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的體裁是什麼?
鋤禾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一首什麼
鋤禾
唐樂府·李坤
憫農 鋤禾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字公垂.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而且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元稹曾說過:“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寫了五十首,並改名《新樂府》.可見李紳創作的《新題樂府》對他們的影響.所謂“不虛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意思嗎?可惜的是李紳寫的《新樂府》二十首今已不傳,不過,他早年所寫的《憫農二首》(一稱《古風二首》),亦足以體現“不虛為文”的精神.
詩的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 “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本來粒粒糧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誰都應該知道的.但是,現實又是怎樣呢?詩人沒有明說,然而,讀者只要稍加思索,就會發現現實的另一面:那“水陸羅八珍”的 “人肉的筵宴”,那無數的糧食“輸入官倉化為土”的罪惡和那“船中養犬長食肉”的驕奢.可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李紳當然不懂得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道理,但是,我們從幾十年之後唐末農民起義的“天補平均”的口號中,便不難看出這兩首詩在客觀上是觸及到了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的.
《憫農二首》不是通過對個別的人物、事件的描寫體現它的主題,而是把整個的農民生活、命運,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現實作為抒寫的對象.這對於兩首小詩來說,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詩篇卻沒有給人這種感覺,這是因為作者選擇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那個畸形社會的矛盾,說出了人們想要說的話.所以,它親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詩人還用虛實結合、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因此它雖然是那麼通俗明白,卻無單調淺薄之弊,能使人常讀常新.在聲韻方面詩人也很講究,他採用不拘平仄的古絕形式,這一方面便於自由地抒寫;另一方面也使詩具有一種和內容相稱的簡樸厚重的風格.兩首詩都選用短促的仄聲韻,讀來......
(憫農)屬於唐詩還是宋詞?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屬於唐詩作品。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憫農二首》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原文:
憫農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1屬於古詩分類的哪一類
憫農 李紳 唐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從體裁分是五言絕句;從內容分是敘事抒情詩;
看憫農古詩圖寫幾句話
【名稱】憫農
【年代】唐代
【作者】李紳
【體裁】五言古詩
原文
《憫農》--鋤禾實景圖(5張)
《憫農》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憫農》二
原文
憫農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
春 種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萬 顆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無 閒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農 夫 猶 餓 死 。
《憫農》三
【原文】
憫農
壟 上 扶犁兒 ,
手 種 腹長 飢 。
窗 下 織 梭 女 ,
手 織 身 無 衣 。
我 願 燕 趙 姝 ,
化 為 嫫 女 姿 。
一 笑 不 值 錢 ,
自 然 家 國 肥 。
有幾首憫農,分別是什麼?
李紳《憫農》一
鋤 禾 日 當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誰 知 盤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鬆禾苗周圍土。 3.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un), 國內由於飧字用的很少,是個冷僻字,當初為了讓詩歌更通俗易懂,改為餐了。
【譯文】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裡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裡。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李紳《憫農》二
春 種 一 粒 粟 ,
秋 收 萬 顆 子 。
四 海 無 閒 田 ,
農 夫 猶 餓 死 。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穀子;慄粟。 3. 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譯文】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穀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
怎樣用三句話概括憫農古詩上的那副圖
【名稱】憫農
【年代】唐代
【作者】李紳
【體裁】五言古詩
原文
《憫農》--鋤禾實景圖(5張)
《憫農》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憫農》二
原文
憫農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
春 種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萬 顆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無 閒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農 夫 猶 餓 死 。
《憫農》三
【原文】
憫農
壟 上 扶犁兒 ,
手 種 腹長 飢 。
窗 下 織 梭 女 ,
手 織 身 無 衣 。
我 願 燕 趙 姝 ,
化 為 嫫 女 姿 。
一 笑 不 值 錢 ,
自 然 家 國 肥 。
憫農整首詩
【名稱】憫農
【年代】唐代
【作者】李紳
【體裁】五言古詩
原文
《憫農》--鋤禾實景圖(5張)
《憫農》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憫農》二
原文
憫農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
春 種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萬 顆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無 閒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農 夫 猶 餓 死 。
《憫農》三
【原文】
憫農
壟 上 扶犁兒 ,
手 種 腹長 飢 。
窗 下 織 梭 女 ,
手 織 身 無 衣 。
我 願 燕 趙 姝 ,
化 為 嫫 女 姿 。
一 笑 不 值 錢 ,
自 然 家 國 肥 。
找一首詩,憫農題材的,講一個婦女家裡養蠶的,自己穿著麻布衣服,進了趟城,回來就哭,問她為啥,他說穿
蠶婦
[作者] 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