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舞歌飛是哪個民族的?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分別是哪些?

56個民族:

1.壯族 2.藏族 3.裕固族 4.彝族 5.瑤族

6.錫伯族 7.烏孜別克族 8.維吾爾族 9.佤族 10.土家族

11.土族 12.塔塔爾族 13.塔吉克族 14.水族 15.畲族

16.撒拉族 17.羌族 18.普米族 19.怒族 20.納西族

21.仫佬族 22.苗族 23.蒙古族 24.門巴族 25.毛南族

26.滿族 27.珞巴族 28.僳僳族 29.黎族 30.拉祜族

31.柯爾克孜族 32.景頗族 33.京族 34.基諾族 35.回族

36.赫哲族 37.哈薩克族 38.哈尼族 39.仡佬族 40.高山族

41.鄂溫克族 42.俄羅斯族 43.鄂倫春族 44.獨龍族 45.東鄉族

46.侗族 47.德昂族 48.傣族 49.達斡爾族 50.朝鮮族

51.布依族 52.布朗族 53.保安族 54.白族 55.阿昌族 56.漢族

漢族

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佈。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的先民是屬古代百越族群,與西甌、駱越有血緣遞承關係,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族先民古駱越人曾創造過真正的文字,古駱越文字文物廣泛分佈於駱越故地並且質料多種多樣,發現地點多為古祭祀遺址。百越文自秦朝書同文後已失傳;古壯字為漢字邊旁組合成的方塊古壯字,現代壯文為拉丁壯字。壯族傳統服飾為壯服。

滿族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居第二位。前身為女真族,漢-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讀音“莫吉”),隋-唐稱“黑水靺鞨”,遼-金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清朝以後,“女真”稱為“滿洲”,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洲族改稱滿族。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明朝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為“大金”,史稱後金。 1644年滿洲人入主中原,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清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國日後版圖的基礎。

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

嘎灑江邊小花腰是什麼名族的舞蹈

第八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結果

獲得“小荷之星”榮譽稱號的作品有:

《鳥?鳥?鳥》、《幸福鼓謠》、《震震天》、《暖暖》、《小馬奔騰》、《春牛呈祥》、《美麗的長白花兒》、《村娃的舞蹈課》、《妞妞與醜醜》、《星空下的遐想》、《弄堂記憶》、《荷娃戲池舞娉婷》、《年二十八洗邋遢》、 《弦舞歌飛》、《毛毛蟲》、《馬背搖籃》、《憫農》、《驚蟄》、《小不點 大籃球》、《多耶》、《數字王國奇妙夜》、《小辮子和山妞扭》、《蒲公英的約定》、《我是廣東人》、《基諾基諾娃娃樂樂》、《暖》、《璨爛時光》、《聽見音樂就想跳》、《我的籃球》、《從這裡走來的山妞妞》、《讓我多玩會兒》、《冰雪奇緣》、《我和鋼琴有個約會》、《我有一個夢想》、 《阿伊格瑟的新書包》、《鋼琴精靈》、《箱子裡的夢》、《小海豚》、《小小傳承人》、《拍拍手》、《我們也有家》、《嘎灑江邊小花腰》、《小白翎》、《玩燈人的娃娃們》、《快樂的布穀》、《饢香萬里》、《鼓舞雪蓮》、《親親足球》、《老師早晨》、《鈸?娃》、《“萌”獴的一天》、 《走向春天的下午》、《粒粒盤中餐》、《明天我要上學了》、《阿妞嫫》、《活力細胞》、《阿米娜的果園奇遇》、《禮物》、《小青蛙,愛唱歌》、《阿藍與阿巫》、《喜悅》、《不聽話的“傢伙”》、《嗆嗆滾來好年冬》、《水果家族歌》、《哈木圖班》、《喳喳雀》、《壓歲錢》、《音符——跳起來》、 《剪窗花》、《藍天謠》、《小松樹》、《夢兒甜甜鼓兒圓圓》、《小小樹葉吹起來》、《12345》、《隆達梅朵》、《小小芝麻官》、《荷花落》、《我是紅領巾》、《好娃愛蛙》、《闆闆精踩》、《回鄉娃娃甜甜的夢》、《吃粉》、《YES OR NO》、《一把小雨傘》、《翅膀的呼喚》、《陪伴》、《小小馬皮舞》、《勞動協奏曲》

中國的56個民族各是什麼族

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組!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難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塔吉克族!普米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定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基諾族!珞巴族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9821.html?wtp=tt

關於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但得是這民族舞蹈的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個民族的風格特徵,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漢族民間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維吾爾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鮮族舞,這七種民族舞。

一、漢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徵

漢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在民間中廣為流傳的有龍舞、獅舞、燈舞、綢舞、秧歌等等。現經專家整理加工已進入課堂的有東北秧歌、雲南花燈、安徽花鼓燈、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二、 藏族舞蹈的風格特徵

在素稱“世界屋脊”的我國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著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傳統的藏民族。幾百萬藏族同胞勤勞、純樸,善於以歌抒懷,借舞抒情。銀白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飛平坦的壩子上可以盡情歡舞。大 自然 造就了藏族人民優美的歌喉、矯健的體魄,悠久的 歷史 文化和豪邁的現實生活則是他們即興歌舞創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歡慶佳節,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禱,用歌舞來伴隨勞動,也以歌舞讚美愛情與生活,歌舞活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而西藏舞蹈與歌唱 藝術 密切結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獨特藝術風格著稱。

三、 蒙古族舞蹈的風格特徵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大草原上,自古以來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鷹圖騰,由於長期的遊牧狩獵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蒙古族與其他東方民族差異很大,形成了強悍、矯健的體魄和桀驁不馴、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時也創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氣息的、具有遊牧民族特色的草原遊牧舞蹈――蒙古族舞。他們的民間舞蹈熱情奔放,穩健有力,節奏歡快,具有粗獷、剽悍、質樸、莊重的鮮明特點,洋溢著來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呈現出一派豪放與自信的“天之驕子”的氣概。

四、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徵

中國 維吾爾族自古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國最大的省區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和豐富的藝術遺產,其中歌舞藝術更是絢麗多姿,因此自古以來即以“歌舞之鄉”著稱。維吾爾族舞蹈與其他民間舞蹈一樣來自於生活。維吾爾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國北方的大草原上,後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騎生活 發展 到地區的農業生活,在不同歷史時期信奉過薩滿、摩尼、佛、伊斯蘭等宗教。這種 經濟 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維吾爾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跡,使之既有歷史中《胡騰》、《胡旋》的風韻,又有薩滿跳神的姿態;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態,又有鄰近民族舞風的餘味。維吾爾族舞蹈在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樂舞的傳統基礎上,又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過歷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藝術創造和長期發展與演變,不斷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種形式和特殊風格的深受人民喜愛的民間舞蹈藝術。

五、傣族舞蹈的風格特徵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國西南地區雲南省西雙版納和德宏自治區以及耿馬、孟連自治縣等地,那裡江河縱橫、綠樹繁蔭,蘊藏著許許多多天然的美麗。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的哺育薰陶下,以及隨著社會發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亞文化的影響,傣族民間舞蹈逐漸形成極具東方韻味的藝術風格。

六、彝族舞蹈的風格特徵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他們能歌善舞,有著豐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就有“煙盒情”、“打歌”、“羅作舞”、“阿細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銅鼓舞”等等。解放以後,在廣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獲得了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成為祖國文化百花園的一朵絢麗的鮮花。

七、朝鮮族舞蹈的風格特徵

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等地的朝鮮族人民,勤勞樸實,能歌善舞。他們自古從事農耕勞動,酷愛大自然。他們特別喜愛白鶴,把白鶴作為長壽、幸福的象徵。這種民......

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習俗

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項目。 回族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繫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麵、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 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幹、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婦女不論冬夏都喜歡穿裙子或連衣裙,用各色頭巾包頭。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奶酪、奶油,各種面制乾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裡,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裡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牧民住的圓形氈房稱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則遷居向陽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頂方形土房,有壁龕和天窗,住宅周圍種有蔬菜瓜果。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豐富。乳製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們喜歡牛羊奶、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米麵細糧。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淨。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麵、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繡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鍊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

五十六個民族資料

傣族,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散居於雲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

根據2006年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傣族人口有126萬,絕大多數的傣族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1]。

國內科考資料表明:傣族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傣族先民出自我國雲南西南傣族聚居區,東南亞各國傣族都來源於此。中國傣族與緬甸的撣(傣)族、老撾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為同一民族。總人口6000萬以上。歷史上傣族以泰國北部和緬甸為核心建有佛教國家——焚香國。後經歷史演變,這個國家已不復存在,傣族散居於我國西南一帶和中南半島各個國家。在印度的東北阿薩姆邦亦有一部分傣族.

民族語言

傣語屬漢藏語系中的壯侗語族,國內傣族語言主要有德宏傣語文和西雙版納傣語文。傣族有歷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幾乎每個支系都擁有一個語言文字系統.相互之間有不同,傣文可分為傣仂文(西雙版納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繃文和金平傣文(又稱傣端文)。這4種傣文都來源於古印度字母(婆羅米字母),與老撾文、泰文、緬甸文、高棉文屬於同一體系。均為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但形體結構有所差異。

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傳上座部教,亦稱小乘佛教[5]。據說,南傳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傳進來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歷史。

傣族稱宗教為“沙煞納”,把他們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納帕召達麻”。帕召達麻指的就是佛祖喬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在西雙版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統宗教習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認為這樣才算有教化,不野蠻。並且只有當過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睞。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歲入佛寺,三、五年後還俗。當他們穿戴一新由親人護送,吹吹打打,在眾人歡笑聲中進入佛寺,便自豪地認為已經開始得到了佛的庇護,能長大成材了。然後他們剃去頭髮,披上袈裟,開始平靜地誦讀經書,學習文化,自食其力。

民族歷史

中華民族系列郵票——傣族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國西南部。

建國後,據考古工作者在雲南省滇池、景洪、勐臘、孟連等地和其他省、區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以及近年來在泰國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銅器等歷史文物證明,遠古傣語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東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廣闊的弧形地帶,即我國雲南、廣西大部,四川、貴州一部和老撾、泰國北部、緬甸、印度阿薩姆廣大區域,後漸向西南遷徒。他們是最早栽培稻穀和使用犁耕的民族[2]。

公元1世紀,漢朝史籍《史記》、《漢書》就已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稱其為“滇越”、“撣”或“擅”、“僚”或“鳩僚”;唐宋時期,稱其為“金齒”、“黑齒”、“花蠻”、“白衣”等;元明時期,稱其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繃”等,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傣族人民的意願,正名為傣族。

傣族先民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漢朝稱“滇越”、“撣”。魏晉以後,有“金齒”、“白衣”、“擺夷”等多種他稱,但自稱是“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置益州郡,傣族地區屬益州郡管轄。公元69年,傣族地區屬永昌郡。至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廢除世襲土司,改由臨時官員(即流官)統......

少數民族民俗特點

1 、阿昌族: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 白族:分佈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佈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佈在雲南,人口8.2萬餘,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佈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繡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矗、傣 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誌,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佈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佈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分佈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佈在臺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分佈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米糰,地戲

18、哈尼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佈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繡,繡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繡

20、漢 族:分佈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分佈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佈廣西,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

小荷風采金獎作品有哪些

在2013“小荷風采”大賽上,省舞協共向中國舞協選送19個作品,有17個獲金獎。其中江門的兩件金獎作品分別是市少兒芭蕾舞團和新會圭峰小學創編的舞蹈《新會柑》,市青少年宮創編的舞蹈《尋找回來的孩子》。

五十六個民族的服飾和生活習慣是哪些?

blog.sina.com.cn/s/blog_4ea7b8bc0100cjfu.html

可以看看上面的鏈接

相關問題答案
弦舞歌飛是哪個民族的?
弦子舞曲是哪個民族的?
辣妹子歌曲是哪個民族?
舞龍是哪個民族的?
孔雀舞是哪個民族的?
民族舞是哪個民族的?
敕勒歌是哪個民族的?
長鼓舞是哪個民族的?
五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藏戲是哪個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