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字是什麼含義?
李清照名字的意思是什麼
李是姓氏,不用解釋,清照作為名字也就是父母(父親還要更多一點)的想法罷了。非要解釋的話,可以附會成如清溪照影,心地澄澈,溫柔似水;又或者心思透徹,通達世情。其字易安的意思還要好說些,因此前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審容膝之易安”句,表達個人隨遇而安的趣向。
李清照的字到底是什麼啊?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漱玉詞由濟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見底,泉水自池底湧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相傳李清照早年曾在泉邊洗漱。該泉自今仍在流淌,現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的李清照紀念堂門口。
李清照兩句詞的意思
小重山
李清照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這是一首當春懷人、盼望遠人歸來之作。較之表現同一題材的許多作品所不同的是,它沒有寫個人獨居之苦悶,也沒有寫良人不歸之怨恨,而是熱情地呼喚遠行在外的丈夫早日歸來,一同度過春天的美好時光。小詞將熱烈真摯的情感抒發得直率深切,表現出易安詞追求自然、不假雕飾的一貫風格。
起首三句以白描筆法描繪早春景色,但又不同於一般地寫景。“春到長門春草青”,直接襲用五代薛昭蘊《小重山》詞之首句,暗寓幽閨獨居之意。“長門”,漢代長安離宮名,漢武帝陳皇后失寵,曾幽閉於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妬。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薛詞即藉此事以寫宮怨。易安將自己的居處比作長門,意在表明丈夫離家後的孤獨。較之陳皇后,她此時雖然不是被棄,卻同是幽居。“春草青”,字面的意思是說春天已經到來,階前砌下的小草開始返青,隱含的意思則是春草已青而良人未歸。《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此暗用其意。“江梅些子破,未開勻。”言野梅只有少許嫩蕊初放,尚未遍開,而此時也正是賞梅的好時節。“些子”,猶言一些。以上三句突出寫春色尚早,目的是要引出歇拍呼喚遠人歸來“著意過今春”之意。如果“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青玉案》),也就不會有“著意過今春”的渴望。
次三句寫晨起品茶。宋人習慣將茶製成茶餅,有月團、鳳團等數種,飲用時皆須先碾後煮。“碧雲籠碾玉成塵”,寫飲茶前的準備。“碧雲”,以茶葉之顏色指代茶餅;亦可理解為茶籠上雕飾的花紋。“籠”,貯茶之具。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四雲:“(韓魏公)不甚喜茶,無精粗,共置一籠,每盡,即取碾。”“碾玉成塵”,言將茶餅碾成碎末,猶如碧玉之屑;“玉”亦謂茶之名貴。明馮時可《茶錄》:“蔡君謨謂范文正公:《採茶歌》‘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今茶絕品,色甚白,翠綠乃下者,請改為‘玉塵飛’、‘素濤起’,何如?”所敘之事可資參證。‘留曉夢,驚破一甌春。”寫曉夢初醒,所夢之事猶殘留在心,而香茗一杯,頓使人神志清爽,夢意盡消。“一甌春”,猶一甌春茶之省稱。聯繫全詞來看,“曉夢”似與懷人有關,然含而未露,頗耐人尋味。
過後三句仍是寫景,不過時間由清曉移到了黃昏。“花影壓重門”,言梅花的姿影投射在重門之上顯得很濃重。“花”,指上片所言之江梅。“重門”,一層一層的門。由此句很容易使讀者聯想起林逋《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名句來。“疏簾鋪淡月”,言春月的清輝鋪灑在窗簾上,顯得很均勻。這兩句詞以對偶形式出之,勻齊中富於變化。按照習慣,“花影壓重門”本應對以“淡月鋪疏簾”,但在這裡詞人似乎有意將“淡月”和“疏簾”位置互換,一方面為了合於平仄,一方面也避免了雕飾之嫌。詞本不同於律詩,是不必追求對仗的嚴謹工穩的。兩句詞生動地創造出初春月夜靜謐幽美的境界,為全詞精彩之筆;“壓”、“鋪”二字下得尤為精警,寫出了詞人對景物的特殊感受,令人不能不歎服易安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力。
以上由春草返青寫到江梅初綻,由花影壓門寫到淡月鋪簾,中間更穿插以春晨早起,茶香驅夢,如此反反覆覆描寫春天之美好,終於逼出了歇拍三句:“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東君”,謂春日、春天之神。農曆遇閏年,常有重春現象。據《金石錄後序》可知,易安婚後,明誠或因負笈遠行,或因異地為官,每與易安分別。丈夫常年在外,如今算來,已有兩年三個春天沒有在家......
月滿西樓(李清照)這首詞是什麼意思?
全詞翻譯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卻上心頭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李清照“詞別是一家”是什麼意思?解釋清楚和專業一點
巾幗詞人李清照的橫空出世,使南渡詞壇放出奇異的光彩。而她在理論上確立了詞體的獨特地位,是因為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之說.李清照借鑑李之儀"自有一種風格"的看法,從本體論的角度提出了這一理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探討這一學術論題.思想內容李清照批評柳永詞“雖協音律,而詞語陳下”,反對以俚詞俗語入詞。主張為詞應像南唐君臣那樣“尚文雅”,要有文人的清高情趣和格調. 藝術風格渾然天成式.李清照重視文學的整體性,批評張先、宋祁有佳句而無佳篇,“破碎何足名家”。認為詞應有整體的意境,渾然一體。表現形式李清照不滿賀鑄作詞“少典重:,認為作詞應當端莊典雅,不宜輕佻為之."她認為詞要嚴格遵守五音六律及清濁輕重,反對晏殊、歐陽修、蘇軾等人作詞不協音律,並譏其為“句讀不葺之詩”。由於當時長調慢詞盛行,故而李清照認為詞要注意鋪陳,不滿晏幾道多為小令而少鋪敘。 另一方面,李清照在《論詞》中提出的作詞要求規定了詞的風格、意境乃至內容範疇,即高雅莊重、婉約矜持的風格,認為此乃詞之本色,也就是詞“別是一家”的主要特色。殊不知詞自唐代以來,同時有兩個系統,一為民間詞,一為文人詞。民間詞以清光緒年間在甘肅敦煌石窟中發現的數百首唐五代曲子詞為代表,題材廣泛,風格各異。 當然李清照在詞的藝術表現方式上,也是獨具特色的。 她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另外她的語言獨具特色。第一,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都是別開生面,精妙清亮,風韻天然。第二,善於用最平常最簡練的生活化的語言精確地表現複雜微妙的心理和多變的情感流程。還有因為李清照特殊的生活背景與經歷使她的詞具有傾擄真摯情。真情是詞之骨,詞之言情,貴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約詞人多以男性寫豔情幽懷,李清照則是以女性本位寫自我愛情悲歡和親歷的家國鉅變而獲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戀情詞,如《一剪梅》、《鳳凰臺上憶吹蕭》等,滿懷至情,連篇痴語,自然率真最能體現女性純誠細膩的靈性,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戀情詞所無法比擬的。熔鍊家常語,也是其藝術特色的一個方面,《漱玉詞》的語言,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柳永是把詞引向市井的開拓者,他用語通俗明暢,然好為徘體,偶涉蝶默,周邦彥變俚為雅,措詞精工範施採麗密。李清照遣詞造語,自出機抒,創造了以自然率真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彭孫通《金粟詞話》)。這種語言對於北宋末期華貴典雅的詞風無異是一種衝擊。還有善用白描法,漱玉詞不重故實,不過多化用前人詩文,而長於以白描手法創造動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與柳永的“細密妥溜”、美成的富豔典重不同,而是“衝口出常言,境界動心魄”。如《醉花陰》寫離思凝重:“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永遇樂》寫孤寂失落:“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均以直白之語,寫深濃之情,有場景,有人物,有襯映。階前花下心繫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閉關簾底,孤苦零丁,將無窮悲傷一己吞嚥的心態,呈現眼前,栩栩紙背,令人一睹難忘。最後講求韻律美,李清照論詞很重視聲律,所謂歌詞分五音六律、清濁輕重,她的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理論。這是由詞作為一種樂詩特質決定的。漱玉詞講究聲情,喜用雙聲疊韻,選辭注重聲韻美。夏承秦曾舉其《聲聲慢》為例,其中用舌聲15字,齒聲42字,尤其是未幾句,“二十字裡齒聲交加重迭,這應是有意用齧齒丁寧的口吻,寫自己憂鬱倘恍的心情,不但讀來明白如話,聽來也有明顯的聲調美,充分表現樂章的特色。總之,無論是李清照前期的詞還是後期的詞,在抒情藝術上......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什麼意思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在一個荷花凋謝、竹蓆嫌涼的秋天,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託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
花自飄零水自流。
花兒自在的飄零,水自在的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起兩處的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頭消失,有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李清照又被稱為什麼
易安居士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其父著名學者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出自韓琦門下,又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學識淵博,尤用意於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後被罷官。平生著述較多,現僅存《洛陽名園記》一卷。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宋史·李格非傳》),一說為漢國公王準孫女(莊綽《雞肋編》),也知書善文。
李清照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作前後兩個時期。
生平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受過較好的文化教養。她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寫有《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受到當時人們的好評。建中靖國元年(1101)18歲時,與吏部侍郎趙挺之幼子趙明誠結婚。明誠當時21歲,在太學當學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後不久,新黨蔡京當政,趙挺之升任尚書右丞。他們極力打擊舊黨。李格非時為提點京東刑獄,竟因在黨籍而被罷官。李清照當時曾獻詩給趙挺之試圖救援其父,詩中有"炙手可熱心可寒"的話,可見在她婚後李家曾經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對趙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滿的。
約在崇寧二年(1103),趙明誠開始出仕,曾任鴻臚少卿。他們夫妻志同道合,"有飯蔬衣練,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錄後序》)。經他們的搜求尋訪,日積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詩逸史、古今名人書畫和古器物,逐漸增多。大觀元年(1107),趙挺之死於京師,趙家隨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災禍。當時蔡京為左僕射,由於忌恨趙挺之而對趙家進行誣陷。但因查無實據,所以只追奪了趙挺之的官職。趙明誠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趙明誠回到了青州(今山東益都)趙氏的故里。
趙明誠屏居鄉里的時間在10年以上。他們"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訪求古碑、文物。大約在宣和三年(1121),趙明誠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萊州(今山東掖縣)。任滿後,改守淄州(今山東淄博市),又授直祕閣。這一時期,他們開始編寫《金石錄》,並繼續蒐集古物、碑銘,一同鑑賞、考訂,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靖康元年,金人圍攻汴京。次年,趙明誠母死於金陵,明誠攜書15車南下奔喪。隨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後,明誠起知建康府。這時北方大亂,趙家青州故第十餘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小部分文物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
後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極關心國家命運和當時的政治形勢,寫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詩句,表達了對於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極大不滿。次年,趙明誠移知湖州(今屬浙江),他駐家池陽(今安徽貴池),隻身馳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當清照從池陽乘舟趕到建康時,明誠已經病危,不久死去。她懷著極大的悲痛斂葬了丈夫。這時金兵又大舉南侵,建康形勢緊急,朝廷已開始疏散、逃亡。
李清照派人先將書冊、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準備去那裡投奔趙明誠的妹丈以避亂。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並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戰亂中散失。在趙明誠病重期間,他的朋友張飛卿曾攜一玉壺來看望他。這件事竟被人傳成是他們夫妻以玉壺頌金,並聽說有人已向朝廷告發。這樣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為驚恐,她決定將家中所有的銅器等物品進獻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脫。於是,她便追隨著高宗逃難的路線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