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爆皮怎麼治療?
為什麼腳底會掉皮,要怎麼辦?
脫皮症又叫“剝脫性角質鬆懈症”、“板狀汗出不良”( dyshidrosis)、汗皰(疹)症(pompholyx)。好發於手掌、手指的掌面及足底。因手掌表皮少了表皮的角質層天然屏障,手掌脫皮導致的出血、疼痛不僅影響美觀、也使患者的社交工作和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同時還增加了一些病菌、病毒(乙肝、性病等)趁虛而入的接觸性感染機會。除了手掌以外,足趾部也可以發生相同的脫皮。
【發病原因】 手掌脫皮的原因還不清楚,因為常常合併手掌多汗,所以有人認為與出汗撫良有關係。也有的人認為是與人體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有關,如手足癬等。患者每年春末與夏秋季節,氣溫高、溼度大,手掌心就會發生此種脫皮現象。這是因為表皮的角質層與下面的表皮分離的結果。剛開始手掌出現一些小的白點,以後小白點漸漸擴大,形成大小不一的像乾涸的水皰,表面出現一層發白的角質層,可以自然破裂,脫落下來像一層半透明的薄紙一樣。如果不斷脫落,留下的就是像地圖那樣的大片粉紅色的新生長的表皮。如果沒有等到自然脫落而去撕脫,就會出現出血、疼痛。除了手掌以外,足趾部也可以發生相同的脫皮。
正常人的皮膚可分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在最外層的是表皮,表皮又分為五層,最淺表的一層叫做角質層。角質層是可以自然脫落的,如梳頭時或皮膚抓癢時常常有白色的鱗屑脫落,這種鱗屑就是脫落的角質。手掌脫下來的皮與上述鱗屑一樣也是脫落下來的角質,因此在醫學上叫做“剝脫性角質鬆解症”。這種脫皮是不影響身體健康的生理現象,患者不必有過度精神緊張心理。
手掌脫皮症與中醫“鵝掌風”相類似,認為其發病主要是由血虛血燥、皮膚失養、燥熱生風所致,治宜養血潤燥、疏風止癢。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手掌脫皮有季節性,可有自愈傾向,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對比較嚴重或反覆發作者,西醫藥多采用鎮靜劑、抗組織胺類藥物以及抗膽鹼類藥物治療。
1、 水皰階段應以收斂、止癢為主,可用中藥膚康潔塗液外搽,也可用10%明礬溶液浸泡。
2、脫皮階段以外用藥保護新生長的表皮,可以膚康潔軟膏外塗。
3、皮膚乾燥角質增厚有小裂口的患者,可採用保溼防裂的“膚康美軟膏”外搽。另外要注意不要去撕脫尚未完全剝離的角質層,以免引起疼痛或流血。
4、較嚴重或反覆發作者,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或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20克、山藥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茯苓15克。防風15克、蒺藜30克,將上方加水後煎煮服用。一般情況下3-5劑即可見效。
5、維生素C注射液搽塗患處,每日2次,3天一個療程。對皮損的恢復有較好的效果。
6、患者還應保持樂觀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及情緒激動,儘量少接觸鹼性洗滌劑。可防止該症的發生。
2、生薑切碎放白酒內泡24小時後塗在患處,每天1—2次,療效十分顯著。
3、維生素C注射液搽塗患處,每日2次,3天一個療程。一般一至2個療程即可痊癒。
4、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或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20克、山藥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茯苓15克。防風15克、蒺藜30克,將上方加水後煎煮服用。一般情況下3劑即可見效,個別患者需服用5劑。
5、患者還應保持樂觀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及情緒激動,儘量少接觸鹼性洗滌劑。可防止該症的發生...
腳底又幹又掉皮 該怎麼辦?
腳部乾燥建議您可以每天溫水洗腳後,塗上護膚霜,保溼防燥;
腳底掉皮估計是腳癬所致,不要撕,每天早晚塗抹達克寧各一次,症狀消失後再持續用藥一週即可
腳底起皮怎麼辦?
【簡單版】:
通常說的腳氣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時控制會波及其他部位,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藥物為主,主要有達克寧、蘭美抒、貴州神奇、華陀膏等多種,只要堅持使用,症狀消失後繼續使用一週維持通常可以治癒。同時需保持足部乾燥、清潔,鞋子要透氣性好。
【完全版】: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鐘,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 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鐘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鐘左右,可除腳臭。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溼,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溼,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藥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幹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藥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黴唑癬藥水或複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幹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複方苯甲酸膏或與複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藥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藥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藥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淨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蔘、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朮、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皁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
為什麼腳底會掉皮?請問要怎樣才能完全治好呢?
你可能得了腳癬,腳癬欲稱“腳氣”,中醫學稱為“腳溼氣”,是一種淺部黴菌感染的皮膚病,它可分為乾性和溼性兩種類型:乾性主要表現是腳底皮膚乾燥、粗糙、變厚、脫皮、冬季易皸裂;溼性主要表現是腳趾間有小水泡、糜爛、皮膚溼潤、發白、擦破老皮後見潮紅,滲出黃水。兩者都具有奇癢,也可兩者同時存在,反覆發作,春夏加重,秋冬減輕。治療原則:1.皮損侷限者以外用療法為主,常用抗真菌製劑有咪唑類霜劑或軟膏,亦可聯合其他抗真菌製劑交替使用; 2.皮疹泛發頑固者,可選用系統抗真菌藥治療,目前多用斯皮仁諾或療酶舒; 3.對同時患有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病者要一併治療。自療注意事項(1) 保持足部清潔、乾燥、勤洗腳,勤換鞋襪。(2) 對腳部多汗經常穿長筒靴,膠鞋者,可在鞋襪內撒足癬粉。(3) 不可用手抓腳,以免染上手癬。(4) 選用外用藥宜兩藥交替使用,同一種藥不宜久用。(5) 痊癒後,每週塗藥1次,天熱更宜堅持。本病以外治為主。
腳底幹 起皮怎麼辦
經常泡腳,或給腳摸些滋潤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