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架的生態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大陸架的範圍定義

它的範圍自海岸線(一般取低潮線)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顯著增加的大陸坡折處為止。陸架坡折處的水深在20~550米間,平均為130米,也有把200米等深線作為陸架下限的。大陸架平均坡度為0~0.7,寬度不等,在數公里至1500公里間。全球大陸架總面積為2710萬平方公里,約佔海洋總面積的7.5 %。陸架地形一般較為平坦,但也有小的丘陵、盆地和溝谷;上面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大部分地區被泥砂等沉積物所覆蓋。大陸架是大陸的自然延伸,原為海岸平原,後因海面上升之後,才沉溺於水下,成為淺海。大陸架是地殼運動或海浪衝刷的結果。它大多分佈在太平洋西岸、大西洋北部兩岸、北冰洋邊緣等。在大陸架上有流入大海的江河沖積形成的三角洲。在大陸架海域中,到處都能發現陸地的痕跡。泥炭層是大陸架上曾經有茂盛植物的一個印證。泥炭層中含有泥沙,含有尚未完全腐爛的植物枝葉,有機物質含量極高。沉積層。大陸架上的沉積物幾乎都是由陸地上的江河帶來的泥沙,而海洋的成分很少。除了泥沙外,永不停息的江河就象傳送帶,把陸地上的有機物質源源不斷地帶到大陸架上。大陸架由於得到陸地上豐富的營養物質的供應,已經成為最富饒的海域,這裡盛產魚蝦,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儲備。 大陸架並不是永遠不變的,它隨著地球地質演變,不斷產生緩慢而永不停息的變化。大陸架有豐富的礦藏和海洋資源,已發現的有石油、煤、天然氣、銅、鐵等20多種礦產;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大陸架是海底沉積作用最為發育的地帶,其沉積類型和特徵受環境因素制約。由於大陸架的水域為淺海環境,所以影響大陸架沉積作用的因素有:1.海平面變動;2.物源補給;3.水動力條件;3.氣候及其波動;5.碎屑物粒度;6.生物作用;7.化學因素;8.大陸架地形;9.海域敞蔽程度;10.周邊陸地區域地質特徵;11.構造背景 。 我國的黃海和東海的海底基本處於大陸架上。黃海水深一般在50米到70米之間,而東海平均深度也不過100米左右。大陸架的坡度很小,一般在0.1度左右。在我國的黃海和東海的海底地層中,蘊藏著豐富的泥炭資源,這些泥炭就是遠古時大量陸地植物的遺骸生成的。這說明,遠古時代,黃海和東海的大陸架是一片生長茂密植物的大平原。只是在最近的地質演變中,這片土地逐漸下沉,海水入侵才形成了大陸架。另一個例子是喜馬拉雅山頂上發現了海底的貝殼沉積層。早在幾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山地區是海底的大陸架,由於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相撞,印度洋板塊進入亞歐板塊的底部,因此喜馬拉雅山地區被不斷擡高。至今,喜馬拉雅山依然在長高。大陸架是大陸的自然延伸,坡度一般較小,起伏也不多。世界大陸架總面積約為270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寬度約為75公里,佔海洋總面積的8%。大陸架淺海靠近人類的住地,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大約90%的漁業資源來自陸架淺海。人類自古以來在這裡捕魚、捉蟹、趕海,享魚鹽之利,舟楫之便。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又在這裡開闢浴場、開採石油,利用這裡的陽光、沙灘和新鮮空氣,開闢旅遊度假區。大陸架是圍繞大陸和島嶼的淺海區,是陸地向海洋自然延伸並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坡度極為平緩,海水很淺,一般深度不超過200米。但寬度各地差別很大,在陸地為平原的地方,大陸架一般很寬,可達數百至一千公里,如太平洋西部、大西洋北部兩岸和北冰洋的邊緣;緊鄰的陸地若是高原或山脈,大陸架寬僅數十公里,甚至缺失,如南美大陸西岸大陸架甚窄。全世界大陸架面積約為2,712萬平方公里,佔海洋總面積的7.5%左右。大陸邊緣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呈一自陸向海自然延伸和緩傾的淺水平臺。其範圍自低潮線起到洋底向海方向坡......

大陸架是指什麼?

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認為是陸地的一部分。又叫“陸棚”或“大陸淺灘”。它是指環繞大陸的淺海地帶,水深不超過200米。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有什麼意義

任何物質或元素都處在循環的某個階段,他們通過生態系統中生物有機體和無生命環境之間的循環活動過程就叫做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能量在食物鏈中是向著一個方向逐級流動,不斷消耗和散失,而物質則可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態系統中不斷地循環,或是從一個生態系統消失而又在另一個生態系統出現。這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特徵。

(海洋中生產者體積小,但是群體大。消費者體積大)依據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可劃分為三大功能類群: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不僅為本身的生存、生長和繁殖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而且也為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唯一的能量來源。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包括所有海洋中的自養生物,這些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有機化合物,把太陽輻射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合成有機物中。。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才能源源不斷地輸入生態系統,然後再被其它生物所利用。值得提出的是,深海熱泉生態系統的生產者能通過化能作用製造有機物,而陸地上沒有這樣的生產者。消費者是指依靠動植物為食的動物。直接吃植物的動物叫植食動物,又叫一級消費者,如大多數海洋雙殼類、鉤蝦、哲水蚤、鮑等;捕食動物的叫肉食動物,也叫二級消費者,如海蜇、箭蟲、對蝦和許多魚類等;以後還有三級消費者、四級消費者,直到頂位肉食動物。消費者也包括那些既吃植物也吃動物的雜食動物,如鯔科魚類、只吃死的動植物殘體的食碎屑者和寄生生物。分解者在任何生態系統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它的基本功能是把動植物死亡後的殘體分解為比較簡單的化合物,最終分解為無機物,並把它們釋放到環境中去,供生產者再重新吸收和利用。在全球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中,資源分解的主要作用有:①通過死亡物質的分解,使營養物質再循環,給生產者提供營養物質;②維持大氣中CO2濃度;③穩定和提高土壤有機物質的含量,為碎屑食物鏈以後各級生物提供食物;④改變土壤物理性狀,改變地球表面惰性物質.因此,分解過程對於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還有一些以動植物殘體和腐殖質為食的動物,在物質分解的總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程度的作用,如沙蠶、海蚯蚓和刺海蔘等,有人把這些動物稱為大分解者,而把細菌和真菌稱為小分解者。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是把複雜的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分解作用的意義主要在於維持全球生產和分解的平衡.

生物量指水體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生物有機質的重量。在海洋,生產量一般隨生物量增加而增加。週轉率是指一定時間內新增加的生物量P與這段時間內平均生物量B的比率P/B係數。在海洋中,初級生產量以珊瑚礁和海藻床為最高,其變化趨勢是由河口灣向大陸架到海洋而逐漸減少。佔地球表面積71%的大洋,其生物生產力很低,所以有人將其稱之為“生物學的荒漠。海洋初級生產力的季節變動是中等程度的,而陸地生產力的季節波動則很大,夏季比冬季生產力平均高60%。週轉率一般都隨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從P/B比值(或稱週轉率)來看,個體越小的種類,P/B比值越大,雖然生物量小,但週轉時間短,結果產量高。一般地,海洋的生物量比陸地增加的速度快。

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植食動物有著極高的取食效率,海洋動物利用海洋植物的效率約相當於陸地動物利用陸地植物效率的5倍。正是由於這一點,海洋的初級生產量總和雖然只有陸地初級生產量的1/3,但海洋的次級生產量總和卻比陸地高得多在海洋中植食性動物對初級生產者的利用效率要高於陸地也高於肉食性......

大陸架的主權問題

大陸架(直到大陸邊)蘊藏著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物資源。世界上石油產量有20%來自大陸架。大陸架上的水域也是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方。世界上漁獲量90%來自大陸架上面的水域。國家主張對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法的新發展。這一發展使“大陸架”一詞不僅具有地理學上的意義,而且也具有法律上的意義,而法律上的大陸架概念在不斷變化,日益和地理學上的大陸架概念不同。首先對大陸架提出管轄權主張的是美國。1945年美國總統H.S.杜魯門第2668號總統公告宣稱:“處於公海下面但毗連美國海岸的大陸架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資源屬於美國,受美國的管轄和控制。”隨後不少國家發表了類似的關於大陸架的聲明。1958年,在日內瓦聯合國第1次海洋法會議通過的《大陸架公約》為大陸架下了這樣的定義:“鄰接海岸但在領海範圍以外之海底區域之海床及底土,其上海水深度不逾200米,或雖逾此限度,而其上海水深度仍使該區域天然資源有開發之可能者。”據此,200米海水深度是國際法上確定大陸架的一個標準,技術上能夠開發也是一個標準。所以大陸架的範圍可以隨技術的發展而擴大。在從1973年起召開的第3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大陸架的概念擴大,不僅包括地理學上的大陸架,而且也包括大陸坡和大陸隆起。這次會議於1982年制訂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到大陸邊的外緣的距離不到200海里,則擴展到200海里的距離”(第76條第1款)但如大陸邊從領海基線量起,超過200海里,則應以下列兩種方式之一劃定大陸邊的外緣:①在大陸坡腳之外選定一些定點,每一定點上沉積岩的厚度至少應為從該點至大陸坡腳最短距離的1%,然後再劃出連接各定點的直線作為大陸架的外界。②以離大陸坡腳不超過60海里的一些定點為準,劃定大陸架的外界。這些定點相互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60海里。如此劃定的大陸架的外界一般不應超過離領海基線 350海里,或不超過海水2500米等深線以外100海里(第76條第4、5、6、7款)。鑑於劃定大陸架的方法涉及的情況複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又規定成立一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委員會應就劃定大陸架外部界限問題向沿海國提出建議,沿海國在這些建議的基礎上劃定的大陸架界限應有確定性和拘束力(第76條第8款)。關於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為勘探大陸架和開發其自然資源的目的,對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這種權利是專屬的,即如果沿海國不勘探大陸架或開發其自然資源,任何人未經該國明示同意,均不得從事這種活動。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並不取決於有效或象徵的佔領或任何明文公告(第77條第3款)。但沿海國開發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200海里以外的大陸架非生物資源,須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繳納一定費用(第82條)。大陸架的自然資源“包括海床和海底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以及屬於定居種的生物,即在可捕撈階段在海床上或海床下不能移動或其軀體須與海床或海底土保持接觸才能移動的生物”(第77條第4款)。

大陸架的劃界爭議

關於相鄰或相向國家之間的大陸架劃分問題,在第3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有兩種對立意見:①認為應以中間線或等距離為劃分原則。②認為應按照公平原則。劃界問題,國際法上最根本的一項原則是自然延伸原則。國際法院在1969年關於聯邦德國為一方、荷蘭與丹麥為另一方的“大陸架案”的判決,十分強調這項原則,同時也強調公平原則。判決指出:“劃分應依公平原則,以協議進行,並考慮各種有關情況,儘可能做到將各該國陸地領土向海內並在海水下自然延伸的各個部分劃歸各該國,但不得侵佔其他當事國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判決同時指出:以等距離線劃界不是強制性的,也不存在任何單一的劃界方法。為了具體說明公平原則,法院認為劃界應該考慮以下因素:①當事國海岸的一般形狀,以及任何特殊的或不尋常的情況。②有關大陸架地區的自然構造、地質構造和自然資源之所在。③劃歸沿海國的大陸架地區的面積與按照海洋大致走向量出的該國海岸的長度之間,應有一種合理的比例關係。所說海岸的“特殊或不尋常的情況”,往往和海岸附近的島嶼有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第121條)。因此劃定大陸架時,島礁起什麼作用有時是很重要的。在國際實踐中,在大陸架劃分時,有的不承認某些島礁的作用,有的承認其部分作用。採取公平原則劃分大陸架比較公平,但是要考慮很多因素,情況比較複雜。1958年《大陸架公約》比較傾向於中間線原則或等距離線原則。該公約規定,海岸相向國家大陸架邊界應“由有關各國以協議定之。倘無協議,除因情形特殊應另定界線外,以每一點均與測算每一國領海寬度之基線上最近各點距離相等之中央線為界線”。這項規定雖然被中間線派用來支持他們的論點,但公約只有四十幾個國家批准。國際法院1969年的判決是在公約生效後作出的,可見中間線規則並未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第3次海洋法會議在中間線派和公平原則派相持不下的情況下,制訂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83條規定:“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間大陸架的界限,應在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所指國際法的基礎上以協議劃定,以便得到公平解決。”第83條的規定實際上沒有解決上述兩種觀點的對立。這項規定應該如何理解,還有待日後的實踐來作出結論。

“大陸架”是什麼 ?

它是指環繞大陸的淺海地帶。它的範圍自海岸線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顯著增加的陸架坡折處為止。陸架坡折處的水深在20~550米間,平均為130米,也有把200米等深線作為陸架下限的。大陸架平均坡度為0~0.7,寬度不等,在數公里至1500公里間。全球大陸架總面積為2710萬平方公里,約佔海洋總面積的7.5 9/6。陸架地形一般較為平坦,但也有小的丘陵、盆地和溝谷;上面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大部分地區被泥砂等沉積物所覆蓋。大陸架是大陸的自然延伸,原為海岸平原,後因海面上升之後,才沉溺於水下,成為淺海。 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是陸地的一部分。又叫做“陸棚”或“大陸淺灘”。

大陸架是什麼?

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認為是陸地的一部分。又叫“陸棚”或“大陸淺灘”。它是指環繞大陸的淺海地帶。 大陸架含義場國際法上,指鄰接一國海岸但在領海以外的一定區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國有權為勘探和開發自然資源的目的對其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 大陸架有豐富的礦藏和海洋資源,已發現的有石油、煤、天然氣、銅、鐵等20多種礦產;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

大陸架是什麼

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認為是陸地的一部分。又叫“陸棚”或“大陸淺灘”。它是指環繞大陸的淺海地帶。

大陸架的概念包含兩層有關聯而不同的含義:自然的大陸架與法律上的大陸架。

自然的大陸架 全球大陸架

它的範圍自海岸線(一般取低潮線)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顯著增加的大陸坡折處為止。陸架坡折處的水深在20~550米間,平均為130米,也有把200米等深線作為陸架下限的。大陸架平均坡度為0~0.7,寬度不等,在數公里至1500公里間。全球大陸架總面積為2710萬平方公里,約佔海洋總面積的7.5 %。陸架地形一般較為平坦,但也有小的丘陵、盆地和溝谷;上面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大部分地區被泥砂等沉積物所覆蓋。大陸架是大陸的自然延伸,原為海岸平原,後因海面上升之後,才沉溺於水下,成為淺海。

大陸架是地殼運動或海浪衝刷的結果。地殼的升降運動使陸地下沉,淹沒在水下,形成大陸架;海水衝擊海岸,產生海蝕平臺,淹沒在水下,也能形成大陸架。它大多分佈在太平洋西岸、大西洋北部兩岸、北冰洋邊緣等。如果把大陸架海域的水全部抽光,使大陸架完全成為陸地,那麼大陸架的面貌與大陸基本上是一樣的。在大陸架上有流入大海的江河沖積形成的三角洲。在大陸架海域中,到處都能發現陸地的痕跡。泥炭層是大陸架上曾經有茂盛植物的一個印證。泥炭層中含有泥沙,含有尚未完全腐爛的植物枝葉,有機物質含量極高。黑色或灰黑色泥炭可以作為燃料而熊熊燃燒。在大陸架上還能經常發現貝殼層,許多貝殼被壓碎後堆積在一起,形成厚度不均的沉積層。 大陸架上的沉積物幾乎都是由陸地上的江河帶來的泥沙,而海洋的成分很少。除了泥沙外,永不停息的江河就象傳送帶,把陸地上的有機物質源源不斷地帶到大陸架上。大陸架由於得到陸地上豐富的營養物質的供應,已經成為最富饒的海域,這裡盛產魚蝦,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儲備。 大陸架並不是永遠不變的,它隨著地球地質演變,不斷產生緩慢而永不停息的變化。

大陸架有豐富的礦藏和海洋資源,已發現的有石油、煤、天然氣、銅、鐵等20多種礦產;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大陸架的淺海區是海洋植物和海洋動物生長髮育的良好場所,全世界的海洋漁場大部分分佈在大陸架海區。還有海底森林和多種藻類植物,有的可以加工成多種食品,有的是良好的醫藥和工業原料。這些資源屬於沿海國家所有。

求助一些生態的問題

你好!!! ①陸地初級生產量比水域高。陸地生態系統約佔地球表面1/3,而初級生產量約佔全球的2/3;②陸地生態系統初級生產量隨緯度的增加而降低。由熱帶雨林、亞熱帶闊葉林、溫帶針葉林依次降低;③海洋中初級生產量由河口灣向大陸架和大洋區逐漸降低。④水體和陸地生態系統垂直變化,如如森林不同層次生產量的排序為:喬木層>灌木層>草被層。⑤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量隨群落的演替而變化。早期植物生物量很低,初級生產量不高;隨演替進行,生物量逐漸增加,生產量也提高;森林一般在葉面積指數為4時,淨初級生產量最高;系統到達頂極時,生物量接近最大,但淨生產量反而降低;⑥全球初級生產量分為三個等級:①生產量極低的區域。生產量1000大卡/m2.yr或者更少。大部分海洋和荒漠屬於這類區域。遼闊的海洋缺少營養物質,荒漠主要是缺水。②中等生產量區域。生產量為1000-10000大卡/m2.yr。許多草地、沿海區域、深湖和一些農田屬於這類區域。這些地區的生產量居於中等水平。③高生產量的區域。生產量大約為10000-20000大卡/m2.yr或者更多。大部分溼地生態系統、河口灣、泉水、珊瑚礁、熱帶雨林和精耕細作的農田、沖積平原上的植物群落等屬於這類區域。 初級生產量 是指綠色植物藉助光合作用所製造的有機物質,因為這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能量固定,所以具有奠基石的作用,所有消費者和分解者都直接間接依賴初級生產量為生,因此沒有初級生產量就不會有消費者和分解者,也不會有生態系統。 在初級生產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自己的呼吸(R)消耗掉了,只有剩下的部分才能用於植物的生長和繁殖,這部分就是淨初級生產量(NP),包括呼吸消耗在內的全部生產量稱為總初級生產量(GP)。它們三者的關係是: GP = NP + R; 由於初級淨生產量主要是用於植物自身的生長和繁殖,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植株越長越大,株數越來越多,而構成植物體的有機物質(根、莖、葉、花、果、食等)也就越積越多。逐漸積累下來的這些淨生產量可稱為生物量(biomass),可見生物量實際上就是淨生產量的積累量。生物量的單位通常是用克乾重/米 2 或J/米 2 表示。 若GP-R>0,則生物量增加——這通常是正在向頂級演替的群落所具有的特徵 若GP-R<0,則生物量減少——這通常是正在衰落的群落所具有的特徵 若GP-R=0,則生物量不變——這通常是頂級群落所具有的特徵 生物量的概念也可用於動物,通過動物生物量的計算可以推算各類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 陸地初級淨生產量約佔地球總初級淨生產量的53.8%。陸地生產力的季節波動很大,夏季比冬季平均高60%。 生態系統 初級淨生產量(g·m -2 ·a -1 ) 木本和草本沼澤 2500+ 熱帶林 2200 溫帶林 1300 北方針葉林 750 稀樹草原 700 耕地 700 灌叢 600 溫帶草地 500 祝你學業進步!!!

相關問題答案
大陸架的生態意義?
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
比表面積的生物意義?
大數據的重要意義在於?
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入黨的時代意義?
對大學生有意義的書?
生物利用度的臨床意義?
關於生命意義的名人?
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