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徽標的含義?
魯迅設計北大校徽的含義是什麼
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北大的許智宏校長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
北大校徽的含義?急
自從魯迅先生為北大設計出那個簡潔古樸的徽章,就一直沿用至今。校徽是"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雖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確定下來了,但對其內涵的闡釋又再次陷入了無盡的分歧,也就是說校徽終究還是"形定神不定"。北大官方(招生網)對校徽的解讀是這樣的:校徽裡全是人,是為了突出"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這個解讀未免生硬淺薄。魯迅先生自己的意圖似乎是這樣的: "大"字的人形是大學的教員和職工,而上面的"北"字相對的兩個人形,是學生,校徽表現了學校員工當為學生服務這個觀點。而還有一種說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華民族,校徽的象徵意義就是:北大人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
北大標誌什麼含義
北大校徽最早由魯迅先生設計,是“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還有一種說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華民族,校徽的象徵意義是:北大人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
北大校徽的圖形特點是什麼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兩個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學在2007年修改了標誌,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標誌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原北大校長許智宏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
北大徽標1098什麼意思
你好,你的問題回答如下:
1、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是晚清政府成立的第一所現代化學堂。
2、由於學校的成立時間是1898年,所以學校校徽裡有“1898“字樣;
3、1998年,北京大學舉辦成立100年紀念大會,江領導親自出席紀念大會。
北京大學校徽的介紹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1“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2北京大學在2007年修改了標誌,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標誌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正式發佈《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並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修改後的北大標誌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圖案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而來。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準色(CMYK色值為C0M100Y100K45)31,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4 5 6“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北大的許智宏校長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許多畢業了多年的北大學生回想起來,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北大給學子們最寶貴的是“自由獨立,兼容幷蓄”的精神。
北京大學的校徽圖標的特徵和含義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
北京大學校徽的校徽簡介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次年蔡即請魯迅為之設計校徽。魯迅於8月7日將設計完竣的校徽圖樣寄交蔡元培,後即被採用。後又曾長期棄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現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為基礎修改而成。 魯迅設計的這枚北大校徽,其圖案以篆體的“北大”二字構成一個圓形,便於製作圓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個人,上面的“北”字又像兩個人,這樣就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揹負二人之象,給人以“北大人肩負重任”的想象。在藝術處理上,這枚徽章構圖簡潔大氣,線條流暢規整,蘊涵豐富。用設計對象的文字構成圖案,是徽標設計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設計者用文字構成能夠表現徽標內涵的圖案。魯迅這枚校徽的設計,就達到了這一境界。1950年3月17日,毛澤東為北大校徽的題字送到北大。這一天,中共中央祕書室將毛主席為北大校徽的題字放在一封信內送給北大,信的內容為“北大校長辦公室並轉全體師生員工同志們,寄上毛主席為北大校徽題字,敬請查收。”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發佈《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正式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修改後的北大標誌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圖案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而來。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準色,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北京大學標誌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魯迅先生應蔡元培校長之邀為北大設計的校徽,且在90年的時間裡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廣泛認同和應用,但在此之前,無論是在製作上還是應用上,都缺乏統一的規範。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北京大學110週年校慶,北大於2006年5月正式啟動了“視覺形象建設工程”。一年多來,以“尊重歷史、尊重傳統”為原則,根據“便於識別、便於傳播、便於製作”的設計原理,北大對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標識進行了梳理,並確定以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作為北大標誌的核心元素,進行了豐富、修正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