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而為什麼意思?
有為而不為,無為而為之是什麼心境?
這是太上三清之一,太上老君的道,也是道教的教義,說的是刻意去做和無心而為雖然結果一樣,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因果,有為被看做是逆,無為則是順,逆則結因果,順則應天道。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 又稱道祖、太上道祖、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師寶天尊。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簡稱太上老君。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按道教說老子為其八十一化之一,著有震古爍今的道教祖經-《道德經》五千餘言。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教創始者-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
“無心而為“和“ 無為而為“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無為管理體系,以規則、制度的確定性來應對不確定性。無為而為的正解
什麼是無心而為
今雲無心,如言空瓶,瓶中無物名曰空瓶,非瓶體無名空瓶也,故祖師雲:汝但於心無事於事無心,自然虛而靈寂而妙,是此心旨也。
就要拋開原有的心,而這拋開恰恰就是煩惱的根本源泉,“無心”,即是停止一切心理活動之意,是指對於一切事物都無想、無念、無所求。
成語無心而什麼
茶飯無心 沒有心懷喝茶吃飯。形容心情苦悶。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忙得鳳姐茶飯無心,坐臥不寧。”
富貴逼人 無心富貴,被迫出仕。也指因有財勢,人來靠攏。
出處:《北史·楊素傳》:“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
青黃溝木 為無心仕進的典故。
出處:《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犠尊於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於失性一也。”
全無心肝 比喻不知羞恥。
出處:《南史·陳後主紀》:“叔寶全無心肝。”
有口無心 嘴上說了,心裡可沒那樣想。指不是有心說的。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序》:“總屬有口無心,安用設身處地。”
有嘴沒心 指不是有心說的。同“有嘴無心”。
有嘴無心 猶言有口無心。指不是有心說的。
無心而為是錯,有心而為是惡
●無為管理體系,以規則、制度的確定性來應對不確定性。無為而為的正解
莫過於有意而無心什麼意思
一般指談戀愛,當事人有談戀愛的意願,但是真正兩個人見面後他心不在焉,不願意說真心話,或者心裡裝著另一個人。這樣的戀愛不談也罷!
忘而無心是什麼意思
小老頭神氣活現地站直身子,把手掄圓了要抽他一個大嘴巴,以證明自己可不是個讓人小瞧的主兒。可是巴掌沒有打著,於是他便罵開了。那幾位的嘴巴也是不饒人的,很快,帳篷裡充滿了一片對罵聲。突然,帳篷的門打開了,一個身材高大、威風凜凜的人踏了進來。只見他年輕英俊,賽似一位波斯王子。但除了一柄鑲滿寶石的短劍和一把雪亮的彎刀之外,他身上的其他服飾倒也不算華麗複雜。他目光堅定,整個人氣度不凡,但是隻會使人肅然起敬,卻不至於令人望而生畏。
有心而舍 無心而得 堪稱捨得什麼意思
丟掉的東西是知道的,是不要的,所以是"有心而舍”。得到的東西並非全是自己有意而得的,叫做: 無心而得。因此稱為"捨得”。
知心比心者我卻無心而比者什麼意思
我不殺伯仁 伯仁卻因我而死
意思是我雖然怨恨伯仁,卻沒有想殺他的意思;但是因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殺死,伯仁的死與我有間接的關係。
出處
[ 原文]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晉書·列傳三十九》記載:初,敦之舉兵也,劉隗勸帝盡除諸王,司空導率群從詣闕請罪,值顗(字伯仁)將入,導呼顗謂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顧。既見帝,言導忠誠,申救甚至,帝納其言。顗喜飲酒,致醉而出。導猶在門,又呼顗。顗不與言,顧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導,言甚切至。導不知救己,而甚銜之。敦既得志,問導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當登三司,無所疑也。”導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應令僕邪?”又不答。敦曰:“若不爾,正當誅爾。”導又無言。導後料檢中書故事,見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導執表流涕,悲不自勝,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