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的人物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12-20

關於七步之才的歷史人物是誰?

曹植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誰

曹的兒子吧 貌似叫 曹(操)植(樹) 曹植

七步之才的歷史人物是誰?

七步之才指的是 曹植。

原來的詩是: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正好七步作完。

怎樣共享上網? 10分

買個路由器就可以解決這問題了!

或者:

方法一:假設每臺電腦都有網卡,直接用一根網線把兩臺電腦連接起來,然後在網絡裡面設置IP地址一樣,工作組一樣,就可以了.

方法二:買一個路由或者HUB,4口的,也不貴,用網線連接,然後進行叮法一的軟件設置

七步之才這個詞描寫的是哪個人物

曹植。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兒子,曹丕嫉妒曹植的才華,曹操死後曹丕稱帝,讓曹植在七步之內寫出一首詩,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七步詩》。曹丕看後也就沒有治曹植的罪。 因此之後便有七步之才的說法

七步之才

曹植是曹操第三個兒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薰陶,有非凡的文學才華。曹操曾幾次打算把他立為魏世子,繼承自己的事業。

曹操第二個兒子曹丕一心想當魏世子,一些擁護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好話,最後終於促使曹操改變主意,立曹丕為魏世子。

為了穩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盡方法使曹操對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隨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幾次遭到曹操處罰,從而沒有機會使曹 操改變對他的看法。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任丞相。 就在這一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即魏文帝)。

曹丕稱帝后,借常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把他拿下問罪。這罪犯得很重,當時要被處死。在審問的時候,曹丕指責他仗自己有才學,故意蔑視禮法,接著說:“父親在世時,常誇你的詩文,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限你七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

曹植點點頭,說:“請皇上賜題。”

“就以兄弟為題,但不許出現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裡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麼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聽了,羞愧難當,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侯,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讚他有“七步之才”。

[編輯本段]曹植簡介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餘,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鬥爭中漸佔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繼位,即魏明帝。曹睿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卒諡思,故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詩歌是曹植文學活動的主要領域。前期與後期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前期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他貴介公子的優遊生活,一類則反映他“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後期詩歌,主要抒發他在壓制之下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表現他不甘被棄置,希冀用世立功的願望。今存曹植比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曹植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創新發展。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首先,漢樂府古辭多以敘事為主,至《古詩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佔重要地位。曹植髮展了這種趨向,把抒情和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五言詩既能描寫複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豐富了它的藝術功能。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對於後世的影響是不小的。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編過作品選集《前錄》78篇。死後,明帝曹□曾為之集錄著作百餘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30卷,又《列女傳頌》1卷、《畫贊》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輯錄詩、賦、文共 206篇。明代郭雲鵬、汪士賢、張溥諸人各自所刻的《陳思王集》,大率據南宋本稍加釐定而成。清代丁......

七步之才,八斗之才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七步之才是形容曹植能七步之內寫出一首詩《七步詩》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後,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戶四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於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八斗之才也是形容曹植 八斗”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看來,謝靈運對自己的才學也是相當自負的。後來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即曹植)八斗才。”詩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這個典故

相關問題答案
七步之才的人物是誰?
驚弓之鳥的人物是誰?
煮灑論英雄的人物是誰?
自相矛盾的人物是誰?
鞠躬盡瘁的人物是誰?
病西施對應的人物是誰?
四面楚歌的人物是誰?
退避三舍的人物是誰?
兔死狗烹的人物是誰?
數典忘祖的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