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什麼?
諾貝爾獎金 諾貝爾膽金是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產設立的獎金。
愛弗雷·諾貝爾是位傑出的化學家,他於1833年10月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的一生中有許多發明,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安全炸藥。這項發明使他獲得了“炸藥大王”的稱號,並使他成為百萬富翁。他希望他的這項發明能夠為促進人類生活的繁榮作出貢獻,但事與願違,炸藥被廣泛地使用於戰爭。這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成了一個“販賣死亡的商人”,為此,他深感失望和痛苦。諾貝爾在逝世前立下遺囑,把遺產的一部分--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每年約20萬美元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為人類的幸福和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學者。為此,瑞典於1900年6月29日專門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並由其董事會管理和發放獎金。
諾貝爾獎金現在共有6種,其中自然科學方面的有3種:物理學、化學、醫學或生理學。另外3種為文學、和平事業、醫學。
諾貝爾獎金由瑞典政府的一個委員會管理,物理、化學和經濟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加羅林醫學外科學研究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議會所選出的五人委員會評定。
第一次諾貝爾獎金是1901年12月10日頒發的。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兩地隆重舉行頒獎儀式。自諾貝爾獎金頒發以來,它的評選過程從未改變過。每年由瑞典及各國已獲得諾貝爾獎者和各學科、行業權威人士鄭重推薦候選人約2000名,其中數百人被正式推薦給評審會,經長時間的調查與祕密會議決定出最後得獎人。諾貝爾獎金的頒發注重重大的科學成就,必須經歷時間的考驗,證明這些科學家的工作成果確實對科學、對生產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堅持這一條,就保證了發獎對象基本上選得準確,保證了得獎的科學成果的高水平。另外頒獎委員會還注意獎勵開創性的基本研究、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工具方面的創造性研究。
一生中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只有兩人。第一位是居里夫人,她由於發現了鐳的放射性而與其丈夫皮埃爾·居里以及另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1903年度的物理學獎。後來,為了表彰她在發現釙和鐳這兩個新元素方面的功績,又授予她1911年度化學獎。第二位兩次獲獎者是美國物理學家巴丁,他由於發明世界上第一隻晶體三極管而與另兩位美國物理學家一起獲得1956年度物理學獎。後來他又因為在超導理論方面取得突破與另外一位美國學者一起獲得了1972年度物理學獎。
諾貝爾獎金對推動科學研究和造福人類起了巨大的作用。
諾貝爾獎是什麼意思?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創立於1901年,是根據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囑及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主要獎項包括: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將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士。1900年,瑞典政府批准設立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首次頒獎。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決定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並從1969年開始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五個,分別是什麼
醫學獎 和平獎 文學獎 化學獎 物理獎
諾貝爾獎是什麼意思?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
諾貝爾獎的來歷
來歷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工業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鉅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當時合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基金放於低風險的投資,以其每年的利潤和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項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組織。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週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諾貝爾和平獎的評選結果每年都是最先公佈的,早於其他獎項的公佈。這反映了和平獎的重要性。諾貝爾因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而致富,他本希望該發明廣泛用於工業(如採礦、建築)用途,但很可惜,他的發明曾被用於戰爭。在生前,諾貝爾希望全世界的科學家,不論工作的領域是什麼,都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週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處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並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早期的範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數目,由於通貨膨脹和基金會的投資收益,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90年代至今持續多年都是1000萬瑞典克朗(在2006年頒獎的時候約合145萬美元)。金質獎章約重270克,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釐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早期限於1500人至1800人之間,現在是2000人左右。出席的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晚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意大利城市,諾貝爾逝世的地方)空運來,這意味著對諾貝爾的紀念和尊重。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與成績的重要性。
諾貝爾獎有五項分別是
文學,數學,農業,和平,物理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有幾個...叫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一生能獲一次諾貝爾獎就可謂功成名就,不虛度此生了。能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不說絕無僅有,也可謂真正意義上的鳳毛麟角。
這樣的“鳳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數得著的幾位:
波蘭裔法國女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因發現放射性物質和發現並提煉出鐳和釙榮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化學獎。
美國物理學家巴丁因發明世界上第一支晶體管和提出超導微觀理論分獲1956和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化學家鮑林因為將量子力學應用於化學領域並闡明瞭化學鍵的本質、並致力於核武器的國際控制併發起反對核實驗運動而榮獲1954年的化學獎和1962年的和平獎。
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由於發現胰島素分子結構和確定核酸的鹼基排列順序及結構而分獲1958和198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是分別是獲得了什麼獎
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是莫言(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佈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諾貝爾表與諾貝爾獎的關係是什麼
拉蒙·麥格賽賽獎頒獎,被人稱為亞洲的諾貝爾獎。有時也稱格賽賽政府服務獎。 拉蒙·麥格賽賽獎設立於1957年,以菲律賓前總統麥格賽賽的名字而命名。麥格賽賽獎素來頒給為公共事業無私奉獻的亞洲人或在亞洲工作的人士。“讓亞洲更適於生存”是麥格賽賽獎的口號。麥格賽賽獎共設6個獎項,分別為:政府服務獎、公共服務獎、社區領袖獎、和平與國際諒解獎、新聞 文學和創造性交流藝術獎以及新興領袖獎。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其中,“新興領袖獎”是2001年增設的,授予給社會帶來重大變化的年輕人。麥格賽賽獎每年評選一次,頒獎儀式通常定在菲律賓前總統麥格賽賽的生日──8月31號舉行中國的袁隆平院士因在雜交水稻研究中有突出貢獻,以及為亞洲帶來糧食安全,在2009年而獲得該獎。到目前為止,獲得過麥格賽賽獎的中國人共有8名。 1994年,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榮獲“麥格賽賽獎社區領袖獎”。 1997年,中國著名錶演藝術家英若誠榮獲“麥格賽賽新聞、文學和創造性交流藝術獎”。 2000年,中國著名環保活動家樑從誡榮獲“麥格賽賽公共服務獎”。 2003年,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高耀潔榮獲"拉蒙·麥格賽賽公共服務獎"。 2009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吳青則在去年捧走了“麥格賽賽公共服務獎”。 2010年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與寧波市奉化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獲得“麥格賽賽政府服務獎”。此外,中國的“淮河衛士”霍岱珊也獲得該獎。
中國有哪些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獲獎時為中國國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5歲;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獲獎時為中國國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1歲;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李遠哲:1936年生於臺灣,美籍華人(因後來在臺灣從政而放棄美國國籍),1986年獲諾貝爾獲化學獎,時年50歲;
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49歲;
崔琦: 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59歲;
達賴十四世: 1935年生於西藏(應該是中國的青海省),中國國籍,198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時年54歲,但中國政府對於這個深深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評選結果拒絕承認;
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獲獎時為法國國籍,2000年獲諾貝爾獲文學獎,時年60歲。
錢永健供1952年出生於紐約,美國華裔化學家,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現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醫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化學及藥理學兩系教授。他發明多色瑩光蛋白標記技術,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發展帶來一場革命。2008年10月8日錢永健與馬丁·沙爾菲、下村修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高錕:1933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英美雙國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與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的博伊爾和史密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5歲。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國籍,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代中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莫言在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祕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作為中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國際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獲得過很多重要的獎項。2011年8月,莫言憑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