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墓在什麼地方?
秦始皇陵在哪裡呢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臨潼縣東5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河,是我國最大的一座帝王陵。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姓贏名政,13歲繼承王位,22歲親政。公元前221年,他兼併了割據稱雄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為造秦陵,當時徵發了所謂的罪人達70餘萬之眾。 1974年以來在秦陵先後發現了3個宏偉的兵馬俑坑。坑內葬有大量與真人真馬大小等同的陶製彩繪兵馬俑和兵器,出土文物達萬餘件。坑內,戎裝待發的兵馬俑組成雄壯的方陣,聲勢浩大壯觀,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 秦始皇陵凝聚著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是人民的白骨堆成的。在當時科學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不便的情況下,材料要從四川、湖北等地運來。驪山的河渠本來是由南向北流的,為防止河水衝擊,保障陵墓的安全,需大量的人工改變河道。使其由東向西流。同時驪山系土山,石料缺乏,大量石料需從渭北諸山採運,這些全靠人力搬移,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據< <史記> >記載,陵內有設置百官座次的殿堂;藏滿了各種奇珍異寶;用水銀製作了江河湖海以象徵大地;用珍珠寶石製作了日月星辰以象徵天體;用人魚膏(人魚,據說是一種四腳魚,象人,生長在東海)點長明燈。為了防備盜墓者,墓裡還安裝了能自動發射的暗箭。 秦始皇陵歷史上曾經多次遭受過大規模的破壞。最大的也是最早的一次是項羽。< <史記> >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後,曾以30萬之眾“盜掘其陵墓,燔燒其宮觀,三十日運物不絕”,使秦始皇陵遭受嚴重破壞。但據考古探測證明,秦始皇陵的地宮基本完好。 秦始皇陵的文物極為豐富,除現已發掘出的兵馬俑及彩繪銅車馬外,陵墓周圍到處堆積著秦磚、秦瓦,不但數量多,而且形式多樣。有些磚瓦上還有流利大方的圖案花紋和“左司高瓦”、“左司渭瓦”、“登宮水”等字樣,說明始皇陵地面建築所用的磚瓦都是由當時的專門機構燒製而成的,並由專門官吏掌管。在陵園範圍內還發現有四、五處大都是五、六排並列的下水道。這些文物遺蹟,對於研究秦代建築都是非常寶貴的實物資料。1982年以來,經有關專家測定,發現秦陵有強烈的汞活動。說明< <史記> >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記載是正確的。由此推斷< <史記> >中關於秦始皇陵其他方面的記載也是可信的。同時,經考察發現秦始皇陵未曾被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考古技術的進步,始皇陵地宮寶庫必將重見天日。屆時,一定會在世界考古界引起巨大的轟動。 史記>
秦始皇墓究竟在哪裡?
秦始皇陵考古項目近日取得重大進展,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等有關部門運用遙感和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勘探的結果首次證實秦陵底下確實存在地宮和墓室,並確定了地宮的位置。 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 “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我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地質雷達法等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秦始皇的真墓就在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初步探測顯示,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的秦始皇墓室確實體現了“千古一帝”的氣派。 墓室位於地宮中央 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介紹,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範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範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範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 始皇陵是否被盜尚不得而知 測量探測到的封土堆汞異常分佈特點耐人尋味:北、東最強,南、西次之,北、西最弱。根據秦始皇墓內以水銀模擬天下江河的傳說加以推測,可能反映了秦朝時期中國人的江河地理概念,例如可能與秦始皇到過渤海有關。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秦始皇墓是座龐大地宮 據新華社電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我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等物探、化探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27日,通過驗收的科技部“863”計劃項目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說,根據本次測量探測,“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 秦始皇墓揭開神祕面紗 “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我國科技工作者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據項目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介紹,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範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範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
秦始皇陵墓具體位置在哪裡?
秦始皇陵位於臨撞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南倚驪山,北臨渭水.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佔地120750平方米。 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餘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桶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桶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桶、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桶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高43米。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分別象徵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已發現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調查發現,整個墓地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內有大規模的宮殿樓閣建築。陵寢的形制分為內外兩城。內城為周長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長6264米。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的墓在哪座山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另兩資料分別為:秦始皇陵位於臨潼以東5千米處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於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它南依驪山的層戀疊嶂之中,山林蔥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姓蠃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於趙國京都邯鄲,公元前246年13歲即立為秦王,22歲加冕親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徹底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歷史,在血與火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始皇——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祕莫測的皇家陵園。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贏政即位的次年即開始修陵園。到公元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另兩資料:一、他在位37年,而為其修建陵墓的時間就長達36年;二、秦始皇陵於秦始皇即位起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之久)。當時的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由大將軍章邯監工。共徵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佈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陵區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據史載,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呈覆鬥,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但由於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另一資料:陵園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後經風化侵蝕及人為破壞,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區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建築材料是從湖北、四川等地運來的。為了防止河流沖刷陵墓,秦始皇還下令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東西向。
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高43米。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分別象徵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已發現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的皇陵在哪裡?
驪山 而且聽說國家已經找到那秦始皇陵那 但是由於現在的科技問題就沒有去挖掘 把裡面的文物受到破壞
秦始皇葬在哪裡
陝西西安咸陽縣近郊的驪山下,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王陵,傳說有數不盡的財寶,水銀就有上百噸,另有機關暗器,還有人魚油做的長明燈……(給分吧!)
秦始皇的墳墓究竟在哪裡?
六、墓葬之迷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坐落在驪山腳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墳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祕的地宮。封土北側有寢殿禮儀建築群、飼官建築群,封土外有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佈著數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 儀建築和佈局都不同於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這座帝陵陵寢規模恢宏、設計奇特。陵園工程之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記錄秦始皇陵的是史學大師司馬遷。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留下160個字的記錄。《史記》記載始皇陵“墳高五十餘丈。”以當時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當地文管本測量的高度為43米。筆者1982年在8383部隊工程兵戰士的協助下,對陵墓封土再次進行了測量,測得結果是墳高55.05米。後來航空測量的海拔高度也與之相近。可見兩千餘年來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來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邊為長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佔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秦王寶座時,陵園工程也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候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史記·趙世家》)。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 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臨死時還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這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 史記》記載:“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經過數10萬人9年多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工程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工作。儘管陵墓工程歷時三十七八年之久,整個工程最後仍然沒有竣工。當年爆發了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的部下週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千米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咸陽之勢,秦二世這位未經風雨考驗的新皇帝驚惶失措,情急之下召來群臣商討對 策,他一副喪魂落魄的樣子,向群臣發出了“為之奈何”的哀求。一陣沉寂之後,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兵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驚魂未定的二世皇帝當即迎合,拍板決定由章邯直接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起義軍。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設計者不僅精心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對陵園總體佈局的設計更是頗具匠心。 秦始皇陵園以高大的封冢為中心,封冢外有兩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門。東門位於封土正中的東西軸線上,門闕規模最大。內城除北牆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尤其內城南門的闕門遺址至今仍屹立於封冢之南,蔚為壯觀。 幾千年過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於驪山腳下,當年那長達10千米的內外夯土城垣早已殘缺不全。現在能看到的只......
秦始皇的墓現在找到沒有?在什麼地方?
秦始皇陵位於臨撞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南倚驪 山,北臨渭水。為什麼選位在這裡呢?有人認為,這與古人迷信風水寶地是分不開的。近年來,地質學家根據衛星拍照的圖片看:從驕山到華山工好像一條龍,秦始皇陵正好位於龍頭眼睛的位置。眾所周知,自古就有“畫龍點睛”之說,到底是古人有“高瞻遠矚”的本領,還是今人附會之風過重,一時間還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佔地120750平方米。
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餘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桶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桶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桶、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桶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規模之大可見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沒有設計藍圖呢?
據史書所說“使水相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來看,秦始皇陵的修建丹非任意,必定是按設計圖有計劃地營造,縱觀歷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難想像其中的關聯之處。具體設計藍圖如何,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是誰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據推測,少府是主管建築的,國家陵墓當由其管理。當然最高的管理上級還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萬機,由少府具體操作辦理而已。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統一後命名的,在統一之前有無這一官職無從考證,但無論有無,肯定有一種機構專管宮廷的土木建築工程。至於這一機構名稱如何,尚待進一步考證。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其“穿三泉”。《漢舊書》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人”之語。有人認為,秦陵地宮不淺也不深,書中提到的“三泉”無外乎人們經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類。據《呂氏春秋》記載:“淺則狐狸揚之,深則及於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於受技術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實為不易,並且如果地宮位於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長期滲透,定會使地宮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設計者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當然這些都不過是推測,具體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結構如何呢?
從已發掘的秦始皇陵遺蹟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宮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帶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實現這一點,非建造廣闊的墓室難以如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這裡,既提到中羨門、外羨門,想必肯定有內羨門。這似乎表明地宮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閉在中羨門以外的地方,內羨門以內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於墓道之長也就可想而知,若說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難怪有人認為,秦始皇陵地宮的洞室就在現在人造封土以南直達騎山中心主峰——— 望峰之下。
據考古勘探,以......
秦始皇的墳墓具體位置在哪?
經過8年發掘和研究論證,中國考古專家在甘肅禮縣發現了秦始皇祖先的墳墓。至此,在中國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上,秦始皇祖先墳墓所在地和秦文化發祥地兩大謎團終於被解開。
這是已經回填、現在是麥田的秦王公墓葬。
在禮縣大堡子山附近隨處可見散落數千年的陶片。
在禮縣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著木輪雙轅車這種先秦時期最流行的生產生活方式。
這是甘肅禮縣永興趙坪出土的春秋時期的方壺。
禮縣博物館工作人員隨手就在大堡子山一帶撿到先秦墓葬的陪葬馬骨。(新華社記者樑強攝)
經過八年發掘和研究論證,中國考古專家在甘肅禮縣發現了秦始皇祖先的墳墓。
“這意味著秦朝雖然定都陝西咸陽,但甘肅禮縣才是秦文化的真正發祥地,”甘肅省博物館歷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說,中國考古界已就此形成共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統一中國、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在中國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上,秦始皇祖先墳墓所在地和秦文化發祥地一直是困擾世人的謎。
至今,兩大謎團終於大白於世。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稱“這一發現填補了先秦文化的研究空白”。
據悉,此次發現的秦始皇祖墓共有中字形大墓四座,瓦刀形車馬坑三座。此外,附近山上還有規律地分佈著200餘座中小型墓葬。陵園中已發掘出300多件驚世文物,包括大量的青銅器和金、玉器,其中一組9件套的秦編鐘,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套9件一體的秦青銅編鐘。
這個名為秦西垂陵園的秦始皇祖陵,已被歷史塵封約2800多年,是1993年被意外發現的。至於墓主人,考古專家認為“可能是秦莊公、襄公或文公”。
據歷史文獻證實,秦人共有四大陵園。1974年,中國發現始皇陵園;1987年又發現了秦人第二、第三陵園──雍城陵園、芷陽陵園。此次發現的秦始皇第一祖陵,坐西向東,墓主頭西腳東,與前三大陵園完全一樣。專家稱,長達一百多米的中字形墓葬,顯示出秦人喜好建造巨陵大墓的特點;從地理位置看,陵園“兩河夾一山”的獨特地勢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園“風水”取向。
由於秦人四大陵園中三座都在陝西被發現,此次秦始皇第一祖陵卻在甘肅被發現,因而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中國秦文化研究專家石興邦稱,秦始皇第一祖陵的發現,不僅為研究秦早期的社會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陽的發祥直至統一全國的淵源流變也得到了系統可靠的解釋。
目前,為再現秦始皇第一祖陵昔日的原始風貌,當地政府正在著手秦西垂陵區的保護與開發,遺址的規劃已經進入審批過程之中。
秦祖陵出土大批驚世文物
秦始皇第一祖陵——秦西垂陵區,日前出土了300多件驚世文物。目前,這些文物被珍藏在甘肅禮縣一座博物館裡。
甘肅禮縣秦西垂陵區是秦人第一陵園區,目前已發現兩大墓葬區:1993年發現的大堡子山秦公墓葬區;1998年發掘的秦貴族墓葬區。由於前者被盜嚴重,現在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文物主要出土於秦貴族墓。
在博物館館長王剛的帶領下,記者一一觀賞了這些文物。走入陳列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九件套的秦編鐘。這套青銅編鐘大的約30釐米高,小的高10釐米左右。整套編鐘造型精美、顯示出很高的鑄造水平,尤其是其鼓部裝飾的對鳳紋,紋路色樣繁複而高貴,令人歎為觀止。
王剛說:“它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唯一一套9件一體的秦青銅編鐘,在先秦時這樣的編鐘只有王公貴族才可能享用。”
在陳列的文物中,有一輛約15釐米見方的微型青銅四輪車,造型極其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