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挾天子以令諸侯?
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簡述
東漢末年,董卓叛亂,挾持天子。被呂布殺死後,司徒王允不赦免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逼其再次叛亂。2人劫持天子,手下爪牙盡皆封賞。在忠志之士的離間下,二人大打出手,一人挾持了天子,一人挾持了官員,多次交戰各有所傷。天子在楊奉等將軍的保護下乘機得脫,便派人去曹操那裡求援,以為他是個忠志之士。而此時,曹操眾謀士向他獻策,勸其救駕。尤其以荀彧最為積極,他向曹操指明瞭今後的戰略大方針“逢天子以令不臣”,勸曹操早日進兵,將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動,並強調今日不取,他日天子必將落入別人的手中。曹操聽了他們的話,興刻起兵,騎兵先去,步兵隨後,親自派大軍前往。但那時北方第一大諸侯袁紹也動了這個想法,只是過於優柔寡斷晚了一步。李傕、郭汜二人見跑了天子,便講和一同在後面追趕。不過經理坎坷後天子成功的和曹操的部隊碰了頭,飢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對其感激萬分,大加封賞。但曹操以都城被賊人燒燬不便防守為由,勸天子移駕許縣,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權緣故不得不從。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許縣是他的大本營,在那裡他將可以更好的將天子控制在手中。後來,曹操每次或是征戰、或是賞罰都可以藉著天子的名號,正可謂“出師有名”“賞罰分明”啊!
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
好的話選我!!!謝啦!!!
三國演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是誰?
漢獻帝劉協(181年—234年),為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是189礌至220年。然貴為皇帝,但並無實權。劉協是窩囊皇帝,卻是稱職醫生,深受百姓愛戴,民眾敬之如父母。這是後話......
196年,曹操迎劉協到許昌。改稱許都。但劉協依然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曹操雖然利用劉協來試圖實現他統一中國的目的,卻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為皇帝。劉協試圖謀殺曹操的計劃未能實現。先有大臣董承聯同劉備等謀殺曹操,後有伏皇后,但事情洩露,董、伏等被殺。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認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經足夠穩固,於是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開闢了魏國。劉協被封為山陽公。
劉協當不成皇帝了,卻成了一個懸壺濟世的醫生。劉協為山陽公14年,利用在宮中所學醫術,走鄉串村為民醫疾治病,至今仍留下許多文物古蹟和傳說故事,民間稱其和曹皇后為“龍鳳醫家”。老百姓出於對他倆的感激之情,沿襲成俗,焦作民間對老中醫格外敬重,尊之如君。
漢獻帝做了大半輩子的傀儡,到最後也沒有擺脫被取代的命運。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說的?並且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曹操是大家知道的,而其實曹操應該是:挾天子以令不臣。後被世人說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真正的應該是他們:趙高(秦),董卓(三國)“敗”,袁術(三國)“敗”,嚴嵩(明),慈禧(清)。曹操背景資料:去優酷視頻看看易中天品三國,他才是還原了真是的曹操!出 處 《後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獻帝春秋曰:袁紹叛卒詣公雲:“田豐使紹早襲許,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繡圍。】曹操就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換皇帝,他利用這個現成的皇帝,而且把這個皇帝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利用皇帝這張牌來號令天下、號召諸侯,這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討論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團的人從來沒有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說法是人家說曹操的,比方說諸葛亮就說過這個話,他的說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也就是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說他的,敵人的話不怎麼靠得住吧!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說過呢?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說這個皇帝現在是個廢物啊,這麼一個廢物你把他接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麼呢?你是朝拜他呢還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請示他呢還是不請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請示,我現在把他弄來以後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麼辦呢?我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他的呢?我聽他的顯得我們沒分量,我不聽他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袁紹怎麼想呢?袁紹一想,這現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幹的,我現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被董卓謀殺了,拉倒吧。那麼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後,歷盡千辛萬苦,又回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這時的洛陽已經是一片廢墟,破敗不堪,在洛陽,皇帝和百官的飲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果斷地採納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想方設法把皇帝從洛陽接到了自己的根據地許縣。
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 天子是誰
漢獻帝劉協,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羅貫中的貶曹之筆,正史中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是挾持天子而控制所有諸侯,而“奉天子以令不臣”是供奉,尊奉著天子控制著不聽朝廷的臣子,“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曹操的謀士毛玠的建議,而“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袁紹的謀士沮授出給袁紹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哪個朝代的
是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王勃:“魏武用兵,彷彿孫吳。臨敵制奇,鮮有喪敗,故能東禽狡布,北走強袁,破黃巾於壽張,斬眭固於射犬。援戈北指,蹋頓懸顱;擁旆南臨,劉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挾天子以令諸侯,信超然之雄傑矣。”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袁紹謀臣沮授曾勸說,如果能“西迎大駕,挾天子而令諸侯”
真正實施並做到的是曹操
有人質疑曹操,曹操曾寫過一篇文章(三國演義摘錄)
誰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
張儀曾向秦惠王也就是殺了商鞅的那位提建議,要他第一步聯合魏國和楚國,三國分頭並進,進攻東周的國都洛陽,誅殺周天子,第二步再收拾魏國和楚國,這樣一來,秦國就可以擁立新的周天子作為傀儡,從而“據九鼎,案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但秦朝的另一位重臣司馬錯反對,他認為挾持周天子會招來惡名,讓秦國在諸侯中廣泛樹敵,反而不利於秦國,結果秦惠王沒有采納張儀“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引語見《史記》張儀列傳)其後幾百年,到了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袁紹官拜右將軍,這年冬天,漢獻帝被李傕等追擊到了曹陽,沮授就勸袁紹去迎接漢獻帝,把他接到自己的大本營鄴都,“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沮授清晰地看到了搶佔漢獻帝的政治利益,並明確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並荀彧還要早一年,可惜的是,當初擁立漢獻帝,袁紹就不滿意,又加之郭圖等謀士認為迎接漢獻帝以後會被掣肘,故而袁紹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失去了一次好機會。再過了一年,建安元年(196)七月,一度被郭汜、李傕裹挾在外的漢獻帝回到了洛陽,因為宮殿已經被焚,只得住在中常侍趙忠家裡。八月,時為鎮東將軍的曹操自封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剷除了侍中臺崇、尚書馮碩等舊臣。因為洛陽已經是一片廢墟,曹操便開會討論,“議欲奉迎車駕,徙都於許”,想把漢獻帝接到他的老巢許昌,並遷都到許昌。有謀士認為此舉不妥,但荀彧很贊同,理由是“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可以看出,曹操要迎接漢獻帝到許昌,並沒有明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考慮,而更多地可能是從經濟層面考慮,許昌儲糧豐富而洛陽破壞嚴重,而荀彧則從政治層面,闡述了迎接漢獻帝到自己地盤的政治上的好處。結果到了十一月,漢獻帝遷都許昌,曹操自任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為聽”,完成了對朝政的全面控制。(以上兩段引語出自《後漢書》)張儀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沮授同樣也有類似的建議,可惜秦惠王和袁紹都沒有采納,反而是荀彧提出的時候,被曹操採納了,大大地助益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自張儀、沮授和荀彧之後,獨霸一方實力雄厚的諸侯“挾天子以令天下”,已經成了中國歷史常見的把戲,屢見不鮮了。下為影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右)與漢獻帝(中),這個畫面頗具象徵意味,權臣手中的劍橫亙在帝王之前,說明軍事實力才是權臣之所以能夠挾持帝王的根本。
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是誰?
董卓確實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由於董卓實行了廢立皇帝 所以諸侯反他)
李傕郭汜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由於他們是董卓餘黨 所以諸侯還是反他)
但曹操的說法則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這是荀彧提出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什麼時候廢的,是誰廢的
曹丕廢漢獻帝。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後,新魏王曹丕繼位,他要兌現其父要他做周武王的期權。其時,雖然有孫權、劉備的不斷犯邊,但基本不成氣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舊佈新,建立新朝,已經是人心所向。各種力量都在推動曹丕採取行動。而曹丕本人也沒有其父的道德包袱,年輕人的勇氣和虛榮心也在激勵著他向皇帝的寶位衝擊。那些曹氏部屬也在設想著如何彈冠相慶,如何分新朝一杯羹。於是便有小臣去逼去勸漢獻帝效唐虞舊例,把帝位禪讓給魏王。“率我唐典,敬遜爾位”,公元220年12月10日,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劉協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曹丕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隨即進入許都,改建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封遜帝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曹丕還同時給劉協留了句客氣話:“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
由於當時盛傳劉協被殺,所以劉備便以漢室宗親的身分即皇帝位,建立蜀漢,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壽終正寢,魏明帝率群臣親自哭祭。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