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樽什麼意思?
匏樽是什麼?
匏 清乾隆模印八仙紋匏瓶“乾隆賞玩”楷書款 匏
páo
〈名〉
(會意。《說文》:“從包從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蘆。省:即省形,選取“瓠”字形體的一部分“誇”,與“包”會合成義。本義:葫蘆的一種,即匏瓜)
同本義 [gourd]
匏,瓠也。——《說文》
匏有苦葉。——《詩·邶風·匏有苦葉》
吾豈匏瓜也哉?——《論語·陽貨》
其器陶匏。——《漢書·郊祀志下》
匏樽 是 酒杯的意思!
匏,也是中國古代所說的“八音”之一,《三字經》中有這樣的句子: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中國古樂器中的笙、竽屬於匏音。 [編輯本段]匏藝 匏,是我國古代對葫蘆的稱呼,一般由兩個球體組成中間相連接,下面球體大,上面球體小的葫蘆古代稱為壺。匏在古代泛指一個球體的葫蘆,匏最廣泛的用途就是從中間開成兩半做水瓢,民間將匏俗稱瓢葫蘆。
匏藝,是指範匏工藝,就是用預先製作好的模具套在幼小的葫蘆上使葫蘆按照模具生長,匏藝起源於中國明代,興盛於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散朝,道光以後逐漸衰敗,至今仍有民間範匏藝人在種植,市場上也可以見到各種現代匏器。大雍匏藝軒(天津大雍工藝葫蘆種植基地)在匏藝研究上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編輯本段]匏器 匏器,又名葫蘆器,是明末出現的一種特殊工藝品,為明末太監徐九公(一說為樑九公)所創。明謝肇淛《五雜俎》中說:“葫蘆(器)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為一首詩者,蓋生時板夾使然,不足異也。”可見到了16世紀,帶各種花紋、文字、詩詞的範制匏器,已不罕見。清康熙時,匏器進入宮廷,成為皇家御用工藝品。
現存的匏器實物和款識,以清康熙時期為早,有杯、盤、碗、壺、盒、瓶、筆筒、鼻菸壺、蟈蟈籠和樂器等器具。其中康熙年間的匏器以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絃琴等物為最精。
清代制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曾在瀛臺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在宮廷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製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此時期匏器工藝已臻精緻,品種齊全,式樣新奇,紋飾豐富。至乾隆年間,這種“樸雅”之器更深得乾隆的鐘愛,以為可勝金玉,乾隆御製詩中以匏為題材的即有數首。這些宮廷制匏器除供御前賞玩外,還被作為珍貴的禮品用以賞賜王公貴臣以及饋贈外國嘉賓使臣。清代中期後,宮廷範模匏器漸趨衰落,嘉慶、道光朝的宮廷範匏製作已遠不及康乾時代之盛。同治、光緒款者零零星星,更難得見。而勒扎、火畫、壓花、刀刻等制匏工藝在道光中葉之後相繼出現,這些造型奇特、紋飾優美的器皿隨著時間的洗拭和人為的摸撫摩擦,器色日漸深沉,猶如蒸慄,瑩澈潤細,愈具欣賞魅力。
清葫蘆刻山水小碗匏器的製作
匏器製作可分為三大類:1、本長葫蘆,即通過倒栽、勒脖、夾板、打結等方法,長成形態各異的葫蘆,達到翻、脖、肚、底的理想比例。2、用成熟後的葫蘆加工成形態各異的器物,如刀刻、針刻葫蘆。3、是將模具套在生長的嫩葫蘆上、使其長成與模子完全相同的樣子,有人稱其為“範制葫蘆器”。現介紹一下部分匏器製作的工藝。
遊刃有餘的刀刻葫蘆
刀刻葫蘆,此工藝在匏器中出現的較晚,分為山東刀刻單肚葫蘆和刀刻書畫葫蘆。前者選用無柄葫蘆,先將其染成紅色,然後施刻。花紋均是由線刻、點刻組成的圖案,刀法流暢,線條飛動,具有粗獷淳樸的意趣。此種匏器多用作飼養蟈蟈的蟲具、供小孩兒遊戲的玩具等,收藏價值不是太大。刀刻書畫葫蘆一般先由名家在葫蘆上作書畫,然後由葫蘆雕刻家運用淺刻法加以完成,這樣珠聯璧合無疑是葫蘆雕中最具藝術性、......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出自蘇軾的《赤壁賦》(又稱《前赤壁賦》)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註釋:
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千支。
既望:農曆每月十六。
赤壁:湖北黃岡赤壁,與湖北嘉魚赤壁同被作為周瑜破80萬曹軍之壁戰場故跡。
屬(zhǔ):請,讓,說。
桂棹(zhào)、蘭槳:船槳之美稱。
溯(shuō):周溯,逆流而上。
嫋嫋(niǎo):細長,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嫠(lí)婦:寡婦。
愀(qiǎo)然:不樂。
繆(liáo):連接,環繞。
舳(zhú):船尾;
艫(lú):船頭。
釃(shī):斟。
槊(shuò):長矛。
匏(páo)尊:用葫蘆制的酒杯。
須臾(yú):片刻。藏(zàng)。
餚(yáo):葷菜。
枕藉:疊枕擠睡。
食:也作“適”,共同享用
此賦通過月夜泛舟、飲酒賦詩引出主客對話的描寫,既從客之口中說出了弔古傷今之情感,也從蘇子所言中聽到矢志不移之情懷,全賦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實是文賦中之佳作。賦中語句“如怨、如慕、如泣、如泣”和“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等,至今常被引用。
譯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讚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凌於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乘著輕風(在江面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哪裡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這時喝酒喝得高興起來,敲著船邊,指打著節拍,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餘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為之飲泣。
蘇軾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怎麼意思
駕馭像一片小樹葉那樣的小船,(在船上)舉起酒葫蘆來相互勸酒.
舉匏樽以相屬是什麼意思
舉匏樽以相屬:匏樽 亦作“匏尊”,指匏制的酒樽。舉起杯盞相互敬酒。
一夜扁舟是什麼意思
是:一葉扁舟
解釋:扁舟:小船。像一片小樹葉那樣的小船。形容物體小而輕。
出處:唐·黃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暮煙冪冪鎖村塢,一葉扁舟橫野渡。”宋·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只有一個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沙白《秋》“如一葉扁舟,上面坐著秋天”
示例:~,浮家來向江邊住。這回歸去,作個漁樵侶。 ★宋·呂勝己《點絳脣》詞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一回:“果然天下無難事,總教有心人,柳條越編越多,越多越大,居然成了一葉扁舟,布庫裡雍順喜不自禁,就輕輕在筏上坐住,順著河流,飄揚而去。”
屬在古文是什麼意思
屬 (shǔ,zhǔ,)zhǔ
① <動> 連接。《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使者冠蓋相~於魏。”《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 動>
② <動> 跟著。《垓下之戰》:“項王渡江,騎能~者百餘人耳。” 動>
③ <動> 撰寫。《屈原列傳》:“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動>
④ <動> 通“囑”。託付。《岳陽樓記》:“~予作文以記之。”【又】勸;勸請。《赤壁賦》:“舉酒~客。” 動>
⑤ <動> 通“囑”,看。賈思勰《齊民要術?園籬》:“盤桓瞻~。” 動>
shǔ
① <動> 歸屬;隸屬。《琵琶行》:“名~教坊第一部。” 動>
② <動> 管轄。《扁鵲見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無誇何也。” 動>
③ <名> 部屬。《陳涉世家》:“徒~皆曰:‘敬受命。’” 名>
④ <名> 家屬。《獄中雜記》:“富者就其戚~,貧則面語之。” 名>
⑤ <名> 類;輩。《桃花源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過秦論》:“於是六國之土,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為之謀。” 名>
逝者如斯 而未償往矣是什麼意思?
(雖然)過去的事像流水一樣逝去,但卻未曾過去,我覺得最前面可以加一個雖然,這樣意思通點
蘇羨是什麼意思啊
這是蘇軾的赤壁賦。全文是: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赤壁賦》文徵明書
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在第12行。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