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讓孩子安靜下來?
如何讓孩子安靜下來?
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做讓孩子感興趣的事,如告訴他們一件新鮮事,或給他們講他願意聽的故事,都能讓他們安靜下來.這是我經驗.
如何讓小班小朋友安靜下來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鬧聲沖天的場面,包括我在內的年輕教師往往因急於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就會拼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兩遍,一遍響過一遍,簡直就是聲嘶力竭——這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常見的方法。殊不知它卻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老師卻也加入了“吵鬧“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來制止吵鬧,結果適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個人的聲音怎抵得過全班幾十個孩子的聲音呢?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招:行不通!那麼,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的情形該如何是好呢?以退為進,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孩子越鬧,老師則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師則越安靜。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孩子。孩子是聰明的 ,他們會明白你的眼神所蘊藏的話語。切忌不要以聲壓聲,不要妄想僅憑你一人之力可以超過全班孩子的聲音。 情境描述二:午睡前,要求孩子們解完小便後安靜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總有一些孩子站得東倒西歪的,嘴裡還不停地說著什麼,提醒了他們好多次,可還是安靜不下來,吵吵鬧鬧地來到午睡室門口,笑著哄他們:“誰最安靜就請他先進去睡覺!”一點效果也沒有,他們仍舊我行我素,你說你的,他們說他們的。沒辦法,只能改用嚴厲的聲音說道:“誰再講話就不要進去了!”……還是老樣子。無計可施的我卻還是固執地“守”在門口,決定要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後再進去。這時,另一位老師一邊學著小貓的動作,一邊輕輕地說:“喵——喵——喵——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花貓輕輕地走進午睡室!”話音剛落,孩子們立刻鴉雀無聲,都乖乖地學著小花貓的動作,輕手輕腳地走進去了。 反思與分析:小班的孩子對指令性的語言不是很敏感,甚至是不太理解。但他們卻很願意模仿成人的動作,尤其喜歡各種小動物的樣子。當老師在大家面前學做小花貓的時候,孩子們能很快到投入其中,並學著模仿。這樣,他們就能夠自然而然的安靜下來,乖乖地走進午睡室了。在孩子吵鬧的時候,聲音已經完全充斥了整個教室,小耳朵很難再聽到老師的話語。這個時候,另一種語言或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肢體語言。一個簡單的動作,如:將食指按在嘴脣上,就表示安靜下來,孩子們看見後就能很快閉上小嘴巴。或許開始的時候,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強化幾次後,孩子們就會明白。常此以往,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辦法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描述三:午飯時間,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經離開了座位,開心地玩起了積木等玩具了。不一會兒,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這時,他們不再滿足於安靜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還一個勁地纏著老師要玩具。只見成成和幾個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著一個玩具榔頭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們正舉著幾個奧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獸的遊戲……漸漸地,教室裡又是一片嘈雜的聲音。眼看孩子們一個個地吃完飯,加入到這吵鬧的隊伍中,我於是拿起了一本故事書,先安排幾個聽話的孩子坐下,給他們講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我繼續講下去。這時,一些在吵鬧的孩子陸續走了過來,也坐下聽我講故事了。不一會兒就連那幾個最調皮的孩子都被我們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靜靜地聽我講故事了。 反思與分析: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同伴的影響比較大,雖然他們不大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在孩子的行動中卻可以得到體現。上述案例中,一些原本在吵吵鬧鬧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安靜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故事,好奇心驅使他們也要加入到夥伴中來。從而使所有的孩子都安靜下來了。小班的孩子逐漸接觸家人以外的人,共同生活和學習的夥伴是他們社會化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成員之一。......
怎麼讓調皮的孩子安靜下來
其一,對調皮的男孩切忌過分禁制。過分禁制會使孩子的潛能難以發揮,其感情與想像力也會受到壓抑,嚴重的甚至導致成人後的性無能或性冷淡。為了防止孩子長大後出現這種不良傾向,父母應注意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方式。不要只看到孩子調皮消極的一面,也要看到調皮積極的一面。調皮的孩子通常好奇心較重,樂於探索外部世界,當然,在探索的過程中往往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對孩子惡意傷人或破壞東西的調皮行為,父母應及時勸導和阻止,但應容許孩子沒有惡意的或沒有傷害到他人的調皮行為。同時,儘量少用貶義的言語評價孩子,少拿孩子的弱點與別的孩子的優點相比,多讚揚自己孩子的優點,從而將孩子的調皮轉化為對新事物的探索興趣。
其二,應採取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的進取心。男孩的攻擊性行為中包含有進取的因素,這是好事,但如果進取心發展過度就會引起孩子過分補償的心態。過分補償指人會不顧一切去追求某些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以證明自身的價值。這種心態常使身心缺乏休息,過分緊張,易導致心理性的身體疾病。過分補償的傾向有時也表現為自炫或自我宣揚。自炫者其實內心膽小怕事,但為了掩蓋,卻偏愛出風頭引人注意,以期擡高身價。因此,對待孩子的調皮行為,父母應加以區別,獎賞分明:一般的調皮搗蛋父母可對孩子講清道理,鼓勵孩子行為中所出現的進取的、創造性因素;而當孩子過分搗蛋並出現激烈的攻擊性行為時,父母要及時制止,約束他改正,無效時可適度懲罰,如暫時不准他和同伴玩、剝奪一些權利(如不準看電視)、當眾道歉等。
怎麼才能讓兒子安靜下來?
昆明這位家長在信中提到的問題是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事。在學校裡〔尤其是小學階段〉,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下課後或者中午休息時,女孩大多安靜地在教室裡看書,或三五紮堆在一起閒話,或者跳皮筋,踢毽子;而男孩則會在走廊上、樓道里、操場上大喊大叫、你追我趕,有時候還會鬧出一些小亂子:比方說^用籃球砸壞了教室的玻璃,把自己或同學弄傷,和迎面而來的女老師撞了個滿懷,擁擠下樓時爭先恐後出現踩踏事故,甚至一言不合,兩個小傢伙大打出手……這是小學裡常見的“偶發事件”,也是讓老師最擔心、最頭疼的事件。而製造這些偶發事件的主角往往毫無例外的是男生。―些家長中流傳一句順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學校班主任打電話”。家有男生的家長,只要在孩子在校時段接到老師突然打來的電話,馬上想到的就是:“兒子又惹禍了!”家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讓男生安靜下來!男孩自己也為這種管不住自己的“瘋”和“鬧”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聽不完的批評、罰不完的站、寫不完的檢討、挨不完的打。最可伯的是,一些孩子從小被老師、同學、家長扣上了“壞孩子”的帽子,在眾口鑠金的環境中,孩子也被動承認自己天生就是“壞孩子”,並因此破罐破摔,最後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壞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如女生,因為愛動、愛鬧、不守紀律,男孩在小學到初中階段處在絕對的弱勢地位,和班幹部無緣^和課代表無緣,和三好生無緣(個別男生除外)……當大家都在為不能讓男生安靜下來而一籌莫展時,卻忽視了一個問題:“讓男生安靜下來”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因為男生之所以不安靜,就因為他們是“男生”!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孫雲曉40年如一日,潛心致力於兒童成長與發展的研究,他和他的團隊研究表明,男孩的愛動與愛鬧與男孩的生理特徵有關。男孩和女孩的差異很多,而造成男孩愛動和女孩相對安靜的有三個因素: 第一是睪丸激素。這是一種雄性激素,男孩身上的睪丸素是女孩的30倍。睪丸素像汽車的汽油,是男孩的動力,決定了男孩普遍愛動,充滿了攻擊性、衝擊性和衝動性。為了證明睪丸素對男孩的影響,美國的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在—個猴群中選取了一隻地位最低、身體最弱小的雄猴,在它身體裡注射了睪丸激素,然後把它送回猴群。科學家驚訝地發現,這隻曾經地位卑微、膽小怯弱的小猴,居然變成了一個敢於挑戰“頂頭上司”甚至權利至高無上的“猴王”的“聖鬥士”,而且,一路過關斬將,最後居然當上了“代理猴王”。但是可悲的是,當藥物的作用消失後,這隻一度不可一世的猴子又現了原形,變得膽小懦弱,最後被群猴打回了猴群的最底層。這個實驗表明,男孩身上的睪丸素確實是導致男孩愛動、愛鬧,富有攻擊性和破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是血清素。血清素的作用與睪丸素相反,它可以促進人的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偏偏男孩體內的血清素又少於女孩,這就導致男孩容易情緒失控,在關鍵時刻無法管束自己。第三是扁桃體。扁桃體被譽為男孩的“情感電腦”。它促成男孩一事當前,能夠快速做出判斷和選擇。而不像女孩那樣總是在關鍵時刻優柔寡斷。像《水滸》主題歌裡唱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但這種衝動型的出手也有兩面,一面是見義勇為,成為英雄,一面是草率地捲入衝突,捲入暴力,最後走上犯罪道路。除了上述這三個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也導致男孩的自我管控力差,這個因素就是,男孩大腦中控制衝動的區域--大腦額葉發育比女孩緩慢。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小男孩遠比小女孩淘氣。男孩很難像女孩那樣安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課,違反課堂紀律並遭到老師的呵斥與處罰會成為家常便飯。明白了男孩女孩的差別之後,老師和家長都應該調整對男孩的態度和改變對男孩的教育策略。從......
如何能讓孩子安靜下來
5種能讓小孩安靜下來的方法
1活動身體。可以讓小孩在走廊裡走動,在不同的房間之間走動,爬樓梯等等。此外,讓小孩原地跳動或踏步也能耗費精力。
2看浮動物體。聚精會神地看某物有鎮靜效果。可以讓小孩看會水池裡的玩具小鴨,飄在空中的肥皂泡等等,凝視一陣子這類浮動物體,可讓興奮的神經冷靜下來。
3玩手工遊戲。活動手指可以緩解精神壓力。還可捏捏海綿、橡膠球。
4塗鴉。畫畫時需要全神貫注,心思很容易沉靜下來。
5聽輕音樂。輕音樂優美的旋律能讓精神放鬆,也可以聽故事或廣播,溫和的聲音和平穩的語調能給小孩以安全感,讓其安靜下來。
怎樣才能讓4歲孩子靜下來專心做好一件事?
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智力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此人專心於某事物的能力。有些孩子活潑好動,坐不住,而且注意力分散,對學習缺乏興趣,不善於支配自己的行動;也有些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常常半途而廢。如果不採取措施糾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壞習慣,對任何事物都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頭腦簡單,行為幼稚。這對於孩子的學習、成才都會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家長都應知道,身邊這個小活寶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創作,對他的不良行為長久的忽視,會給孩子的將來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所以,家長要冷靜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行為,找出孩子不專心的根本原因,並耐心地幫助他加以解決,以便完善孩子智力的發展。
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生理方面
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這是正常的,只要教養得法,隨著年齡的增長,絕大多數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⑵病理方面
輕微腦組織損害、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等可引發兒童多動症,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衝動任性、情緒不穩、行為異常、學習困難;神經根結構或功能異常可引發兒童抽動症,除了主要表現為交替出現的刻板式眨眼、皺眉、呶嘴、清嗓音、扭脖子、聳肩、甩胳膊、踢腿外,也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有聽覺或視覺障礙的孩子也會被誤以為充耳不聞,不注意聽或視若無睹,缺乏學習意願。這些情況需要得到專科醫師指導下的治療才能改善。
⑶飲食與環境方面
糖果、含咖啡因的飲料或摻有人工色素、添加劑、防腐劑的食物,會刺激孩子的情緒,影響專心度。此外,環境汙染造成血液中鉛含量過高也有影響。
⑷家庭方面
教養態度與家中生活習慣對孩子的行為影響極大,也常是影響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但“當局者迷”,往往無法客觀地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觀察,也許可以找出一些原因。
①教養態度是否一致?家長對孩子教養態度不一致的情況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沒有定性。
②是否太寵愛孩子,缺少行為規範?過度的寵愛會導致對孩子的縱容,往往使孩子隨心所欲,愛做什麼做什麼,沒有忍耐、剋制情緒、克服困難的觀念,做事自然難以靜下心來進行到底。
③是否為孩子買過多的玩具或書籍?外在刺激太多,玩著汽車又找別的玩具,一換再換,玩具只帶給孩子短暫的吸引,無法在玩的過程中感受到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樂趣。
④家庭生活步調是否太快?家長在公私兩忙的情況下,凡事講求效率,步調原本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節奏中打轉,根本無暇慢慢而專心地完成一件事。
⑤家裡的活動是否太多?太多則無法給孩子提供安靜的環境,生活總在浮動的氣氛中度過。若非自制力很強的孩子,很難建立良好的專注力。
⑥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積累了不愉快的經驗?提供給孩子的教材太深或太淺,都不易引起學習興趣,而引導的技巧不佳,或經常因此造成乘興開場,大哭收場的局面,將使幼兒產生對學習排斥的心理,學習起來自然無法專心。
⑦孩子是否有情緒上的壓力?如孩子覺得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等等,這些壓力易使孩子看起來魂不守舍。
⑧是否過多的批評、數落孩子?過多的數落可能形成對孩子不良的暗示,使他產生“反正自己怎麼也幹不好”的想法,從而做事時不肯專心完成它。
⑨孩子是否受到太多不良信息的影響?不好的影視作品、較大齡兒童不良行為對孩子的灌輸、汙染,會使孩子心理髮生扭曲,行為異常。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注意力呢?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決上面談到的幾個問題之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⑴提供安靜的環境
孩子生活中雖需要團體生活的機會,但也有個人活動的時候。在安靜的環境中,使心靈......
如何讓幼兒園小朋友安靜下來的辦法
孩子的本性就是很難安靜的,有時候新老師在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聽得清楚,會把自己的音量放大,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相反,你可以故意用悄悄話的語氣來說話,孩子們看你的表情,為了能聽清楚你說什麼,自然會安靜下來。多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想想怎麼樣的教學設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不斷地嘗試更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多的吸引孩子,讓孩子更喜歡你。這是新老師成長的一個過程,,孩子的個性一般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我們才需要去學習兒童心理學,不要迷茫、不要無助,多看看單位的老教師是怎麼帶孩子的,只要你用“心”去帶孩子,相信你一定會越來越棒!!
怎樣讓孩子自覺的安靜下來
2、可以表揚已經安靜下來的小朋友。3、可以出示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4、可以放些比較寧靜的音樂:如搖籃曲等或者適當使用一些誇張的體態語吸引那些不安靜的孩子。5、遊戲結束後,孩子們整理的速度不一,我們是用一段鋼琴曲先集中,然後用模仿動作使他們安靜下來,效果蠻好,不妨一試。6、我試過同個別幼兒附耳朵說悄悄話,引起幼兒好奇,不如試一試。7、要求處於興奮狀態的孩子馬上把注意集中到老師這邊來,確實是一件難事。特別是一些比較分散的活動,由於進度的不一,有些孩子還沒有完成遊戲呢,你怎麼能讓他們放棄即將獲得的成果?因此,老師在遊戲即將結束前,應該先給孩子提個醒,讓孩子趕快結束正在進行的遊戲或活動。並讓已經結束活動的孩子回到指定的地方,準備開始下一輪的活動。這樣既給了沒有完成活動孩子一些緊迫感,同時也留給他們稍稍寬餘的時間,又不影響下一環節的活動。使我們的工作顯得既有彈性,又有節奏。如果老師經常是等齊了孩子再開始下一輪的活動的話,早結束的孩子會覺得乾等著還不如以後多玩會兒;沒結束的孩子又覺得反正老師在等著呢!久而久之,便養成孩子辦事拖沓的習慣,到時恐怕老師的指令就更加不靈了。8、常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在小學,常規教育、日常行為規範的貫徹執行,在我們平時的教育實踐中,都不能忽視。常規教育和日常行為規範一抓就靈。
小孩子怎樣才能安靜下來
孩子好動是天性,你不要去想辦法控制他,這樣只會影響他的智力發育,你需要做的是去引導他,讓他知道什麼事能做的,什麼事不能做的。你不能讓孩子這不許拿,那不準動,孩子的好奇心會被一連串的不許動壓抑住,正確的做法是,要耐心示範,有危險的要告訴他給他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只要沒有危險,就要讓孩子儘可能的多摸動,這樣可以保護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對孩子的獨立能力有好處。
有沒有能讓孩子安靜下來的辦法啊?
讓他打心底裡認識到自己這麼做是不好的,將來會有什麼好處如果不這麼做的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