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
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
何為教育?古今中外的優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言論。我發現,關於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侷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 現在我把我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共七點,不妨稱之為教育的七條箴言。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願相信各種艱深複雜的謬誤,卻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 這些箴言多麼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麼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第一條箴言: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這個論點由盧梭提出,而後杜威作了進一步闡發。“教育即生長”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蘇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個人靈魂裡固有的能力,當時的智者宣稱他們能把靈魂裡原本沒有的知識灌輸到靈魂裡去,蘇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們能把視力放進瞎子的眼睛裡去似的。懂得了“教育即生長”的道理,我們也就清楚了教育應該做什麼事。比如說,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是特別反對用狹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們即使承認了“教育即生長”,也一定要給生長設定一個外部的目的,比如將來適應社會、謀求職業、做出成就之類,彷彿不朝著這類目的努力,生長就沒有了任何價值似的。用功利目標規範生長,結果必然是壓制生長,實際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長”。生長本身沒有價值嗎?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發展的人難道不是既優秀又幸福的嗎?就算用功利尺度——廣闊的而非狹隘的——衡量,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不是更有希望獲得真正意義的成功嗎?而從整個社會的狀況來看,正如羅素所指出的,一個由本性優秀的男女所組成的社會,肯定會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第二條箴言: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用外部功利目的規範教育,無視生長本身的價值,一個最直接、最有害的結果就是否定兒童期的內在價值。把兒童看作“一個未來的存在”,一個尚未長成的大人,在“長大成人”之前似乎無甚價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標是使兒童為未來的成人生活做好準備,這種錯誤觀念由來已久,流傳極廣。“長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頂,彷彿在長大之前兒童不是人似的!蒙臺梭利首先明確地批判這種觀念,在肯定兒童的人格價值的基礎上建立了她的兒童教育理論。杜威也指出,兒童期生活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不可把它當作人生中一個未成熟階段,只想讓它快快地過去。 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僅僅是另一個階段的準備。尤其兒童期,原是身心生長最重要的階段,也應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又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為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個成人世界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到功利戰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後的社會上,童年價值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會以怎樣可怕的方式顯現出來。 第三條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是西塞羅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適應現實為目標塑造學生。人在社會上生活,當然有適應現實的必要,但這不該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
請問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現在她自己的女兒也快到了上學的年齡,回來看望父母時,大家見到她就半開玩地問她,以後要把孩子培養進哪所常春藤大學,她卻很堅決地擺手說:“我不培養,她能上哪兒就上哪兒。”據她媽媽講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學習,在家裡什麼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長班,她媽一提起來就愁,說她對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樣,極其不負責任。
有一次過節聚會,當大家的話題又轉到孩子的教育上時,她講了她自己對於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說從小學到高中,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她的學業成績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學院時她的學習成績也是處於上游。但是工作以後,她是同學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屬於在事業上沒有什麼成績可言的人。畢業十年她去參加同學會,同學中有後來進了法學院當上大牌律師的,有從政已經是某個州眾議員的,有在公司做已經成了CEO的。有個同學畢業後就冒險加入一個才組建的小公司,公司後來上市,他坐擁原始股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如果覺得這個同學在財富上比較成功的話,那麼另外一個參加小公司的同學後來變成了公司合夥人,公司上市後他直接就進入千萬富翁的行列。可是這個人還不算牛,有個同學自己創業自組公司,公司上市後給賣掉了,又建了一個公司又賣掉,現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億萬富翁。
單純從財富上看,他們這些打工的人在同學裡不值一提。但是最瀟灑的卻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個大學期間學習很好的男同學。他自從有了孩子,就辭掉工作在家裡做起了家庭主夫,因為他發現自己特別喜歡照顧孩子的感覺,喜歡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學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業,收入足夠家庭開銷,而太太不喜歡做家務,所以他們夫婦兩人正好互補。這個同學還有個興趣是旅遊,他們全家一有空就滿世界去玩,已到過七十多個國家,以後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走走。同學裡面屬他沒有壓力最輕鬆自在,讓生活節奏很緊張的上班一族們羨慕不已。
同學中有幾個華裔孩子,父母來自中國的大陸、臺灣、香港等地,這些同學都是規規矩矩的打工族,就職於大公司,說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陳。
他們幾個華裔孩子在校時學業優異,努力踏實,智力超群,可大學畢業以後,後續的事業發展卻普遍不如美國同學。
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她認為,我們的文化中對孩子的培養有誤區。
在中國父母眼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上大學,沒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為孩子的一生打基礎的事兒,光以為把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父母就大功告成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家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還有和進名校相關的活動中,而子女教育的其他重要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視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自信心、冒險精神、不畏失敗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勇氣、享受生活的能力等,這些都是她和同學相比之後感覺自己所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馬拉松比賽,一個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養非常重要,超過了上名校。事業都是在大學以後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剛畢業的頭一兩年找工作時還有點用處,後來很快就會被工作經歷所取代。
因為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看重她的學習成績,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績看得極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滿的眼神。每次考試她都特別緊張,特別怕出錯,這種情形後來就發展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險精神,沒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有時明知搞砸了也沒有多大關係,可是自己心理上就是接受不了。
她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剛畢業的時候,她曾到谷歌公司應聘,當時它成立時間不長,急需人才,公司創始人之一面試她,還和她一起吃了午飯,特別希望她能留下來。可是硅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誰也不知道這家公司的命運如何,會大放異彩還是像成千上萬新創......
俞敏洪什麼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內容
教育要培養孩子的心情
教育要培養孩子對生命的熱愛、對社會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這叫真正的心情。比
如說,我給家長演講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們的家長都很忙,但是我們總有悠閒的時候,我想請問家長中間有多少人曾經在月圓的晚上,帶著孩子看看月亮;或是躺在
一個沒有城市燈光汙染的草地上看滿天的繁星,並且告訴孩子們銀河在什麼地方,北斗星是哪一顆;還有多少家長帶著孩子去辨識各種各樣的農作物以及學習它們的
生長週期?我們已經是一個被社會和城市把人的美好心情犧牲掉的狀態。如果不這麼做,孩子對生命的熱愛、自然的熱愛,內心的美感怎麼產生?一個對生命和自然沒有美感的人,他未來不是賺錢機器,就是害人機器。原因很簡單,他不熱愛自然不熱愛社會,就培養不出這樣的心情,他也不可能對生命珍惜,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必然不珍惜別人的生命。
恰恰就是因為缺少這種引導,導致了孩子的心理疾病比較多。我碰到過
這樣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到大學全是第一名,從中國最頂級的大學畢業,而且很順利地考上了哈佛大學,父母以他的成功為驕傲,老師以他為驕傲,按說這
個孩子一輩子應該是一路成功。但是,父母和老師都疏忽了一個問題,這個孩子已經得了“第一名綜合症”,這個孩子永遠想得第一名,誰超過他,他就想把誰掐
死,永遠不把自己的學習和別人分享,永遠防範著別人,不願意別人與自己有一點點的在成績上的靠近。但是,中國老師不去發現問題,只要你是第一名,那就隨你的便了;家長也不關心這個問題,只要你第一名考上北大,就沒問題了。但
是這樣的孩子心胸狹窄,思路狹窄,人格狹窄,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生活孤獨,感情內向,最後越來越壞。這個孩子到了哈佛大學以後,既沒有男朋友,也沒
有女朋友。他沒有意識到的是第一名如果失去了怎麼辦?到了哈佛大學,得第一名就不容易了。一是哈佛集中了全世界最好的學生;二是到了國外學習,你得允許自
己有一段時間提高英文水平;三是教育方法不一樣,中國是死記硬背考試。但那個孩子儘管一直以來都是第一名,卻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所以跟不上,很著
急。因為他失去精神支柱了,最後慢慢地就精神有點兒失常,最後從樓上跳下去自殺了。
教育要培養孩子的讀書精神
教育要培養孩子的讀書精神。我們的中學不僅是為高考,而是為了把孩子們培養成一個知識全面、心情愉快的人。
孩子讀課外書籍應該是一件好事,當你發現孩子在你上課時讀課外書籍的時候,應該首先檢點一下自己,你的課為什麼不能吸引學生呢?分析出了原因,用恰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我看到一個孩子在讀課外書籍,我上課時不會去說這個孩子,但我下課後肯定會把孩子找到辦公室。我能做的事情是什麼?我先買幾本
世界名著放在桌子上,孩子來了以後我就先送她一本世界名著,並說老師也喜歡讀世界名著,但是咱們能不能商量一下,如果你在上課的時候讀課外書籍,我不管你
的話,那別的學生也可以讀課外書籍,如果全班同學都讀課外書籍的話,那麼老師就沒法教課,老師一點點自己的尊嚴都沒有了,所以能不能請你上課的時候還是聽
我講課,下課以後你怎麼讀課外書籍都行。如果你還想讀世界名著,你可以到老師這來借,或者讓老師來給你推薦也可以。
如果這樣,這個學生會一輩子會尊重你。她上課的時候肯定不會再讀課外書籍,老師講的任何一句話都會聽,說不好最後還培養了一個文學家或者作家。一件簡單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會有不同的結果。
但現在,一些老師除了自己的學科以外,自己都不讀書,看到別人讀書還恨別人,更不鼓勵學生去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籍。一個不愛讀書的
人,請問他最後能......
教育工作中什麼是最重要的
尊重學生是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的前提!
學生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是讓他保持學習興趣、刻苦用功學習的最大力量。當學生心裡有這種力量的時候,教師就是教育的能手,就會受到學生的敬重,而一旦學生缺乏了這種力量,教師的工作往往會顯得蒼白無力!
我們知道,小孩子對於大人、尤其對於教師是無比信任的。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
那麼,我認為,應當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在家庭乃至學校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魏書生也說:“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所以,家庭教育應當特別注意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為培養健全人格打好基礎。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且會不斷地增值,讓孩子一生都在享受著他的利息。良好的習慣,也是一個優秀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 良好的習慣有很多,家庭教育應培養孩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我認為主要的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包括飲食、起居、排便、衛生等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床、安靜睡眠並有正確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嚥,飯前便後正確洗手、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等。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當為孩子立規矩,如:玩具玩完後必須放回原處,逐漸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清潔,講衛生,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家長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並有禮貌地回答。 三、良好的道德習慣。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幼兒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
教育最重要的觀點
做一個正常的人,遠離變態和各種心理疾病,正常成長,正常生活
在大學教育中什麼是最重要的?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
教育小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4點而已,做到卻難。1.愛他(她),卻不給他(她)壓力,不左右他(她)的選擇。2.鼓勵他(她)獨立(可以有幫助,但是最終目的是他(她)獨立完成)進行生活中的各種嘗試。3.適當地教給一些看待事物、做事情的方法(教給小孩子的方法至少要能夠對於教者本身,比如父母,的看事情和做事情的方法作出判斷,並能夠作出改正或者改進。而且被教者,就是小孩子們,也要慢慢能對自身作出判斷,還要能作出改正或者改進)4.最後一點,也是中國家長做得最不好的一點,是幫助他(她)慢慢建立起對失敗和挫折的健康的態度。能夠坦然地面對挫折和失敗,能從中學到東西,並且繼續嘗試。上面活動中,雖然是父母為操作主體進行的,但是活動的中心,卻是以小孩子的成長為主體。這是最重要的主旨。記得,你愛他(她),卻一點都不能替代他(她)。你愛他(她),就要讓他(她)自己長大。呵呵,如果你能做到上面4點,那麼即便你不逼他(她)學任何一樣特長,不擠破腦袋讓他進最好的學校,他也能長成自信自立的健康人,並且能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長和,更重要的,自己的真正的幸福。由於我們基本上都不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所以如果我們真的要培養健康的小孩,我們首先要把自己變成健康的成人。只是父母年事已高,我們只能自己這樣對待自己。可惜的是,世間事如此繁瑣,紛紛紜紜撲面而來,從不止息,何曾給我們一丁點的理由和時間來這樣做?更何況,這樣做的結果似乎又那麼縹緲和不定。還不如來點短線方式,豈不快哉?(這裡的“快”,是“見效快”之意)。
在教育工作中什麼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們的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學習――這並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裡移注到學生的頭腦裡,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係。我以為,要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教師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學生!學生弄不懂問題,回答不了。如果教師再刺激他:“難道你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弄不明白嗎?你還能幹些什麼呢?”說出類似的話,這肯定不是尊重,這樣會使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而且,說不定這個學生就會因此以怨報怨,故意做一些奇怪的、荒唐的、毫無意義的事情反過來刺激老師。因為,在孩子心裡,他對教師話裡的“惡意”感到深深的痛苦和屈辱,所以,他要做點什麼來宣洩自己的情緒。當然,還有一些學生,會因此逐漸習慣了自己的“無知”,他們毫無怨言、態度冷淡或裝做恭敬的隨時準備好傾聽教師的譏諷和訓斥,他們對此早已無動於衷,因為,他們自己都認為自己就是那個總也扶不起的阿斗,自己就是那個不可雕琢的朽木!我想,在學生出現“簡單的問題都懂不明白”的時候,正是他最需要耐心指導的時候,譏諷和訓斥只能讓學生走向反面!因此,尊重學生是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的前提!學生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是讓他保持學習興趣、刻苦用功學習的最大力量。當學生心裡有這種力量的時候,教師就是教育的能手,就會受到學生的敬重,而一旦學生缺乏了這種力量,教師的工作往往會顯得蒼白無力!我們知道,小孩子對於大人、尤其對於教師是無比信任的。
俞敏洪:什麼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內容
我們做老師的,要培養孩子的心情,培養孩子充滿詩意、熱愛生命的精神,培養孩子不管遇到什麼艱難挫折都對未來有信心的勇氣,培養孩子熱愛讀書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感到生長在這個社會裡是有尊嚴地活著的,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