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大學語文?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我們為什麼要學大學語文

劉 煒 我們這門課叫“大學國文”,以前叫“大學語文”,現在別的很多學校也叫“大學語文”,其實就是“大學語文”。大家小學學過語文,中學也學過語文,現在大學了還要學語文,那麼我問問大家,語文是什麼意思,呢?語文,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就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有什麼區別呢?把我們的想法說出來就是語言,把我們的想法寫出來就是文字。也就是說,語言和文字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是用來表達我們的想法的,都是表達我們的想法的工具,都是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工具,其實也就是我們生活的工具。離開了語言和文字,我們就不能表達我們的想法,不能與他人進行交流,也就很難生活下去。文盲可以不用文字,但不能不用到語言;聾啞人不用語言,他們用手語,手語還是語言,只不過是比較特殊的語言。可見生活是離不開語言和文字的,其實我們就生活在語言和文字之中。德國有一個很有名的哲學家叫海德格爾,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語言是人類存在的家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語言和文字之中,就像生活在空氣之中一樣,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空氣和水重不重要呢?絕對太重要了,但我們往往對太重要的東西視而不見,忽視它們的重要性,我們對語文,對語言和文字,也是這樣。上面這些是說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語文的重要性。語文,也就是語言和文字,是用來表達人們的想法的,那麼是不是所有表達人們想法的語言和文字都是美的呢?你和我,隨便說幾句話,寫幾句話,都是美的嗎?顯然不是的。並不是所有的語言和文字都是美的。最美的語言和文字在哪裡呢,是什麼呢?最美的語言和文字就在文學之中,最美的語文就是文學,所以我們一提到語文就會想到文學。當然在歷史、哲學,甚至政治、經濟、法律等學科的著作中也有很美的語言和文字,但主要還是在文學之中。所以我們講大學語文主要是講文學,又主要是講中國文學,簡稱國文,這就是“大學國文”。講到這裡,大家可能忍不住要問了,你說語文很重要,是的,是很重要,但是我們學大學語文對我們個人來說到底有什麼幫助呢,到底有什麼用呢?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學語文沒有用,因為學了之後,既不可以幫助我們炒股,也不可以幫助我們考公務員,真是百無一用。這種說法很對,從實用的角度、功利的角度,也就是從直接轉換成利益的角度來看,學大學語文確實沒有什麼用。但是在我看來,其無用處自有大用、妙用,學大學語文有無用之用。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以分三點來看:第一,剛才我們講了,語文是用來表達和交流的工具,如果語文不好,表達和交流就會有障礙,生活就會不通暢,就會受阻。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大學生談戀愛很正常,很多男孩子想追女孩子,但不會表情達意,愛情受阻,很苦惱,這就是語文沒學好。我們學大學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訓練我們在語言和文字上的表達能力,以便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使我們的生活更通暢。第二,有同學可能會說,我的表達能力已經很好了,交流也很通暢,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學大學語文呢,我學大學語文還有什麼用呢?如果有同學這麼想,我現在就反問他,你穿一般的衣服已經很暖和了,但你為什麼還總是想讓你的衣服更漂亮一點呢?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天性都是愛美的,總想更美一點,再美一點。為什麼衣服總想再美一點,你的語言和文字卻不想再美一點呢?我們學大學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養,使我們的言談和書寫更美更有文采;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使我們的言行舉止更優雅更有風度;使我們整個的人、整個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風流。權力再大,錢再多,如果缺少了生活中的這種文采風流,也只能送他一個字:土。事實上,很多官僚、明星,都會在家裡擺上幾......

大學語文課如何上好?

大學生把大學語文叫做:高四語文。這個評價精妙絕倫,把學生們對語文教育的厭倦和無奈說透了。全國高校上萬任課教師,腦袋每天埋在粉筆堆中灰頭土臉,腦子已經僵化了,遠不如這些學生聰明。有些人教一輩子大學語文,而根本看不出問題所在。 學生天性聰睿質樸,他們厭倦一門課程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是這樣受教育過來的,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十多年來,每一名學生都曾為語文這門垃圾課程而頭大,學習毫無樂趣,基本毫無所得。我們帶著消化不良的腦袋擠進了大學,本想好好學習充實自己,放下包袱走進課堂,一眼看見腐朽夫子站在講臺上,真是什麼興頭都煙消雲散了。 今日大學語文的編寫核心思想仍是政治教化。一名資深大學語文教師在文章裡歸納大學語文核心目標:一是"利用大學語文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學語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兩個"利用"準確地揭露了大學語文只不過是被"利用"的一門工具,是變味的四不像課程。"利用"完,這塊雞肋就該扔掉了。既然終歸要扔掉的,晚扔掉不如早扔掉。 大學語文的彙編思想看起來很宏偉博大,選擇的內容是上下五千年環球四萬裡,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有個"利用"思想。這跟中小學語文各個章節的編排模式幾乎沒有兩樣,稱為"高四語文"最合適不過了。我曾請教過教中文的學者,大學語文到底怎麼教,到底誰有資格教。中文系能找出一名知識博大到如維基百科般浩瀚的大師來授課嗎?哪位學者有這個膽量從先秦諸子直撲魯郭茅再從荷馬史詩一直講到歌德托爾斯泰?中文系外語系都沒教授有這個能力,但大學語文教師卻信心十足。要肯定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價值,起碼需要古典文學教師、現代文學教師和外國文學教師三位術業有專攻的學者來教授吧?在大學裡,大學語文都是由普通基礎課教師來擔任的。中文系、外文系有成就的學者,幾乎沒有一個人上過這門課。大學語文這門課,不僅普通教師、青年教師上不好,資深教師以及學術精湛的教授也照樣上不好。因為這門課基本上就是一個垃圾桶大雜燴,裡面什麼都有,即使有些好菜混在這堆垃圾裡也變了味。大學語文的問題不在任課教師身上,而是這門課程的目標,以及相關的編撰思想,本身就有致命問題,它是"文學教育"的異化,但很多學者自己,也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了。有人引用了幾位老科學家的話來證明大學語文的重要性。錢臨照先生說:"理工科大學開設文史課程,讓學生讀點中國文學,很有意義。"錢偉長先生說:"理工科學生也必須懂人文科學,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兩位科學家說得沒錯,但是報道者卻混淆了概念,把"中國文學"、"文學藝術"等同於大學語文了。這就好比你點了一份雪花牛排,侍者給你端來了一塊死豬肉。大學語文的異化是我們這個國家教育異化的典型象徵。大學語文的主編徐中玉教授對此看得最清楚,他在一個訪談裡說到:大學語文在建國前許多高校都已開設,名稱和叫法不全一樣,有叫"中國文學名著選讀",有叫"文選及習作",口頭統一名稱叫"大一國文".從徐中玉教授的回憶中可以看到,大學語文和"文學名著選讀"、"文選"完全不是一回事。《中華讀書週報》四月十三日陳潔報道:"朱自清、聞一多、陳夢家、許駿齋、劉文典、唐蘭、羅庸......

為什麼高校理工科要學大學語文

因為我們生活在中國,我們必須學習漢語,大學語文可以陶冶情操。

為什麼要學好大學語文.ppt

早在,大一上學期開學的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語文課本,一直都很嚮往,可是,卻一直都沒有上課。終於,在大一的下學期開始了《大學語文》學習的快樂旅途。時間猶如東流的逝水,匆匆而過,如今,轉眼之間,便已經和大學語文親密接觸快一個學期了,仍然清晰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的熱情,老師的博聞強記的演說,都已經深深的讓我愛上了《大學語文》這堂課。仍然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教給我們歷史上最短的詩,是記載在《吳越春秋》中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在老師的精妙演說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描述的是一場古代狩獵的情景。這些,都是《大學語文》在第一堂課上,便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許是,第一堂課的緣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對上課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但是,我更認為的是,是《大學語文》這本書和認真負責的老師,讓我記得了這一堂課。我記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滿的認真上課的同學。小小的教室,瀰漫著認真學習的風氣。我記得了,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翻看書本,思考問題的情景。從那以後,如果,不是因為有特殊的情況,我都一定會按時的來上課。每一次的上課,都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大學語文》讓我學習到的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認識,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以及說教。而這些是我在別的書本上學不到的。讀書,讀書,一個人的讀書,也許能夠體會很多。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唯有通過課堂上,通過老師生動的語言再加上書本上的內容,才能夠更好的吸收。在我看來,《大學語文》這本教材,設計得非常好,裡面的內容,不像是高中的語文教科書,前後兩篇文章,完全沒有聯繫。在這本《大學語文》中,前後文章彼此間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編者對詩歌、詞、散文、戲劇以及譯文進行分文別類,然後再以文章的作者為索引進行導讀。這樣一來,我們通過前後的幾篇文章,能夠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瞭解文章作者當時所處在的年代,並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學語文》中對,李白的解析,選用了《蜀道難》、《將近酒》、《行路難》(其二)、《登金陵鳳凰臺》、《億秦娥》,其中前三首詩我在高中便已經學過,當時的我以為已經懂李白了。而在讀了《登金陵鳳凰臺》後,卻讓我瞭解了李白,憂國憂民的獨特感受,他更是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意旨尤為深遠。而讀了《億秦娥》後,相對於別的詞來說,這首詞,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更是讓我體會到別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內容,讓我瞭解到了不同時間的李白,不同地點的李白,而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結合體,所有的一切,結合起來才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設計,我覺得是非常好的,能夠讓每一名讀者全面瞭解一位偉大詩人,瞭解到詩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風景。在《大學語文》中,除了能培養自己對詩詞的鑑賞能力以外,另外,還讓我學習到了,論文是如何寫作的。寫論文,對於我市場營銷這個專業來說,也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畢竟早做準備,就多一份就業的資本,這個,我覺得是《大學語文》帶給我在別的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論文的寫作流程,讓我懂得了一篇論文寫作的困難程度,時間,精力,資料這些都是嚴峻的挑戰。所以也就不奇怪社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論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經接觸到了論文的寫作,這樣一來,也讓我心中有了底。這是我上《大學語文》課程以後,同樣很重要的心得體會。《大學語文》在這個學期以來,學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學的語文,不同於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於高中的死記硬背。上了大......

大學語文有沒有必要學

個人認為沒什麼必要

你要是不喜歡就不學

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專業課方面了

考試的時候能及格就行

大學裡哪些專業要學《大學語文》這門課程

其他專業因學校的不同也要求的就不同了在大學生推崇英語的時代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呼籲大學繼續學習語文, 我們學校就學了,不過只是些 文言文、詩詞賦、當然如果你愛好這些,在大學裡圖書館裡 你可以繼續學習,大學其實就是你自己學習的過程,多數大學沒有開這門課,或許在公選課會有。

大學語文重要嗎?要認真學嗎?

我大學都沒用語文了,你說重不重要,自己認為對以後工作生活重要就學一下吧,不過倒是看你什麼專業了

請問大學語文學什麼?

傳統語文教學的套路,無非小學“音、形、義”,初中“字、詞、句”,高中“篇章、結構、段落、大意”,學校把大量的教學時間花在“聽、說、讀”上,學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讀上,沒有最終落實到寫作上,大學語文教學延續高中語文教學的套路,繼續搞文學藝術作品的“閱讀與欣賞”,而不是語文實踐技能——應用寫作能力的訓練。毫不客氣地說,20年來的大學語文簡直就是“高七”語文,所以,許多大學生工作以後“寫不了材料”(特別是專業應用文),寫不好論文,看不懂專業技術工作需要的古文資料,有些善寫者的能力和成就並非大學教育所得,而是“業餘愛好”煉成。我在近20年的機關公文審核中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大學生寫不好應用文。毫無疑問,大學語文首先是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重點是專業應用文寫作。

“文以載道”,語文的功能在於表達、傳達、傳播、交流、溝通思想,因此,“載道”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我發現許多大學生不會寫文章,寫不好文章,不是識字少,讀書少,關鍵是遇事心裡沒底,辦事心裡沒譜,“幼稚不懂事”(老同志的看法),缺思想,缺見解,缺主意,缺乏綜合分析、分類歸納、總結提煉的基本功,許多文科生甚至連“老八股”說套話廢話的功夫都沒有。原因何在?就是我們的文化教育丟掉了“文史哲不分”的好傳統,這個傳統的核心是“傳道”與“解惑”,心中無“道”,大“惑”不解,何以落墨行文?也就是說,學生缺乏以哲學為“筋骨”,以歷史為“磚石”,以文學為“泥漿”,以文字為工具“建構”文章的能力。所以,大學語文教學要增加閱讀量,增加思想的厚度,鼓勵學生寫讀書心得, 強化思辨能力和思想的力度,把學生培養成“真理在手,無所畏懼”的“思想者”,果如此,大學生則定能文思泉湧,下筆有神,揮灑自如。

語言能力的外在表現一是寫,二是講。不得不承認,現在能夠口若懸河、氣衝霄漢的大學生非常少,原因何在?在十幾年語文教學中,學生始終是聽眾、觀眾,而不是演講者,學生缺乏演講和辯論訓練的機會,發言一離開稿件就面臨“失語”。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大學語文教學要訓練學生的演講能力、辯論能力,特別要訓練學生脫稿講話能力,這種訓練中包括演講技巧和心理素質的訓練。

總而言之,大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只有兩個:一是“下筆有神”,二是“口若懸河”,讓大學生像個真正獲得“大學之道”者。我深信,為了兩個目標,教育專家們定會拿出一整套詳盡的方案。

相關問題答案
你為什麼要讀大學?
為什麼要當大學老師?
為什麼要上大學論文?
為什麼要上大學?
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的800字論文? ?
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 ?
為什麼要考大學? ?
為什麼好多大學生沒車也要去考駕照? ?
為什麼要當科學家?
為什麼提倡大學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