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遞延稅款?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什麼是遞延稅款?

以遞延所得稅來說

意為按照會計的權責一致、配比性原則,本期的收入與本期的費用要匹配,同樣道理,本期的所得稅負擔也應該和本期的所得相匹配

但按照稅法規定,某些經濟事項一旦發生即產生納稅義務,不管該項所得稅實際上是否該由本期承擔

這種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造成了本期應上交給稅務機關的所得稅與企業本期實際應負擔的所得稅 其金額不一致的情況

這種差異可以由很多事項引起,比如會計和稅法對資產的折舊方法不同形成的暫時性差異、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增/貶值、因質量保證而確認的預計負債等

當期應負擔的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遞延稅款屬於什麼類科目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遞延稅款,科目號2341,核算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的企業,由於時間性差異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影響所得稅的金額,以及以後各期轉回的金額。期末貸方(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轉回的時間性差異影響所得稅的金額,以及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未來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在資產負債表中,根據遞延稅款科目餘額的借貸方向,區別計入“遞延稅款借項”或“遞延稅款貸項”

遞延稅款通俗的講是什麼?小白求解釋

按我的理解,由於稅法和會計的計稅方法有差異,所以會產生一些稅法要求交,但是會計沒計算的稅款;還有就是稅法沒要求交,但是會計在計算稅的時候計算了。這樣的差異就會產生遞延稅款。遞延稅款還分遞延資產和遞延負債,由於交稅的時候按照稅法計算交稅,所以呢,按照稅法的要求交了, 但是會計還沒計算的,叫做遞延資產;會計已經計算了,但是稅法還沒要求交的,屬於欠稅務局的,所以就是遞延負債了。希望我的解釋你能明白。

遞延稅款是什麼意思,能舉個詳細的例子說明嗎?比如寫具體的會計分錄,謝謝了

遞延所得稅是會計準則和稅法對應納稅所得確認不一至造成在一定的時期內產生暫時性差異。

比如:ABC公司月初購入100萬元股票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月底公允價值110萬元。設ABC公司稅前利潤1010萬元,所得稅率25%

分析:月底股票公允價值110萬元,會計分錄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此時ABC公司按會計準則把損益計入稅前利潤應繳納所得稅10*25%=2暢5萬元。而稅務局根據稅法規定認為股票沒有實際賣出,未取得收益不用繳所得稅(等賣了再算)。

會計分錄:借:所得稅費用(1010*25%=252.5)  25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0

遞延稅款怎麼理解?在什麼情況下涉及這個科目?

現將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 如下:  (一)科目設置 企業應在損益類科目中設置550所得稅科目,核算企業按規定從當期損益中扣除的所得稅。同時,取消利潤分配科目中的應交所得稅明細科目。 企業應在負債類科目中增設270遞延稅款科目,核算企業由於時間性差異造成的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所產生的影響納稅的金額以及以後各期轉銷的數額。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發生額,反映企業本期稅前會計利潤大於納稅所得產生的時間性異影響納稅的金額及本期轉銷已確認的時間性差異對納稅影響的借方數額;其借方發生額,反映企業本期稅前會計利潤小於納稅所得產生的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以及本期轉銷已確認的時間性差異對納稅影響的貸方發生額;期末貸方(或借方)餘額,反映尚未轉銷的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 採用負債法時, 遞延稅款科目的借方或貸方發生額,還反映稅率變動或開徵新稅調整的遞延稅款數額。企業應在遞延稅款科目下,按照時間性差異的性質、時間分類進行明細核算。  (二)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一定時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由於計算口徑或計算時間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可分為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由於計算口徑不同而產生的差額,這種差額在本期發生,並不在以後各期轉回。時間性差異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其發生是由於有些收入和支出項目計入納稅所得的時間與計入稅前會計利潤的時間不一致所產生的。時間性差額發生於某一時期,但在以後的一期或若干期內可以轉回。這兩種不同的差異,會計核算可採用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  1.應付稅款法 應付稅款法是指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後各期。在應付稅款法下,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等於當期應繳的所得稅。企業應按納稅所得計算的應繳所得稅,借記所得稅科目,貸記應交稅金 --應交所得稅科目。實際上繳所得稅時,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期末,應將所得稅科目的借方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所得稅科目應無餘額。  2.納稅影響會計法 ①納稅影響會計法是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時間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遞延和分配到以後各期。企業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時,一般按遞延法進行賬務處理。遞延法把本期由於時間性差異而產生的影響納稅的金額,保留到這一差異發生相反變化的以後期間予以轉銷。當稅率變更或開徵新稅,不需要調整由於稅率的變更或新稅的徵收對遞延稅款餘額的影響。發生在本期的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用現行稅率計算,以前各期發生而在本期轉銷的各項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按照原發生時的稅率計算轉銷。企業應按稅前會計利潤(或稅前會計利潤加發生的永久性差異後的金額)計算的所得稅,借記所得稅科目,按照納稅所得計算的應繳所得稅,貸記應交稅金--應繳所得稅科目,按照稅前會計利潤(或稅前會計利潤加減發生的永久性差異後的金額)計算的所得稅與按照納稅所得計算的應繳所得稅之間的差額,作為遞延稅款,借記或貸記遞延稅款科目。  本期發生的遞延稅款待以後各期轉銷時,如為借方餘額應借記所得稅科目,貸記遞延稅款科目。實行上繳所得稅時,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根據本企業具體情況,企業也可以採用債務法進行賬務處理。債務法是把本期由於時間性差異而產生的影響納稅的金額,保留到這一差額發生相反變化時轉銷。在稅率變更或開徵新稅,遞延稅款的餘額要按照稅率的變動或新徵稅款進行調整。遞延稅款餘額也......

資產負債表中的遞延稅款是什麼意思

遞延稅款是指由於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會計利潤(利潤總額,下同)與應稅所得之間的時間性差異。該差異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核算確認,而在“應付稅款法”下不予確認。

根據時間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和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可分為:

1。應納稅時間性差異。當期會計利潤大於應稅所得,未來需要交納的稅款。

2。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當期會計利潤小於應稅所得,未來可以獲得遞減的稅款

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時間性差異通過“遞延稅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遞延稅款”科目為貸方餘額,則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遞延稅款貸項”項目;如果“遞延稅款”科目為借方餘額,則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遞延稅款借項”項目。

對於“遞延稅款借項”,說明企業由於以前的時間性差異而產生的未來可以獲得抵減的所得稅;

對於“遞延稅款貸項”,說明企業由於以前的時間性差異而產生的未來需要交納的所得稅。

遞延稅款是怎麼回事

所得稅會計涉及到的四個會計科目:

1.所得稅費用;2.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遞延所得稅資產;4.遞延所得稅負債。

借:所得稅費用(會計立場)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稅務立場)

(或者)遞延所得稅負債

貸方應交稅費是站在稅務的立場,這個數據不會因為會計核算方法的改變而改變,繳納的稅金是唯一的、確定的,借方所得稅費用是站在會計的立場。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會計利潤±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稅率

任何一個時期,下列等式均成立:

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餘額/累計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稅率

遞延所得稅是指按照所得稅準則規定當期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即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當期發生額的綜合結果,但不包括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的所得稅影響。用公式表示即為:

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餘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餘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餘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餘額)

應予說明的是,企業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應當記入所得稅費用,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一是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

遞延稅費是什麼意思

遞延稅費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詳細說起來比較麻煩.簡單的給你說說.

取得的收入,本期不用交稅.以後期間再交.就產生遞延稅費.

舉個簡單的例子.公司的買的股票價格上漲了,會計上進利潤了.稅法上不認,等你賣了,他才認,才要你對賺的錢交稅.那就是說本期會計上實現了利潤,稅法卻不用交稅,那就將其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同理,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會計都還沒確認收入,稅法上卻要確認收入交稅了.例子比如,預收人家一筆錢,貨還沒發.會計上進的是預收賬款,會計上沒產生利潤,但稅法把預收的這筆錢確埂為收入了,要對他徵稅了.那你本期交了稅,下期你發了貨後,會計上確認的這部分收入便不用再交稅了,便可以在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時候,扣掉一筆錢.這便是遞延所得稅資產.

由此可見,遞延稅費是因為會計與稅法對收入或者費用確認的時間不致而產生.

請解釋一下:遞延稅款、遞延資產,以及怎樣核算?

遞延稅款是指由於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會計利潤(利潤總額,下同)與應稅所得之間的時間性差異。該差異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核算確認,而在“應付稅款法”下不予確認。

根據時間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和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可分為:

1。應納稅時間性差異。當期會計利潤大於應稅所得,未來需要交納的稅款。

2。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當期會計利潤小於應稅所得,未來可以獲得遞減的稅款

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時間性差異通過“遞延稅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遞延稅款”科目為貸方餘額,則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遞延稅款貸項”項目;如果“遞延稅款”科目為借方餘額,則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遞延稅款借項”項目。

對於“遞延稅款借項”,說明企業由於以前的時間性差異而產生的未來可以獲得抵減的所得稅;

對於“遞延稅款貸項”,說明企業由於以前的時間性差異而產生的未來需要交納的所得稅。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遞延稅款用來核算: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的企業,由於時間性差異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而影響所得稅的金額,以及以後各期轉回的金額。

基本會計分錄:

1.當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 的:(即:應納稅時間性差異、轉回前期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遞延稅款

2.當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 的:(即:可抵減時間性差異、轉回前期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

借:所得稅

借:遞延稅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遞延資產:

是指本期不能一次性記入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分期攤銷的費用。

遞延資產是指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應當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實質上是一種費用,但由於這些費用的效益要期待於未來,並且這些費用支出的數額較大,是一種資本性支出,其受益期在一年以上,若把它們與支出年度的收入相配比,就不能正確計算當期經營成果,所以應把它們作為遞延處理,在受益期內分期攤銷。

通常,遞延資產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等。

1.開辦費

開辦費是企業在籌建期間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籌建期間人員的工資、差旅費、辦公費、職工培訓費、印刷費、註冊登記費、調研費、法律諮詢費及其他開辦費等。但是,在籌建期間為取得流動資產、無形資產或購進固定資產所發生的費用不能作為開辦費,而應相應確認各項資產。開辦費應當自公司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分期攤銷,攤銷期不得少於5年。

2.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企業從其他單位或個人租入的固定資產,所有權屬於出租人,但企業依合同享有使用權。通常雙方在協議中規定,租入企業應按照規定的用途使用,並承擔對租入固定資產進行修理和改良的責任,即發生的修理和改良支出全部由承租方負擔。對租入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不構成固定資產價值,其會計處理與自有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無區別。對租入固定資產實施改良,因有助於提高固定資產的效用和功能,應當另外確認為一項資產。由於租入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不屬於租入企業,不宜增加租入固定資產的價值而作為遞延資產處理。

租入固定資產改良及大修理支出應當在租賃期內分期平均攤銷;

3.長期待攤費用

是指開辦費和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外的其他遞延資產。包括一次性預付的經營租賃款、向金融機構一次性支付的債券發行費用,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等。長期待攤費用的攤......

遞延所得稅指的是什麼

會計和稅法在確認企所得稅時,會產生一個暫時性差異,我給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固定資產折舊)來說明吧:

會計確認的折舊費:第1年30萬,第二年20萬,第三年10萬;

稅法與尋的折舊費:第1年20萬,第二年20萬,第三年20萬;

可以看出,會計和稅法確認的折舊費,總額是相當的,都是60萬,如果企業未扣除折舊費的利潤為100萬,那麼在會計上,扣除折舊後的利潤就是100-30=70,所得稅(25%)就是17.5萬;但是,稅法確認的折舊只有20萬,那麼所得稅(25%)就應該是(100-20)×25%=20萬:稅法比會計多確認2.5萬元的所得稅,這個應該怎麼處理呢?用遞延稅款科目調節:

第一年

借:所得稅費用 (100-30)×25%=17.5萬 ←從會計

遞延所得稅資產 20-17.5=2.5萬 ←差額,倒擠的

貸:銀行存款 (100-20)×25%=20萬 ←從稅法

第二年:

借:所得稅費用 (100-20)×25%=20萬 ←從會計

貸:銀行存款 (100-20)×25%=20萬 ←從稅法

第三年:

借:所得稅費用 (100-10)×25%=22.5萬 ←從會計

貸:銀行存款 (100-20)×25%=20萬 ←從稅法

遞延所得稅資產 22.5-20=2.5萬 ←差額,倒擠的

這樣,三年下來,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就平了;其實,上面的分錄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

第一年

借:所得稅費用 (100-30)×25%=17.5萬 ←從會計

其他存款-稅務局 20-17.5=2.5萬 ←差額,倒擠的

貸:銀行存款 (100-20)×25%=20萬 ←從稅法

第二年:

借:所得稅費用 (100-20)×25%=20萬 ←從會計

貸:銀行存款 (100-20)×25%=20萬 ←從稅法

第三年:

借:所得稅費用 (100-10)×25%=22.5萬 ←從會計

貸:銀行存款 (100-20)×25%=20萬 ←從稅法

其他存款-稅務局 22.5-20=2.5萬 ←差額,倒擠的

可以看出,“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一筆資產,就好像一筆存款,這比存款是存在稅務局的,可以用作抵扣稅款的;同理,“遞延所得稅負債”也是一種負債,是應付稅務局的。

另外,更明晰但是更拗口的解釋是:遞延所得稅資產是當前會計上不應確認但是稅法要求確認的稅款,這筆錢當期交了,但是不應該計入當期費用,應予遞延在以後再計入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當前會計上應確認但是稅法暫不要求確認的稅款,這筆錢當期未交,但仍應該計入當期費用,以後再實際繳出去。

這是概念性的解釋,具體計算上還很麻煩,你要去看《應用指南》上的例子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遞延稅款?
遞延稅款屬於什麼科目?
什麼是最優還款額?
什麼是儲蓄存款?
什麼是應納稅所得額?
什麼是格式條款合同?
什麼是遞推法?
什麼是電匯付款?
什麼是消費稅納稅人?
什麼是騙取貸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