰遜請求國會給他授權,以武力還擊越南北方政權的挑釁。約翰遜的理由是,停泊在越南北部港灣的美國軍艦遭到了北越政權的無端襲擊。國會最終同意了約翰遜的請求,美國出兵越南。到1968年,有50萬名美國大兵在越南作戰,他們中的5萬人再也沒能活著回國。然而,美國政府利用軍艦遭襲事件發動越戰的做法一直都遭到質疑。許多歷史學家的研究表明,越戰前夕,美國中央情報局想方設法通過越南北部海灣向北越政權進行滲透,刺探情報,美國派駐此處的軍艦遭襲並非如美國政府告訴老百姓的那樣,是在沒有發起任何挑釁行動的情況下遭到襲擊的。
多年後,越戰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反省那段沉痛的歷史時說:“約翰遜政府有充分的依據將北部灣事件作為其後來採取一系列軍事行動的理由嗎?答案是:絕對沒有。”以上例子只是越戰中眾多謊言中的一個。多少美國優秀青年就這樣被政府“騙”上了戰場,又把命丟在了越南。對此,美國人自己也深有感觸。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好萊塢反戰電影《生於七月四日》就描寫了一名越戰老兵從雄心壯志上戰場到頹廢沮喪回祖國的慘痛經歷。主人公最終認識到,自己受了政府的謊言欺騙,並加入反戰的隊伍。如今,當伊拉克沙漠上的美國大兵因屢屢遭襲,而氣憤地要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下臺時,美國人似乎再次聽到了越南戰場上那些孤魂的呼喚。
越南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2戰後世界分成兩大陣營.1是西方民主制國家.包刮美國.英國等;1是紅色蘇聯及其盟友.越南也跟其他他許多國家1樣並立著兩個政權.1個是蘇聯和中國支持的北越政權.另1個是南越軍人獨裁政權. 1964年5月2日.越南人潛水從水底炸燬了美國“卡德”號航母.3個月後.在北部灣公海北越海軍向美國海軍開火.據北越說.向美軍開火.是美國海軍故意引誘他他們開火的.事件發生後.美國國會舉行了聽證會.1964年8月6日.提出了1個報復北越草案.在眾議院400票對0票.參議院81票對2票壓倒性通過.但美軍尚未立即報復.1964年12月4日.1個讓人們應該記住的日子.越南軍正式發動攻擊.拉開了戰爭的序幕.戰爭從小規模逐步升級.但是美軍始終把戰爭限定在“報復性突擊”的範圍內.因此.打的始終是停停打打.不成規模的戰爭. 到1967年初.熱愛和平的美國人民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戰運動.他他們質疑政府:已經報復了越南.為什麼還要繼續戰爭?戰爭使“我我們得到了什麼?我我們期望得到什麼?”事實上.美軍已報復了越南.對於1個講人權與民主的國家來說.沒有繼續作戰的理由.在人民的強烈反戰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從此實行“以打迫和”.縮小規模的政策.頻頻向北越發出和平的要求.1968年總統大選.尼克松向人民許下和平的諾言.贏得了選舉勝利. 尼克松總統1969年上臺.立即作出讓步.向越南求和.在談判桌上.始終處於下風.但他他死守1條.美軍撤出越南.中國和蘇聯的軍隊也必須撤出.越南政府希望打下去.經常藉故中斷談判.忍無可忍的尼克松.為了迫使越南讓步.於1972年12月18日下令實行“聖誕節大轟炸”.十天時間內對北越的河內.海防等地.實行24小時不間斷轟炸.河內.海防幾乎炸成1片廢墟.北越政府在不可抗拒的打擊下.被迫回到談判桌.於1973年1月簽訂了和平協定.至此.越南戰爭結束. 有1位美國將軍說:“我我們的軍隊在越南戰場上沒有打輸過1場戰役.但是我我們的國家卻輸掉了這場戰爭.”可是.打敗美軍的是誰呢.是熱愛和平的美國人民.美國人民怕死嗎?不怕.為正義的反希特勒法西斯戰爭.美國人民獻出了3十萬青年兒女的生命.但是.他他們絕不允許自己的兒女為無意義的戰爭作戰.這就是他他們反戰的原因.
美國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國家主席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會面。蘇聯國家主席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德國首都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蘇聯國家主席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德國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非法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美國總統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局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中南半島的戰爭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實戰。美國總統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決心。同時認為,戰爭最好遵循朝鮮半島模式,只侷限在通過代理國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美國和蘇聯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越南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已經非法控制了越南共和國的大部分農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腐敗導致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豔的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越南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非法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豔的政府,美國總統肯尼迪派遣一支美國國防軍特種部隊進駐越南共和國,開啟了美國國防軍戰鬥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南戰爭開始的標誌。
中國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那個時候越南試圖統一東南亞妄圖建立印度支那帝國
中蘇關係惡化,蘇聯也扶植越南對抗中國
中國試圖與美國較好,需要投名狀
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無力對中國造成壓力
中國一石三鳥
1、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打消了越南的印支帝國夢
2、決裂了與共 產國際的關係,所以後來沒有沒蘇聯解體拖進深淵
3、把越南痛揍了一頓替鷹醬報了仇,從鷹醬那兒弄到了不少東西
為什麼會爆發?越南戰爭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越南的稱霸政策損害了中國的利益,而剛好中國經歷十年內亂使本國在世界上的威信地位在國際上空前下降,國內也是一片凋零,這個時候越南跳出來,中國就藉此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實力,同時戰爭也使得國內民眾達到空前的團結。
越南戰爭到底是怎麼回事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很多人也認為它也是冷戰的一部份,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豔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共產黨”,簡稱“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越共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共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豔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豔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實行獨裁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係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步入戰爭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暴動。1960年,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豔政權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印度支那半島的衝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衝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侷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戰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