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古代是叫什麼?
遼寧在古代曾被稱為什麼、、、、、、、
遼寧省歷史悠久,古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 遼寧地區就有人類勞動、繁衍、生息活動。在營口大石橋南金牛山發現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遺址,距今已有28萬年,是迄今為止遼寧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一處人類棲息地。在朝陽市喀左縣發現的鴿子洞遺址及出土的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類遺址,距今有5萬年左右。
約在7000年前,遼寧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瀋陽新樂遺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顯示了遼寧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繁榮景象。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5500年,從出土的祭壇、積石冢、神廟和女神彩塑頭像、玉雕豬龍、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這裡存在一個初具國家雛形的原始 文明社會,標誌著遼寧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紀夏朝進入奴隸社會後,遼寧地區逐步與之建立了隸屬關係。據中國最早的史書《禹貢》記載,遼寧地區最早為冀、青2州之城, 夏、商為幽州、營州之地。
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地,燕長城一直延伸到朝鮮半島。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全面設置郡縣,在遼寧地區設置遼東、遼西、左北平郡。
兩漢、三國隸屬於幽州,西漢增設玄菟郡,東漢增設遼東屬國。兩漢和三國時期,在朝鮮半島上設立了漢四郡,華夏漢族的領地擴大到今漢城附近。
西晉隸屬平州。東晉為營州。
南北朝時期:337年,慕容嵬於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稱燕王,建燕國,史稱前燕。342年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東破高句麗,攻滅鮮卑宇文部及夫餘。409年,馮跋自稱燕天王,以燕為國號,都龍城,史稱北燕。436年4月,北魏大軍又攻龍城。五月,馮弘在高句麗軍保護下率龍城百姓東渡遼水,奔高句麗。北魏軍入佔龍城,北燕亡。
隋朝城郡、燕郡。
唐朝時在安東都護府的管轄下,屬河北道。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為了收復秦漢的華夏故土遼東和漢四郡,開始了收復遼東之戰。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李績率軍從陸路,張亮率舟師從水路,兵分兩路進攻高句麗,唐太宗親自到遼東前線督戰,歷盡艱難終於收復了遼東領土和朝鮮半島北部。
遼代分屬於東京道、中京道、上京道。
金代大部分地區屬東京路統轄,其餘分屬鹹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元代置遼陽行鼎。東部地區屬遼陽行省的遼陽路、瀋陽路;北部地區屬開原路鹹平府;西部地區的廣寧路隸屬遼陽行省;錦州、朝陽地區屬大寧路,隸屬於中書省。
明代時為遼東都司,屬山東布政司所轄。北方與奴兒干都司所轄的建州女真地相鄰,後期明朝修建遼東長城抵禦女真南下,撫順城外的撫順關是重要關口。大明遼東名將李成樑也是遼東人,在他管理遼東時期,北拒建州女真於遼東長城之外,保護了遼東的農業生產。
遼寧地區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 年--公元1911年)的發祥地,至今遺存下來的瀋陽故宮、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政治、文化、歷史面貌。1608年四月,努爾哈赤與明邊將立碑劃界,從此自稱為國,邊界在今遼寧吉林的交界附近。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御八角殿稱汗,建元天命,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在奪取了遼陽後,1621年8月,後金築遼陽新城,即東京城,遷都於此。1625年三月,後金遷都瀋陽,後定名為盛京。入關後,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
中華民國初沿襲清制,公元1929年(民國十八年)奉天省改為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
遼寧營口在古代的名字是什麼?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
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爾虎蒙古人在營口一帶遊牧。巴爾虎人以窩棚為居室,窩棚相連,狀似軍營。巴爾虎人離去之後,清政府頒佈開墾遼東的規程,要求關內移民到遼東墾荒,於是山東、直隸一帶的農民便紛紛來此,還有登州、榮城、天津海下等地的漁民也駛船來此處落戶。他們在遼河南岸潮溝旁(也有少部分在遼河北岸)搭窩棚蓋茅草房棲身。這些窩棚和茅草房遠遠望去就象一排排營房(其實並不是營房而是小漁村),得名“營子”。因營子地處遼河海口,是退海之地,至少有600年曆史。此地形成陸地後,遺留下多條潮溝,漲潮時河水便把潮溝淹沒於水中,此為“沒溝”之意,故稱沒溝營。
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增設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開埠為通商口岸”。咸豐十一年(1861)四月,英國派駐中國牛莊領事館的首任領事密迪樂看到牛莊海口水淺,大船難以出進,條件如此之差,根本不能作為口岸開埠通商,併產生退意。就在英國人灰心喪氣之時,發現了牛莊轄管的沒溝營。沒溝營不僅水深河闊,又有距海口近、碼頭緊靠城鎮的優勢。如能在此開埠通商,更勝牛莊。密迪樂找到牛莊的官員,提出改牛莊為沒溝營的要求,並將實地調查和更變地點的情況,寫信向英國政府報告。信中說:“牛莊作為商業城市已經沒有地位,看不到商業上的活力。根據探察的結果,距離遼河入海口最近的沒溝營,必將成為外國貿易的中心地”。清政府同意了密迪樂變更開埠的要求。一則由於牛莊河道淤塞,不如沒溝營河闊靠海,碼頭依城,宜於開埠通商;二則按《天津條約》移地開埠成例,在牛莊轄管的沒溝營開埠,並未違約。就這樣米字旗飄升,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了。清政府官文稱之為“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5]
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城市自此得名。
現在的遼寧省鐵嶺市以前古代的時候都叫什麼
鐵嶺歷史悠久,遠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生息活動。有文字記載歷史約4000年。 夏、商、西周時期,鐵嶺地區境域屬青州。 春秋戰國時期境域南部屬遼東郡,北部為東胡轄地。 秦、兩漢時期,境域大都屬遼東郡。 東漢、三國、西晉時期境域南部屬玄菟郡,北部開原、昌圖屬扶余。 東晉時期境域屬玄菟郡。 南北朝時期,境域處於契丹領地。 隋朝時期,境域屬高句麗轄地。 唐朝時期境域南部屬安東都護府,西北部屬枯漠都督府,昌圖曾歸渤海鴨綠府、扶余府管轄,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即今鐵嶺城。 917年,遼太祖在此地冶煉銀子,故將富州改為銀州,遼朝時期境域大部分屬東京道遼陽府。 金朝時期,境域南部屬東京路鹹平府,西部屬北京路,東北部屬上京路會寧府。 元朝時期,境域西部屬中書省會昌路,其餘屬開原路鹹平府。 明朝時期,在銀州設鐵嶺衛,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徙鐵嶺衛於瀋陽、開原間古銀州之地,境域南部屬遼東都指揮使司鐵嶺衛,西部屬遼河套扶余衛,北部屬三萬衛。 清朝時期,清初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先後在東北設奉天、吉林、黑龍江將軍,於奉天設奉天府。康熙三年(1664)廢衛設縣,鐵嶺、開原縣屬奉天府轄地,時鐵嶺境域東北部(西豐)被封禁為大圍場,西部、北部為內蒙古科爾沁部。清朝的後期境域內建置比較多,光緒三年(1877)改昌圖廳為昌圖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廢奉天將軍,設置奉天巡府,改為行省,鐵嶺境域屬東三省總督。清朝末年,境域內鐵嶺、開原、昌圖、康平、西豐五縣屬奉天省。 民國2年(1913)實行省縣制,境域南部屬奉天省遼瀋道,西部、北部為洮昌道。民國17年(1928),張學良舉行東北易幟,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為遼寧省,鐵嶺境域屬遼寧省。民國21年(1932),偽滿洲國成立後,改遼寧省為奉天省,鐵嶺隸屬奉天省。
現在的瀋陽在古代叫什麼?
西漢時期 稱為“侯城”,是為瀋陽建城之始。至今已有2600餘年。
唐代 改稱“瀋州”
金代,沿用“瀋州”之名
元代改沈洲為“瀋陽路”,“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稱沈場為瀋陽。從此,“瀋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1386年 明朝改稱“瀋陽路”為“瀋陽中衛”
1634年 清太宗皇太極改稱瀋陽為“盛京”
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瀋陽又名“奉天”
東北古代是什麼國
關東/關外 是古代對東北的稱呼。而東北一詞大量出現在民間是在清末時候。
你想知道的古代那要多古才叫古代?
春秋戰國的燕國(京津冀) ,東北地區只有今遼寧省的大部分是燕國的附屬地。叫做 遼東郡。吉林省黑龍江省 都是部落··沒有形成漢人的勢力。
還有個渤海國 是唐朝時候的。自己百度 渤海國
黑龍江和吉林自古在行政上一直都是一家。這個從歷史就能看出來~
還有什麼要問的???
真正的所謂的東北形成自己的勢力。還是遼寧的努爾哈赤的前清。前清又叫後金 ,也就是現在的東北地區曾雄霸東北的政權勢力。 後金首都是今遼寧省瀋陽市。第三代清皇帝順治,打進關內入駐燕京。改當時的瀋州為盛京意味天眷盛京。做陪都。 後,清朝闖關東黑吉才有了人口。因為大多數人口從唐朝開始遷移到東北地區都是在遼寧省的漢民最多。到了清朝中期,設立了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這也是歷史上到現在開始分省的前身行政)。燕京設立中國最高行政單位順天府。同年在盛京設立東北地區最高行政單位奉天府。慢慢發展到今天··幾百年。瀋陽變成了東北地區首府城市。什麼奉系軍閥首都。日本關東軍第一座侵華的中國城市。等等。這都是有歷史原因的~
東北在古代是什麼地方
春秋戰國時期還沒有開發,可能有遊牧民族,被稱為夷狄,可能有比如現在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的先祖居住,到三國時期遼寧一帶被稱為遼東,就是“郭嘉遺計定遼東”的遼東,但是黑龍江和吉林仍然沒有開發,後來唐朝的黑水靺鞨,宋的金和女真,明朝建州女真都起源於東北,清末山東人闖關東進一步促進了東北的開發和民族融合
東北古代叫什麼
東北古代只侷限於遼寧,叫做遼東,最早開發的是戰國末期的燕國
遼寧興城古代叫什麼城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今江陵縣城)和山四平遙古城同被列為我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寧遠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00米,四城設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寧遠古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蹟。明代,寧遠古城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天啟六年(公元1626)1月 ,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13萬圍攻寧遠城,身負重傷而敗退。天啟七年5月清太祖統軍再攻寧遠城,再敗城下。現在,興城城內許多商店仍保持著幅式雕嵌的金字匾額,市容典雅,古色古香。
錦州古代叫什麼名字
錦州市歷史淵源
錦州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錦州最早叫徒河,戰國時,錦州屬燕地, 秦統一六國後,現錦州大部分屬遼東郡,兩漢、三國時期屬幽州昌黎郡,西晉屬平州昌黎郡,北魏、東魏、北齊為營州管轄,隋唐屬柳城郡、燕郡,唐為安東都護府所轄。“錦州”一名是從遼代始稱的,遼時錦州屬中京道,金代屬東京路、北京路。元屬遼陽行中書省管轄,明朝屬遼東都司,清朝時隸奉天府,改錦州為錦縣。民國時期錦州屬遼寧省管轄。新中國成立後,設遼西省,省會駐錦州市,1954年遼西、遼東兩省合併,錦州屬遼寧省。
錦州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證明,自遠古以來,錦州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歷代相傳,人煙不絕,並與中原文化有著密切聯繫。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這裡屬冀、幽二州地。春秋時期屬燕地,戰國時屬燕遼西郡地。秦、西漢時分屬遼西、遼東郡地,東漢時大部屬遼東屬國。三國時屬幽州昌黎郡地,晉代屬平州昌黎郡地。隋代時西部屬柳城(今朝陽)郡地,東部屬燕郡地。唐代初屬營州(今朝陽)總管府轄,後屬安東都護府轄,廢府後歸平盧節度使轄。遼代分屬中京道和東京道轄。公元911 一 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之名始於此時。金代改遼道製為路制,當時屬北京路轄,元代分屬大寧路和廣寧府路轄。明代建軍衛制,下設衛所,當時置廣寧衛,廣寧前、後、左、右、中(今錦州)屯衛,以及義州衛、寧遠衛,先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後屬遼東巡撫轄。清康熙元年並廣寧中、左、右、三屯衛為錦縣;康熙三年設廣寧府,不久撤銷;康熙四年設錦川府。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設縣,當時各縣屬奉天省遼瀋道轄;1928年廢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遼寧,當時各縣直隸遼寧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各縣皆屬偽奉大省;1934年設錦州省,管轄各縣;1937年口偽政權施行市制,始設錦州市,中縣分治,偽省、市、縣公署皆駐錦州。抗日戰爭勝利後,共產黨曾一度建立遼西專員公署和錦州市政府。1948年10月錦州解放後,屬熱河省熱東專署轄,1949年1 月成立遼西省,省政府駐錦州;1954年8 月遼東遼西省合併為遼寧省,錦州市為省轄市,以後兩次成立錦州專區, 1968年專區撤銷後實行市領導縣體制至今。
古代的“遼國”和遼寧省有關係嗎
遼河古代就叫遼河了,遼寧省的地盤也是自古就叫遼
契丹人從遼地起家,國號就叫遼
元朝以前,中國古代國號一般都是用的自己發家時候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