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頭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古代督頭是什麼官

應該是都頭吧

軍職名。唐中期諸軍統帥之稱,後為一部軍隊為一都的長官之稱。唐僖宗時,當權宦官募神策新軍五十四都,各都長官稱都將,亦稱都頭。宋各軍指揮使下設此官,屬低級軍官。宋州縣捕快頭目亦有此稱。

如果是問水滸中官職

一,《水滸》是一部小說,與歷史文獻完全不同。

二,作者施耐庵(或羅貫中)是明初人,生活的年代與宋朝有一定距離。所以,《水滸》中提到的官名,很多是不存在的,還有一些是錯誤的。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作者可能根本也沒想認真地把小說中人物的官職坐實。二是作者可能對宋朝的官制、官職不是很清楚。

在水滸傳中,武松、雷橫、朱仝都是縣裡的都頭。

那麼都頭是個什麼官?其實,在宋朝,縣裡根本就沒有“都頭”這個職務。

“都頭”軍職名。唐中朝藩鎮和禁軍中的領兵官稱“都將”,或稱“都頭”。宋代于禁軍中設都頭、副都頭,其職位低於指揮使。“都”是一個軍事單位。

在縣一級,負責抓捕罪犯的稱“衙役”。衙役人數不多,大概有十幾人,分兩個班,每個班的班長稱“班頭”。

在縣裡,都頭是縣役的通稱,即凡是縣裡的衙役,都可以稱為都頭。這是借用禁軍中的“都頭”一詞,以對縣役們表示尊重。

所以,武松等人實際上也就是縣裡的一個衙役。

需要說明的是,武松還是一個“步兵都頭”。

步兵是國家正規軍的一種。正規軍分步兵和騎兵兩種。宋朝的縣一級既沒有“都”這個軍事單位,就更談不上“步兵都頭”這個職務了。所以,武松這個步兵都頭究竟是什麼職務,其職責權限是什麼,就又是一個未解之謎了。

督頭相當於今天是什麼職位

應該是公安局長吧,不過現在的公安局長可比以前的督頭權力大多了

武松武督頭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

相當於縣城的刑警隊隊長和治安科科長的角色。現在社會劃分的比較細。分治安大隊和刑警大隊。過去就一個大隊。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刑警隊。武松擔任武督頭。就是相當於擔任刑警大隊的大隊長。

看了水滸,宋代他們的官職都相當與現在的什麼官職啊 押司 .督頭.什麼的?

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樑世傑-大名(直轄市)市委書記兼大名軍區上將政委大名府為北宋的4京之一,地位特殊,又是北疆重鎮,對金、遼的前線。所以本身行政級別就高於一般的州府。

2、東京開封府藤府尹——首都市長 (正省級)

東京開封府是北宋首都,開封府尹是從三品的高官。相當於今天直轄市北京的市長。宋代開封府尹位置極為重要,一般儲君繼位前都要擔任這個位子歷練一下。

3、大名府尹王太守——省級市(直轄市)市長 (正省級)

北宋四京地位相當,三京府尹等同於首都開封府尹,也是從三品的高官。如果將州按其職能對應為現在地市一級的話,大名府就應該相當於現在的省級直轄市(如上海,天津等),所以王太守的級別高於一般知府、知州。宋史上也有:“政和三年,資政殿大學士鄧洵武言:河南、應天、大名府號陪京,乞依開封制,正尹、少之名。從之”,可見大名府的地位等同於東京開封府。宋代,大名府尹可以兼北京留守司公事,但水滸上,大名府尹王太守沒有這個兼職,樑中書的留守司應該是中央特派的、地位要高於大名府尹。

4、知府,東平府知府陳文昭等——副省級市市長還有青州知府慕容彥達、高唐州知府高廉、江州知府蔡德章、濟州府知府張叔夜等(查宋史地理志,青州、江洲、濟州是州而不是府,高唐州宋代實際上叫做博州,也是個州不是府)。宋代在重要的地區設府,府的地位高於一般的州,所以以州為地市一級,府應該算副省級行政級別。府的最高長官知府應相當於副省級市的市長。知府低於北、西、南三京和東京開封府尹,但高於知州,一般由相當於正五品官以上的京官擔任。超過二品的京官被下放到地方就不叫知府了,而叫做“判某某府”。

5、知州,泰安州知州——地級市市長按照州的職能,應該等同於現在的地市一級的行政級別。但施大爺恐怕也未必弄得清知府與知州的區別。水滸上出現的州一級的地方官幾乎均為知府,只有74回燕青去泰安州參加相撲比賽的時候,出現過一個無名的泰安州知州。宋史上有州刺史一職,為從五品,知州應相當於刺史,一般由從五品京官擔任。

6、通判黃文炳——副市長通判為知府、知州的副手,所以對應為副市長。舉報宋江的反詩給蔡九知府的黃文炳就是卸任的通判。通判一般由從六品京官中委派。

無論知府、知州還是通判,理論上都算是臨時性的差遣,不是常設官職。擔任知府、知州和通判的官員的具體行政級別,是由他們的寄祿官或散官階反映出來。上面所說的正五品知府、從五品知州、從六品通判只是個大致情形。作為臨時性差遣的知府、知州、通判等,並沒有確定的品秩。比方說,知州可以是低為七品,也可以高為三品。舉個例子,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蘇東坡貶官後起復以正七品的朝奉郎知登州,而在哲宗元佑四年(1089),蘇東坡則以正三品的龍圖閣學士知杭州。

7、知縣, 鄆城縣知縣時文彬——縣長宋代的縣按人口多少分為赤縣(京城內,好比現在直轄市下面的區),畿縣(京城外,好比現在直轄市下面的縣),望縣(四千戶以上),緊縣(三千戶以上),上縣(二千戶以上),中縣(千戶以上),中下縣(千戶到五百戶),下縣(五百戶以下)。從轄地大小上來看,同現在的縣差不多(宋史地理志,宣和四年,全國共有1234個縣,基本數量上與現在相應行政區域的縣數相當)。查宋史,東京的赤縣縣令為正七品,另外三京的赤縣縣令和所有畿縣縣令為正八品,其餘縣令均為從八品。不過縣令與州刺史一樣都是虛職,真正執掌縣政大權的是中央委派的知縣。

與知府、知州類似,知縣也是個臨時性差遣,若京官知某縣,其品秩也未必一定是從八品,根據其寄祿官可以高也可以低。比方說......

水滸傳離的押司是什麼官?是縣衙管家嗎??督頭又是什麼官?提轄又是什麼官?

押司:宋官署名吏員職稱。經辦案牘等事。《宋史·職官志》所載群牧司與臨安府吏員皆有押司官,其名為官而實為吏。類似於文書

督頭:宋軍指揮使下設此官,屬低級軍官。宋代州縣捕快頭目亦有此稱。

提轄:宋代州郡多設置提轄,或由守臣兼任,專管統轄軍隊,訓練教閱、督捕盜賊。

宋代都頭和提轄,哪個官大?

提轄是五品,而都頭沒品。

“提轄”,讀作tí xiá,表示管領的意思,亦是古代官名。南宋時有“四提轄”的官制,四者分別掌管榷貨務都茶場、雜買務雜賣場、文思院、左藏庫。

提轄,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所出現的宋朝官名,花和尚魯智深就曾經擔任此一官職。但水滸傳為元、明時的小說,而宋代的史料中並無“提轄”之名,《宋史.職官志》中提到地方上的知府知州常兼要“提轄兵馬”,提轄一名很可能即由此簡稱而得來。

都頭,軍職名。唐中期諸軍統帥之稱,後為一部軍隊為一都的長官之稱。唐僖宗時,當權宦官募神策新軍五十四都,各都長官稱都將,亦稱都頭。宋各軍指揮使廠設此官,屬低級軍官。宋州縣捕快頭目亦有此稱。

水滸二個督頭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的天罡星之中有兩人原來是鄆城縣衙的都頭,一個是天滿星美髯公朱仝,另一個是天退星插翅虎雷橫。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中介紹朱仝——這馬兵都頭姓朱,名仝,身長八尺四五,有一虎鬚髯,長一尺五寸,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原是本處富戶,只因他仗義疏財,結識江湖上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

介紹雷橫——那步兵都頭姓雷,名橫,身長七尺五寸,紫棠色麵皮,有一部扇圈鬍鬚,為他膂力過人,能跳三二丈闊澗,滿縣人都稱他做“插翅虎”。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雖然仗義,只有些心地褊(匾)窄,也學得一身好武藝。

宋朝都頭是什麼官銜

其實,在宋朝,縣裡根本就沒有“都頭”這個職務。

“都頭”軍職名。唐中朝藩鎮和禁軍中的領兵官稱“都將”,或稱“都頭”。宋代于禁軍中設都頭、副都頭,其職位低於指揮使。“都”是一個軍事單位。

在縣一級,負責抓捕罪犯的稱“衙役”。衙役人數不多,大概有十幾人,分兩個班,每個班的班長稱“班頭”。

在縣裡,都頭是縣役的通稱,即凡是縣裡的激役,都可以稱為都頭。這是借用禁軍中的“都頭”一詞,以對縣役們表示尊重。

所以,武松等人實際上也就是縣裡的一個衙役。

需要說明的是,武松還是一個“步兵都頭”。

步兵是國家正規軍的一種。正規軍分步兵和騎兵兩種。宋朝的縣一級既沒有“都”這個軍事單位,就更談不上“步兵都頭”這個職務了。所以,武松這個步兵都頭究竟是什麼職務,其職責權限是什麼,就又是一個未解之謎了。

武督頭是武松?

督頭,這個詞在當代用就是單位的頭頭,以武松的督頭來解釋的話陽谷縣公安隊隊長

水滸傳中 人物官職與現在的官職

一、教頭

存在。教頭宋初便有,即軍中的武術教練,由武藝出眾的軍吏充任。教頭的普及則是神宗大行教閱,加強軍事訓練的結果。除教頭外,尚有都教頭、指使、訓練官等。教頭與都教頭均為無品的軍吏,指使在軍吏與小使臣級軍官上下,訓練官則為大使臣以上軍官。由此可知,“教頭”乃最低一級的教練,無非是舊軍制都以下十將、將虞侯,新軍制隊之引戰、旗頭一類的節級,甚卑微。在宋代,官與吏有著身份性的根本差別。軍官稱“員”,軍吏稱“人”;軍官升遷可稱“轉官”,而軍吏只能稱“轉資”。

教頭人數亦頗多,如元豐二年集教開封一地的大保長就用禁軍教頭二百七十人。禁軍在宋代也非指中央軍甚至禁衛軍,而指從事軍事訓練的戰鬥部隊,分佈全國各地。廂軍則漸演變為脫離軍事訓練的雜役兵。兩者已失去“禁”、“廂”的原意。所謂“八十萬禁軍”是指仁宗時全國八十萬戰鬥部隊,並無特別,徽宗時只有四五十萬。

《水滸》無疑拔高了宋代教頭的實際地位。而有人稱其為“中校副團級”甚為不妥,教頭頂多相當於排級士官。相比林沖,徐寧作為禁衛班直的教頭,帶御器械,則地位較高,可能是三班使臣。

二、提轄

虛構。《宋史•職官志》有“崇寧中,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因此有人稱《水滸》中的“提轄”就是“提轄兵甲”,且武官擔任,甚至是“排長”。非常錯誤!“守臣”是指知府、知州等府州長官,他們中的一部分兼任路經略/安撫使。宋代以文制武,文官一般兼任路、州軍事長官——路總管(部署)、路分鈐轄、州鈐轄,及部分路分監押、州監押,武官任副職。資深者稱“都”,即“都監”(都監押)的由來。所謂“提舉兵馬”、“提轄兵甲”便是他們的此類兼職。因此如果“提轄”是指“提轄兵甲”便不是低級武官的官職,而由路、州兩級的文長官兼任,等同於總管、鈐轄、監押一類。而魯達這樣的低級軍官擔任的“提轄”,樑中書隨便就能提拔的“提轄”,只能是編造的軍職。既然子虛烏有,又怎會有對應的現代軍職與軍銜?宋代確有提轄官,但為事務官,非軍官。小說可能受宋、元話本所現提轄官的影響。

像魯達這樣的小軍官,大抵也就是從九品末級的小使臣,與林沖不會相去太遠。而同為“提轄”的孫立、索超則貌似指揮使(一指揮五百人)一類的軍官,八品的大小使臣。書中“指揮使”則為誤用,後面再講。

此外,“廉訪使”是指走馬承受。徽宗政和時改稱廉訪使。南宋初罷廢。走馬承受隸路經略/安撫司,改廉訪使後不隸。所任者為八九品的三班使臣或內侍宦官,雖名義上地位低下,實為監視帥司所設的監軍,非朝廷親信耳目者不經皇帝本人及樞密院不得除授。所任武官亦多為蔭補的功臣子弟。所以,雖然廉訪使/走馬承受確為魯達一類的的低級武官充任,但非他所能當上。有人稱廉訪使是指經略使(小種經略相公),更試圖重新句讀原文曲解,則大大錯誤。

三、制使

虛構。《唐律•釋文》雲“天子所使謂制使”,因而“制使”是皇帝使者的一種稱呼,押運花石綱的小官也可視作為皇帝辦事的人。可算作臨時的差遣,並非官職。“制使”或為制置使(比安撫使更高的封疆大吏)之省稱。但未有“制使”這個軍職,應屬編造。

有人說按樑中書教閱次序,制使在團練使與統領使之間,殊不知《水滸》中團練使與統領使也是亂用。“團練使”(與“團練”是兩回事)確有其名,但宋代已非實職。團練使正任為從五品的高級官階,遙郡則是無品的榮譽貼職。《水滸》中錯把宋代的武官虛銜當作唐代的實職。而“統領使”可能是指統領,行將兵法後的實職差遣,為統制之副,高級指揮官,在北宋相當於副軍長或兵團副......

相關問題答案
督頭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六品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岳飛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宋慈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管帶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別駕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都撫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王爺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孔目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內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