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區貨幣貶值原因?
人民幣貶值優缺點?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採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二)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併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因為儘管“中
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中國產品的一個致命弱點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主要依*中國產品價格的低廉,在競爭中並不處於主導地位,如果競爭力受到打擊是很可怕的。
《中國企業家》這次調查的最大發現是:82.4%的企業認為......
人民幣貶值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人民幣貶值,對中國這樣一個外貿進出口大國來說,其實利弊相當。
人民幣貶值,固然對出口企業有利,但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之一,貶值後對進口企業卻是災難,要花費更多的外匯,成本增加,贏利必然減少。耗費更多外匯大量進口石油和鐵礦石就會成為國家災難。所以,我們既是最大出口國,又是最大進口國之一,這樣就很難判斷貶值是不是好事。應該是利弊各半。所以,中國既不害怕貶值,也不懼怕升值。
為何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
LZ我有不同看法
我認為是 人民幣的升值導致了輕微的通貨膨脹
而不是採取了兩種經濟政策
你所說的兩種現象實際上一回事 就是人民幣的升值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採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二)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併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因為儘管“中
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
貨幣的起源與本質?
總而言之:貨幣源於商品交換,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一、起源和本質:
(1)唐代時貨幣起源的認識仍然出於《管子》的“先生制幣”說(亦稱“貨幣國定稅。”)此說在《管子》一書中多處言及,有縣代表性的是《國蓄》,日“王起於禺氏,金起於汝漢,珠玉起於亦野,東西南兆距周七千人百里,水邑壤斷,舟車不能通。先王為其途之遠,真至之難,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幣,以刀幣為下幣。三幣、中屋之則非有補於暖也,食之則非有補於飽也,先王口守財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這一觀點產生以後影響至巨、幾成定論,成與貨幣起源說上的主流認識。(2)唐代堅北說的以張九齡、陸貸、白居易、揚子陵等人為代表。
宗開元二十二年(734)三月,張九齡在所寫《敕議放私鑄錢》中指出,“古者以幣帛菽粟不可尺寸,乃為錢為通貿易”。德京貞元十年(794),陸勢《均節且武稅恤而姓六條》中說:“先王懼物之貴賤先平而人之交易難準,又立貨泉之法,以節垂之宜。”又說:“錢貨者,宮之所為也。”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指出:“夫天之道無常,故歲有豐必有凶;地之利有限,故物有限,故物有盈父之縮。坐人知真必然,可是作錢刀布帛之貨,以時交易之,以時斂敬之。”穆宗長東元年(821),戶部尚書揚於陵江為,“王者制錢,以權而貨,留遷有無通變不倦。”(3)這紫言論從便利商品交換的技術求角度及維護政權統治的實際需要出發,來解釋貨幣的起源,以為貨幣乃是帝王賢哲人為設計製造出來的,在認識是一種“非常膚淺的觀點”,也是一種主觀唯心主要看法。它把貨幣的產生,解釋為是政治權力和統治利益的產物,從而混淆了貨幣起源與商品交換之間的內在聯繫。也進而阻止了對貨幣本質問題的正確認識。這種觀點認為貨幣實際上是人君之權柄,是流治階極治國家安邦的一個工具,報本不可能看到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向發生的,是用於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的本質所在。這而言之,貨幣起源論上的膚淺和錯誤,決定了貨幣本質論上的想當然和謬誤。這樣的認識水平,與西漢司馬遷所持“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共焉”的貨幣自然發生說法比,無疑在方面的認識道路上是相去甚遠的。司馬遷雖然認識到貨幣本身即是一種特殊商品,但他把貨幣的產生與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聯繫在一起,以為“龜貝金錢刀布之幣”是“農工商交易”發展的結果,提出了關於貨幣起源的正確和客觀的論點,唐代統治階段則僅僅是接受《管子》的成說,並沒有去認真地加以思考研究。
二、作用入管理特點:
一是用於權日貨,準交易,促進商貿涉及,發展社會經濟,二是通過貨幣總量的斂與散來調節物價高低,操輕重之柄,即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又可鞏固封建統治秩序,三是用於權本來調整工商業之間的關係,使商品經濟發展處在封建治所能允許範圍之內,四是制兼併,限制地方勢力的狀大,鞏固經濟封建統治基礎。貨幣管理主要包括對貨幣流通管理,從貨幣起源論上的國家說和貨幣本質論上的工具論出發,唐代統治階級對貨幣管理有著一個總體上的指導思想,即貨幣的生產鑄造權和發行權流通權場要由政府壟斷,及國之權柄,不許私人染脂。
三、結論:
由以上話述可以看出,唐代貨幣思想主要是承繼和沉迷《管子》和西漢時期貨幣學說,雖然,雞些問題上有所進步,有的觀點也表現得更加清楚明白,但是在總體上以現代水平上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進展,仍停留在固定說和輕論的認識體系上。這樣的認識水平與唐代商品經濟和貨幣經濟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發展相比,明顯過於滯後,並反過來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阻礙,一是唐代統治階段仍然認為貨幣及國之權柄,是現財,平天下的工具,從而使他們著力可以以財......
美國為什麼要強制人民幣升值
外匯007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
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
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
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
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
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
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
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
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
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採訪時稱:“如果人
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
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二)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
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
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
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
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
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
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併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
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
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
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
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
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
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
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
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
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
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
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
人民幣近期是否能真正的成為世界貨幣
這屬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可以概括的。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儘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2014年11月9日,俄羅斯外貿銀行行長安德烈·科斯京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致力於把人民幣變成國際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俄羅斯對此持非常積極的態度 。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情況,倫敦金融城葉雅倫表示當前發展勢頭良好。一國貨幣的國際化發展需要高度的目的性政策導向和政策可預測性。在這兩個方面,中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政策把握得非常好。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已經開始運作,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程中的又一大進步。人民幣當前是全球第四大交易貨幣,倫敦金融城期待人民幣能夠在未來成為最主要的交易貨幣之一。倫敦金融城也將發揮自身的努力促成這一目標的實現,未來將在人民幣進入SDR、推動中國碳金融發展、協助引入更多機構投資者等多領域,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IMF宣佈人民幣加入SDR 境外購物或可用人民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地時間11月30日宣佈:正式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決議將於2016年10月1日生效。投票會議由IMF總裁拉加德主持,國際基金組織188個成員國參加會議並進行投票。SDR是IMF於1969年創設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產,用以彌補成員國官方儲備不足,其價值目前由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組成的一籃子儲備貨幣決定。IMF每隔五年對SDR進行一次評估。IMF網站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美元在SDR貨幣籃子中所佔比重為41.9%,歐元佔37.4%,英鎊佔11.3%,日元佔9.4%。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就人民幣境外流通的現狀分析,過去人民幣僅在邊境地區流通,已經在部分發達國家的部分地區流通和兌換。可以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人民幣流通擴大的過程。經濟發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範圍就越廣、數量就越大。
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成了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在西南邊境地區,人民幣有“小美元”之稱,被當作硬通貨使用,流通範圍較廣,老撾東北三省人民幣完全可以替代本幣在境內流通,最遠深入到老撾首都萬象一帶。而在中緬邊貿及旅遊活動中,緬甸禪邦重鎮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幣多達10多億元。
人民幣在越南流通範圍也非常廣,已經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國家銀行已經開展了人民幣存儲業務。在西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地區和巴基斯坦流通。目前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薩克斯坦,大約有十多億元人民幣。在中亞其他國家流通的人民幣總共也有十多億元。
在東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羅斯和朝鮮以及蒙古國。特別是蒙古國,已經把人民幣作為主要外國貨幣。蒙古國的各個銀行都開展了人民幣儲蓄業務。在與蒙古國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現金交易量佔雙邊全部交易量的1/3強。
人民幣跨......
請知識人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人民幣升值貶值?
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20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以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採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併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因為儘管“中
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中國產品的一個致命弱點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主要依*中國產品價格的低廉,在競爭中並不處於主導地位,如果競爭力受到打擊是很可怕的。
《 中國企業家》這次調查的最大發現是:82.4%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匯率的......
唐朝出現絲綢之路的原因有哪些
您好,中仕學社為您服務:
絲綢之路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曾七次到過中國)於1877年提出,此後,各種著述層出不窮,關於絲綢之路的概念也有所拓展,如海上絲綢之路、
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等。絲綢之路其實並不是一條明確的路,只是一個通道,或是一個交流帶。這個通道是東起中國、西達歐洲、連接歐亞大陸的交通帶。
絲綢之路的路線、興衰、物品交流、作用及影響等,都值得不斷地深入探討和研究,這也是我們今天探索“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份必要的歷史資源。
絲綢之路到底有幾條路線?
李希霍芬提出的絲綢之路主要是指歐亞之間的一條陸路通道(後被稱為沙漠綠洲絲綢之路),中途經過亞洲腹地,在乾旱的沙漠、戈壁和高原中由綠洲相
連而成。而中間又有分道,如從西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後,就在新疆境內分為南、中、北三道,其中南、中兩道到喀什又匯成一道,翻越帕米爾高原後進入中亞
地區。通過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為主的中亞兩河流域,到達伊朗高原,然後再到達地中海沿岸。其實,這一路線在中國古籍
《隋書·裴矩傳》中已有記載,雖然有所不同,但大體相似。
最早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或可以算是法國漢學家沙畹,1903年,他在其《西突厥史料》書中說到絲綢之路可分為陸路和海路兩條。1968年,日本
三杉隆敏出版《探索海上絲綢之路》。而在中國,陳炎是最早關注和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者,他於1980年正式提出、而後又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
文章。至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具體走向,則包括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埃及、阿曼、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文萊、菲律賓、中國、韓
國和日本等國。
關於草原絲綢之路的提出,目前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說法。西方學者更多地將其稱作草原之路,其實就是一條天然的草原通道。因為在歐亞大陸的地理環
境中,北亞遍佈寒冷的苔原和亞寒帶針葉林,中亞又有崇山峻嶺和戈壁沙漠,只有在北緯40度至50度之間的中緯度地區,才有利於人類的東西向交通。而這個地
區恰好就是草原地帶,向西可以連接中亞和東歐,向南越過阿勒泰山可以連接新疆,向東南則可通往中國的中原地區。
閱讀延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關於絲綢之路路線的五次考察
關於絲綢之路的路線,最有影響力的應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絲綢之路項目——“絲綢之路的整體研究:對話之路”。這是自1988年開始歷時10年
的大型學術活動,共進行了五次考察:1990年從西安到喀什的沙漠絲綢之路、1990-1991年從威尼斯到大阪的海上絲綢之路、1991年中亞草原絲綢
之路、1992年蒙古遊牧絲綢之路,以及1995年尼泊爾佛教絲綢之路。除了佛教這一小段亞洲國家之間的通道外,其餘的就是沙漠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及
草原絲綢之路(中亞草原絲綢之路和蒙古遊牧絲綢之路剛好是一條草原絲綢之路)。
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有幾條?
關於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中國學者徐蘋芳在《考古學上所見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文章中提到四條,一是漢唐兩京(長安和洛陽)經河西走廊至西域
路,這是絲綢之路的主道,它因通過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中亞的若干沙漠地區而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沙漠路線;二是中國北部的草原絲綢之路;三是中國四川、雲
南和西藏的西南絲綢之路;四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
從歐亞大陸上的東西文化交流通道來說,現在較為公認的絲綢之路有三大路線:沙漠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真正完整描述三條絲
綢之路的學者要數著名中外交流史專家黃時鑑,他於1991年為中國絲綢博物館展廳繪製了一幅網......
2016年全球經濟會怎樣
美國:不容盲目樂觀
2015年,美國經濟穩步復甦,美聯儲也在12月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美國還在拉鋸5年後終於達成由其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但是,2016年美國經濟依然面臨風險。
首先,2016年美國將舉行總統選舉,政治的不確定勢必給經濟增長帶來風險。
第二,加息意味著美國融資成本上升,企業負擔加重,加之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依然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將繼續走強,進一步打壓美國出口。
第三,美聯儲加息產生外溢效應,加劇全球資本回流美國,全球金融風險上升。美國原油禁令解除也意味著全球原油供給將進一步增加,加大國際油價下行壓力,對全球油氣產業發展造成新衝擊。
歐元區:內部分化加劇
2015年,歐元區經濟復甦乏力。2016年,歐元區將繼續遭遇新興市場需求下降、難民危機和恐怖襲擊等“逆風”,且內部分化將加劇。
歐元區第一大經濟體德國仍將保持增長,但受大眾汽車“排放門”醜聞影響,增速可能比預期緩慢。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預測,由於敘利亞難民的激增,德國將增加100萬-150萬人口,這些人口的到來將為德國增添商業利潤,填補勞動力市場空缺。
但德國將受到歐元區其他經濟體拖累。目前,希臘仍在衰退,歐盟最新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希臘明年仍將萎縮1.3%。其他成員國儘管增長,但速度不一,且投資缺乏、結構改革實施不力,以及債務比例高企等仍是下行風險。
歐元區另一架馬車法國,因為經濟改革速度太慢,將成為西歐表現最差的經濟體。CEBR預測,法國到2030年將痛失目前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的地位,滑落到第九位。
英國:退歐是最大風險
2016年,對於英國經濟來說,最大變數無疑是“退歐”公投。
當然,英國經濟也將面臨房地產市場不穩、恐怖主義威脅、資產泡沫及經常賬項目赤字等問題。但經濟學家認為,這些與“退歐”公投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公投最早將於2016年年中舉行。一旦公投決定退歐,不僅英鎊和英國國債走勢會受影響,經濟及其他領域的諸多協議也得重談重籤,外資也會質疑投資英國是否明智。
有經濟學家說,退歐問題將是2016年的焦點,整個事件的過程和投票結果將讓投資者寢食難安,會給英國經濟帶來潛在負面影響。
日韓:前景大不同
有分析認為,日本已陷入經濟滯漲,而以現在的情況看,無論是首相安倍晉三還是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都無力挽救日本經濟。
CEBR預測,未來日本恐怕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經濟增長最差的國家,且極有可能在2030年之後的10年中,被英國和德國取代目前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
韓國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可能將在2030年之後的10年中,超過大部分西歐國家,躋身全球前五大經濟體。
新興經濟體:分化
2016年,新興經濟體將繼續分化。印度有望維持強勁增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計,如果印度能夠落實經濟改革,未來兩年經濟增長有望持續超過7%。
但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疲軟、信貸條件收緊、潛在增長率走低以及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等潛在風險影響,2016年仍然無法實現經濟正增長。
另外,CEBR預測,受益於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亞地區經濟可能快速增長,未來15年可能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
中國:供給側改革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供給側改革”成為關鍵詞。
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6年經濟形勢、穩增長重點、結構性改革戰術任務、重要改革領域、惠民生要點和開放戰略做了明確部署,強調穩定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