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精髓和靈魂?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三國演義》試題20道

《三國演義》一

1.《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______,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______、華容道義釋______、過五關______、水淹______、敗走______。

2.《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蹟,如火燒______、七擒______、六出______、空城計智退______、揮淚斬______等。

3.《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雙股劍的______,使丈八蛇矛槍的______和使______的關羽。

4.“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_____ _的開篇詞。

5.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______、______,______

6.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例如:舌戰群儒,______,______。

7.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來的。

請再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 故事:

成語: 故事:

8.“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將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這首詩說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是 。

9.下面的一幅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東和: 收二川:

七擒:北拒: 排八陣:

一、答

1、關羽 單騎 曹操 斬六將 三軍 麥城

2、新野 孟獲 歧山 司馬毅 馬謖

3、劉備 張飛 大刀

4、三國演義

5、三顧茅廬 引狼入室 望梅止渴

6、七擒孟獲 三氣周瑜

7、火燒赤壁

望梅止渴:曹操在指揮一場戰役時,士兵口渴難忍,附近又沒有水源,曹操靈機一動,說:“這條路的前面是一片梅子林,我們只要走出那片梅林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士兵們不禁想起了梅子酸溜溜的味道,於是振作起精神順利完成了任務。

引狼入室:東吳首領孫策去世時,把霸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孫權當時還是個羽翼未豐滿的少年,哥哥的去世讓他很受打擊,整天以淚洗面。他的謀士張昭說,他整天只知道思念哥哥而廢了大事,就像把狼請到居室裡一樣危險。於是孫權聽從了勸告,使江東蒸蒸日上。

8、煮酒論英雄

9、六出:六出歧山

東和:孫劉聯盟

收二川:幫劉備打下益州二川

七擒:七擒孟獲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陣:發明了八陣圖

二、《三國演義》

1、“_________”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俄國學者稱讚《__________》是“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 (義、《三國演義》)

2、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被後人敬仰並尊為中國的“武聖”,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 (關羽)

3、周瑜,字________,東吳_________(官名),有勇有謀,有儒將風度,但與諸葛亮較量卻屢屢失敗,故死時長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瑾、水陸大都督、“既生瑜,何生亮”)

4......

( )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

“義”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俄國學者稱讚《三國演義》是“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

什麼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

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是;

思想精髓:名與分,正統;靈魂:謀略,義氣,忠誠。前兩點是儒家傳承,曹操的罵名就源於竄汗,無名無分非正統。後三點大家都不言而喻。一部成功的演義。

什麼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在創作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依史以演義 ,作者的創作目的是描繪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其間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意圖十分鮮明。小說的敘事起於漢靈帝中平元年(184),終於晉太康元年(280),比較完整地敘述了漢、魏、吳三國興起、發展及滅亡的歷史。小說借鑑了編年體史書的編著模式,以三國紛爭的歷史進程為主線,以王業興廢為焦點,把近百年的歷史故事有機地組織在一起。主要寫了三國時期的政治和軍事鬥爭,而作者的興趣則在於揭示這個時期的各個軍事集團如何興、如何亡。如前33回的主要內容是漢末的群雄爭霸,矛盾的焦點是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的鬥爭,作者對二人作了多方面對比,重點則是對興亡教訓的總結,順民心、得人才、有謀略者得天下,這是作者表達的主要思想。後十五回寫三國的覆滅,主要展現的是三國各自的內部矛盾,尤其是對司馬篡魏、後主信讒、孫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寫,情節雖然簡略,但著眼點仍在如何興、如何亡。作者以寫實的態度,比較客觀、完整地展現了這百餘年的歷史過程,其中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啟示,因此具有極大的魅力。

首先,以史實為依據,剔除來自民間文化中過於荒誕、鄙俗的成分以及不符合人物性格的情節。《三國志平話》是民間三國故事的集大成者,同時也是《三國演義》創作時最為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該書的情節大多擷自民間傳聞,其中有不少荒誕無稽的情節,如以司馬仲相斷獄的故事開頭,以劉淵滅晉興漢收尾,使全書帶有明顯的因果報應色彩。這樣的安排代表了下層民眾的一種願望,但放在歷史小說中不僅不協調,而且顯得十分荒誕。羅貫中刪去了這一頭一尾,不僅避免了枝蔓,而且淡化了因果報應色彩,使小說成為蘊涵更為豐富的歷史悲劇。此外,《平話》中的一些與史實不符或與人物性格不符的情節,如劉、關、張殺督郵後上太行、劉備從黃鶴樓私遁等,都被作者捨去了。

其次,精心提煉情節,增強小說的文學性。《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著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作者的主要任務就是對這些雜亂、原始的材料進行重新組合和工,《三國演義》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在尊重歷史,使情節框架合乎史實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想象,將這些來自史書、民間的各種素材整理、提煉成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情節,從而使小說的藝術性大大提高,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關於“赤壁大戰”的“重寫”。對來自民間的各種傳說以及過於荒誕、不符合史實的情節,作者做了大量刪削,但是對其中的一些雖違背史實卻不背離情理、不背離人物性格的故事如“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連環計”、“千里獨行”等卻予以保留,並使它們成為小說中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

總的來看,《三國演義》雖然保留了許多虛構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注重故事的生動有趣,但同時又儘可能地靠攏歷史,而在處理兩方面不可避免的矛盾衝突時,它基本遵守的是史實優先的原則。章學誠稱《三國演義》的特點是“七實三虛”,不論這個說法是否準確,但道出了《三國演義》成功的一個祕訣——“實”是史官文化的成分,“虛”則多與民間文化有瓜葛,只有融納各種文化,才能豐富小說的內容。但也只有經過精心整合,才能使各種異質文化水乳交融,才能提升小說的藝術品位。

什麼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

《三國演義》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具有極其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意蘊和文化內涵,猶如一個巨大的多稜鏡,閃射著多方面的思想光彩,給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們以歷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啟示。

許多人認為,《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是謀略。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

誠然,《三國演義》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方面,就是擅長戰爭描寫。全書以黃巾起義開端,以西晉滅吳收尾,反映了從漢末失政到三分歸晉這一百年間的全部戰爭生活,描寫了這一時期的所有重要戰役和許多著名戰鬥,大大小小,數以百計。接連不斷的戰爭描寫,構成了小說的主要內容,佔了全書的大部分篇幅。而在戰爭描寫中,作者信奉“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軍事規律,崇尚“鬥智優於鬥力”的思想,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對制勝之道的尋繹上。因此,雖寫戰爭,卻不見滿篇打鬥;相反,書中隨處可見智慧的碰撞、謀略的較量,而戰場廝殺則往往只用粗筆勾勒。可以說,千變萬化的謀略確實是全書精華的重要部分。

然而,謀略並非《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更非書中精華的全部。

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體系中,“道”是最高層次的東西。“道”有多義,首先是指自然和社會的根本規律,通常指正義的事業,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因此,它也是處事為人的基本原則。謀略則屬於“術”,是第二層次的東西,是為“道”服務的,必須受“道”的指導和制約。作為一位傑出的進步作家,羅貫中認為,符合正義原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生安定的謀略才是值得肯定和讚美的,而不義之徒害國殘民的謀略只能叫做陰謀詭計。因此,只有代表作者理想的諸葛亮才被塑造為妙計無窮的謀略大師、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曹操的謀略可謂高矣,但羅貫中對他卻並不喜愛,而是有褒有貶:對曹操有利於國家統一、社會進步的謀略,羅貫中予以肯定性的描寫;而對他損人利己、背信棄義的各種伎倆,則毫不留情地予以抨擊。綜觀全書,羅貫中從未放棄道義的旗幟,從未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謀略;對於那些野心家、陰謀家的各種陰謀權術,他總是加以揭露和批判;對於那些愚而自用者耍的小聰明,他往往加以嘲笑。可以說,《三國演義》寫謀略,具有鮮明的道德傾向,而以民本思想為準繩。後人如何看待和借鑑《三國演義》寫到的謀略,則取決於自己的政治立場、道德原則和人生態度。如果有人讀過《三國演義》卻喜歡搞小動作,那是他自己心術不正,與羅貫中無關;恰恰相反,那正是羅貫中反對和批判的。有人談什麼“厚黑學”,也硬往《三國演義》上扯,更是毫無道理的。

一、《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是什麼呢?我認為,《三國演義》豐厚的思想內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對國家統一的嚮往。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極其偉大的聚合力,維護國家的的統一與安定,是我們民族一貫的政治目標,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優良傳統。幾千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民族曾經屢次被“分”開,飽受分裂戰亂之苦。但是,每遭受一次分裂,人民總是以驚人的毅力和巨大的犧牲,清除了分裂的禍患,醫治了戰爭的創傷,促成重新統一的實現。在那“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漢末大動亂時期,以及羅貫中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元代末年,廣大人民對國家安定統一的嚮往更是特別強烈。羅貫中敏銳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通過對漢末三國時期歷史的藝術再現,鮮明地表達了廣大人民追求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這是《三國演義》的政治理想,也是其人民性的突出表現。

2.對政治和政治家的選擇。

人們常常談到《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有人還把這稱為“封建正統思想”。事實上,“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早在宋代就已成為有關三國的各種文藝作品的基調,羅貫中只是順應廣大民眾的意願,繼承了這種傾向。羅......

( )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的精髓和靈魂?
三國演義的精彩句子?
三國演義的題目?
關於三國演義的介紹?
有關三國演義的選擇題?
三國演義的好句賞析?
三國演義的鳳雛是誰?
關於三國演義的詩歌?
讀三國演義的體會?
三國演義的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