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發的貨幣去哪兒了?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每個國家都在超發貨幣,那麼錢都去哪裡了?

正確的說法是:在有限度的情況下(如國家正常的經濟穩定,無大幅通貨膨脹,無貨幣貶值等情況),超發貨幣,目的無非就是,加大基礎貨幣投放量,刺激花錢消費,鼓勵銀行借貸行為,加快社會財富流通,盤活社會發展,恢復或提高國家活力。

央行超發的人民幣究竟去哪兒了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坦言:“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央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特別是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採用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我看來,此次央行希望通過加息向市場釋放中央決心調控通貨膨脹預期的意圖,以及貨幣政策迴歸穩健的信號。”吳曉靈說。

有學者評論認為,此次央行加息不僅是“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的終結,更是對過去10年,甚至30年過度依靠貨幣推動經濟的一次重要的貨幣政策轉向。

貨幣超發43萬億元

“央行加息其實來的太晚了,貨幣超發已經那麼嚴重,早就應該實施收緊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看到包括綠豆、姜、蒜、辣椒在內的農副產品輪番上漲其實都是央行貨幣超發的結果,多餘的錢在市場中亂竄,多年累計起來的過量貨幣已經給中國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通脹風險。”

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CPI同比上漲3.6%漲幅創下23個月新高;當月食品價格更是同比漲幅高達8%。那麼,CPI的同比逐步增長是否是由貨幣超發引起的呢?

“通脹無論何時何地皆為貨幣現象”——這是貨幣學派創始人弗裡德曼的一句經典名言。按照貨幣學基本原理,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每增長出1元價值,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也應該供給貨幣1元,超出1元的貨幣供應則視為超發。而在新興市場國家由於市場化改革等原因,資源商品化過程加劇,廣義貨幣供應量適度高於經濟發展GDP增長也是合理的。但過高的貨幣供給卻極易帶來通脹

中國超發的貨幣都去哪兒了

第一個重點是央行不斷以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大手購匯,為穩定人民幣匯率而累積增加基礎貨幣的供應。第二個重點,是條條塊塊的政府及其公司具有極強的土地融資能力,經由商業銀行的放貸不斷創造貨幣。這是近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貨幣基礎,也是國民經濟運行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因素的貨幣根源。與此相對應,中國的貨幣調控也形成了兩個著力點。其一,央行發行多種短期央票,以回收過量放出去的基礎貨幣。其二,央行以數量型工具,即提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作為抑制商業銀行貨幣創造的主要手段。近年貨幣調控在兩個圈圈上跳舞,揮來舞去主要就是央票和法定準備金率這兩把刀。讓我們點評一番吧。先看央票。顧名思義,央票是中央銀行發出的債券,通常短期,三、六、九月不等,也有更長的。無論哪種期限,都是央行以還本付息的承諾為條件,向金融機構借錢。一般認為,當市場流動性偏多、通脹壓力加大之際,央行發出央票,把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借”回來,鎖在央行內不解凍,是對衝流動性的對症之藥。至於為什麼選用央票,主要理由是央行庫存的國庫券不夠,2002年正是央行用盡了幾千億國庫券,才讓央票登場,並從此大行其道。這當然有道理。但不妨多問一句:為什麼待回收的流動性居然越來越多?這些年央行發出的多少萬億央票,不是天上來的黃河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查數據,2002年以來央行總資產中增加最快的是“外匯佔款”,也就是企業和個人結算給商業銀行的外匯,又被央行用基礎貨幣買入、最後成為國家外匯儲備的那一大塊。撇開細節,央行不斷髮央票要對衝的流動性,原來正是央行自己購匯發出去的基礎貨幣。問過的,央行何苦這麼來來回回兩頭忙?也回答過,因為央行在本幣幣值穩定的目標之外,還要顧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穩定。為了匯率穩定,央行有如愚公移山,大手購匯天天不止。哪天只要少買一點,人民幣對美元馬上升值。央行出手,人民幣匯率倒是穩定了——甚至再固定十年也不難——可過量的基礎貨幣放了出去,有導致流動性氾濫的危險。於是,再發央票回收流動性。問題是,央票並不能完全對衝被動超發的基礎貨幣。幾周前易綱(專欄)副行長到朗潤園做報告,提到為持有2.85萬億美元的國家外匯儲備 (2010年底),央行用了約20萬億人民幣購匯,其中80%已被對衝。這說明央行兼顧匯率穩定與貨幣穩定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也積累了在開放環境裡調控貨幣的新經驗。不過他的報告可沒有以下意思,即能夠兼顧匯率穩定與貨幣穩定的貨幣調控方面的中國模式已經誕生。首先,央票並沒有做到百分之百回收超發的基礎貨幣。困難應該不是技術方面的,因為再多發20%的央票,總量上不就可以做平了嗎?我的理解,困難還是來自央行的多目標——當權衡要不要更多回收基礎貨幣時,其他目標包括保增長、保就業、保財政、甚至保商業銀行的生意等等,均可能構成央行決策的約束。一時低估流動性偏多帶給物價總水平的壓力,是很容易發生的。特別是對一個習慣於超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來說,收緊流動性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質疑、批評和埋怨。惟有看得見的通脹壓力,才能夠抵抗幾乎全社會“鬆貨幣”的持久衝動。可惜,通脹信息通常要滯後很久,例如2008年上半年和今年年初我們遇見的情形。加起來看,央行用左手發出的央票,要把右手購匯花出去的每一塊基礎貨幣全部收回來,實際上面臨不少困難。最近的發現是,即便做到總量完全相等,央行干預外匯的基礎貨幣也還有可能發生某種“洩漏”。我這裡想到的是時間對貨幣創造的影響。大家知道,央行每天動用基礎貨幣購匯,但是並沒有——一般也不可能——每天發行等量的央票回收商業銀行由此新增的流動性。這就是說,有部分基礎貨幣已經從央行之手,經由購匯環節先落到了商業銀......

中國超發的貨幣都去哪兒了

超發的貨幣都在手裡躺著呢,並沒有投資到實體經濟中,因為環境太差,投啥都不賺錢,還不如投房產。中短期來看,房價是會繼續漲的,房價崩潰會發生可怕的事情。已經買房了的民眾,銀行,開發商,政府都不願看到

中國超發的貨幣都去哪了,房價還會上漲嗎

國家統計局18日發佈消息,與2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8個,上漲的城市有62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5.4%,最低為下降0.7%。與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9個,上漲的城市有40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3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62.5%,最低為下降3.8%。其中絕大部分城市二手房價格也都呈上漲趨勢。

3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上漲靚人業績,確實來之不易,有各級政府樓市去庫存付出的艱辛努力,也有一二線大城市購房消費者付出的“真金白銀”,在這裡應為各級政府在樓市去庫存中出臺的各種有力政策措施點贊,也為民眾尤其農民朋友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參與“救市”活動給予褒獎。因為,沒有各級政府樓市去庫存的堅強政策措施和廣大購房者的“慷慨解囊”,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不可能直線飆紅。

同時,要看到70個大中城市房價呈上漲趨勢,釋放了多種積極經濟因素:一是民眾及世界各界擔心中國房地產“硬著陸”風險暫時已經消除,樓市回暖跡象得到進一步鞏固,房地產不會成為立即拖跨中國經濟增長的“包袱”;二是樓市去庫存釋放出較大潛力,為房地產結構調整和優化停挪出了巨大空間;三是各級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空間拓寬希望尤在,財政收入繼續惡化趨勢將會得到遏制。四是房價上漲推動樓市去庫存,會為鋼鐵、水泥等上下游相關產業提供去產能機會,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一定契機。因此,從眼前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上漲趨勢,還是值得慶幸的,因為它會使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消除了迫在眉睫的隱患,也會讓中國政府出臺更多支持發展經濟的對策,有利為化解未來經濟危機提供足夠時間和空間,這是讓人可喜之處。

但要看到,70個大中城市房價普遍上漲帶來多種令人可喜跡象外,也應看到房價普遍上漲背後隱藏的不少經濟憂患。從當前看,至少有三方面值得關注:首先,這種上漲趨勢只是短暫性、階段性反彈,還是會一直持續性下去?在筆者看來,無論屬於哪一種因素,都潛伏著一定危機:如果是暫時性上漲,意味著房價上漲主要靠行政強制性推動或人為投機炒著,一旦政策效應“疲勞”或投機機會消失,房價就會下降,風險隱患依然難以消除;如果持續性上漲,則意味著普通民眾又將承受新一輪高房價“壓榨”,大大降低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其次,這種上漲趨勢對各級政府將產生何種影響?如果房價是短暫性上漲,則各級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下降趨勢依然難以改變,也難以擺脫財政收支下降困局;如果是持續性上漲,則會進一步加劇各級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加劇地方政府買賣及擴大基礎設施投入衝動,也會使土地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項目等現象再次發生。再次,這種上漲趨勢對地產開發商會產生何種影響?如果是短暫性上漲,則樓市去庫存必然陷入膠著狀態,房地產信貸違約風險加大,有傳導為金融風險的可能;若進入長期上漲通道,則必然會加劇地產開發商新一輪盲目拿地和新樓盤開發衝動,且更會使地產開發商產生一種錯覺—樓市開發是一項永遠沒有風險、穩賺不虧的產業投資,又一輪更大樓市庫存就會為期太遠了。

顯然,70個大中城市房價無論環比、同比上漲,都應客觀看待其利弊,並準確把握其背後的原因;既不能因其普遍上漲而沾沾自喜,感覺房地產危機全部化解;也不能因其價格上漲,而認為其一無是處。正確的態度是,各級政府應在宏觀上拿捏好一個度,讓房價保持溫和、理性上漲態勢,制訂好房價監測機制,防止人為哄擡房價行為,抑制房價過度或過快上漲現象發生。同時,各級政府應消除私心雜念,把企圖從房價上漲中收穫各種利益之手縮回來,讓樓市調控市場色彩濃厚再濃厚一些,政府要自覺抑制強制性行政刺激行為,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調控......

全球超發的錢去了哪裡

朝陽廣場,就是那個消防隊那裡呀...

中國四次貨幣超發之謎,錢都流向了哪兒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餘勝海近日稱:中國1990年貨幣總量1.53萬億,2011年85.16萬億,21年翻了59倍。美國貨幣總量同比增加1.99倍。美國規定貨幣發行量不超過GDP的70%,中國卻超2倍。2008年前40多萬億元,今年6月已突破90萬億元,通脹壓力難解,資產泡沫越吹越大,如果還不擰緊貨幣的閥門,中國的問題將越積越多。

所謂“貨幣超發”,按照一般理解,是說貨幣總量高於GDP總量。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M2從1990年的1.5萬億擴張到2011年年底的85萬億的水平,上升了54倍,相對GDP規模從82%上升至180%,既遠高於歐美等發達地區,也高過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以及同樣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韓地區。   貨幣供應量超速勢必會帶來潛在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資產泡沫、金融經營風險和資金流動風險必須高度關注。貨幣供應超量將導致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間破裂,會帶來一系列家庭、者、金融、等方方面面的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改革開放的30年裡,大型的通貨膨脹出現了兩次,一次是1994年,另一次是1988年,其共同特點就是貨幣的超量發行、經濟過熱和農業減產。因此,要控制通貨膨脹,就必須貨幣超量發行等三個方面共同努力。

貨幣超發 最好發財的機會在哪裡

貨幣超發, 發財的機會在於借入人民幣去買外匯或以外幣計算的商品如黃金、白銀, 等人民幣貶值即馬上至富!

為什麼現在M2高達13%,CPI卻只有1.6%?貨幣到底有沒有超發,超發的貨幣都去哪了?

降準降息,中國的QE,通貨膨脹,你沒發現嗎?

中國超發的貨幣都去哪了,房價還會上漲嗎

中國超發的貨幣都成了高房價最大驅動力,房價在一定時間內還是會進一步增長。

(1)M2每年增長7%,其中3.2%的增發是為了支持實際GDP的增長,並不會引發通脹;剩餘的增發則體現在CPI和房價漲幅中。

(2)房地產金融的步伐很難停下來,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十年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並不算理想,投入到人才培養、基礎創新方面的資源太少了,大部分錢都投到房地產開發中去了,變成了固定資產。

(3)在宏觀經濟形勢不佳、實體經濟看不清的時候,銀行更願意將貸款投入到房地產行業或有房地產抵押的貸款中去,未來房地產行業規模即便大家不想,但一定時間內還是會進一步增長。

相關問題答案
超發的貨幣去哪兒了?
《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主持詞 ?
時間都去哪兒了微電影?
時間都去哪兒了手語?
時間去哪兒了閱讀?
幼兒舞蹈爸爸去哪兒了?
什麼去哪兒了作文?
時間都去哪兒了簡譜?
貨幣超發的原因?
去哪兒怎樣發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