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屬於什麼動物?
鱔魚是魚嗎?為什麼?那它屬於什麼動物?
魚類的定義 終生生活在水裡、用鰓呼吸、用鰭游泳的脊椎動物。魚類包括園口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等三大類群、世界上已知魚類約有26000多種,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大類,約佔脊椎動物總數的48.1%.它們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裡,淡水魚約有8600餘種。我國現有魚類近3千種,其中淡水魚約1000種左右。 爬行類動物的特徵是: 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運動時採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 3.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動物為有脊椎的冷血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 5.爬行動物的心臟只有三個心室,不象其他動物有四個。 6.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 爬行類動物的繁殖方式為卵生或胎生。現在世界上的爬行類動物有5700多種。 鱔魚確實屬於魚類,只是分佈的綱不同而已,不能只看它們沒有鰭就不屬於魚類,這種區分方法是很可笑的 鱔魚又名黃鱔,雖然無鰭無鱗,但它主要用鰓呼吸,所以黃鱔是魚,屬於魚綱合鰓目。同樣道理,泥鰍有鰭無鱗,主要用鰓呼吸,所以泥鰍也是魚,它屬於魚綱鯉形目鰍科。 黃鱔 Monopterus albus; rice-field eel 合鰓鱔目合鰓鱔科黃鱔屬的 1種。又名 、鱔魚、蛇魚。體細長,呈蛇形,前段圓,向後漸側扁,尾部尖細,體長一般可達260~600毫米;頭圓,口大,上頜稍突出;脣頗發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小,為皮膜所覆蓋;兩個鼻孔分離較遠,後鼻孔在眼前緣的上方,前鼻孔在吻端;左右鰓孔在腹面合而為一,呈倒“V”字形;鰓膜連於鰓峽;體潤滑無鱗;無偶鰭,奇鰭退化,僅有不顯明的皮褶。腹腔膜褐色;鰾退化;生活時體背側黑色或有黑色小斑點;腹側微黃或橙黃(見圖)。分佈於亞洲東南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水系各種水體中都產此魚。 為熱帶及暖溫帶沼澤區底層生活的魚類,喜棲息於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日間藏在混濁泥底的洞穴中或堤岸的石隙中;夜間外出覓食。以昆蟲及其幼蟲、蛙、蝌蚪、小魚、小蝦、蚯蚓等為食。每年6~8月產卵。懷卵量500~1000粒。卵徑 2~4毫米。產卵前吐泡沫堆積成團,受精卵在泡沫中發育,並藉助泡沫的浮力浮在水面。雌、雄親魚有護巢的習性。7~8天卵即孵化出幼魚。生殖腺左側發達,右側退化。具有性逆轉現象,自胚胎期到成熟都是雌性,在產卵以後,卵巢漸轉為精巢。體長在200毫米以下的個體幾乎全為雌性;體長在220毫米左右開始逆轉為雄性;體長360~380毫米時,雌雄個體數約相等;380毫米以上的個體雄性居多;530毫米以上的個體全部雄性。體長500毫米的雌體懷卵500~1000粒,分批產出。剛孵化出的幼魚具有胸鰭,鰭上佈滿血管,經常不停地扇動,成為幼魚的呼吸器官,稍長鰭即退化消失。 黃鱔分佈於中國東部遼河到雲南西部,西達關中及川西金沙江下游,南達臺灣及海南;國外達朝鮮西部、日本南部、菲律賓、爪哇及緬甸。產量大,最大個體長達500~700毫米,重1.5千克,肉味鮮美,是一種極好的經濟魚類。西非利比亞有穴居的盲黃鱔;墨西哥東南於喀丹州尚產有盲蛇胸鱔,都是穴居而眼退化消失的。
鱔魚到底是什麼動物?
鱔魚(Monopterus albus)屬合鰓魚目,合鰓魚科,黃鱔屬。亦稱黃鱔、鱓魚、羅鱔、蛇魚,英文名:Ricefield eel 。
合鰓魚目(Synbranchiformes)約15種細長鰻形魚類的統稱。與真正的鰻鱺目(Anguilliformes)無親緣關係,而與鱸形目(Perciformes)近緣。產於熱帶淡水或鹹淡水水域。體長約20.70公分(8.28吋),無鱗或具很小鱗片,背、臀鰭很低且繞過尾端相連續,鰓通常僅於喉部有一外鰓孔。一些種類的鰓本身很小,依靠通過喉部或腸的黏膜吸入的氧進行呼吸。在東方是有價值的食用魚類,往往蓄養於池塘或稻田中。
黃鱔 (Monopterus alba):無鱗,在淺水中能豎直身體的前半部分,用口到水面呼吸,把空氣儲存於口腔及喉部,所以顯得喉部腫大。廣泛分佈於亞洲東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魚,除西矗高原外,各地均產,棲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處,常潛伏在泥洞或石縫中。夜出覓食。生殖情況較特殊,幼時為雌,生殖一次後,轉變為雄性,這種雌、雄性的轉變現象稱為性逆轉現象。
黃鱔是屬於魚類還是軟體類?
黃鱔是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魚綱、合鰓目、合鰓科、黃鱔亞科
黃鱔有脊椎,魚類屬於脊椎動物,而軟體動物是沒有脊椎的,像烏賊,魷魚之類的是軟體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